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日本历史教科书如何歪曲

日本历史教科书如何歪曲

发布时间:2022-04-23 00:45:49

1. 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

日本总是试图通过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的罪行。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送审本被媒体提前曝光,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本报讯 据《参考消息》报道又到了日本4年一度的教科书审定时间,在4月上旬教科书审定结果出炉前,由于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送审的《新历史教科书》内容被日本媒体提前曝光,因而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有民间团体将其称为“凶化书”(与“教科书”一词的日语发音相同),纵观该教科书的内容,“凶化”可谓恰如其分。根据这次曝光的送

审本内容,其“凶化”程度变本加厉,充满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家族国家观、亚洲支配观、对他国优越感和本国中心史观,同时隐瞒加害事实、充满了受害者意识,大肆宣扬侵略有理,侵略有功,使用大东亚战争的说法,肯定日本发动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并且歌颂日本国民积极投身战争的献身精神。

教科书内容曝光之后,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韩国已经掀起了批判浪潮。至于送审本为何曝光,有一种说法是编撰会故意泄露出来的,因为送审教科书泄露是史无前例的,将引发舆论的强烈反应,反而会扩大编撰会在社会上的影响,从而达到推广自己教科书的目的。而编撰会和一些右翼媒体则指责左翼人士和民间进步团体泄露了样本,是为了阻止该教科书获得审定通过。

从新送审本的内容来看,该历史教科书在有关侵略历史的叙述上更加暧昧和倒退,而且俨然将自己打扮成了受害者。教科书还一如既往地特别注重煽动对中国的仇恨,而且将这种仇视情绪一直追溯到古代。

对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的举动,一些日本人往往说这是民主社会的言论自由,但是对于这样的教科书,如果由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显然表明日本政府对这种言论的赞成,也必然会引起受害国的抗议。

2001年版教科书审定时,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但未改变美化侵略战争的本质。日本文部科学省如何制定审定意见,正式上市的版本将是一个如何的面目,人们正拭目以待。

教科书内容解读

提前曝光的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送审本在有关侵略历史的叙述上更加暧昧和倒退,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抗日战争研究》(北京)执行主编、抗战史研究专家荣维木先生。以下是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简称“2001版”)及2005年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送审本(简称“送审本”)中对于有关历史事件的描述以及荣维木先生对于相关史实的阐述。

掩盖灭亡中国图谋完全推卸战争责任

1 关于甲午战争爆发原因

2001版不提日本首先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而用暧昧的“日清两军发生冲突,日清战争开始了。”

送审本则进一步歪曲事实:“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荣维木:甲午战争源于1890年日本第一届帝国会议制定的大陆政策提出的利益线问题,将领土扩张的矛头直接对准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在此政策思想指导下,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并赔偿白银两亿两,割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同时出兵侵略朝鲜,试图一并吞并辽东半岛,但遭到俄德法国干涉,最后由清政府出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

2 关于“二十一条”

2001版称:“英国和美国提出了抗议,二十一条要求分为五款,第五款是希望条款,被作为秘密。第五款要求接受日本人作为政治、财政和军事顾问以及大量购买日本制武器。”

送审本使用了“要求”一词,删掉了强迫性含义和英美抗议的内容,而且还歪曲宣称:“中国方面期待列强的介入,向国内外泄露了极为机密的谈判内容,而且在5大条款中,将并非正式要求的事项也列入,制造了‘二十一条要求’的名称,中国国内的反日舆论开始高涨。”也就是说,新送审本称当时的反日完全是中国政府制造谎言引起的。

荣维木:1915年,日本以武力威胁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全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企图排除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势力独霸中国。袁世凯为取得日本支持,基本答应了二十一条请求。

3 关于“九一八”事变

2001版说:“关东军炸死满洲军阀张作霖后,希望加强对满洲的控制,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的事态。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关东军军官制定了通过占领整个满洲解决问题的计划。”

送审本变成了:“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表明是关东军精心策划的句子也删除了。

荣维木:1927年春,日本爆发了以金融危机为特征的经济危机,这使得当时的日本政府急欲通过对外扩张来转移国内矛盾。日本意图进一步夺取中国东北,由此引发了“九一八”事变。

4 关于卢沟桥事变

2001版说:“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

送审本强调:“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也就是说,旧版本尚承认日本大规模派兵在先,新版本则将卢沟桥事变完全算成中国的责任,是中国方面扩大了事态。

荣维木:事实上,丰台的日军为非法驻军,中国守军当然要卫护领土,在1937年7月7日之前,日本军队也曾开过枪;而且到目前也没有史实证明中国士兵首先开枪。

5 关于西安事变

在《日中战争》一章中,送审本比2001版增加了《西安事变》一节,其中说:“共产党获得了喘息,共产党员潜入国民党内部,大肆推进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活动。”也就是说,新送审本称中日战争是共产党阴谋挑唆起来的。

荣维木:1936年12月,中国发生了“西安事变”,事实上西安事变是在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情况下,国共两党开始合作的背景下发生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初步建立。

对外侵略不称“侵略”极力强调日本损失

A 关于对外发动战争

教科书对日本自古至今的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从来不用“侵略”二字,对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也称为出兵,右翼学者可笑地辩解说,为何不用侵略,是因为秀吉根本没把朝鲜看在眼里,不过是借道,真正的目的是征服中国明朝。对于殖民统治朝鲜,新旧版本都强调朝鲜像一只手一样伸向日本,如果被其他国家控制,日本将受到威胁,并且将沙俄在朝鲜北部建立的伐木场称为军事基地,为自己吞并朝鲜正当化制造借口。惟一对于苏联在二战后期出兵中国东北,教科书毫不吝啬地用了“侵入”、“侵攻”等字样。

B 关于南京大屠杀

2001版在《日中战争》一节的正文中的括号内加了一句话:“(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文后又以稍小字体介绍:“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这就使括号中的那句话进一步大大折扣。

送审本将括号中那句话删除,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重复了上面的那句话。也就是说,教科书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

荣维木:1937年12月13日凌晨,日军攻陷南京城,对南京市民犯下滔天罪行。“二战”后东京法庭已经认定日本的犯罪事实,当时说的数字是20万以上,而事实上学者的研究是30万以上;后来,也有很多资料史证证明南京大屠杀日军的暴行。

C 关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送审本继续将盟军对日本的统治称为占领统治,而且改变了2001年版用较小字体介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非法性的做法,用与正文等大字体介绍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非法性,为战犯鸣冤叫屈,同时认为“直到今天,评价也未确定”,显然是企图否认东京审判的合法性。

D 关于日本的战争损失

2001版在“战争的惨祸”一章中,将日本作为加害者所受的损失与受害国并列,但是用很大篇幅介绍了东京大空袭的问题。

送审本不再提受害国的损失,而是单纯强调日本的损失,并且将日本的损失与“两大极权主义的牺牲者并列”,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对东京等多数城市进行不加区别地空袭,并且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而且,苏联撕毁日苏中立条约,侵入满洲,不断发生掠夺、杀害日本平民的暴行,包括日军俘虏在内的约60万日本人被强制带到西伯利亚,被迫从事严酷的劳动,约有10%的人死亡”。

E 关于日本的战争罪行

2001版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在战争中发生过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行为,日本也不例外。战争中,日本军队对于俘虏的敌国士兵和平民进行了不当的杀害和虐待。”也就是说,即使日本干了坏事,也不过彼此彼此。

送审本仅仅说:“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没有再提日本军队所犯罪行。

2.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是怎样篡改侵华历史的

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中的具体错误

——一再修改教科书,企图永远蒙蔽日本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通过修改教科书,竭力窜改侵略战争的性质、目的,掩盖军国主义者反人类的法西斯罪行。最近送审的《新历史教科书》更是颠倒黑白,倒打一耙,把日本历次侵华战争、包括日本军队在中国土地上一次又一次挑衅扩大侵略行动的责任,统统归罪于中方。连日本有些民间团体都看不过去,称之为“凶化书”。
——近些年,日本决意要冲破战后“和平宪法”的束缚,删去永不使用武力等和平承诺,修改“新防卫大纲”,改变“自卫队”性质,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要把日本变成与其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军事大国”。

3. 日本是如何 否定,歪曲和篡改其侵略历史的

日本方面对于侵略历史的否定、歪曲和篡改可以说无处不在,不简简单单的体现在历史教科书上,自战后不久,便初现苗头,但随后的崛起像海市蜃楼一般短暂迷惑了日本人民,这方面自然不太明显!低潮期,长久的衰落促使右翼再次获得“市场”,全方位的、立体式的进行宣传,不管是在网络媒体、电视广播、平面媒体上都能看到一些无耻的言论,模糊一些事实已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且,重要的是,如果日本百姓的头脑是完全清醒的,是非常负责任的,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在国内各方面急转直下,长期不如意之时,一部分人无法找到发泄的途径,而此时政府中的一些右翼极端分子趁机兴风作浪,于是,那种得过且过的思维又重新作祟,之后的事可想而知!到后来如果东窗事发,只要丢下一句“都怨政府,我没有任何责任!”就万事大吉了!!实则是一种阳奉阴违的卑劣行径,表面上装作被蒙骗,自己是万般无奈的、被狭持的,而实际上在背地里心中早已怀有邪念,自我欺骗,装作不知道,“任由”右翼“摆布”,无视历史真相,篡改侵略历史!!这一群日本人助纣为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实,说到底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不愿脚踏实地,认真的改过自新,求得亚洲各受害国的原谅,纵然费尽心思洗白也是枉然,永远成为不了“正常”国家,借用中国的一句古话告诫日本:“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莫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到时追悔莫及!!

4. 日本历史教科书篡改哪些历史

日本历史教科书篡改了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扭曲中日甲午战争、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并将从军慰安妇正当化,诸如此类等等。

比如,日本把现行版本中的日军“杀害了众多俘虏和居民”修改为“波及俘虏和居民,出现了众多死伤者”歪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还说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

(4)日本历史教科书如何歪曲扩展阅读:

日本教科书的描述:

从甲午战争开始,他们就这样描述,中国(清政府)不想失去朝鲜的朝贡,所以把日本当做敌人,日本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

在《日中战争》中他们这样写道,“西安事变”使得共产党潜入了国民党内部,大肆推进了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中来,日本被迫加快了战争准备。

关于卢沟桥事变,他们这样解释道,中国军人向日本军队开枪,并且到了白天还故意挑衅,枪声不停。日本本来希望和平解决,但是随着冲突加剧,两国之间的战争全面爆发了。这一点在日本的旧版本历史教科书里面写的还比较公正,旧版本承认了日本大规模派兵在前,中日战争爆发在后。

更加可恨的是,对于他们犯下的错误“南京大屠杀”,在教科书里面仅仅一句话:“日本军队导致南京居民也出现了很多的死伤者”然后没了,这就没了,导致日本年轻人都不知道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更可恨的是,八年的侵华战争在日本的教科书里面成了“目的不明的泥沼战争”,完全没有提及日本曾经企图灭亡中国的阴谋。

除此之外,日本还无耻的宣扬自己是亚洲的恩人,之所以进军台湾是为了帮助台湾民众兴修水利,并且多次企图否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让人很气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日本教科书事件

5. 日本人当时是如何扭曲历史的

1、关于中日历次战争声称责任都在中国

关于与中国之间的历次战争,教科书的描述俨然是由于中国的责任。

关于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2001年版教科书不提日本首先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而用暧昧的“日清两军发生冲突,日清战争开始了。”这次送审本则进一步歪曲事实:“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关于“二十一条”,2001年版将该事件叙述为“日本让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带有强迫的含义,同时指出:“英国和美国提出了抗议,二十一条要求分为五款,第五款是希望条款,被作为秘密。第五款要求接受日本人作为政治、财政和军事顾问以及大量购买日本制武器。这虽然是希望条款,也是将中国作为半殖民地的做法,是轻视中国的民族主义的行动。”但这次送审本却用了“要求”,删掉了强迫性含义和英美抗议的内容,而且还歪曲宣称:“中国方面期待列强的介入,向国内外泄漏了极为机密的谈判内容,而且在5大条款中,将并非正式要求的事项也列入,制造了‘二十一条要求’的名称,中国国内的反日舆论开始高涨。”也就是说,新送审本称当时的反日完全是中国政府制造谎言引起的。

关于“九一八”事变,2001年版说:“关东军炸死满洲军阀张作霖后,希望加强对满洲的控制,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的事态。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在这种情况下,石原莞尔等一部分关东军军官制定了通过军事占领整个满洲解决问题的计划。”此次送审本则变成了:“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主语变成了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而不是日本的步步进逼,表明是关东军精心策划的句子也删除了。

在《日中战争》一章中,新送审本比2001年版增加了《西安事变》一节,其中说:“共产党获得了喘息,共产党员潜入国民党内部,大肆推进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活动。”也就是说,新送审本称中日战争是共产党阴谋挑唆起来的。关于卢沟桥事变,2001年版教科书说:“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但是新送审本这样叙述:“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也就是说,旧版本尚承认日本大规模派兵在先,新版本则将卢沟桥事变完全算成中国的责任,是中国方面扩大了事态。

从教科书的描述来看,中日战争的责任完全在中国,日本反而是受害者。此外,新送审本继续将8年战争描述为“目的不明的泥沼战争”,完全抹煞了日本希望灭亡中国的阴谋。

2、对外侵略不称“侵略”大书特书日本损失

教科书对日本自古至今的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从来不用“侵略”二字,对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也称为出兵,右翼学者可笑地辩解说,为何不用侵略,是因为秀吉根本没把朝鲜看在眼里,不过是借道,真正的目的是征服中国明朝。对于殖民统治朝鲜,新旧版本都强调朝鲜像一只手一样伸向日本,如果被其他国家控制,日本将受到威胁,并且将沙俄在朝鲜北部建立的伐木场称为军事基地,为自己吞并朝鲜正当化制造借口。唯独对于苏联在二战后期出兵中国东北,教科书毫不吝啬地用了“侵入”、“侵攻”等字样。

对于日本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2001年版说:“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在战争中发生过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行为,日本也不例外。战争中,日本军队在进攻的地区,对于俘虏的敌国士兵和平民进行了不当的杀害和虐待。”也就是说,即使日本干了坏事,也不过彼此彼此。新送审本则仅仅说:“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未再提日本军队所犯罪行。

关于南京大屠杀,2001年版的教科书在《日中战争》一节的正文中的括号内加了一句话:“(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但是在介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时,又以稍小的字体介绍:“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这就使括号中的那句话进一步大大折扣。但是,在送审本中,括号中的那句话被删除了,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重复了上面的那句话。也就是说,教科书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

6. 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本有关史实,说明日本教科书确实存在歪曲历史的史实【列举日军侵华史实三点即可】

1.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2.赵薇的做法是对历史事实的错误认识,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但作为一名演员,她的错误也是情有可原的,站在社会的角度,她值得原谅,同时也希望这段历史可以引起国人的重视。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中日关系,但也不是姑息日本破坏中国领土完整的意图,我们该做和能做的是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成为国家新一代的建设者,为祖国的长远利益打算。

7. 日本教科书事件的歪曲摘录

以下是新版教科书部分与以往版本不同、变本加厉歪曲历史的内容。
“臣下之国应中国皇帝的要求,被加上了出兵和朝贡的义务,皇帝给朝贡的首领授予国王称号,承认其统治权。卑弥呼时代,日本已经被卷入了以中国皇帝为中心的东亚的严酷的国际关系中。”(中日历史交往)
“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中日甲午战争)
“由于政府的外交方针无法解决日本人在满洲受到的不法行为的伤害,国民日益不满,有很多人支持关东军的行动,陆军收到了巨额援助金。”(“九·一八”事变)
“满洲国在五族共和,建立王道乐土的口号下,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进入,实现了迅猛的经济增长。大量的中国人流入,满洲国建国逐渐成为既成事实。”(伪满洲国)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七·七”事变)
“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南京大屠杀)
把现行版本中日军“杀害了众多俘虏和居民”修改为“波及俘虏和居民,出现了众多死伤者”(南京大屠杀)

8. 如何看待日本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

对于这个问题,客观来说,对于抗日国家,这是掩盖罪行,实行无罪论,他们对死掉的人毫无怜意,这是愤恨的行为,对于日本来说,这是对的,他们不想让下一代生活在愧疚,胆怯里,他们也不想让下一代对国家和天皇充满恨意让他们有正常心态生活,所以说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也不一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采纳,谢谢。

9. 日本人教科书篡改了什么历史

日本人篡改历史教科书,世人皆知,但是,我应该了解他们对那些部分进行了篡改..........
2001年,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历史有时惊人地相似,有时候却又也惊人地不同,在上个世纪曾经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两个民族——德意志民族和大和民族便是如此。
他们相似,是因为他们都曾对人类犯下滔天罪行;他们不同,是因为他们面对罪行的姿态有天壤之别:
1972年,波兰华沙,在零下十七度的凛冽寒风中。74岁的西德总理勃兰特,肃穆地跪在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他代表所有的德国人向那些在二战中惨遭德国纳粹杀害的人们深深地道歉;
而日本却没有从战争中汲取什么,他们把血迹斑斑的战刀收藏起来,供奉在靖国神社里。那战刀至今还闪着凛凛寒光,透着森森杀气;
当德国总理沉痛地双膝下跪在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时,日本天皇却身着礼服举行祭奠军国主义亡灵的仪式;
当德国的政治家向全世界人民发表谢罪言论的时候,日本政坛却不时传出“侵略有功”的奇谈怪论,而靖国神社的香火也越烧越旺;
当德国政府拿出巨资赔偿受害国人民的时候,日本政府至今却躲躲闪闪,不肯拿出一块日元赔偿给被害的中国人;
当德国人教育子孙要以史为鉴,维护和平的时候,日本人却在教科书中歪曲历史,误导后人,高扬“大日本帝国”的旗子。
本报以最近日本文部省审定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事件为由头,策划“日本为什么不忏悔”专题,目的是要提醒曾经饱受苦难和惨遭欺凌的中国人民时刻提高警惕,因为——我们默默祈祷中华民族永远不再受辱。
慰安妇、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侵略与进入……
参加新审定的新版日本历史教材,已经于4月3日被日本文部省通过,这些教科书将供日本各个学校以及教育委员会选用。据悉,这次负责审议的机构是日本文部省“教科用图书检定调查审议会”。日本历史教科书在这以前已经审定过两次,4月3日前审定的是8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
日本文部省大约四年一次的历史教科书审议,受到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所有二战中受到侵略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据介绍,这批审议通过的历史教科书将在2002年4月开始的新教育课程中使用,也有报道说今年四月上旬即将春假开学的日本中学有的也将首次使用这次审定后的历史教科书。
在这批被审议的教科书的前言中,大都写着这样的话:“历史可以说是心灵的故乡。对我们祖先的调查与了解,正确把握历史与现在有着怎样的联系,你就会真正热爱日本。”那么这些日本历史教科书的编撰者们将为日本的年轻一代提供怎样的心灵故乡?他们将怎样教导日本的年轻人“爱日本”?即将开学的日本中学生们,将会学习怎样的历史?这些历史教科书究竟被篡改了什么内容?
关于“慰安妇”的表述
包括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教科书在内,在书中提到“随军慰安妇”的,在8家中仅有3家。其中在提到“慰安妇”的出版社中,有两家和现在的教科书一样,是在“中日15年战争——亚洲太平洋战争”的部分中提到的,另外一家是在战争赔偿的注释中提到的。应该警惕的是此次没有一家再用“随军”一词,有的则使用暧昧的语言——“许多朝鲜妇女等被送往战地”来记述这段历史。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表述
首先,在此之前使用“南京大屠杀”这个措辞的4家出版社中有两家改成了“南京事件”。在正文中原来有3家用了“屠杀”这个词,而现在全改成了“杀害”、“杀死”。
另外在现在使用的课本中,6种对牺牲者人数表述说“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达20万人左右”,并加上一句“中国认为被屠杀人数超过30万”。在申请审定的教科书中,提出具体数字的只剩下两家出版社,其他的都改成了“大量”、“多数”等。有一家不仅把“十几万人”改成了“许多”,还特意加上一个注释说“对牺牲人数没有定论”。还有一家改为暖昧的说法:“关于死者人数,据推定有几万人、十几万人和30多万人不等。”只有一家把牺牲人数从注释中移到正文中,并清楚地表述说:“杀害了据说达20万人的俘虏和民间人士,其后暴行和掠夺也未停止。”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教科书关于“南京事件”的记述,除了前两句话之外,全部是否定和辩解之辞,即:“东京法庭上关于日军1937年攻克南京之战中,认定中国民众20万人以上被杀害。但是,根据当时的资料,南京的人口为20万,而且日军攻陷南京一个月后,南京人口增加到25万。另外还有其他许多疑问点,目前仍在继续争论。战争中,出现杀死个把人的现象,不能称之为大屠杀。”
关于“三光政策”
原来有5家出版社对此作了表述,现在只有一家还有这样的内容。还有一家出版社过去对731部队进行过表述,这次也给删除了。
关于“侵略”与“进入”等词语的替换或抹掉。
一家出版社在有关章节的题目中把“侵略”这个词删掉了。比如把“帝国主义各国对世界和日本对亚洲的侵略”改成“日清、日俄战争和亚洲的形势”,把“帝国主义各国对中国的侵略”改成“被帝国主义各国分割的中国”,“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和战时体制”改成“日中战争的扩大和国民生活”,“日本对东南亚的侵略和太平洋战争”改为“对亚洲和太平洋的战争”,各章节的题目都作了修改。在正文中,“日本进一步加强了对朝鲜的侵略”被删除了,“对中国的侵略”改成了“进入中国”等,“侵略”这个词几乎全被删除或用其他词替换了。这样的变更在其他的版中本也有,可以认为是一种共同的倾向。

10. 日本教科书事件的歪曲历史

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宣称,新教科书采用量要达到13万本,相当于全体教科书的10%,而上次的采用率只有0.1%。据说,如果这次的采用率如仍接近于零,那么编撰会将难以为继,因为出版这本教科书的扶桑社再也承受不了巨额的赤字了。
因此对编撰会来说是生死存亡的一年,编撰会正竭尽全力推广,编撰会已经为全面推广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建立了全面的推进体制。如果新历史教科书被大幅采用,今后歪曲历史的行为将更加肆无忌惮。
编撰会送交文部科学省审定的教科书曝光,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影响。根据被曝光的送审本,编撰会的教科书进一步歪曲历史、推卸自己的战争责任、隐瞒加害事实,将侵略战争描写为自存自卫的战争,与2001年版相比更加变本加厉。

阅读全文

与日本历史教科书如何歪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