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记忆历史年代
运用形象生动的记忆方法或者将所有你要记住的年代按顺序排好记在卡片上,每天有空的时候就看一看。我高考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挺有用的!
❷ 历史的年份怎么记忆
一、编歌谣、顺口溜、——歌诀记忆法
此法记忆时生动轻松、朗朗上口,久久难忘.特别适用于初一学生,因为初一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还比较欠缺,侧重于机械记忆,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歌诀,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把每一课的内容总结为几句顺口溜,老师编,学生也可以编,编得好不好没关系,只要把握教材重点,又便于记忆就行.如“商鞅变法”,可这样编:“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废除贵族的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经济得到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机械记忆效果大有好处,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更为重要.
二、抓关键词,速记知识要点——简化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记忆量较大的历史知识,如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比如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可将其简化为“割三岛、赔两亿、开四口、设工厂”,然后再引导学生将其还原为完整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法,既便于记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如:“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可抓住“市场、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科学”这些中心词,然后再去分析、理解,形成完整的概念.记历史意义时可抓住一些动词,如“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可抓住“结束了……确立了……挽救了……”这些词语.
三、把握历史线索,浓缩知识精华——画知识树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系统复习等各种各样的复习.复习时教学生学画知识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树:树干、树枝和树叶,记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我常对学生说:“知识点是零散的,就像满地的珠子,如果我们用线把它们串起来,带走就方便了.”
四、结合地图,形象直观记地名——地图助记法.
历史上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地名,中国古代史上历朝历代的都城,世界历史上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战争等等,就需要利用地图来帮助记忆.如:“战国七雄”的名称及位置,我教学生这样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原.”又如: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可这样记:从南到北“广厦福宁上”.这就既记住了名称,又记准了地理位置.
五、归纳比较,寻找规律——规律记忆法
此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下,再找出个性,这样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如: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历次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通过归纳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都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都是由于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合镇压;主观原因都是由于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又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各国的背景有着共同之处,都是本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严重地阻碍了其发展.
六、年代记忆
(1)编大事年表.在学习过程中按先后顺序编出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大事年表,编出整个章节的大事年表,以及编出整册书乃至整个古代史或近代史、现代史的大事年表.
(2)比较记忆法.如:世界近代历史开始(1640年)和中国近代历史开始(1840年)刚好相隔200年;中国奴隶社会结束(公元前476年)和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公元476年),一个在公元前,一个在公元后;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和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
(3)归纳同一个年代发生的大事.如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总理衙门设立,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开始.又如1927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大事:国民党右派发动三次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共产党人领导了三次武装起义,召开八七会议等.
(4)有趣的单年记忆法.如: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果实,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三次斗争时间分别是1913、1915、1917年,再加上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919年的五四运动,正好是1、3、5、7、9.又如:1781、1783、1785、1787、1789年这组时间,巧妙地把美国独立战争、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连结起来.
此外,记忆年代的方法还很多,如联想记忆、谐音记忆、历史上的今天等等
七、限时记忆,提高效率
❸ 背历史朝代的口诀是怎么着来着什么夏商周……唐宋元明清
现提供3种口诀:
1、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战秦汉三国休,
两晋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民。
2、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3、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终。
朝代:建立国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
朝代是界定某一个政权时期的名词,“朝代名称”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中国的朝代都用“朝”为划分标准,区分某政权的执政时间,所以往往会有“朝代”存续时间与“王朝”的国祚重迭的情形。 如秦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 这些“朝”的国祚都与朝代的时间相重迭, 某”朝”的兴亡也是这”朝代”的兴亡。
虽然中国很多朝代与王朝的国祚相重迭,但并不代表朝代等于“朝”的概念, “朝”在现代的角度看则类似一个治理国家的统治政府 。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与现代主权国家的观念不同。在家天下的观念下,中国的君王家族通过轮替成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换代”就是更换王朝统治政权的过程。
❹ 怎么样才能更简单容易地记住中国历史朝代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变换频繁,那么如何更容易记住历史朝代呢?
小时候学历史的时候有朝代歌,有不同版本。
第一种:三黄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忧,南北隋唐五代尽,宋元明清帝统休。
第二种: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三种: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秦汉又三国。两晋南北隋唐起,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后皇朝止。
第四种: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对峙南北朝,隋唐大一统。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元明清三朝,中国疆土定。
其实除了靠朝代歌,将各朝代开创者、涉及政治变革的大事串联起来记忆,做成时间表,也有助于记住历史朝代,更有助于记住各朝各代都发生过什么事。
❺ 怎样记住历史朝代
背朝代歌啊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或者结合人物、事迹、时间来理顺朝代关系。
❻ 如何“巧记”历史年代
记年代用谐音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我相信我们的许多历史老师也都知道这种记忆方法。学生到初一后,我们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始训练谐音法,而学习它,最好从记历史年代开始!编记时,尽量让学生赋予年代生动的形象,或用幽默、奇异,再加之尽量与多一些的别知识放在一起一同记,以下是我的一些例子:
(因为是我编的谐音,对你而言,看了是“拗脑”的,如果你自己编,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它才会变成记忆术!)
例:1.幽默
五代后梁朱温907——923年开封
编为:后娘猪瘟,舅同吃,舅娘扇他一开封!
(“同”字是从“洞”字来,因为“O“就如一个“洞”,以后你就都这样用)
明朱元璋(年号 洪武) 1368——1644年应天、北京
朱元璋弘武,伤(了)老爸还乐滋滋!老爸已叫不“应天”!
2.能加则加
辽耶律阿保机916——1125年上京
撩耶律阿保机上京求一妞(契丹,金完了!)要娘哭!
此“一妞”则叫契丹(契丹族、阿保机916年建立的契丹国,辽最后是1125年被金灭的,故“金完了”!)
3.能减就减
1206年,蒙古各部落贵族聚会,推举铁木真做蒙古的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以和林为都的蒙古汗国。
编为:铁木蒸石榴和零食,蒙古族建国。 12某某年,“12”我们可以推出来,只记二十六。
又: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可编为:郑和七次下西洋,圆鼓咚咚沙沙响!
(以上也有数字难以“配合的”谐音联想不得以的原因)
4.形象
我以上编的都有形象,一般文字也会有形象,但我们尽量要奇异而生动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地形象。
1735年为干隆元年
见龙池上舞!是“形象”而生 “动”的?
5.几个年代“串联”起来记
629年,玄奘前往印度求佛经;745年,鉴真和尚到达日本;821年,立唐蕃会盟碑。
编为:唐僧老两口,看到鉴真和尚与妻无事,唐蕃会盟把俩邀!
1851.1.11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把南京改为天京,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
(想象一小孩在闹哭!)记:金田(田鸡)无要,要姨姨,哭啥?难惊改天惊,要把老子烦死!
我们学生经过这样的谐音训练了后,就可以对琐碎、散乱的一些文字知识进行谐音记忆。我们学习谐音联想更意记忆法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这些知识,而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等,我认为记忆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死记硬背!
❼ 如何“巧记”历史年代
孩子记忆力不好,一背历史年表,第一天背了,第二天就忘记了,反反复复记忆,一到考试什么都忘记!
对于历史年代和一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总是记不住,该怎么办呢?小编为您准备了这些方法:
一、分类记忆
所谓分类记忆法,就是把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按内容、性质、特征归纳分类,使本来分散的历史知识加以系统化、条理化,以便更多的记忆。如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归类如下:
一次变法(即1898年戊戌变法)
两个阶段的诞生(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台湾军民四次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史实。
中国人民五次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战争。
6个主要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爱珲条约》、《北京条约》、《伊犁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当然,分类记忆也可以称为编序记忆。
二、化简记忆
化简记忆是把复杂的历史基础知识内容,删掉复杂,遵从简单,理出提纲。用简单的文字或抓准本质性的语文,以便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1)如我们学习《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一课,讲“秦王朝的暴政”,实际上就是讲的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概括为“苛税”、“重役”、“酷刑”6个字,就掌握了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也掌握了化简记忆的技巧和方法。
三、谜语记忆
编谜语、猜谜语不但有利于引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在历史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参与,动脑把那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用活生生的谜语表现出来,牢记在心头。
(1)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历史和一位我们应该掌握的历史人物――冒顿,他是匈奴族的着名的政治家、杰出首领,于公元前209年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使匈奴统治进入了极盛时期。
可以编一个谜语:读书无声(猜一个历史人物),那就是默读,谐音“冒顿”。
四.年代记忆技巧
(1)掌握必要的历史年代,是我们学习历史基础知识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里,而且和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在时间上有相继的顺序关系。
(2)如果抽出时间要素,根本无法考察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更不能发现历史时间的内在联系及找出历史发展规律。因此要记住重要历史年代是十分重要的。
(3)在我们学习中,大事年表的年代需要我们记忆。记忆历史年代,做到准确无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少同学对记忆历史年代望而生畏,因为大多数年代是要你背外语单词那样,反复背诵才能记住,这叫机械记忆。
五、年代记忆详解
但是如果我们善于动脑筋,是一定会找出巧记历史年代方法的。
(1)数首尾相称
如: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383年,淝水之战;525年北魏时期;北方各族人民大起义;646年,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
(2)自然数字排列
如:222年,英国建立;1234年,蒙古国军队灭金。
(3)公元前后对称
如:公元前200年是白登山之战,公元200年是官渡之战;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公元221年是蜀国建立。
(4)两位数字重复
如: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❽ 历史年代怎么记忆
一、 等差数列记忆法即根据历史年代排列所呈现的数学规律来记忆。
例如,《辛丑条约》签订、辛亥革命爆发、中共诞生、九一八事变发生,这四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这四个数字恰好组成了一个以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二、数字表示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可概括为一奠,二每,三利。一奠:奠定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每指把全国每户人家、每个地方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三利指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三、提取字眼法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如: 《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
四、谐音趣味记忆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我们记忆英国光荣革命的时间(1688)可用谐音:一路发发;记忆克利期提尼这个名字,可设想克里是你姨,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五、关键字词法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记忆必修I《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可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背景;②发展③灭亡。①背景:经济(工商业发展);政治(氏族制度瓦解);地理(小国、海洋)②发展:三次改革(奠基:梭伦,确立:克利期提尼,繁荣:伯利克里③灭亡:雅典民主的局限;政治经济发展。
六、概括记忆法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将必修I《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可概括为:①前提:光荣革命,②确立:《权利法案》;③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这样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知识就容易掌握了。
七、图表记忆法的特点是借助图表,调动视觉功能,去启发想象力,它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轨迹,可以把历史知识凝聚成点,化点为面,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
八、归类记忆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单元或总复习。历史课本的内容十分繁复,孤立地去死记硬背历史基础知识,必然弄得头晕脑胀,结果还是糊里糊涂“一锅粥”。
如果采取归类记忆法,把历史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按问题的性质依次归纳到一起,捋出一条条线索,就便于记忆了。这叫归类记忆法。比如,要记忆新课程必修I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然后回忆秦朝是如何首创?汉至元是如何加强?明清如何强化?这样,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就一目了然了。九、比较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宜记忆那些历史上经常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像战争、政治改革、不平等条约等等。这类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事件,彼此之间,或因其性质相同,或因其表现形式相似,记忆中往往容易互相混淆。比较记忆法最能克服混淆。比较,可以明显地揭示出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突出它们各自的特征,这就便于对它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如我们将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的比较——同:蓄谋已久、为摆脱国内危机、制造大屠杀等;异:结果不同、抗战的规模不同、抗战的方式不同——然后记忆,既能牢固记忆,又能加深理解,—举两得。
十、网络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宜记忆一个或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靠机械识记的方法去死记硬背,留在脑海里的印象是杂乱无章,模糊不清的,回忆起来也必然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如果我们经过认真分析,首先找出这个或这些历史事件有几个要点,再进一步弄清这几个要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形成一个网络,就便于记住了。当需要回忆的时候,只要把这个网络撒开,储存在脑里的有关这个历史事件的印象,就会完整、准确、清晰、迅速地重现。这就是网络记忆法。比如:要记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可先编织知识网络为:1.时间范围:1840-1949。2.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两个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4.两个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5.两个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6.三个统治政权: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思考:每个政权统治时期可以分为哪几个小时期)。
❾ 历史年代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吗
记忆历史年代,是学好历史的重点。可是学生往往面对历史年代枯燥无味,难学难记,望而生畏。有些学生靠死记硬背,当时背得挺熟,但时间一长,就记不清,说不准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字本身的特点、历史年代之间的联系,进行排列组合顺序等等,采用灵活多样的记忆方法。
记忆(包括机械记忆),任何学科都是不可少的。问题在于是否把输入的信息进行整理、编码、储存以至于提取。记忆的失败,是满足于机械记忆;记忆成功的诀窍是理解。因为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记忆它。
历史知识的三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浩繁的历史年代,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只记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记历史年代,岂不省事吗?”学历史而不知时间,等于骑车上街不看红绿灯,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记忆历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确,二要坚定信心,三是方法得当。
记忆历史年代不是“难于上青天”。入门既不难,深入下去也是办得到的。只要在记忆的一般规律指导下,注意历史学科的具体特点,如综合性、系统性、连续性等等,抓住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化整为零,化块为面,化面为线,点线结合,纵横交织,就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用使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1)谐音法。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也叫顺口溜法。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诀:“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以前公元前。”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继两宋,接下元明和清朝。”这一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二十八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