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将如何评价袁殊

历史将如何评价袁殊

发布时间:2022-04-23 01:19:58

① 历史上的明楼原型是谁有多么的厉害

历史上明楼的原型名字叫做袁殊,袁殊总共有五个身份,算是一个五重间谍,在历史上双重间谍我们看的是比较多的,但是五重间谍可能只有他一个人了。

在被释放之后,他又来到了日本留学,1937年重新回国。

重新回到国内之后,为了更好的发展情报工作,袁殊又加入了当时上海的知名帮派青红帮,从此之后,他又成为了能够和杜月笙这种江湖大佬平起平坐的人物,而且也是借着志同关系,才能够更好的为我党提供情报。袁殊在抗战胜利之后也是先后担任了中央军委联络部副部长,中央情报总署亚洲司司长等职务,可以这么说,袁殊要比电视剧当中的名楼优秀多了,最终在1987年的时候病逝于北京。

② 《伪装者》靳东饰演的明楼,在历史上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15年由胡歌、靳东主演的《伪装者》让我们认识了上海明氏三姐弟一段传奇的地下抗战,明台风流倜傥,明镜外柔内刚,明楼的身份最为特殊,他既是军统的“毒蛇”又是地下党,同样又是上海明氏二公子。

直到1946年,袁殊出入了一次解放区,一环扣一环,最终暴露,袁殊也结束了潜伏生涯,回到了我党,直到1987年去世。

举报/反馈

③ 伪装者大结局介绍

大结局:藤田设局逼出明台,明镜牺牲明楼再度潜伏。

大结局剧情介绍:

因为孤狼被当街杀掉的事,让藤田加深了对明楼的怀疑,他假借跟明楼告别,提出了个要求,说听说大姐明镜要回老家安葬明台的骨灰,他要带明镜一起走。明镜不能不听从藤田的话,哪怕明知此行兇多吉少,很可能会被藤田带到南京囚禁。

阿诚护送明镜去了火车站,藤田芳政等在那里。藤田芳政让明镜跟他一同坐在站台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火车就将要开了,突然不远处传来枪击的声音,藤田判断明台应该是前来营救明镜了。他一方面派人去狙击袭击站台的抗日份子,一方面推迟了火车开车时间。

押明镜的两个日兵被击毙,明台在烟雾里一步步走近,藤田一把将明镜拽过来,用枪指着她的头,喝令明台放下枪来。明台为了大姐,放下枪来。藤田芳政带的人,也同时将枪指向了明台,情势十分危险。

枪响了,几名日兵到下,原来是明楼发现了情况,从天桥上走下射击,明台见状,也同时开枪,击毙了藤田芳政带来的随行的日兵。藤田选中了他认为最有价值的明楼,推开明镜,对明楼开枪,明镜见状急忙挡在前面,然后中弹倒地。

火车就要开了,明台在大哥和垂死的大姐的命令下,不得不跳上火车。这个事件登在了第二天的报纸上,标题上是政府官员家属不幸罹难。明楼和阿诚没有暴露,作为伪装者,继续潜伏在上海为国效力。明台也顺利将一车军火运往了根据地,并到北平跟组织接上了头。

(3)历史将如何评价袁殊扩展阅读

《伪装者》明楼原型,世界罕见的“五重间谍”

热门电视剧《伪装者》中男主角的哥哥明楼是汪伪政府要员,军统特工,代号“毒蛇”,同时也是中共地下党一员,多重身份并于一身,堪称传奇。明楼是有历史原型的。明楼的原型就是传奇特工袁殊!

在间谍圈里,双重间谍乃至三重间谍都颇为常见,但同时为五家客户做事的间谍恐怕在这个世界上属于独一份了。这为名叫袁殊的“红色特工”除了是我党情报系统的工作人员之外,还同时有着中统、军统、侵华日军以及青红帮的五重身份。

正是由于这种奇特的五重间谍身份,这么多年来,关于袁殊的评价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早在抗战结束时就有人说他是“民族败类”,国民党甚至一度还打算在抗战结束的时候以汉奸罪名起诉袁殊;解放后袁殊也因为卷入了潘汉年案而被捕入狱,直到1982年才获得平反。

即便如此,近年来民间关于袁殊的争议都没有平息下来。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袁殊的多种身份是以为中国共产党服务为主的。

④ 明家三兄弟历史上真的有吗

有。

由演员靳东所饰演的明楼原型是民国时期的袁殊,袁殊出生在湖北蕲春一户没落的官宦人家。在袁殊爷爷辈时,曾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人家,因乐善好施,美名远扬。

伪装者中明家的三兄弟大哥明楼是上海明氏家族的大公子,二弟明诚是明家捡回来的养子,幼弟明台则是大姐明镜救命恩人的儿子,自幼在明家长大成人。

真实历史上袁殊确实有一个亲弟弟名叫袁牧,但由于历史原因,史料关于袁牧的记载并不多。但兄弟二人的生命轨迹十分相似,弟弟袁牧的原型或许是《伪装者》的明诚。



(4)历史将如何评价袁殊扩展阅读:

该剧中的明家四姐弟,都当得起“伪装者”的名头,每个人都具备两种及以上的身份与面孔。整部剧最有趣的,就是四人之间亲情与身份的博弈。他们无法断定对方撕去的这一层面具是不是最后一层。

他们也无法断定在撕去面具后他们还能够站在同一个立场,可是偏偏,他们是最亲的亲人,他们相依为命,深爱着彼此,体现了人性在家国与亲情之间抉择的两难,充满了悲剧性,充满了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

⑤ 如何评价袁殊

袁殊(1911年3月29日-1987年11月26日),本名袁学易,化名曾达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文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五重身份;特工身份活动期间,曾提供德、苏开战部署及日军二战期间的准确战略情报;1945年10月秘密转移到苏北解放区;1949年,被李克农调到中央情报部门,负责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1955年,因“潘汉年案”牵连,判刑12年,1967年期满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又再度被押8年;1975年5月,出狱后又被送农场进行劳动改造;1982年平反,1987年11月26日病逝于北京;着有《袁殊文集》。

⑥ 《伪装者》里的人物在历史上有原型吗

明楼是一个在历史上有原型的角色,袁殊原名袁晓岚,出生在一个没落的秀才家庭,所以这样子的家庭背景出来之后,似乎就注定了以后的结果,他家境贫寒,但是却有不一样的见识,所以在后来“五卅运动”的时候,他果断的选择了参加活动,并且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现在的袁殊,在20岁的时候,经过朋友介绍,加入了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的漫长的特工之路。

⑦ 伪装者的大结局是什么

伪装者的大结局是,明台与未婚妻锦云顺利抵达了北平,开始了他的双重伪装之路。

在《伪装者》的结局当中,明楼意识到如果明台继续留下来,大家都会死。他吩咐明台搭乘火车与组织的同志一起将车上的军火送往根据地。

明台悲痛欲绝,不愿离开,但最终还是被明诚忍痛拖开送走了。这件事最后被装饰成了共党武装袭击火车站,新政府官员家属不幸罹难。

明楼和明诚依旧潜伏在新政府内,执行着暗无天日的伪装任务。不一样的是,从前一直对他们耳提面命的大姐明镜现如今已然只是一张笑容温婉的照片。而调皮捣蛋的小少爷明台也与未婚妻锦云顺利抵达了北平,开始了他的双重伪装之路。

《伪装者》的剧集评价:

《伪装者》中的明家四姐弟,都当得起“伪装者”的名头,每个人都具备两种及以上的身份与面孔。整部剧最有趣的,就是四人之间亲情与身份的博弈。

他们无法断定对方撕去的这一层面具是不是最后一层,他们也无法断定在撕去面具后他们还能够站在同一个立场,可是偏偏,他们是最亲的亲人,他们相依为命,深爱着彼此,体现了人性在家国与亲情之间抉择的两难,充满了悲剧性,充满了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

⑧ 《伪装者》明家三兄弟历史原型是什么

原型是民国时期的袁殊,袁殊出生在湖北蕲春一户没落的官宦人家。

在袁殊爷爷辈时,曾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人家,因乐善好施,美名远扬。秀才出身的父亲袁晓岚精于算学,热衷排满运动,年轻时即为同盟会会员,为革命活动几乎倾尽家资。母亲贾仁慧出身于前清盐官巨贾之家。

结婚以后,贾仁慧随丈夫一起带着孩子到上海生活。这位曾经的千金大小姐失去了母族的庇佑,再加上丈夫整日为同盟会奔走,养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袁殊曾回忆母亲为了养活兄弟二人,不惜在街头为人擦皮鞋。而自己和弟弟在童年时期便知道走街叫卖油条,赚取微薄的生活费。

虽然袁殊母亲在经济上无法给予孩子过多的支持,但自幼饱读诗书的她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待孩子年龄稍大以后,母亲四处托人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甚至将袁殊送到日本留学,开拓孩子的见解。

留学归来后的袁殊开始活跃于上海文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五重身份,在重重身份的掩护之下,袁殊提供给日军错误的情报信息,导致日军在战场失败,为中国百姓赢得生机。

注意:

明家虽然表面上是三兄弟,其实也就大哥明楼和大姐明镜有血缘关系,明诚和明台都是收养的孩子。明楼是明家的大哥,也是成就最好的一位。心思深沉的明楼表面上为汪伪政府财政部经济司首席财经顾问、特务委员会副主任、新政府海关总署督察长;其实是国民党军统上海站情报科上校科长,代号“毒蛇”;真实身份则是中共地下党上海情报组组长,代号“眼镜蛇”。

明诚是明家收养的孩子,并未占明家少爷的身份,但是却和明家姐弟情同一家人。在生活上明诚是明楼的得力助手,不但对明楼唯一忠诚,头脑也是非常聪慧,拥有一手好武功,在外面也是非常得众人的尊敬。

明台年纪最小,是明家的小少爷,也是明镜姐弟收养的孩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明台天真无邪,但是经过王天风的锤炼后,明台也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特工。在外面也是威风凛凛的特工,非常的有气场。

⑨ 历史上有没有特别成功的卧底他们有什么光辉事迹

中国现代史上的卧底,如果袁殊说第二,我想没有人敢说第一了。现在的史学界对他的评价就一句话,八个字,“卧底五家,只为中共",这五家分别是日伪、中统、军统、青洪帮、袍哥会。着名的卧底奇才,红色间谍佐尔格,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相见,肯怕也会叫他师傅。袁殊家庭显赫,一生低调行事,直到以他为原型的电视剧《伪装者》热播,才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⑩ 电视剧《伪装者》主人翁原型是谁

揭秘《伪装者》明楼原型:中共王牌特工袁殊
五重间谍世界罕见
热门电视剧《伪装者》中男主角的哥哥明楼是汪伪政府要员,军统特工,代号“毒蛇”,同时也是中共地下党一员,多重身份并于一身,堪称传奇。明楼有没有历史原型?他是有历史原型的。明楼的原型就是传奇特工袁殊!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相互刺探对手的战略方针、兵力部署、军事动态等各种情报,中日双方相互展开了极为激烈的情报战,各方各路人马轮番上场,高潮迭起、异彩纷呈。
早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前,日本就派出了上千人潜入中国进行非法测绘,并建立了规模极为可怕的在华间谍网,为日后对华军事、政治、经济侵略做了极为充分的情报准备。为了对付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顺带为可能的反共作战等做准备,国民党当局也积极努力建设自己的情报系统。虽然捅出了许多幺蛾子,但也为抗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袁殊:人类间谍史上罕见的“五重间谍”
在间谍圈里,双重间谍乃至三重间谍都颇为常见,但同时为五家客户做事的间谍恐怕在这个世界上属于独一份了。这为名叫袁殊的“红色特工”除了是我党情报系统的工作人员之外,还同时有着中统、军统、侵华日军以及青红帮的五重身份。
正是由于这种奇特的五重间谍身份,这么多年来,关于袁殊的评价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早在抗战结束时就有人说他是“民族败类”,国民党甚至一度还打算在抗战结束的时候以汉奸罪名起诉袁殊;解放后袁殊也因为卷入了潘汉年案而被捕入狱,直到1982年才获得平反。即便如此,近年来民间关于袁殊的争议都没有平息下来。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袁殊的多种身份是以为中国共产党服务为主的。
1911年4月,袁殊出生在湖北蕲春一户没落的官宦人家。在袁殊8岁的时候,他随母亲贾氏来到了上海投奔父亲袁晓岚。虽然当时正在和女学生打得火热的袁晓岚把贾氏冷落在了一边,但他仍然关心着袁殊的成长。在读书的这几年中,袁殊接触了各种思潮,参加了五卅运动,还改掉了自己的原名“袁学易”。
1927年,袁殊参加北伐军,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18师政治部连指导员,还在他父亲的友人胡抱一的提携下加入了国民党,但这一关系并没有避免袁殊在“4·12”反革命政变后被清党的命运。1929年,袁殊留学日本专攻新闻学,接触了一些进步思想,并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共中央特科,在潘汉年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
由于袁殊与上海市社会局长、中统特务头子吴醒亚是同乡,表哥贾伯涛还拥有黄埔一期毕业生的身份,因此袁殊接到了打入了国民党特工组织的指示。在1932年进入系统后,“朝中有人”的袁殊可谓是平步青云,成为中统的一枚红人。后来他在吴醒亚介绍下,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通讯社之一新声通讯社的记者。
在新闻学学术领域,袁殊是一个标准的天才。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报告文学”概念的人,还在中国新闻学史上留下好些个“第一”的纪录,而且袁殊善于交际的性格也为他做记者获得了极大的便利。期间袁殊团结了一批新闻工作者为中共的事业工作,还认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成功打入日方情报机构。正由于他拥有这一渠道,袁殊的涉日消息又快又准,连吴醒亚对他都刮目相看。过了一段时间,岩井便开始每月付袁殊200元的“交际费”,这样,他又成了日方的情报人员——这自然得到了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的批准。
但在1935年,袁殊暴露了自己中共党员的身份,被军统特务逮捕,这成为了他人生最大的污点,着名左翼学者夏衍还差点因此被捕。但在审讯中,袁殊除供出自己参加“中统”的内情外,几乎什么都没交代。考虑到吴醒亚的面子以及日本方面的反应,袁殊很快就被释放了,随后他再次赴日留学,继续为日本外务省工作。
在全面抗战爆发前,袁殊1937年春回国,同时为中统吴醒亚,以及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特务机关“岩井公馆”工作。为了加强自身的保护色并开拓情报来源,袁殊于1937年4月加入了青红帮,成为可以和杜月笙、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通”字辈师兄弟。
在“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前,潘汉年重新回到上海,此时袁殊主动找到了他,认真汇报了自己近几年的经历,同时将一份从日本带回的军用地图作为情报资料交给潘汉年,表示愿意继续为中国共产党工作。从此直到1946年去解放区,袁殊在潘汉年的导演下,成功地演出了一场场出色的情报战。
抗战爆发后,戴笠一时找不到熟悉日本问题、又与日方颇有联系的人,杜月笙提醒他,有一个叫袁殊的日本留学生与日本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关系不错,戴笠听了很高兴,于是亲自登门拜访。袁殊感到事关重大,立即去请示潘汉年。潘汉年沉吟了一会,说:“这是件好事,机会难得,你千万不可错失良机,答应戴笠的一切要求。

这样,袁殊获得了军统的身份——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后来他还出面组织了“兴亚建国同盟”,俨然成为了一个汉奸小头目。这样,袁殊凑齐了共产党、国民党中统、军统、日本和青红帮的五方背景,成了“五面间谍”。
在“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袁殊置生死于度外,深入日军阵地侦察,把这些军事情报统统提供给了潘汉年,部分情报也在经过选择之后交给了戴笠;而在上海沦为孤岛后,袁殊奉潘汉年之命(表面则是戴笠之命)留了下来,成立了秘密行动小组,专门惩办侵略者与枪杀臭名昭着的汉奸,率领军统特工成功炸毁日本在虹口的海军军火仓库。
此后,袁殊通过各种关系,大量获取日本情报。自然,他先向潘汉年汇报,然后,有选择地向国民党方面汇报——毕竟是国共合作时期,有共同的民族利益;另一方面,袁殊打着“岩井公馆”的招牌,利用岩井英一的钱为党组织设立电台、提供活动经费,“岩井公馆”几乎成为了中共的情报工作据点。
后来,袁殊又担任了一系列伪职,如清乡政治工作团团长、江苏省教育厅长、清乡专员以及伪保安司令……等等。与此同时,袁殊的情报工作日益老辣。与对待国民党方面一样,袁殊交给日本人的情报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都可以通过公开途径找到,全都没有特别的情报价值。
但袁殊从日本人那里获得的情报有哪些呢?我们简单列举一下:1939年英法企图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远东慕尼黑活动、1941年6月德国即将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战略动向是南进而非北进、日伪内部的人事更迭、苏南日军的兵力部署和清乡行动具体时间……总而言之,袁殊获得并交给党组织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极为重要的战略情报!
依靠着袁殊获得的战略情报,党组织建立了一系列通往根据地秘密交通路线,救援被俘的我方人士,这包括袁殊亲自救出的鲁迅夫人许广平,掩护潘汉年、范长江、邹韬奋等进入根据地;同样由于袁殊的情报及时,栗裕部队迅速跳出了日伪合围的“篱笆墙”……一言以蔽之,当时的袁殊虽然公开背着“汉奸”的骂名,但他却在隐蔽战线为抗战事业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袁殊与日伪、国民党、共产党都有联系;对此日伪、共产党、国民党等各方都是知道的,但在多种面目中,袁殊是以为中国共产党服务为主的。他担任日伪职务期间,没有做一件危害人民的事,而是尽量保护和营救被俘的抗日干部。虽然日伪和国民党对袁殊都不太放心,对他进行过调查,但自1937年到抗战胜利,袁殊竟然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意外,这无疑是与他的智谋与出色的活动分不开的。对此袁殊在建国后常常对人说,抗战期间我党的敌后工作,幕后指挥的是潘汉年、王子春,但在台上表演的是我——袁殊。
抗战胜利后,得知国民党将以汉奸罪名起诉袁殊,中共将袁秘密转入根据地,并于1946年在根据地重新入党,后任华中联络部第一工委主任,建国后袁殊被调往北京,担任中央军委联络部副处长、中央情报总署亚洲司司长等职,负责做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1955年袁殊受潘汉年案牵连,被捕入狱;1982年后随潘汉年彻底平反而获得平反,1987年袁殊病逝于北京,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阅读全文

与历史将如何评价袁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