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地图如何制作

历史地图如何制作

发布时间:2022-04-21 04:51:32

A. 历史上的地图是怎样绘制的

第一种方法:以山川为基准

以地理状况为区分作图,这是古代绘制地图最常用,也最方便的一种形式。

制图方法是:

首先把所要绘制的县城画在中心,然后再把县城附近的山川河流,相对于县城在什么位置,大小如何用特定符号表示出来;

最后再把县城与山川之间的道路绘制出来即可。

虽然说这种方法不够准确,但是既讨巧又实用,十分适合科技落后的古代。

但是地图不是你信手画画就完事的,山川河流具体的方位,以及山势高低走向,以及河流大小长度都需要人们去确定的。

而确定的方法只能靠人自己去走,去看去亲自量。

不过古代没有定位技术,测量工具也比较落后,因此出现误差是很正常的,而且随着距离越远,范围更大误差就更大。

第二种方法:以航线为基准

航线是指水运的航线,后期也发展到海运。这种绘图方法比第一种还要简单,拿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京杭大运河来分析:

首先就在这张白纸的中心把京杭大运河画出来,首起北京,然后画图的人坐着船从北京出发,沿着大运河一路向南出发,把河流两岸的山川地貌都绘制下来,画在运河两侧,最后绘制图纸的人到达了杭州,也就完成了绘制。

这种方法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优点就是方向定位的很准,绘制过程也比较快。

缺点是画图的区域太窄,仅限于河流两侧附近的地区。

第三种方法:以比例为基准

在古代,战争经常发生,精准的地图在战争中至关重要。

前两种方法主观因素太多,误差较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事实上,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汉朝,智慧的先民就发明了计算里程的计量工具。

B. 历史地图是怎么制作的

根据历代史书的纪录和现代人对当时历史的地名考证。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谭其骧主编。自原始社会至清末,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20个图组,共304幅地图(插图未计在内)。地图全部采用古今对照。本图集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编纂,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严重干扰,1975年出版了内部版更是错误百出。1982年起陆续出版了1-8册是研究我国历代行政区划不可多得的资料!

C. 绘制历史地图有哪几种常用方法

(1)投影放大法:把透明胶纸(或白纸)放在所画的底图上,根据底图用笔描出地图轮廓,然后把描好底图轮廓的透明胶纸放在投影机上,并在投影机上调好所需放大的倍数,在幕布前放上绘制地图所用的纸,然后根据投影机打在纸上的投影,用笔描绘成图。如果没有投影机,也可将原图先用玻璃片描出,利用电筒投影,再用上述方法绘制。
方格放大法: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绘制方法。先在原图上用铅笔打上若干方格(一般以九格为宜),然后按所需放大倍数与之成比例,在白纸上打好方格,再按原图有关方格的线条位置,在放大的方格内相应描绘出来,最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画笔敷上色彩,加粗线条,添上各种符号,写上题目和图例,新的放大的历史地图就完成了。
缩放仪放大法:先选择拟缩放的原图,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将缩放仪调节到适当的倍数,在缩放仪一端照原图描轮廓,另一端(放铅笔)就会在所绘制的纸上描出所需放大的地图轮廓。这种方法迅速、简便、准确。
摹映复写法:选择合适的地图作为范图,用白纸与之重叠订在玻璃上进行摹映;或用复写纸放在地图下面,下面再放上白纸,先用铅笔描下地图上的轮廓,再绘制成适用的历史地图。(2) ①准备一张较大的白纸和几支不同颜色的彩笔。②熟读教材或地图册中的相关地图。③从原因、时间、结果、影响等方面比较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D. 中国朝代的地图是怎样绘制出的啊

古人以前如何绘制平面地图呢?
我国古代就有地图的绘制,以下是三国时期到元代的几个代表性演进史。由叙述中可以得知古人测量绘制地图的方法。
我国在宋代也有航海图绘制的能力,当然,元代之后的科学更是发展迅速(比如说,混天地动仪,可测量天文)。而在同时期的外国科学发展也是很神妙的…(比如说,荷兰人驾船绕行台湾绘制的台湾全图)。

第一部测算专着——《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是三国时期(西元三世纪)的数学家刘徽所着。他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写了《重差》一卷,附于该书之后。

唐代数学家李淳风将《重差》单列出来,取名《海岛算经》,并列为我国古代的数学经典《算经十书》之一。该书全部9个算例均涉及测高望远及其计算问题。9个算例分别是:测量海岛的高度(望海岛),测量山上的松树的高度(望松),测量城市的大小(望邑),测量涧谷的深度(望谷),居高测量地面上塔楼的高度(望楼),测量河流的宽度(望波口),测量清水潭的深度(望清渊),从山上测量湖塘的宽度(望津),从山上测量一座城市的大小(临邑)。

为解决这些问题,刘徽提出了重表法、连索法和累距法等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重差测量术。重差测量术是借助矩、表、绳的简单测量工具,依据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内在关系,进行测高、望远、量深的理论和方法。在刘徽之前,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曾作日高图,首先提出了重差测量理论。而刘徽在《海岛算经》中活用重差理论,巧妙地提出了多种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把重差测量理论推广开来。
《海岛算经》是一部影响久远的测算专着。它所详细揭示的重差测量理论和方法,成为古代测量的基本依据,为实现直接测量(步量或丈量)向间接测量的飞跃架起了桥梁。直到今天,重差测量理论和方法在某些场合仍有借鉴意义。

什么是“制图六体”

制图六体,是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
裴秀(西元224~271年)字秀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省)人,晋武帝时官司空,后任宰相。他根据“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迂直”,校验了魏国留下的旧图。

由于旧图绘制粗略,加之地名改变,他在门客京相璠的帮助下,编制了我国最早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地形方文图》。他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即“制图六体”: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裏”,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裴秀认为,制图六体是相互联系的,在地图制作中极为重要。地图如果只有图形而没有分率,就无法进行实地和图上距离的比较和量测;如果按比例尺绘图,不考虑准望,那么在这一处的地图精度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就会有偏差;有了方位而无道裏,就不知图上各居民地之间的远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有了距离,而不测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地图同样精度不高,不能应用。

这六条原则的综合运用正确地解决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及其改化问题。所以制图六体成为我国明代以前地图制图学理论的基础,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计裏画方

“计裏画方”,是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绘图时,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中边长代表实地裏数,相当于现代地形图上的方裏网格;然后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以保证一定的准确性。据文字记载,此法始于我国晋代裴秀提出的 “制图六体”原则,他曾以一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地形方丈图》。

唐代贾耽,以每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海内华夷图》。北宋沈括,以二寸折百里编制了《天下州县图》(又称《守令图》)。元代朱思本,用计裏画方的方法绘制的全国地图——《舆地图》,精确性超过前人。此法沿用1500余年,直到清初,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元代郭守敬在测绘上的建树

郭守敬在测绘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他首创的以我国沿海海平面作为水准测量的基准面。当时,郭守敬曾经从河套东头的孟门山(今陕西宜川至山西吉县一带)起,顺中条山往东,沿黄河故道测量地形,掌握了大河之北纵横数百里地区内地势起伏的变化。

这是在黄河中游的一次大面积地形测量。大面积测量必须解决各局部测量资料的统一归化问题。据《元朝名臣事略》记载,郭守敬“又尝以海平面较京师至汴梁地形高下之差,谓汴梁之水去海甚远,其流峻急,而京师之水去海至近,其流且缓,其言倍而有微,此水利之学,其不可得也”。

这是我国史书上第一次记载利用海平面作为基准来建立统一的高程系统,创立了“海拔”这一科学概念。这一工作,对于测量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我国大面积测量发展到一定水平所孕育出的杰出科学成果。

直到今日,世界各国的区域性测量,其水准测量成果均归化到以海岸某点的平均海水面作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中去。我国现就采用青岛港验潮站历年记录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基准面,并在青岛设有水准原点,全国的高程均以此为基准。这一科学方法。仍将继续沿用。

E. 古代的地图是怎样绘出来的

孙子兵法上讲“道天地将法”我想古代人因为各种需要,所以一定是有地图的,否则宏伟的工程,大规模的战争是难以想象的。没有先进的仪器,依靠人力也同样可以画出地图来,只是可能工作量非常庞大,而且存在的误差也是难免。

西晋时,中国出现了一位着名的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着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裴秀(223-271年)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出身官僚世家,官至司空。接触到不少的地理和地图资料。由于才华出众,所以青少年时代就受到社会知名人士的赞赏。

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已广泛用于战争和国家管理,秦汉以后损失严重。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裴秀立意制作新图。他领导和组织编制成《禹贡地域图》18篇,这是中国和全世界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地图集。为了便于应用,他还将一幅篇幅过大(用娟八十匹绘制)的《天下大图》缩制成以寸为百里(比例尺1:1,800,000)的《地形方丈图》,图上载有名山都邑,为军政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着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条讲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离,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绘图原则;后三条是因地形起伏变化而须考虑的问题。这六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它把制图学中的主要问题都接触到了。

这是他对中国地图学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系统制图理论。直至今天地图绘制考虑的主要问题除经纬线和投影外,裴秀几乎都扼要地提到了。

裴秀提出的这些制图原则,是绘制平面地图的基本科学理论,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它一直影响着清代以前中国传统的制图学,在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世界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F. arcgis历史地图动线图怎么画

在arcmap中把数据准备好,转到illustrator中做。

G. 古代疆域图如何利用arcgis制作

同样需要有古代疆域的数据。但是对于历史地图,如果要用于教材,是需要上级部门审批的。
制作方法:
1)收集相关历史资料;
2)在ArcGIS中创建相应图层,编辑疆域图形数据和必要的属性数据;
3)制图输出,配图根据你的要求进行配置,入右下角南海区域;
4)其他地图元素制作,例如图例、图名、比例尺等

H. 没有科技的支撑,古人是怎么绘制地图的呢

如今电子设备盛行,任何一个导航软件都能明确的帮助你在地图中找到位置。但古代在科技落后的情况下,是如何绘制出一张张精准的地图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很多历史地图都是不计较准确性的。在中国文化中,地图不但用于表示距离,也用于显示权力或者进行教育,以及用于美学的欣赏。



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1884年。他是第一个用普通圆锥投影绘制成世界地图的人,他的作品在古代西方地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称之为地图科学的奠基人。

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即使在没有先进技术的当下,才智过人的学者也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阅读全文

与历史地图如何制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