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的含义是,在参与历史活动的一切人中,人民群众对于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理论溯源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也有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提出过贵民、重民的思想。
中国先秦思想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孟子·尽心下》)。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荀子·哀公》)。
(1)如何理解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扩展阅读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为了生存,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人民群众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承担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为精神生产创造了物质前提。他们的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他们还直接参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对人类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直接的贡献。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的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来实现的。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由革命阶级领导的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革命力量,
或早或迟会起来推翻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腐朽的社会势力,为新的社会制度开辟前进的道路。历史上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都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坚力量的。
Ⅱ 如何正确看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
唯心史观从意识决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极力否认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从而也就否认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一切物质资料,都是劳动人民群众创造的,人类要生存,就要有吃、喝、穿、住、用等物质生活资料,而这一切都是劳动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伏羲氏钻木取火、神农氏遍尝百草,是他们不断积累生产经验,改进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所谓精神财富,主要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成果,人民群众是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第一线的主要实践者,任何科学的总结,首先必须有群众的生产和社会实践作基础,依据这一源泉,才能把人民群众的知识总结、提炼、升华,创造出有价值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民群众只创造历史发展的基础,不能推动历史发展,认为物质生产劳动仅仅是简单动作的重复,不可能推动历史的发展,这种说法貌似有理,实际上都是错误的。
如果孤立地从任何一个特定时刻的劳动生产过程来看,劳动人民从事的物质生产劳动似乎是简单动作的重复,说不上创造和发展。但从整个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过程来看,却是推动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历史过程发展和演变的最基本的动力源泉。
正是普通劳动群众成年累月的物质生产劳动,积累着生产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着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从而为新的生产工具的发明创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源泉,在漫长的上古、中古时代,许多新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是能干的农民和能工巧匠直接创造出来的。近代以后,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专门化和脑体分工的发展,机械化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主要是由科学技术专家发明和创造的,但专家的发明创造也是在普通劳动大众千百年间直接生产劳动过程积累起来的经验、技术和知识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的,而且有不少技术专家本身就是从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的普通劳动者当中成长起来的。从整个历史过程看,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史,以及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是普通劳动的大众和科技知识分子对人类历史发展共同作出贡献的结果,而普通劳动大众在其中作出了基础和源泉性的奉献。恩格斯指出:“当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贵族的疯狂争斗的喧叫充塞着中世纪的时候,被压迫阶级的静悄悄地劳动却在破坏着整个西欧的封建制度,创造着使封建主的地位日益消弱的条件。”毛泽东对劳动群众推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整个社会关系的发展演变的作用,也作过言简意赅的精辟论述,他指出:“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工具是人创造的,工具要革命,它会通过人来讲话,通过劳动者来讲话,破坏旧的生产关系。”这些论述对于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是极富有指导意义的。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的,这种矛盾达到再也不可能在原有基础上调整的对抗性程度时,就引起社会变革,而生产力突破生产关系的社会变革,是由人民群众做为基本的决定性的力量来实现的。当已经陈旧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时,从事物质生产的广大劳动群众首先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因而也正是他们首先发起破坏旧生产关系的各种形式的斗争,直到汇合成大规模的反抗斗争,如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推翻秦的残暴统治;元末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推翻了元朝野蛮落后的生产关系;明末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等等,都使新制度代替旧制度,这也是被压迫阶级不懈斗争的结果。
人民群众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中都是大多数,这就决定了其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就会失败。如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国民党害怕人民在战争中壮大力量,采取了一条不发动群众的片面抗战路线,结果导致不断地丧师失地,一溃千里;而中国共产党采取发动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全民皆兵,使日本侵略者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充分显示出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经验之一就是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也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全部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保持密切的联系。半个世纪以来,我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赢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
二
总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是有充分的理论和历史依据的,是不容怀疑和否定的。
首先,杰出人物只能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不能改变历史的根本方向,人民群众最终决定着历史前进的根本方向。
创造历史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归于人民群众,是由历史发展必然规律决定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过程中展现的,人民群众通过物质生产劳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改变生产关系。在这一历史规律面前,任何杰出人物的作用是不可能根本改变这一方向的。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发挥的影响力,是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力基础上产生的“力”,真正伟大的杰出人物,其伟大和杰出之处,正是在于能充分地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投入到伟大的历史创造活动中去。
其次,某个英雄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用的发挥,是一种偶然性因素。时势造英雄,马克思主义对把英雄人物的个人作用纳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并通过对英雄人物的个人作用的确定、补充,丰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内涵,使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更加完善,更具科学性。
最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革命阶级领袖、进步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等,他们站在时代前列,对历史进程起着重大推进作用,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发挥的积极作用与该时代广大人民群众达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的发展水平保持着一定的吻合程度。
总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体现着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预示着社会前进的总趋势,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Ⅲ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尤金在我国比较更有名,他是苏联科学院院士,曾任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出版总局局长,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联驻华大使。《简明哲学辞典》是按照斯大林的哲学名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编写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看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看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一切社会矛盾都是人与人的矛盾,社会矛盾只能通过人的活动去解决。
正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当中所起到的主体性和决定性作用,更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概念,才能得出科学而客观的解释。
Ⅳ 人民群众为什么是历史的创造者呢
原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的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和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灯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在唯物史观看来,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但是,群众的创造活动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历史,总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下,在既定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进行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群众创造历史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劳动者,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统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创造者原理。
Ⅳ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答: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的规定性说,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的规定
性说,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因为: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是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创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方面,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又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Ⅵ 怎样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青年学生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措施:
第一,既要认真读书,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今的社会活动空间更加广泛,社会生活的内容日益丰富,一个人要生存和发展,要对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把读书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第二,要虚心向工农群众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工农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我们只有虚心向群众学习,吸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才能不断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运用自己所学书本知识在工农群众的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造福人民,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要自觉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做贡献,使自己更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
第四,要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彻底的转变。即对人民群众要有思想感情,对人民群众的事业有热爱感,对工农群众有亲近感,对群众疾苦有同情感;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高标准;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做工农的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为工农服务。
Ⅶ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
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
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所以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
造者~
Ⅷ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00字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们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MN X1-32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劳动人民的直接创造。
②杰出人物的群体效应。
开普勒——牛顿——爱因斯坦
李嘉图——马克思——列宁
屈原——杜甫(FU)——毛'泽东
《沁园春·雪》“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XUN)风骚(SAO)。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社会变革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斗争的结果,而不是少数英雄豪杰的个人行为。古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灭亡,不是斯巴达克一个人的功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是克伦维尔一个人的业绩,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的革命,更不能依靠少数人包打天下。
自己再加点论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