㈠ 怎么巧记历史的时间
1、史时结合——记得实
历史时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与史实相结合。有些同学在学习中有一不好的习惯,重点放在史实记忆上,忽视了历史时间,造成知史而不知时。如一部分同学知道我党在解放战争中第二年作战任务是外线作战为主,内线收复失地,却不能指出具体的时间。知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但说不清邓小平何时提出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同学们就要学会史时结合,即在记忆历史事件,学习文献材料,观察地图,把握阶段特征等史实过程中,与时间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做到时不离史,史不离时。史时结合看起来有点笨,却很实在。
2纵向制表——记得牢
所谓纵向制表就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制作各种类型的大事年表。如着名科学家诞生时间与成果、赋税制度的演变、朝代的变更,战争中重大事件等等。其实,大事年表未必是冗长的,每一章每一节都可以制作小的记事年表,尤其是涉及历史时间特别多的章节,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把大事年表与章节史实相结合,既可以牢牢记住时间,有助于同学从整体上把握每一章节的内容,分清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3、横向联系——记得巧
所谓横向联系就是把相同或相似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归纳在一起记忆。相同时间很好理解,如1973年的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发生了经济危机和被迫从越南撤军。又如1936年的世界: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日本广田弘义上台组阁、德意签定协定,“柏林—罗马轴心”形成、中共长征胜利结束、西安事变发生……相似时间主要指前后相差十年、五十年和一百年。如: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横向联系好处在于即可以轻易记得历史时间,又可以对归纳在一起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
㈡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事件时间
答:
以中国近代史为例,也就是从鸦片战争(1840)开始,鸦片战争大家都知道目的,英帝开拓市场的结果,但是就开放了沿海4个城市,所以很容易推理出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要打!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小心得,近代史事件一般来说有一个20年左右一次跨度的有趣现象(看吧理科生才会总结20年现象这种东西)。根据20年现象,于是乎推理出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大约20年后,然后沿着20年现象再推理1880年左右,中法战争(1883~1885),好的大家再推20年,八国联军入侵(1900),再推20年五四运动(1919)和共党成立(1921),再推20年抗日战争(1937)那么近代史第一条线出来了,第二条线是以洋务运动(1861)为开端,但是这里注意洋务运动是发展所以有个所谓的争论期大约10年,那么开始20年现象推理(这里以1871开始推),中日甲午战争(1894).再推20年辛亥革命(1911),再推20年日本侵占东三省(1931),再来20年新中国成立(1949)至此中国近代史串联完毕!
㈢ 怎样快速记忆历史时间时间
1\最有效有办法是多记,你把一期的时间集中在一张或者两张纸上,每天看两三遍,一周下来已经非常熟悉了 2\最省力的办法,任何时间不单独记忆,是任何时间!每一个时间都与别的时间建立一种横向或者纵向的关系,比如同一时间里发生了哪些事件或者这一时间加一年加十年加二年减一年减二年减三年减十年是什么事件,每次记同一事件时,都要把它和别的事件联系起来记,这样,你的记忆会省力一些,你的时间还可以和你的生日或者谐音或者你的电话号码或者其他熟悉的数据建立联系,这样就好记多了 举例: 1919:第三国际成立\五四运动 1920:中国成立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小组(上海) 1921:中共一大\俄国新经济政策实施 1922:中共二大\苏联成立\墨索里尼上台(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中共加入共产国际 1923: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列宁逝世\苏联制定第一部宪法 1925:两次东征\五SA惨案引起五SA运动\孙中山逝世\联共布十四大确定工业化方针 ...... 不信试试,决定会很快搞定时间的,我是历史专业毕业的,记时间是强项,我以前就这么记时间
记得采纳啊
㈣ 怎样记住历史时间
可以想一些办法,帮助记忆。
例如“卢沟桥事变”,可以记作“三七事变”,它发生的日期是1937年7月7日,年份是三七,年月日里面也有三个七,是不是容易记?
公元2014年大致相当于甲午年,那么“甲午战争”肯定发生在60整倍数年之前,根据常识那是百年前事,不就可推算出发生于2014-120=1894年?
顺次往下,第二年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再三年后引发戊戌变法(1898),这样就可以记一串子,是不是?
还可以寻找数字规律。秦始皇统一是在公元前221年,隋文帝统一是在581年,忽必烈定国号是在1271年,结尾都有统一的“一”……
还可以联想,甚至无厘头都可以。
㈤ 教学中如何巧记历史时间
有史必有时间,历史时间是串连历史知识的网络。掌握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一大难题,兹就高中生掌握历史时间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述。
一.中国古代史教材叙述历史时间的阶段特殊性
(1)凡是原始社会阶段的时间,都使用距今万年、距今千年的提法,而未采取公元前多少年的提法。(2)从夏朝建立到国人暴动这一阶段,教材一律使用公元前世纪的提法,而不再用距今的提法,更不可能有公元前年的说法,因这时的中国历史尚无确切纪年。(3)从周召共和到西汉末年,教材一般采用公元前年的说法。因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书写这一时期的历史时间,务必在年代数据前冠以公元前三字,切忌省去不用。(4)教材从公元8年王莽称帝开始,以后的历史时间不再冠以距今、公元前等字样,而是直书年代数据。如唐朝建立于618年。王莽称帝虽非公元前后的分水岭,但公元8年是教材上出现的第一个公元后的时间。(5)西汉是中国古代史上,惟一的一个跨越公元前后的朝代。
二.记忆历史时间的策略性
首先,应把历史时间放到教材上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记忆,时间与史实相即。最好不要抛开教材的章节内容,而孤立地机械背诵书后所附的《历史大事年表》。因背大事年表更枯燥难记,所记的知识又孤立零散,易于忘却。其次,历史时间应在学习过程中分散记忆,随时记忆,循序渐进,而不宜堆垒于后集中背诵。此外,还需探求方法、诀窍。
三.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
(1)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历史时间,计算时间差直接用减法。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如: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4.7)年差13年,月差6个月,故谓坚持战斗14年。如果月差小于半年,则舍去不提。如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月差不足半年,故舍去月份而称十年内乱。(2)如果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差,则以公元前与公元后的时间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减去一年。因公元前1年过后就是公元后1年,中间无公元0年的时界。(3)民国纪元与公元纪年的时间对换。若将民国年对换为公元年,则是1911年+民国年;若将公元年对换为民国年,则为公元年-1911年。切忌以1912年相加减,因1912年已经是民国元年了。(4)切莫将距今约4000多年的黄帝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建立误解为相距近2000年。因公元前后相加,夏朝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了。
四.世纪、年代及阶段的划分
(1)世纪。一般是100年为一个世纪,只有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后1世纪分别为99年。因无公元0年,因此,从公元1年到99年为1世纪,而公元100年则为2世纪的开始。(2)年代。一般是10年为一个年代。如:18701879年为19世纪70年代。但每个世纪的最初20年,不称年代而称世纪初,如1905年同盟会建立,可说建立于20世纪初,不能说建立于20世纪10年代。(3)一个世纪内的阶段划分。一种是二分法,即把一个世纪分为前半期和后半期两个阶段(亦称上半期和下半期)。另一种是三分法,即把一个世纪分为早、中、晚三期。以19世纪为例;18001829年为早期;18301869年为中期;18701899年为晚期。(4)两个世纪之交的特殊称谓。一般把上一世纪的最后20年到下个世纪的最初20年称为世纪末世纪初。由于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上,很多大事集中于19世纪的最后10年和20世纪的最初10年,故习惯上把18901909年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五.中国历史教材涉及的几种纪年法
(1)公元纪年。教材上的历史时间,多采用公元纪年,但中国历史上正式采用公元纪年是从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开始的。(2)干支纪年。教材上多有甲子、戊戌、辛亥等提法。但需注意,可以说1898年是戊戌年,不能说戊戌年是1898年。因干支纪年每隔60年又是戊戌年。(3)以皇帝年号纪年。如贞观元年、康熙年间等。中国以年号纪年开始于汉武帝时期,但中学历史教材上出现的第一个用年号纪年的时间是汉灵帝中平元年,即184年。(4)民国纪元。1912年孙中山宣布以中华民国纪元。(5)以黄帝纪元。1911年湖北军政府成立时,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1911年是黄帝纪元4609年。
上述各条,都是高中生掌握历史时间应注意的问题或遵循的原理。要真正把握好历史时间,还需科学地使用《历史大事年表》,还需探究记忆的方法,更需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
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学习古代史,可分解为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块进行记忆。而对于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则要注重理解,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
㈥ 怎样能有效、快速的记牢历史事件的时间
那还是抓紧时间列个表吧,重大年纪还蛮好记的(表格有助于提高效率) 列表是一个好方法,分时间和事件两栏,先写出事件(从书上抄在"事件"一栏中)。然后不看书,在"时间"一栏中写出事件所对应的时间,先写自己会的,写完会的,然后再对照书中的时间,不要怕多,只要专心记,各个击破,就可以。 二: 如果书后有历史大事记表,可以将时间遮住,对照事件一一背出时间,如果不会或背错,就做标记,最后只背做标记的,要时常想(课间,吃饭和睡觉前等时间都可以),一有不会就看书。最后祝你成功!
㈦ 学历史如何准确记住各个历史事件的时间
学历史最难的是什么,90%的答案是时间的记忆。其实,记忆有法,就着你不会使用了。下面介绍一些方法,以抛砖引玉。
历史分期记忆法。那些重要的社会转折时期、历史分期的年代需牢记。
对比记忆法。如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221年蜀建立。
特征记忆法。利用年代数字的不同特征可以帮助记忆。
等距记忆法。按照历史年代的等距特征,将有关内容进行排列,只要记住其中一两个,便可推算其它的历史年代和事件。如:(1)隔一年。(2)隔两年。(3)隔十年。(4)隔百年。(5)隔二百年。
谐音记忆法。清军1644年入关,杀了许多人,所以是“一路死尸”。
联系现实记忆法。将历史年代与自己或亲朋好友的生日、电话号码等联系在一起记忆,也不容易忘记。
另外,还可以自己动手设计中外历史事件时轴表。即以时间为轴,将同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分别记录在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栏目内。这种表格有利于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与比。
当然,还有许多方法巧记年代,相信有心,总有发现。
㈧ 怎么才能快速记住历史事件时间
我的历史是平日里本来就有点兴趣,一直看就知道些
如果是因为考试背诵的话,我建议:
1、先不要急着背,先整理一下。例如发生战争的时间,把确切的时间、参战国、地点之类的先统一整理一下。
2、平时空余的时间见缝插针的拿出来看看,在脑子里一定要有印象。
3、不要一下子背很多,背得多忘得也多。每天计划好背诵的数量,后一天先复习一下再背诵新的
。
㈨ 如何记住历史年代和具体时间
形象的记忆,把年代列个表和相关的你感兴趣的人和事件对应起来就好记忆了。关键历史年代要记住,形成一个时间表大框架,比如1911-1921-1927-1937-1945-1949,这样就把历史记住了。
㈩ 怎么才能快速记住历史事件时间
一、死记硬背,利用遗忘规律,在遗忘之前进行强化记忆。 二、对历史事件进行分类式记忆,如将中国农民起义归纳一类进行总体记忆,选择其中一个自己熟识的作为基点,结合朝代更替,年代差额记忆。 三、结合某一历史事件自身特性,进行特殊记忆,比如秦朝建立时间可以识记为公元前秦王儿子与儿子的儿子在统一治理中国(公元前221年,将2谐音为儿,同时将秦经历二世一同记忆,又将1识记为统一治理),而秦灭亡时间识记为赢政之儿在零涕(207),你想一个王朝经历二世便灭亡了,大好江山送手他人,当皇帝的怎么不会零涕大哭:) 此类记忆因视个人识记兴趣进行整理,故在识记上更利于个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