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马克思如何研究历史

马克思如何研究历史

发布时间:2022-04-21 03:05:39

❶ 马克思是怎样论述历史发展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座,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叫唯物史观。

❷ 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是 什么

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将自然界原有的自然物质改变成为适合于人类需要的物质财富的活动。它是构成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内容之一。社会生产的另一种生产是人类自身的生产。

唯物史观认为,在两种生产的相互关系中,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自身生产起决定作用,其次是人类自身生产在被决定的前提下,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概述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们通过生产活动谋取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人类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并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而改变。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决定整个社会生活的面貌和发展,也决定着人自身的状况和发展。马克思指出:在生产活动中,“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 494页)。

人类要世代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反复不断地进行生产。生产连续不断地进行,就是再生产。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生产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生产的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性质;生产的规模决定着可供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交换、分配和消费也反作用于生产,加速或延缓生产的发展。

物质资料生产为人类提供基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和生存资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马克思如何研究历史扩展阅读

诞生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英、法、德3国是其发源地。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

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它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他们按其社会地位而言,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按其哲学观点而言,原是唯心主义者;按其政治观点而言,原是民主主义者。大体上在1842~1844年间,他们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工人运动和科学研究,转变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从1844年起合着《神圣家庭》《德意志意识形态》,并分别着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哲学的贫困》等书,阐明无产阶级的新世界观。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以后他们的毕生活动中,继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词,是在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才被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代表而逐步流行起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马克思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物质资料生产

❸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学上有哪些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思想方法上的重要特征,是它仅仅从历史本身去认识历史,而不是从天上的云雾中或是从人们的心灵、头脑中去认识历史。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首先确定了史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质,把人类社会的一切历史都当成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去研究,从而在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上实现了深刻的变革。“它坚信,只要从顽强的事实出发,才能如实地揭示历史的真相。”其次,“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际应用,获得了研究历史现象之间必然联系的方法论指导,从而使历史学真正成为研究事物规律性并依其规律描述真实历史过程的实证科学。”“使历史学成为科学的最重要的根据,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运动规律的探讨。然而,至今的哲学发展史表明,到目前为止,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说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真正揭示了人类历史运动的基本规律。于是,问题就简化成这样,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作指导,历史学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

❹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如下

1、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2、科学抽象法以及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3、分析和综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

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 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❺ 马克思是如何阐明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的

马克思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历史趋势的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流通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一,资本积累理论。一是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的实质,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真正的来源是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资本家个人消费基金比例已定的情况下,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费的资本间的差额、预付资本的总量,就是决定并制约资本积累量的主要因素。二是马克思考察了资本积累的中心问题,即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影响,指出“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的构成和它在积累过程进行中所起的变化”。马克思通过大量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积累和工人贫困积累之间的对立运动,得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即: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三是马克思还从资本积累回溯到资本原始积累,并在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考察中揭示出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资本积累理论是马克思探索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内容,也是剩余价值论的继续和发展。
第二,资本流通理论。马克思认为,无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在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或部类内部,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社会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的分析说明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这就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矛盾性的分析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产阶级经济的一切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是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不可或缺的方面。马克思由此揭示了立足于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有限的消费范围和不断地为突破自己固有的这种限制的生产之间的冲突,以及资本增值的生产目的和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的发展这一手段之间冲突的根本性质。马克思认为,当一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能依靠对这种生产力本身的暴力的破坏才能继续前进时,这一社会肯定无法逃脱最后崩溃的历史命运。

❻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是什么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包括对世界历史的本质特征、发展动力、历史主体、基本路径和必然趋势等诸多方面的深刻阐述,内容极其丰富而严整,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今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显着增强,但是话语权严重缺失。全球治理体系僵化滞后,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未能反映全球化进程这一新变化和新格局。我们应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规则导向,坚持主权原则,坚持法治原则,坚定不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❼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关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建立在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系统考察之上。这一理论为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在整体上洞察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一个宏大的理论框架。今天,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认真解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挖掘和研究这一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对于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全球化条件下的现实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有学者指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方法论意义上主要有三点:一是使世界历史的研究达到一种新境界,即注意从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来研究世界历史,注意世界历史的制度分析和整体把握;二是为观察社会历史演进开拓了新视野,即在考察社会历史问题时,不能仅仅从一国的视野来考虑,必须同时具有“世界历史”的眼光;三是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自觉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潮流,以此来审视和进行我们的工作。
为了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一些学者主张以马克思的文本为基础,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挖掘和整理。他们认为,马克思从探索历史发展规律入手,以超地域性和超民族性为特点,对世界历史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依据,探索了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宏观规律及微观机制。在马克思那里,世界历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人类的普遍交往以及两者之间的能动关系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世界历史发展道路的选择并非是完全自然的历史进程,人们可以在尊重客观历史演化规律的前提下能动地选择自身发展道路。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进程非常重要。在全球化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因此,社会主义的发展应当融入全球化,但同时更应该在全球化进程中“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
学者们普遍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正确理解当今世界的全球化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梳理马克思的这一基本思想,是回应全球化浪潮的应有之义。有学者指出,马克思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论述是其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也是认识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的关键。这一论述有两层相互联系的含义。一是指历史向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转变,这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的第一个阶段。二是指人类普遍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这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因此,资本全球化既有给作为世界历史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的一面,又有为其发展造就有利条件和机遇的一面。对于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关键在于在实践中正确把握机遇和风险的辩证法,不失时机地推进作为世界历史性事业的社会主义的发展。
也有学者结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有关全球化的论断,从理论剖析和实证考察等层面论证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型发展的意义。他们认为,后发国家应当以积极态度应对全球化,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推进民族经济的发展,这对全球向更为公正、更为和谐的秩序演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处于大体相当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发展中大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同一发展水平时,世界大同的美好前景,亦即马克思的世界历史存在将可能会变为现实。
就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西方全球化理论的关系,学者们也进行了比较研究。普遍的观点是,西方全球化理论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既有相通之处,也有明显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全球化进程中“两极分化”原因认识的区别;二是对世界未来发展途径认识的区别。因此,要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辩证地看待西方的全球化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全球化的进程和趋势。这就要求坚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所蕴含的批判精神,反对全盘吸收西方全球化理论的观点;坚持世界历史结构理论的正确观点,批判“欧洲中心论”的观点;确立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的观点,批判所谓的历史终结论。
但是,也有学者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提出不同看法。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确与当今的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存在可能的联系;然而,简单地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有待商榷。因为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在内容上已经大大超出了马克思时代的想象,诸如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国际金融风险等体现出来的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决非马克思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所能设想的。更重要的是,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并不以排斥民族特殊性为最终目的,而马克思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更多地是指由于大工业的发展,促使诸民族独特性的分工的消灭,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单一的分工、交往和生产模式,世界诸民族间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趋于一致。所以,不能庸俗地将马克思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等同于全球化,更不能断章取义地做出全球化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庸俗理解。

❽ 我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研究中国历史的是谁

我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研究中国历史的是李大钊。综观李大钊的史学论着和有关的理论着作,可以看出他的科学的历史观和史学观,《史学要论》一书正是最集中地、系统地反映了他的史学观。

1924年5月,李大钊的《史学要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署名李守常。全书凡六章,结构严谨,言简意赅,具有理论的深刻与实践的激情相结合的特点。

李大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李大钊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教育史上,李大钊也是一位具有开创精神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提出了很多科学的教育理念。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李大钊对中国的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也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和努力。他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开创精神的教育理念,对于今天我们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光明日报——李大钊的《史学要论》

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什么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
一、社会历史观的含义和两大派别
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变迁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社会历史观分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派别。历史唯心主义简称唯心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简称唯物史观。
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三大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两大层次。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理论,都属于唯心史观。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就属于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各种历史观都是唯心史观。马克思主义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来研究人类社会,得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科学结论,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简称唯物史观。
三、确认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逻辑根据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社会历史理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两种历史观斗争的焦点;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

❿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包括: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本质。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根本上来修改整个政治经济学。

二、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研究政治经济学,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抽象法。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它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进行的。

三、科学思维逻辑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科学思维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历史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内容:

一、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二、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

三、形成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价值的源泉;

四、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即死劳动,只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

阅读全文

与马克思如何研究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