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看待日本的侵华战争以及日本篡改历史
日本之侵华:可谓是必然,因为日本本是个岛国,资源则需要从中国进口。但中国之国势以及思想实在是落后,导致日本有侵华之力以及侵华之理。
二战中国战区:对日战场中,中国战场必然是最激烈的,因为日本参加二战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攻击中国,一是祖先遗志,二是地理使然。
篡改历史:所谓篡改历史,便要分清一点,所有国家的教科书都是以自己的立场说的,日本人不会真正比我们无耻多少。至于南京大屠杀到底有没有,我们也不好说,我根本不知道我的教科书是否都是真东西,那些老兵讲的是否都是真话,共夸自己的功力也是可见一斑,我在小一点的时候都会被弄得晕头转向。
回答立场:篡改历史实际也不好说,每个政党在浩劫或是新生之后都需要对国民树立自己的信心(共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关键在于立场不同,如朝鲜战争,我们的历史书对我们说,美国不承认自己打败,美国的历史书同样可以说,中国硬认为自己打赢了。对此,我们需要通过客观已发生事实进行抛去价值观的理性分析。
㈡ 日本偷袭珍珠港 80 周年,日本 99 名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如何评价日本对待历史的这一态度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大批政要选择今天高调参拜靖国神社,绝非偶然,是蓄意为之,刻意挑衅。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再次反映出日方对待自身侵略历史不思反省的错误态度。
㈢ 如何评价日本不正视历史的行为
(1)战后对日本清算得不彻底
日本当年战败、投降以及战后改革的过程跟德国不一样。德国战后的政治决策层和国家机器全部摧毁了,现在德国的国家政权是重新建立起来的。而日本的国家机器完整地保存下来,其原因主要是当时美国的决策层听从了支持日本派外交官的倡议,他们认为如果摧毁了日本国家机器,摧毁了天皇,日本人会反抗到底,没法制服他们。冷战开始,美苏矛盾加深。美国感觉到苏联阵营会成为未来最大的敌人。所以美国改变了主意,想保住日本,把其改造成美国在远东牵制苏联的一个附庸,成为对抗共产主义阵营的前线大本营。
(2)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复归政界并执政
远东国际军事释放战犯。很多战犯被释放不久就恢复了公职,回到了政界。更严重的是,很多战犯高官。可以说,自民党上台掌权直到现在,其人员主要由这些战争势力组成。这些保守势力掌权以后,与过去战争藕断丝连。而德国战后的执政势力都是过去受法西斯迫害的人,他们与战争势力一刀两断。
(3)战后日本教育出淡漠历史、漠视侵略的年轻一代
日本右翼势力成为执政党的主体以后,不断地淡化、抹杀,以致美化侵略历史,致使大多日本人都不懂近代史。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也不懂历史。历史教科书里面关于近代史的内容只有轻描淡写的几行,与原本那么丰富的侵略内容不成比例。
(4)战后国民愿意反省历史、抵制右翼的和平势力逐渐衰弱
现在日本的气氛完全不同了,谁对亚洲国家强硬谁就受到欢迎,不但没有人站出来阻拦,而且还要遭受某些舆论的压力。一些日本人曾经幻想:对于他们侵略过的国家,只要日本始终属于强势地位、只要时间再拖一拖,历史就会改写。他们认为,历史就像一个小女孩,可以打扮得很漂亮,可以改写。显然,这是完全错误的。
㈣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是什么你怎么评价它它对我国现代建设有何启示
明治维新,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洋务运动彻底破产,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特别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打败了俄国,这一事件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尽管甲午战争中,日本也打败了中国,中国人痛恨日本,但为挽救中国,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决心用改良方法进行图强自救。中国人感到要想学习西洋文化、制度,就得把学习的目标从西方转向日本。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开始了百日维新。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希望中国能象日本一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是1898年的中国决非30年前的日本,百日维新被慈禧轻而易举地扼杀了。启示:1 革新,改革,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不改革只会倒退不会发展。
2 继续擅长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中国来说,就是对外开放了。
3重人才,因为明治政府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像大久保利通这样人物的智慧,另外,日本一个使团出使西方学习的都是些脑子里有东西的人,对于中国来说,就是科教兴国,人才战略等等了。
4要与时俱进才能赶上潮流。
5 政府集权,才能领导落后国家飞速发展。
6 现在落后并不可怕,只要全力改革,短期内可以超越。
7 改革时不要把老祖宗的东西都扔了。
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相信我国通过以后的改革会变得更加的繁荣昌盛。
㈤ 应该怎么评价日本这个国家
其实笼统来说,中国人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在民族的感情显然是矛盾而复杂的。每个人的体会和见识都不相同,但是因为日本以往做的种种事情,让国人都有一种抵触的心里,对于种种原因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是见仁见智的。
虽然日本以前侵略过我们的国家,但是日本也有好的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取长补短。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忘记意味着背叛。
日本人崇拜强者,他们自从打败中国之后从心里就没瞧得起中国人,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友好关系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要想获得日本人的友好,中国必须要强大起来,让日本人不敢小视中国人,让中国主导中日友好,它想不友好都不行。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想法,过激的想法是肯定不行的,不论做什么,都要依靠国家的法律与世界的法律,除非哪一天法律失效,那么只能给予对方迎头痛击。
㈥ 世界各国名人是如何评价日本的
日本这个国家在二战期间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说他们是万恶之源一点不为过。下面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国名人对日本的评价。
康熙只叫日本为“倭子国”,他从来没有说过日本两字,他说:“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康熙对日本的评价可谓非常深刻,并且顺便说了对待日本人的方法。只是他没想到,他口中的倭子国会成为日后的大患。
美国前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说:“日本人是有史以来,我见过的最卑鄙、最无耻的民族。”
法国总统戴高乐评价日本:“日本,这是一个阴险与狡诈的残忍民族,这个民族非常势利,其疯嗜血程度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吸血鬼德库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点,喉管立即会被它咬破,毫无生还可能。”
以上只列举了几个中外名人对日本的评价语录,日本这个国家落得个这么个负面评价,真得好好反思一下了,其实连日本的盟友希特勒都看不上日本,他在对秘书长阿姆施太朗的对话中说:“和日本这种国家结盟简直是耻辱,他们只会在海边打鱼。那么希特勒看不上日本,为什么还要与日本结盟呢?答案是没办法,二战时在亚洲能牵制苏联的只有日本了,后来事实证明,日本这个盟友确实比猪蠢,以上对日本的评价中,我觉得只有俄国的这句话最直接,俄国有句谚语:镜子不擦不明,日本人不打不行。确实是这么回事。
㈦ 就武士传统与文化对日本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做出评价。
摘要 何为武士?日文中武士一词其本意是侍者,贴身随从。武士要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然而这一准则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诚、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领主能对武士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奖赏的主从制度上。
㈧ 怎样评价日本人看待历史的态度
我认同楼上的观点。现在的中国和日本就像类似于文艺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历史的恩怨应该留给历史,不该忘记,但也不能过分病态话。我没有接触过很多日本人,但有接触过一个20代,一个30代,和一个40代。
刚刚交流的时候,我会刻意地避开历史问题,但当我的好朋友拿历史问题出来时,交流陷入了僵局。但确是那个日本姐姐先打破的,她有沉默一会,然后道歉。我觉得她们是清楚这段历史的。还有那个30代的,他跟我讲过,从小他就对中国有一种情节,不论是中国的什么,他都很喜欢,他去过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武汉,香港,去过的城市比我这个中国人去的都多,他在北京拍照留念的时候,只是用日语感叹了一句:ke re i~~,是美丽的意思,就听到周围不少人都在骂:你看~~~这是个小日本儿,日本鬼子~~~~他很难过当时,但是还是假装听不懂。我问:那你对中国失望了吗?他说没有。中国是个令人尊敬的国家,而且和善的人民实在的人民是很多的。他有跟北漂的蚁族们共度一天,他说,那些孩子虽然穷困,但是却可爱,很善良。他羡慕中国,因为中国是一个有活力的国家,相反的,他觉得日本很腐朽了。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感叹,他真得很成熟。最后他的一段话:先辈们做过很多错事,我只能替他们说声对不起。还有,很感谢你没有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现在的日本,谢谢你。
那个40代的叔叔,他是早稻田大学的学生,现在刚从俄国回来。他曾经跟我说:他希望看到中国和日本可以很友好的共存下去,虽然两国政府可能会有很多分歧,但抛开政治因素的话,世界上任何两个国家的人民都应该是友好的。
这段话,不是我粘的,是一个字一个字敲的。我觉得大部分人是知道这段历史的。可是日本人话总是说不完,说得很隐晦的讲话方式可能造成了很多误解。
㈨ 如何看待日本侵华不堪回首的历史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新生的神圣战争,没有不堪回首。
一个民族不能因为自己被欺辱,就躲避和轻视这样的历史。这是弱者才会有的心态。一个强者必须直面自己的问题,就像出身一样,即使是农民也没有什么,照样有当皇帝的。那些看清抗日战争的人,又如何回首往事呢。美国曾有白宫被焚之耻,德国亦有分国之辱,就连小日本被美国击败,还能附身学习。中国难道就不能直面自己曾经的软弱。
㈩ 如何看待日本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
日本在历史上犯下了滔天罪行,而现实中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侵华史实,这给我们敲醒了警钟,我们要时刻防范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维护世界和平.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本历史教科书极力歪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