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看待历史剧作文

如何看待历史剧作文

发布时间:2022-04-21 18:58:15

1. 评价历史剧作文600字

.隋唐演义一直都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部历史章回小说。像薛刚反唐,说岳,明英烈,水浒传,杨家将一样,演义中英雄好汉高举义旗,肝胆相照,义气为先的感觉总是让我感动。对隋唐最熟悉的时候,前二十位好汉的排名我倒背如流。

看了这部连续剧,总的来说还不错。说它还不错是因为至少剧本没有脱离原着太远,比那些顶着名字瞎编滥造的剧本要强百倍。但是还是有一些地方不尽人意。首先就是丑话了罗成,此剧中的罗成太过软弱也没个性。怕父亲还怕与杨林交战。开玩笑!罗成,隋唐第七条好汉,杨林都是他一枪挑死的,怎么可能会怕与他交战?而且罗成,拿单田芳的话说“小伙儿这叫一个精神呢“, 心高气傲,非常有主见,对父亲罗艺是阳奉阴违,听母亲的话倒多一些。像他破杨林一字长蛇阵就是母亲同意后背着父亲而去的。而且,他与秦琼表兄弟见面时才十一岁,哪来的23岁没见过女人之说?再者,他与单雄信一向交恶,互看不顺眼,打过几次架,但单雄信只是隋唐第十八条好汉,哪里是罗成的对手?大概是因为加进了单冰冰的戏,所以把罗成丑化了。演员选的倒是不错,聂远确实符合罗成的形象,可惜剧本没有赋予他太多的发挥之处,比他在倩女幽魂中的七夜查了很多。

不过,此剧倒是美化了单雄信。实际上,单雄信绿林气息极浓,虽然爱结交朋友,但心胸上稍嫌狭窄,从他记恨罗成还有被王世充招为驸马后防备秦琼和程咬金投唐就可以看出。剧中的单雄信却很完美。

还有就是秦琼的武艺被夸张了一些。秦琼折服人大多是他的人格魅力,他酷爱交友,号称小孟尝,心怀大志,胸襟磊落。虽然武艺高强,但还不到万夫莫当的程度,他就打不过罗成。大概是因为他是男一号吧。黄海冰倒是把秦琼刻画地不错。王伯当也被丑化成追随李密的愚忠之人了。最遗憾的就是很多英雄好汉根本就没提,隋唐第四条好汉雄阔海,第五条好汉伍云召,第十条尚师徒,秦琼的战马呼雷豹还是从他手中夺来的呢。连郡马柴绍都忽略不计了。裴元庆是丧生在火雷阵中的,不是李元霸打死的。

当然我能理解资金是一个问题,所以演员没有办法请太多,场景也很简陋,就那么两个城门楼用来用去,很可笑。可是,如果决定要拍这种大型历史剧,最好把资金弄充足再来拍,否则不如不拍。

至于加入了李蓉蓉和单冰冰这两段爱情故事,虽然无伤大雅,也给纯演义加入了些浪漫成分,但其实大可不必。像水浒一百单八将没有什么特别的浪漫故事,不是也让人看得欲罢不能吗?

如果不从完全忠实原着的角度来看,这部连续剧还是不错的。值得一看。

2.最近,我又重新读了中国十大名着之一《隋唐演义》,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已读过这本书,可是读得的遍数越多,感悟的知识和道理也越多,现在我又重新拿起这本来,真不愧是十磊名着,我越读越想读了,真可谓是百看不厌。

这本书记录了南北朝末年到唐朝初年的历史,讲述了隋朝的兴亡和唐朝扫除各路反王的精彩故事。南北朝末年,北朝的两个强盛国家齐与周展开了交战,北周的一名大将秦彝在战场上不幸被后来杨广的靠山王杨林一枪刺死,他的妻子带着孩子逃到一个小山村,被程咬金一家人收养,从此,秦彝的儿子秦琼便与程咬金成了很重要的朋友。秦琼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尤其是舞秦家锏,村民们见了个个拍手叫好。长大后,他与程咬金结识了单雄信、魏征、史大奈等众路豪杰,还在幽州找到了姑母和表弟罗成。众豪杰建立了瓦岗寨来推翻隋朝的统治。根据历史记载,一共有十八路反王来反隋,隋朝末年,李渊也建立了唐朝,秦琼首先与程咬金首先在一天晚上巡逻时,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那就是投奔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秦王李世民是个谦逊有礼、深得民心的好人,终于秦琼结交的豪杰除了单雄信都投奔了唐营。为什么只有单雄信不肯投奔唐营?因为李渊以前被一群强盗追杀,突然秦琼出现,赶跑了这群强盗,李渊对他感激不尽,可秦琼骑上马就走了,这时,有个农民在不远处,李渊以为还有个强盗,便一箭射死了他,可他走上前一看,才发现是个农民,一打听,此人叫单雄忠,李渊很后悔,给了很多银两给他家人。单雄信知道后,十分痛恨李渊,所以才不投靠唐朝。因为李世民带领诸将不仅灭民隋朝,还把四路反王给打败了,单雄信也被抓了,大家无奈于单雄信的固执,只得将他处死,一年又一年,历经苍桑的诸将终于战胜了种种困难,立了大功,而唐高祖的另两个儿子想谋害李世民却没有成功,反而被诸将看穿并杀了他们。高祖知道后大病了一场,病一天比天加重。诸将在高祖去世的前几天强迫李世民继位,这就是励精图治的唐太宗。此后的几十年间,大唐被唐太宗治理得井井有条,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

每当我读完一遍之后,懂得的道理就更深一层,我现领悟了做什么事都要谦逊有礼,不能因小事而耽误了将来,还有不能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等等等等。这些道理给予了很多重要的启迪,不知将来再回头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会领悟到什么呢?

2. 怎么看侍历史剧的感想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
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 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 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
在这个寒假期里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着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

曹操修了铜雀台后,还要把东吴的“二乔”放于台上,于是便让孔明用这点激了周瑜,让周瑜决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败。三国中还有一些卖主求荣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结果。与之相反的则是关羽了,他不贪财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敬佩。若不是因为他一点点的骄傲,以及刘封的见死不救,他也不会死得那么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为人不能贪财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刚正不阿的人。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着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着伴人一生成长。

3. 我眼中的历史剧作文

开学前的某天,我来到了深圳博物馆。虽说不是第一次踏进这里,但这次是在我即将上初中的时候到来,近距离感知深圳的历史文化,因此更具意义。
我先是在古代馆里盘桓。我看到了深圳以前的历史,解开了心中积聚已久的疑问。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就已经有土着居民在此繁衍了,距今已经有6700年的历史,这说明深圳的历史十分悠远。观看千万年前的古物时,可以发现先民们使用的器具、陶器、装饰都十分的粗糙,都是用石头或者贝壳打磨而成的,样式虽不精美,但在史前社会,这些都算得上上等的用具和工艺品了。在这些用具和工艺品中,我想象着古代那些辛勤劳作,善良朴实的人们利用石头做的工具在生火,劈柴,缝衣。这是博物馆给我带来的知识信息,让我对以前的深圳有了更深的了解。
如果说古代馆为我们展现了深圳久远的历史图景,那么近代馆则让我感受到了深圳在那一段烽火岁月里的英勇气息。
循着一幅幅带有历史韵味的图文资料,观看抗击外来侵略影像,望着那些近代签定的令人耻辱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不由握紧拳头,对外国列强们的肆掠愤怒不已,更对那些认贼作父,节节败退的中国人而感到羞愧:你为什么不站起来,奋起反击那些随意践踏我们祖国的强盗?博物馆的呈现生动而形象,那种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也让我真切地了解到,深圳人民为了自由,为了祖国,那种前赴后继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
而在野生动物馆里,则让我仿佛融入了一个美丽的热带雨林,随着小松鼠、百灵鸟去探索未知的动物天堂;在古琴专题展馆里,那一列列带有艺术气息的古琴,以及那一个个活声活色的古人与古琴的故事,更是让我流连忘返,陶醉在清音朴雅的古琴世界里。
形形色色的博物馆上演着一幕幕有名或者无名的历史话剧,每一次的博物馆之行,都带给我无穷的快乐以及无限的历史知识。它不仅拓展我们的视野,更是一次次探寻到炎黄子孙的根。

4. 如何正确对待历史剧(中学生方面)

我也是一名初中生,现在初中生都在学历史,可以在了解了一定历史的基础上,看历史剧。例如,我就发现了历史剧中有许多和书中历史不符的地方,《汉武大帝》历史剧中,皇帝的帽子(即龙冠)上的坠链,前后各有一排,史书中记载,坠链是不一样齐的,而在这部古装剧中,坠链是一样长的,不符。不过,大多数都是符合史实的,只有细微之处不同,看看也是有好处的,不过,我觉得读史书更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反正两者各有好处吧,你自己丈量吧,我不多说了,觉得我说的有理呢,就采纳,若没理,就当废话吧。

5. 观看一部历史剧,分析其中真实与虚构的历史成分(至少3点),写一篇文章。

通过与正史有关资料的核实,笔者总结:电视剧《康熙王朝》主要有以下十一个方面背离了史实。一、剧中顺治帝因董额妃之死而剃度出家。史实是顺治帝最终并没有出家,而很有可能是因患天花病而薨,驾崩地点是皇宫。①二、剧中康熙帝与苏麻喇姑有恋情。史实是苏麻喇姑是晓庄皇太后从“娘家”带过“婆家”的贴身侍女,是康熙帝的祖母辈,是除晓庄皇太后外,对康熙帝一生事业最为扶持的一位女性。②三、剧中镇南王尚可喜在康熙帝年间进京。史实是镇南王进京是在顺治帝初年,而在康熙年间,并无进京史料。③四、剧中平西王提出彻藩条件,费用需1亿两白银,要盖150万间房子。史实是康熙年间的平均每年的税收只有3、4千万两白银。④因此,完全是无稽之谈。五、剧中康熙帝曾微服逛妓院。史实是在清朝12位皇帝之中,只有同治帝逛过妓院,其他众皇帝皆无此行为。⑤六、剧中康熙帝儿时陪读是魏东亭,他是魏承谟之子。史实是康熙帝儿时陪读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⑥七、剧中康熙帝二十八年施琅替郑经夺回金厦。史实是施琅在顺治帝十三年即已降清,在康熙元年被封为福建水师提督,而金厦在康熙帝十九年即被大清收复。⑦八、剧中康熙帝三十二年收复台湾。历史事实是,康熙帝二十二年施琅率军收复台澎。⑧九、剧中清军功陷台湾,郑经自刎。史实是郑经早死于康熙帝二十年正月,台湾由其次子郑克爽降清。⑨十、剧中康熙帝把台澎合成一县,命魏东亭去当县令。史实是清在台设立一府三县,由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⑩十一、剧中康熙帝下密旨给姚启圣,令施琅不得入台。史实是收复台湾后,施琅不仅入台接受郑克爽投降,而且在台三个多月进行安抚。⑾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不难看出,电视剧《康熙王朝》无论从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甚至从历史事件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错。因此,不得不引起历史学家与传媒业内人士的思考与反省。

6. 怎么看待历史剧800字作文

要以史实为据,辩证的看待历史剧,因为历史剧是电视剧,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难免会添加很多夸张的成分。

7. 读历史剧的感受的作文400字

行走在历史的长河边,背负着红色的绳索,拉一拉,牵出的是中华的灿烂文明。
当古老的先民第一次找到朱砂,第一次将它涂在额头,第一次在污浊中的那抹鲜艳的颜色中炫舞时,红色走进了人的家园,那是精神的家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度,从秦时的统一到汉时的昌盛,从四大发明到祖冲之的圆周率,国家的腐败无能,人民的民不聊生,帝国主义列强趁机侵入我国。国家,眼看就要被瓜分,民族眼看就要灭亡。危难之中,是谁来拯救中华民族?又有谁来驱逐侵略者?是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的诞生,从而率领着我们的祖辈,与敌人浴血奋战,赶跑了侵略者和共产党,从而创立了新中国。紧接着,共产党又带领着我们的父辈,艰苦奋斗,建立了小康社会,使原本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了如今这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新面貌。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他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骏马选择了驰骋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历史选择了中国,那是因为中国的民族有着团结的力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饱经风霜的国家。但是,他并不懦弱,他选择的是“千魔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顾”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中国——东方的一直永恒不会的雄师。


邓小平曾经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为什么中国落后?因为当时的封建主义在中国蔓延的太深,女孩都不用上学,导致了阻碍中国前进的脚步,当时人们也不团结,各家过自己的,从没有过礼尚往来,失去了心连心的这种默契,从而导致了中国被侵犯。

但是,最后我们站起来了,从开天辟地的共产党的诞生到今天的小康社会,经历了整整九十度春秋。
现在,中国选择了我们,历史选择了我们。世界都在关注我们的中国。但是,他们想象中的伤痕累累的屈辱的那一页,中国永远不会再现了。


让我们新一代,为中国抹平创伤,为他扎下屈辱的包袱。让他轻松的发展,用事实来反击帝国主义,反击中国不再是东亚病夫,让我们用前进的拳头击碎帝国主义的思想,用前进的脚步轧碎帝国主义的意图。

8. 观看历史剧后的感受作文350

历史,只不过是一页废纸,历史什么也不是。
如果用生命的观点看历史。历史中的每个单位,大到一个王朝的兴衰,一个民族的起落,也不过如花儿般开了谢了罢了。历史有什么可评说的。
历史,不过是合力作用下的随机过程罢了。
历史中的人从来都不需要道德主义者的评说。后人的评说又能改变的了什么。
似乎总有人要用正义,仁义,邪恶之类的东西描述历史,可是历史只不过遵守着一些自然的生坏法则罢了。
历史只能给意淫者带来口活的快感罢了。历史,无足轻重。
拥有最悠久历史的巴比伦沉沦在血海当中。
另一个只有数百年历史的大国抽着全世界的精血醉生梦死。
历史不过是个屁。
而这个美国建国初那血洗的历史,又有多少人去诉说。
历史没有用,有用的是前人的遗产。那些人类智慧的结晶,不论是孔子的还是牛顿的都能给现世的人以教益。而那种民族兴亡,国家生灭的历史又有什么用呢。该生长的终究会生长,该死亡的终究会死亡。
即使蒋光头比毛大瘊仁义,又中个屁用。历史就像水之就下,最强的力量冲破一切,野蛮生长,直到尽头消亡在时间的汪洋之中。
历史中个人的力量简直微乎不计。每个历史的人物往往与整个历史的趋势隐隐相和。
于是,在玄宗时代,有了李白、杜甫、杨贵妃、王忠嗣、安禄山。一个尖峰,绚烂而华丽的尖峰,一个醉生梦死的尖峰。这个尖峰和秦朝的距离是千年左右。
而这些也不过是闲谈扯淡罢了,历史又有什么用。
而用道德去评判历史的人,更是一群盲人。历史什么时候道德过呢。
真正的历史转换中枢都是乱世,法律都不管用了,何况道德。
而真正被评说的那些力量早已超越法律的人,道德又有何用。反正,石虎是善终的吧。评说者的唾沫也只是唾沫而已

9. 关于对历史剧的看法和感受 1500字作文 百度信息

对待历史剧要辩证的对待。
比如说央视一套播放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不能说完全还原历史,但是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历史的真实。告诉我们那个时代大清王朝在历史的上升期是如何奠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康熙大帝如何完成了大清的完全统一,如何挖掘和使用人才。雍正帝如何承上启下,在康熙帝国的基础上给干隆帝留下了上升期的大帝国,在干隆帝手上完成了近代中国的最后一次盛世“康乾盛世”。《贞观长歌》也有类似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时候表现了宫廷的内斗。刀光剑影、尔虞我诈,成功者的喜悦,失败者的落魄和无奈。
另一类比如《建党伟业》、《建国伟业》、《长征》、《三大战役》、《挺近大别山》、《西南大追歼》等一系列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为捍卫民族、保卫国家、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如何挺起奋进、历经牺牲,洒遍热血才建立了新中国的历史,让我们一代人明白来之不易的祖国,更有利激发我们奋发图强,立志挺进世界强国,崛起中华。
我特别欣赏《亮剑》这部热播剧作,这部作品告诉了我们在民族最危亡的时候,一大批有热血的中国人如何在付出重大牺牲,挽救了民族,挽救了国家。在更多的时候贴近历史,才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还有一类比如说《大宅门》、《四世同堂》、《狼烟北平》等这一系列反应平民百姓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活。让我们了解那时候老北京的韵味,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是谁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至于那些胡编乱造、曲改历史的、误导历史的、尤其是当下的那些抗日神剧,不看也罢。
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历史剧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