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使黄河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墓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它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进入父系社会了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片
。遗址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遗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距今4500~6400年,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次的挖掘发现,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出土的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都异常精美。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壶、罐、钵、盘、杯等器皿,分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而骨针磨制之精细,几可与今针媲美。墓葬以仰卧伸直葬为主,有普遍随葬獐牙的风习,有的还随葬猪头、猪骨以象征财富。一般认为,早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中、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实大汶口文化遗址与大汶口文化的作用与地位差不多,毕竟前者代表后者
❷ 大汶口出土的黑陶和彩陶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什么时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
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石镰、石锄等。原始手工业比以前有更大进步,陶器有了黑陶、白陶。黑陶乌黑发亮;白陶胎薄质硬,色泽明丽。
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城南30公里处的大汶河畔。大汶河贯穿南西,将其分为南北两片:南片在宁阳县堡头村西,北片在泰安市卫驾庄东。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遗址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5400平方米。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汶口遗址内涵丰富,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产生活用具。陶器主要包括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有的还随葬猪头猪骨以象征财富。许多墓葬中还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牲猪,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
❸ 黄河岸边的大汶口遗址距今有( )年的历史
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城南30公里处的大汶河畔。
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❹ 大汶口重要历史信息
你好!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遗址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在卫驾庄东,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大汶口文化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其分布范围主要在山东境内,北入旅大地区,南达江苏、皖北,西抵河南中部,东至山东半岛,西北见之于黄河北岸。
❺ 汶河战役背景
汶河战役又称东进战役背景是
1947年的“东进战役”是淮海战役的前奏,是冀鲁豫军区在山东发动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 12月9日开始,冀鲁豫军区一旅3个团,二、三分区各1个团、五分区十四团和东平、汶上县大队等8900余人。
由司令员赵健民指挥发起。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冀鲁豫军区司令员赵健民、参谋长傅家选率军区独立旅、炮兵营和一分区基干团、六分区一个河防团。
(5)大汶河历史多久扩展阅读:
战役总结
这就是泰西革命斗争史上有名的东进战役。战役共历时31天,战斗中,我军发扬连续战斗的作风,彻底拔除敌运河沿线据点,收复东平、平阴、东阿3个县城,歼灭国民党整编第32、12、73师等正规军各一部计3645人,地方民团武装600人,迫使国民党军放弃对运河一线的封锁。
❻ 历史上的汶河是怎样一条河
古老的汶河水从远古至今润泽着安丘的土地,迁徙的氏族部落择地而居,汶河两岸为冲积平原,土质肥沃,适宜居住,人们便在这里生存,繁衍子孙,同时创造了安丘的古代文明。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安丘这块大地上生息,汶河流域,有着内涵丰富的遗址。史载,汶河下游的杞城,夏禹的后代就在这里生活,西周初为淳于国都城,公元前707年为杞国所侵有,设国都于此。西汉在此设淳于县。汶河与潍河交汇处有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群。汶河中游的牟山北有安丘故城址,西汉初为安丘侯国都邑。东汉初为安丘县治所。公元556年安丘并入昌安县后,改称牟乡城。596年隋于此置牟山县,606年隋又改称安丘县,607年安丘治所移至平昌县城,此城渐废,共有八百余年的历史,现该遗址已淹没于牟山水库中,在牟山南凌河镇董家庄村北,汶河上游的红沙沟镇李家西郚村遗址,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曾出土过许多珍贵文物,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❼ 大汶口文化距今有多长时间其范围地域包括什么地方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使黄河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墓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❽ 汶河的汶河历史
古老的汶河水从远古至今润泽着安丘的土地,迁徙的氏族部落择地而居,汶河两岸为冲积平原,土质肥沃,适宜居住,人们便在这里生存,繁衍子孙,同时创造了安丘的古代文明。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安丘这块大地上生息,汶河流域,有着内涵丰富的遗址。史载,汶河下游的杞城,夏禹的后代就在这里生活,西周初为淳于国都城,公元前707年为杞国所侵有,设国都于此。西汉在此设淳于县。汶河与潍河交汇处有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群。汶河中游的牟山北有安丘故城址,西汉初为安丘侯国都邑。东汉初为安丘县治所。公元556年安丘并入昌安县后,改称牟乡城。596年隋于此置牟山县,606年隋又改称安丘县,607年安丘治所移至平昌县城,此城渐废,共有八百余年的历史,现该遗址已淹没于牟山水库中,在牟山南凌河镇董家庄村北,1959年兴修牟山水库时,曾发掘了一座东汉时期的汉画像石墓,已多次发表资料,不再撰介。汶河上游的红沙沟镇李家西郚村的城遗址,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曾出土过许多珍贵文物,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河两岸古遗址墓葬众多,我们可以想象到:远古时代,勤劳而朴实的先民们在汶河旁耕耘,在作坊里制作陶器、金属器、劳动工具,在河里、林中渔猎……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生不息,创造着人类文明。
❾ 黄河的有多久的历史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长度 5464 千米
源头海拔 4800 米
平均流量 1774.5 立方米/秒
流域面积 752443 平方公里
源头 青海省
注入 渤海
流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5000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是人们熟知的歌曲《黄河颂》的歌词。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就会浸沉在对黄河的无限追忆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在黄河流域内已经发现了2000多处原始村落的遗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定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
新石器时代中期,散布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上的黄帝族,和当时的蚩尤族、炎帝族同为中国远古时代的3个部族。他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后来炎帝联合黄帝攻杀了蚩尤。不久,炎帝族和黄帝族的人民逐渐融合,并定居在陕、甘、晋地区,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
3500多年前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华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汉族人民都把黄帝奉为始祖,自称为黄帝(也称炎黄)的子孙。当时的华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称这一带为“中华”。后来,华族的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中华”二字便成了整个中国的名称。
商王朝的盘庚迁都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县),他的势力范围已达太行山与泰山之间的华北大平原,称为殷帝国。殷朝的文化相当发达,与当时的埃及、巴比伦并称为3个古代帝国,是世界古代三大文化中心。在殷墟,至今还保存着刻画挺秀、文句严密的甲骨书和美丽细致的青铜器皿。可是,在3个古代帝国以外的世界上,大多数人类还过着原始生活。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化古国之一,古国的文化就在黄河的怀抱里发祥。
殷朝以后,直至北宋,近2500年,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安(古称长安),从西汉至隋唐,先后有11个朝代建都于此,历时 1100多年,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洛阳,先后有9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近千年,故称“九朝古都”。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云集于洛阳,为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压迫的斗争也接连不断。秦末的陈胜、吴广,两汉的赤眉、铜马、黄巾,隋末的瓦岗军,唐朝的黄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都在黄河流域这块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雄壮的史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是中国人民可靠的革命根据地,直至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❿ 大汶口镇的历史沿革
大汶口之名始见于明,因地处柴汶河与大汶河汇流交叉口,古为渡口,故名。镇境,1912年属泰安县汶阳区。1928年属第八区。1938年属汶口区。1939年属泰西县。1942年改属泰宁县。1948年为泰西县临汶区。
1949年6月撤销泰西县,复归泰安县。同年10月又改属泰宁县。接着撤销泰宁县,复归泰安县。1951年改为第七区。1953年改建大汶口镇。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6月改为办事处。1985年复建大汶口镇。镇以机关驻地村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