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疆域图如何利用arcgis制作
同样需要有古代疆域的数据。但是对于历史地图,如果要用于教材,是需要上级部门审批的。
制作方法:
1)收集相关历史资料;
2)在ArcGIS中创建相应图层,编辑疆域图形数据和必要的属性数据;
3)制图输出,配图根据你的要求进行配置,入右下角南海区域;
4)其他地图元素制作,例如图例、图名、比例尺等
② 中国朝代的地图是怎样绘制出的啊
古人以前如何绘制平面地图呢?
我国古代就有地图的绘制,以下是三国时期到元代的几个代表性演进史。由叙述中可以得知古人测量绘制地图的方法。
我国在宋代也有航海图绘制的能力,当然,元代之后的科学更是发展迅速(比如说,混天地动仪,可测量天文)。而在同时期的外国科学发展也是很神妙的…(比如说,荷兰人驾船绕行台湾绘制的台湾全图)。
第一部测算专着——《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是三国时期(西元三世纪)的数学家刘徽所着。他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写了《重差》一卷,附于该书之后。
唐代数学家李淳风将《重差》单列出来,取名《海岛算经》,并列为我国古代的数学经典《算经十书》之一。该书全部9个算例均涉及测高望远及其计算问题。9个算例分别是:测量海岛的高度(望海岛),测量山上的松树的高度(望松),测量城市的大小(望邑),测量涧谷的深度(望谷),居高测量地面上塔楼的高度(望楼),测量河流的宽度(望波口),测量清水潭的深度(望清渊),从山上测量湖塘的宽度(望津),从山上测量一座城市的大小(临邑)。
为解决这些问题,刘徽提出了重表法、连索法和累距法等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重差测量术。重差测量术是借助矩、表、绳的简单测量工具,依据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内在关系,进行测高、望远、量深的理论和方法。在刘徽之前,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曾作日高图,首先提出了重差测量理论。而刘徽在《海岛算经》中活用重差理论,巧妙地提出了多种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把重差测量理论推广开来。
《海岛算经》是一部影响久远的测算专着。它所详细揭示的重差测量理论和方法,成为古代测量的基本依据,为实现直接测量(步量或丈量)向间接测量的飞跃架起了桥梁。直到今天,重差测量理论和方法在某些场合仍有借鉴意义。
什么是“制图六体”
制图六体,是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
裴秀(西元224~271年)字秀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省)人,晋武帝时官司空,后任宰相。他根据“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迂直”,校验了魏国留下的旧图。
由于旧图绘制粗略,加之地名改变,他在门客京相璠的帮助下,编制了我国最早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地形方文图》。他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即“制图六体”: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裏”,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裴秀认为,制图六体是相互联系的,在地图制作中极为重要。地图如果只有图形而没有分率,就无法进行实地和图上距离的比较和量测;如果按比例尺绘图,不考虑准望,那么在这一处的地图精度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就会有偏差;有了方位而无道裏,就不知图上各居民地之间的远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有了距离,而不测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地图同样精度不高,不能应用。
这六条原则的综合运用正确地解决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及其改化问题。所以制图六体成为我国明代以前地图制图学理论的基础,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计裏画方
“计裏画方”,是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绘图时,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中边长代表实地裏数,相当于现代地形图上的方裏网格;然后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以保证一定的准确性。据文字记载,此法始于我国晋代裴秀提出的 “制图六体”原则,他曾以一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地形方丈图》。
唐代贾耽,以每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海内华夷图》。北宋沈括,以二寸折百里编制了《天下州县图》(又称《守令图》)。元代朱思本,用计裏画方的方法绘制的全国地图——《舆地图》,精确性超过前人。此法沿用1500余年,直到清初,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元代郭守敬在测绘上的建树
郭守敬在测绘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他首创的以我国沿海海平面作为水准测量的基准面。当时,郭守敬曾经从河套东头的孟门山(今陕西宜川至山西吉县一带)起,顺中条山往东,沿黄河故道测量地形,掌握了大河之北纵横数百里地区内地势起伏的变化。
这是在黄河中游的一次大面积地形测量。大面积测量必须解决各局部测量资料的统一归化问题。据《元朝名臣事略》记载,郭守敬“又尝以海平面较京师至汴梁地形高下之差,谓汴梁之水去海甚远,其流峻急,而京师之水去海至近,其流且缓,其言倍而有微,此水利之学,其不可得也”。
这是我国史书上第一次记载利用海平面作为基准来建立统一的高程系统,创立了“海拔”这一科学概念。这一工作,对于测量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我国大面积测量发展到一定水平所孕育出的杰出科学成果。
直到今日,世界各国的区域性测量,其水准测量成果均归化到以海岸某点的平均海水面作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中去。我国现就采用青岛港验潮站历年记录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基准面,并在青岛设有水准原点,全国的高程均以此为基准。这一科学方法。仍将继续沿用。
③ 科技不发达的以前,是怎样绘制地图的用什么工具
原始的测量方式
上世纪七十年代,马王堆汉墓的发现震惊了考古界,当时出土的文物除了大名鼎鼎的素纱襌衣,还有三幅地图,分别是《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这三张地图填补了中国地图史上的空白,对研究汉代的军事、城镇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我们一提到中国古人们的奇思妙想,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四大发明”,但是实际上除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以及印刷术以外,老祖宗留下的很多东西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得不说,几百年前的中国就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全世界闻名。
④ 古代的地图有多重要以古代的技术水平,他们是如何绘制准确的地图的呢
如今出门时,应对人生地不熟或是路面,大家能够拿到手机上,用各种各样地图手机软件精准定位,许多车也是内置电子器件导航栏,殊不知古时候并没有这种物品,大家绝大多数借助的仅有地图,那么以古时候的技术实力,她们到底是怎样制作精确的地图的呢?今日趣历史我就带大伙儿了解一下。
如今地图自身的使用价值并不高,在网上随意可以下载到各地的不同种类的地图,殊不知古时候,地图本身是十分关键,并且是很有价值的。当时荆轲刺秦王的情况下,便是把短刀藏在地图中。而并不能躲过去战士的查验,当然也是由于在那时候,一个国家的地图拥有独特的实际意义,那便是他意味着着一个国家的大概操纵范畴,及其范畴内的一些兵家必争之地的信息内容,这种毫无疑问是对战事十分有益的。
殊不知伴随着清朝的闭关锁国,造成中国的技术实力被西方国家远远地甩掉,传统式地图的布置也并没有考虑到地球圆球的难题,直至西方国家的一些技术性穿进中国,这种难题才拥有更改,即便 那样是不能遮盖古人在这些方面的各种各样聪慧。
⑤ 绘制历史地图有哪几种常用方法
(1)投影放大法:把透明胶纸(或白纸)放在所画的底图上,根据底图用笔描出地图轮廓,然后把描好底图轮廓的透明胶纸放在投影机上,并在投影机上调好所需放大的倍数,在幕布前放上绘制地图所用的纸,然后根据投影机打在纸上的投影,用笔描绘成图。如果没有投影机,也可将原图先用玻璃片描出,利用电筒投影,再用上述方法绘制。
方格放大法: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绘制方法。先在原图上用铅笔打上若干方格(一般以九格为宜),然后按所需放大倍数与之成比例,在白纸上打好方格,再按原图有关方格的线条位置,在放大的方格内相应描绘出来,最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画笔敷上色彩,加粗线条,添上各种符号,写上题目和图例,新的放大的历史地图就完成了。
缩放仪放大法:先选择拟缩放的原图,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将缩放仪调节到适当的倍数,在缩放仪一端照原图描轮廓,另一端(放铅笔)就会在所绘制的纸上描出所需放大的地图轮廓。这种方法迅速、简便、准确。
摹映复写法:选择合适的地图作为范图,用白纸与之重叠订在玻璃上进行摹映;或用复写纸放在地图下面,下面再放上白纸,先用铅笔描下地图上的轮廓,再绘制成适用的历史地图。(2) ①准备一张较大的白纸和几支不同颜色的彩笔。②熟读教材或地图册中的相关地图。③从原因、时间、结果、影响等方面比较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⑥ 古代时候的地图怎么画出来的
古代地图主要采用计里画方法绘制。
“计里画方”之法,是为使地图图形正确缩小尺寸而设计的按比例绘格网的方法。
1、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边长代表实地里数。
(6)如何制作历史地图扩展阅读:
晋代的裴秀(公元223-271年)展出一套绘制地图的理论并据此绘制《禹贡地域图》,他的理论可以概括为“制图六体”,即制图时要考虑的六方面因素: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道路里程)、高下(地势高低)、方邪(角度)、迂直(弯曲度)。
“制图六体”成为中国传统制图理论的重要依据,计里画方之法则是基本操作法,双双沿用1500余年,历代着名地图都少不了计里画方,裴秀之后,还有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北宋沈括的《天下州县图》以及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
历朝所改良处主要在纬度及里程测量的精准度以及折算的比例。宋朝普遍使用“水平”(水准仪)、“望尺”(照板)、“干尺”(度干)等仪器来测量地势的高低,沈括又以“互同”取代“道里”,可能就是现代的等高线标记。
⑦ 没有科技的支撑,古人是怎么绘制地图的呢
如今电子设备盛行,任何一个导航软件都能明确的帮助你在地图中找到位置。但古代在科技落后的情况下,是如何绘制出一张张精准的地图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很多历史地图都是不计较准确性的。在中国文化中,地图不但用于表示距离,也用于显示权力或者进行教育,以及用于美学的欣赏。
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1884年。他是第一个用普通圆锥投影绘制成世界地图的人,他的作品在古代西方地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称之为地图科学的奠基人。
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即使在没有先进技术的当下,才智过人的学者也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⑧ 历史地图是怎么制作的
根据历代史书的纪录和现代人对当时历史的地名考证。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谭其骧主编。自原始社会至清末,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20个图组,共304幅地图(插图未计在内)。地图全部采用古今对照。本图集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编纂,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严重干扰,1975年出版了内部版更是错误百出。1982年起陆续出版了1-8册是研究我国历代行政区划不可多得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