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才能更快的背过历史
1、年代记忆法。
比如说,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总结。记忆1911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哦,我们就知道1911年发生的最大的历史事件是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从时间上开始记忆。
1911年4月26日,清华大学建校。
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
1911年5月14日,保路运动发起。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发生。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
如果按照这样的记忆法,相信我们记忆起来会更加的深刻,有头绪。2、历史人物记忆法。
比如我们可以将周恩来所有经历的历史事件记忆下来。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淮安。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8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7年8月1日,领导了中国共产党的南昌起义。
1935年出席遵义会议,坚决的支持由毛主席来领导中国革命。
1936年12月,参与与蒋介石的西安事变谈判。
….
1946年陪同毛主席去重庆谈判,并签订国共和平协议。
同学们可以试试这样的记忆方法就会显得非常的明了,深刻。
3、中外历史对比法。
这种记忆方法是指在同一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外国又发生了什么。
比如说1945年,在我国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德国,苏联红军和美国陆军占领德国柏林,希特勒自杀。
4、事件来由记忆法。
比如说,我们在记忆鸦片战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这样记忆。
鸦片战争发生前,是因为什么原因,什么时间从而产生了鸦片战争。比如是虎门销烟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直接爆发。
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是什么,发生的主要参战国有哪些,战争的地点都在哪里。
鸦片战争导致了什么后果,如我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
5、历史电视剧记忆法。
对于很多历史事件,我们都可以经常电视剧的观看让自己有一个深刻的记忆。如时下热播的《东方战场》这部电视剧就对我们了解记忆二战的历史知识点非常的有帮助,通过这部电视剧,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二战发生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参与的事件等等。
Ⅱ 怎么快速背历史时间
如果是古代的,最好先学会把古代时间换算成现代时间(比如干隆元年是1736年,距今是2017-1736=281年),因为一般我们对古代的时间概念太模糊,距今的时间差也不好推算,而转换之后,距今的时间差搞清楚了对记忆历史时间就是很有利的帮助,但应该同时对应历史事件去记忆,否则只记住了时间而事件很可能前后混淆不清了,这是无益的。
Ⅲ 怎样快速记忆历史时间时间
1\最有效有办法是多记,你把一期的时间集中在一张或者两张纸上,每天看两三遍,一周下来已经非常熟悉了 2\最省力的办法,任何时间不单独记忆,是任何时间!每一个时间都与别的时间建立一种横向或者纵向的关系,比如同一时间里发生了哪些事件或者这一时间加一年加十年加二年减一年减二年减三年减十年是什么事件,每次记同一事件时,都要把它和别的事件联系起来记,这样,你的记忆会省力一些,你的时间还可以和你的生日或者谐音或者你的电话号码或者其他熟悉的数据建立联系,这样就好记多了 举例: 1919:第三国际成立\五四运动 1920:中国成立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小组(上海) 1921:中共一大\俄国新经济政策实施 1922:中共二大\苏联成立\墨索里尼上台(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中共加入共产国际 1923: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列宁逝世\苏联制定第一部宪法 1925:两次东征\五SA惨案引起五SA运动\孙中山逝世\联共布十四大确定工业化方针 ...... 不信试试,决定会很快搞定时间的,我是历史专业毕业的,记时间是强项,我以前就这么记时间
记得采纳啊
Ⅳ 背历史时间的好方法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但是有记忆历史知识是有技巧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
笔者总结了十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则能做到举一反三,星火燎原。
一、 等差数列记忆法即根据历史年代排列所呈现的数学规律来记忆。
例如,《辛丑条约》签订、辛亥革命爆发、中共诞生、九一八事变发生,这四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这四个数字恰好组成了一个以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二、数字表示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可概括为一奠,二每,三利。一奠:奠定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每指把全国每户人家、每个地方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三利指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三、提取字眼法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如: 《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
四、谐音趣味记忆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我们记忆英国光荣革命的时间(1688)可用谐音:一路发发;记忆克利期提尼这个名字,可设想克里是你姨,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五、关键字词法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记忆必修I《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可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背景;②发展③灭亡。①背景:经济(工商业发展);政治(氏族制度瓦解);地理(小国、海洋)②发展:三次改革(奠基:梭伦,确立:克利期提尼,繁荣:伯利克里③灭亡:雅典民主的局限;政治经济发展。
六、概括记忆法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将必修I《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可概括为:①前提:光荣革命,②确立:《权利法案》;③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这样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知识就容易掌握了。
七、图表记忆法的特点是借助图表,调动视觉功能,去启发想象力,它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轨迹,可以把历史知识凝聚成点,化点为面,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
八、归类记忆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单元或总复习。历史课本的内容十分繁复,孤立地去死记硬背历史基础知识,必然弄得头晕脑胀,结果还是糊里糊涂“一锅粥”。
如果采取归类记忆法,把历史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按问题的性质依次归纳到一起,捋出一条条线索,就便于记忆了。这叫归类记忆法。比如,要记忆新课程必修I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然后回忆秦朝是如何首创?汉至元是如何加强?明清如何强化?这样,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就一目了然了。九、比较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宜记忆那些历史上经常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像战争、政治改革、不平等条约等等。这类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事件,彼此之间,或因其性质相同,或因其表现形式相似,记忆中往往容易互相混淆。比较记忆法最能克服混淆。比较,可以明显地揭示出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突出它们各自的特征,这就便于对它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如我们将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的比较——同:蓄谋已久、为摆脱国内危机、制造大屠杀等;异:结果不同、抗战的规模不同、抗战的方式不同——然后记忆,既能牢固记忆,又能加深理解,—举两得。
十、网络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宜记忆一个或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靠机械识记的方法去死记硬背,留在脑海里的印象是杂乱无章,模糊不清的,回忆起来也必然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如果我们经过认真分析,首先找出这个或这些历史事件有几个要点,再进一步弄清这几个要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形成一个网络,就便于记住了。当需要回忆的时候,只要把这个网络撒开,储存在脑里的有关这个历史事件的印象,就会完整、准确、清晰、迅速地重现。这就是网络记忆法。比如:要记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可先编织知识网络为:1.时间范围:1840-1949。2.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两个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4.两个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5.两个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6.三个统治政权: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思考:每个政权统治时期可以分为哪几个小时期)。
总之,学生要提高识记效果首先要“五到”(耳、手、口、眼、心),“五到”是前提和基础,学生所获得的有效信息,很大一部分来自课堂。其次,历史事件的时间不是单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我们在学习中能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相似、相连和相关的联系,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联系,去理解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就可以避免死记硬背,提高学习效率。
Ⅳ 怎么背历史时间,要又快又准
首先 你要记住每个朝代的起始时间,这样就有一个整体的方向。再把事件与这个时间段联系起来。
然后大体记得重要事件的先后顺序
再然后把有一定规律的三到五个事件结合起来记。(如相隔十年的;或末尾年数相同的;或日期相同,但不在同一年的;还有类似事件发生的。另外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事件进行联想记忆)
Ⅵ 如何快速背会历史
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划时间轴,然后将那些历史事件放入时间轴中去记。虽然整理历史知识会花很多时间,但是这样只要做一次就行。因为历史事件通常都会互相影响,这样利于你理解记忆。如果你不愿意来慢慢画时间轴,那现在也有参考书有历史大事时间轴,你只要在上面增加没有的详细知识就行。
Ⅶ 如何背诵历史如何背历史有效,且能够很快
方法都是通用的,不单单是历史。
1、间隔重复记忆法
平时学习中,自己辛苦地记下内容,但记忆却无法清楚地维持到考试之时,事后才懊悔地想着,如果反复多念个几次就好了。这样的经验,大家多少都曾有过吧。
我们在学习活动当中,把工作记忆中的信息留住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只需要不断地排演、重复就可以做到。比较难的是将工作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也有简单易行的办法,那就是间隔重复。研究表明短时间多重复几次比一次长时间记忆效果更好。熟练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间隔重复,这种方法有助于向记忆存储概念。我们每个月要组织月考,其实也是学校在帮助学生进行间隔重复记忆。
所以自己在学习中,也要学会时不时的来重复记忆和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至于重复的频率,可以根据知识的难度和重要程度来设置。
2、比起死背,理解才是记忆的捷径
记忆力的增进,主要在于是否能正确理解事物,这一点可说是不变的大原则。
有位心理学者巴塞特,曾经以“本质层面的理解可以强固记忆”为主题,对历史课的学生们做实验的结果显示,有充分理解历史事实与意义的学生,比起理解程度较低、只知背诵史实的学生,其记忆情况是明显地更为优秀。这个实验也可以作为“理解有助于长期记忆”这一说法的佐证。
数学或物理学的公式也一样,如果能够自己推导证明出毕达哥拉斯定理,那一定可以确实地记住这个数学式。
觉得自己生来记性就差而想放弃之前,请再一次确认是不是真的都理解了。努力地理解内容,看起来像是在绕远路,事实上却是通往记忆真正的“捷径”。
3、让记忆材料生动起来,才能记得又快又牢。
比如图像记忆、谐音记忆等。图像与右脑的视觉中枢直接相连,视觉区域有强化记忆的能力,能够帮助你把看似乏味的概念进行压缩简化。而且图像记忆相较于传统记忆,不过分受遗忘记忆曲线的制约,也就是说即便是不经常去复习,记忆保存的时间也会较长一些。
图像记忆的基本原理,就是把需要记忆的材料,通过联想、编码等的方式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图像进行记忆。图像记忆的要领是图像必须精简、夸张、生动有趣。图像记忆的主要难度在于编码,即如何把需要记忆的文字内容转换为印象深刻的图像,之后还需要对图像进行联想等,把图像转为影像记忆。刚开始接触图像记忆法的人由于没有这种习惯,因此入门难度会大些,只能对特定的一些内容进行图像记忆。不过经过经常性的训练以后,大脑得到活化,想象和联想速度会明显加快。《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就有详细的编码记忆的原理、方法和练习,感兴趣的可以参考学习学习。
如果单纯使用图像来记忆,工作量会非常庞大。因此在记忆的时候,需要结合各种方法来统筹规划,灵活的运用,这样才可以实现轻松记忆。
4、“容易记的”先开始,心情、效率最好
记忆也是一样,满满的材料堆在眼前,只怕连想去记的心情都难以产生。无论哪一个学科,一定有些看起来会比较容易记得住的内容。以数学来说,像是之前做过相似的题型,或是英文单字里音节较少的单字,找出这类容易掌握的素材,从这些先开始记忆。记住这些容易记的材料,之后顺势就能简单地突破其他障碍。
另外,即使只是从众多材料里选出好记的材料,在不知不觉间也会记下相当多的数量。到一定程度后回头看看,发现“已经记这么多了啊!”就会有种负担减轻的感觉,更能继续努力下去。抱着“还有这么多要记啊!”或“已经记这么多了啊!”的心情来记忆,两者间的效率肯定有很大差别。
Ⅷ 如何背历史年表
首先,记住重大事件,然后前后延伸开来记;其次,记住有关联的事件,和数学上的“合并同类项”道理一样;再次,有的历史事件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如1919年巴黎和会、五四运动;1929年开始世界经济大危机;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些就是间隔10年发生的事。最主要的是理解记忆,才能背得好,记得牢。
Ⅸ 如何背记历史时间
找技巧。
比如: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刘邦正式称帝。可以编成顺口溜——“前鸭子下蛋,后鸭子看。刘邦定都在长安。”
其实历史很有意思的,慢慢学就会发现。万物都是有因果,有联系的。所有人物与事件都不是割裂的,而是在一条大的主线上形成的。学好历史,确实要靠背,但切记不能死记硬背。
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