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长津湖是一场伟大且悲壮的战役,《长津湖》中的哪些细节最让你印象深刻
《长津湖》中的血战乱石阵这一细节让我印象很深,感觉这一幕很窒息,只持续了4分钟,却给人一种强烈的窒息感。志愿军们一动不动地躺在干涸的河床上,面对着天空中的飞机。这种紧张和危险有一种反差感,充分说明志愿军在美军的空中优势下是无助和弱小的,同时也更加明显。
先辈们用鲜血写下的历史,用青春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人们不会忘记,更不敢忘记。《长津湖》的上映让人们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更多的了解,让人们对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更加珍惜。
《长津湖》这个电影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是因为这个电影非常完美的还原了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当中士兵们的艰辛,同时更反映了这些战士们顽强不屈的精神。这些战士正是因为抱着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所以最终才能够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也是值得大家永远铭记的。
B. 如何看待绿灯为过马路老人多亮了97秒这件事
绿灯为过马路老人多亮了97秒这件事,其实就是我们国家的人民素质提高的一个表现,当然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我们国家对于道德标准的建设所增加的一种情况,那么老人过马路虽然很慢,但是我们为他亮灯97秒这件事情,其实对于老人来说很暖心,对于我们来说,这97秒其实做不了什么,那么对于老人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舒服的过程,对于老人而言,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很尊重他的,那么老奶奶过马路,对于这样的情况来说,我们以后或许会专门有这样的服务或者是更多的情况下,我们会帮助老奶奶过马路。
有的时候我们对老奶奶过马路,其实存在一定的心理排斥,因为觉得老人过马路比较慢,我们等待的时间又长,如果是扶老奶奶过马路的话,可能会发生些不好的事情,当然了,这种事情可能并不是时常发生,但是也会有一定的几率,对于绿灯为了过马路的老人多亮了97秒这件事情,我觉得是很值得的,对于我们现在社会人来说,97秒可能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对于一个老人来说,足够让他过马路,让他心安的话,也是一件美德。
C. 看过(东京审判)的朋友进来一下下..!
《东京审判》这种“重大历史题材”,其实并不容易拍,高群书必须要处理三方面的关系:影片的重点放在什么方面,是审判过程还是梅汝璈其人?怎样看待这段历史,既不陷入民粹主义又不陷入泛人性论的陷阱里?怎样把握影片的基调,既不是无责任地戏说历史,又不成为对史实的枯燥陈列而失去票房价值?
影片本身证明了导演的能力,很多业界人士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东京审判》真实地再现了半个多世纪前那场引起全世界关注,庭审历时两年零5个月,开庭达818次的世纪大审判。影片从写实的角度去追溯了那发生在六十年前的一幕幕历史影像,将那些见证着苦难、血泪、暴虐、屈辱的往昔,却并不被世人所熟知的重大历史事件重新还原于世人面前。除去对梅汝璈、向哲浚、倪征燠等中方审判代表的严谨刻画之外,很巧妙地利用了“庭审”这一贯穿全片始终的元素,将整个故事的节奏衔接得张弛有度、扣人心弦,令模式化的历史人物本身更加兼备了戏剧色彩。
不少专家感慨于东京审判60年后才拍成影片。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克表示,现在普通人民已开始真正面对这段历史,开始从自己的信念、思想和各种各样的感受来重新触摸这段历史。在胡克看来,《东京审判》这部影片实际上意味着新的历史时期开始的时候,给人民提供了一个面对历史的机会。
着名编剧苏小卫认为,影片气势宏大、风格冷峻、感情强烈,既包含着反思历史的凝重,也传达着创作者的悲情,题材与风格在影片中达到了很好的统一。法庭上深绿色的基调,沉重的音乐,不肯移动的镜头,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面对这样一个重大、复杂、漫长的历史事件,创作者没有依照历史记载对事件和人物简单再现,而是充分利用法律调查的空间,通过证人、检察官、律师、战犯的交替出场,重现了法庭之外的战争风云,描述了这场侵略战争的多个侧面,在故事的结构上也下了很大功夫。
D. 洛阳95岁父亲给70岁儿子过生日,你对这一幕有何感触
对于这位95岁的老父亲而言,孩子无论多大,在自己的眼里他始终都是个孩子。而对这位70岁的儿子而言,在自己70大寿这天还能得到父亲的祝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这感人的一幕发生在河南洛阳,一位70岁的老人过生日,95岁的老父亲为儿子庆生。
应该就是所谓的“子欲孝而亲不在”吧,所以不要等失去之后才开始后悔,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每一段亲情。这位70岁老人对父亲非常孝顺,而他的孝顺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后代,家庭氛围很好,全家人都喜欢围坐在一起聊天吃饭,无论是儿子还是孙子,都明白要孝顺老人,由此也可以看出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E. 《涉过愤怒的海》海报发布,画面稍显惊悚,这部作品讲述了什么故事
这一次的海报做的的确非常的不错,而且在之前的先刷上也可以看出制作方是诚意满满的,不过我认为涉过愤怒的海能够超越《烈日灼心》还有待认定。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不能单凭一张海报就直接推断出一些情节和演员演技。不过对于这部新作品,我还是有很高期待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涉过愤怒的海一些看法。
所以这也给那些新人提了醒!如果想要在娱乐圈里面经久不衰的话,那么就一定要去磨练自己的演技。不管你的年纪多大,只要你的演技精湛,你就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所以也希望那些娱乐圈的新人们,不要羡慕周迅,要做出实际行动。如果想要像她这么红火的话,那么也一定要好好的去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周迅那么优秀的地步。而周迅达到这么优秀的地步,也是因为她非常的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演技。才让自己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F. 海底两万里的故事情节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 主人公去过哪 发生过什么
一、飞逝的巨礁: 1866年起,出现了一件大怪事。海洋中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就像飞逝的巨礁,多艘航船莫名其妙的被撞裂了。公众坚决要求把着头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 二、赞成与反对:对怪物主要有两派看法,一派认为是一种力大无穷的怪物,另一派则认为 是一艘动力强大的“海下船”。我(法国巴黎自然史博物馆教授阿罗纳克斯)认为,怪物是一种力量大得惊人的“独角鲸”。美国海军部组织了一艘名为亚伯拉罕林肯号的快速驱逐舰,准备去清除“怪物”。我应邀随行。 三、随先生尊便:我的仆人孔塞伊不假思索的说:“随先生尊便。”跟我一同上了以法拉格特为舰长的驱逐舰。驱逐舰从布鲁克林码头扬帆起锚,向大西洋全速前进。 四、内德 .兰德:舰长和全体海员同仇敌忾,决心一定要捕获独角鲸。只有加拿大人捕鲸手 内德兰德对独角鲸的存在表示怀疑。 五、向冒险迎去:舰只在太平洋上游弋。大家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努力地观察海面。三个月 过去了,海员们开始泄气了,开始怀疑自己这次搜寻行动的意义。半年后,海员们要求返航。舰长许诺最后搜寻三天,三天后如果还无结果就将回去。到了规定期限的最后时刻,一向无动于衷的内德兰德突然喊叫起来,他发现了怪物。 六、全速前进: 林肯号企图捕获独角鲸,而独角鲸却若无其事地同林肯号捉迷藏。经过一夜一天的追逐周旋,到第二天晚上,双方形成对峙。当林肯号向独角鲸发起进攻时,独角鲸却突然熄灭电光,向林肯号喷射大水。林肯号遭遇了灭顶之灾。 七、不知其种属的鲸鱼: 我被抛入海里, 与孔塞伊在海中相依为命。正当筋疲力尽就要沉入 海底时,被躲在独角鲸背上的内德 . 兰德拉出水面。内德说,这怪物不是鲸,是钢制的。我 这才断定它是一艘潜水艇。我们在艇顶苟延残喘。天亮时,艇盖掀开,八个壮汉出来,把我 们拖进艇里去。 八、动中之动:我们三人被关进一间黑屋子。半小时后,突然眼前一亮,进来两个人。我们 用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文进行自我介绍,对方均无反应。他们走了,侍者送来食物,我 们饱餐后就进入了梦乡。 九、内德 . 兰德的怒火:潜水艇浮出海面更换新鲜的空气。三人仍被关在铁屋子里,内德怒 气冲天,他想逃跑,又想夺取这条艇。一个侍者进来时被他出其不意地打倒在地掐得半死。 这时候,一个说法语的人出现了 十、海洋人:讲法语的就是这艘鹦鹉螺号潜水艇上的尼摩(意为“不存在的人”)艇长。他 说第一次见面保持沉默是为了了解我们,其实那四种语言他都听的懂。他要我们听从他的命 令,否则将置我们于死地。尼摩艇长说,他们的衣食用都取自海洋,他热爱海洋,海洋中没 有争斗、厮杀和独裁。 十一、 鹦鹉螺号:尼摩艇长带我们参观“鹦鹉螺号”上有一万两千册藏书的图书室,给我 抽用海带制成的雪茄, 观赏他收集的标本, 又看了他为我准备的雅致的房间以及他自己住的 简陋的房间。 十二、 一切都用电:尼摩艇长给我们介绍房间里各种仪表的用途,如何开采海底矿藏,如 何发电,如何提供空气,又介绍一只小艇的用途,还带我参观了厨房。 十三、 几组数字:尼摩艇长向我介绍潜水艇的概况、构造、动力、发光、建造过程等。 十四、 黑潮:海底探险旅行正式开始。潜艇在海面以下五十米深处穿越黑水流。我和两位 同伴尽情观赏形态美丽、活泼可爱的鱼儿。 十五、 一封邀请信:尼摩艇长给我一封邀请信,请我到海底森林打猎。 十六、 漫步海底平原: 我和孔塞伊穿上防水衣服随尼摩艇长漫步海底平原, 欣赏海洋奇物。 十七、 海底森林:我们来到海底森林。仔细观察海底生物。还在海底睡了几个钟头。来到 克雷斯波岛的海底绝壁,遇到巨形海蜘蛛,打到一只海獭,躲过了角鲨的侵袭。 十八、 太平洋下四千米:潜艇在太平洋下穿行,令人大开眼界。一天,看到一条沉船,凄 惨的海难情景令人惊悚。 十九、 瓦尼可罗群岛:尼摩艇长从瓦尼可罗群岛海底遗物中揭开在十八世纪末两艘法国探 险船只失踪的真相。 二十、 托雷斯海峡:潜艇经由地球上最危险的海峡——托雷斯海峡前往印度洋,中途触礁 搁浅。经艇长同意,我和两位同伴坐小艇上格波罗阿尔岛去。 二十一、 陆上几日:我和两位伙伴一起上小岛采摘野果、狩猎,捉到一只被豆蔻汁给迷醉 的极乐鸟。 二十二、 尼摩艇长的闪电:土着的巴布亚人发现了我们,他们追赶到沙滩,后来还划来独 木舟围住鹦鹉螺号, 企图向我们发起进攻。 尼摩艇长将电通到艇外壳, 土着人触电后吓得魂 飞魄散退走了。 鹦鹉螺号被涨起来的海潮托起, 离开了珊瑚石床, 时间正如艇长所预料的分 毫不差。 二十三、 强制性睡眠:潜艇在印度洋行驶。尼摩艇长对不同深度的海水温度进行测量,发现水下一千米以下的海水是恒温的。我们目睹了有趣的一幕:海面上磷光闪烁,把大海照得 如同白昼, 原来是一些小水母球发光造成的。 有一天,尼摩艇长突然下令将我们关起来,并 强制我们睡眠。 二十四、 珊瑚王国:第二天,艇长带我们来到五彩缤纷的珊瑚
G. 中国通史第五十集的观后感200字左右
刊头作者/广西青年诗联艺术家 韦代森
唐太宗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历史不仅关乎历史观、知识面、谈吐气质,更关乎人生观、眼界和格局。
学习历史,就好比行走在悠悠三千年历史长卷中,读故事、鉴人物、品智慧,自然能得丰收。
《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
❆
解说词
第二十集:郡国并行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
历史的车轮飞速旋转,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5月,刘邦战胜项羽,在六位诸侯王的拥戴下,刘邦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在进行新王朝统治的顶层设计时,汉朝君臣选择基本沿袭秦朝法令制度的做法,史称汉承秦制。然而,有一种制度却没有照搬承袭,它就是秦王朝所全面实行的郡县制,与秦朝不同,汉初统治者采取了郡县与分封并行的体制。但是,这一体制却给汉初政权的稳定埋下了隐患。专制皇权和诸侯王之间的权力博弈撕裂了盟友或血缘关系的纽带,以及弥漫着腥风血雨。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高规格的凭证:丹书铁券,用铁铸造而成,上面的字铸成红色,铁券上刻着誓言。在汉朝初,铁券上信誓旦旦的刻着: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祀。表明汉王朝将永远承认诸侯国,诸侯王及其子孙也将永远效忠汉朝廷。公元前202年,刚成为汉朝皇帝不久的刘邦,为了巩固统治去笼络功臣,就以丹书铁券的形式与七位异姓诸侯王盟誓,表明只要汉王朝的江山在,就会让诸侯国永不绝嗣。丹书铁券一分为二,由皇帝和受封者各执一半,代表着皇帝给诸侯王的至高承诺。这七个诸侯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由于他们均非皇室刘氏,历史上称作异姓诸侯王。
函谷关是秦汉时期最为着名的一个关口,在刘邦统一天下后,这里成为了刘邦和诸侯王统治势力的分界线。刘邦虽然身为皇帝,但其直接统辖的地区只有函谷关以西,以首都为中心的关中十五郡采用全面郡县制,中央统治透过郡县直达地方乡里。函谷关以东的广大关东地区,全部分给七个异姓诸侯王,诸侯国虽然接受汉王朝的统一管理,但拥有很大的行政、司法、军事权,是一个高度自治的独立王国,其实力足以与中央朝廷相抗衡。
卜宪群:汉初的时候,面临政治制度的选择,要么是单一的郡县制,要么是郡国并行制,但是刘邦最后是选择了郡国并行制。这里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是我个人认为客观的原因可能更大一点,就是他没有办法,他必须只能够采取这样一种制度,才能够维持一个表面上的大一统的这样的局面,才能够获得他这个皇帝的称号,得到更多的人的拥护。
秦汉之际,各大军事集团并立,逐鹿中原,刘邦出身卑微势单力薄,要想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七个异姓诸侯王在当时均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刘邦必须争取的盟友和辅佐。裂土分封,不仅是刘邦争取他们的手段,也是他们拥戴刘邦对抗项羽的前提。
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与项羽决战,约韩信、彭越合击项羽,因为刘邦没有分封他们为王,两人都按兵不动,导致刘邦大败,刘邦审时度势,封他们为王,两人才率军前来,共同打败项羽。因此,分封异姓诸侯王,对刘邦而言,实为无奈之举。
张小锋:那么刘邦后来又在楚汉战争当中战胜了项羽,在这个战争过程当中呢,他为了团结能够团结的力量,争取很快地战胜项羽,所以说,他也无奈地不同时机地采取了分封的办法,来巩固自己,壮大自己。
然而,由于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势力太大,很快成为汉王朝的巨大威胁。刘邦登基仅五个月,便发生了燕王臧荼谋反事件,刘邦亲率大军平叛,臧荼的实力在七位诸侯王中并不突出,因此,刘邦仅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平定叛乱。臧荼的势力刚刚被削平,又有人告楚王韩信谋反,这令刘邦刚刚放松的神经又绷紧了。韩信,为汉初三杰之一,是楚汉战争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为刘邦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韩信造反,刚刚建立的汉王朝,将面临致命的危险。
张小锋:有人告韩信造反的时候,首先呢,对刘邦来讲感觉到很恐慌,但是,刘邦心态是什么呢,他是宁信其有,勿信其无,因为,他对韩信的猜忌,或者忌惮是由来已久,不是一日的,所以说,当别人告韩信造反的时候,他就一定就会去剪除他。
这里是河南省淮阳县城区的一座普通的桥,名叫平信桥,虽然历经多次重修,但2000多年来,它的名字从未更改过,之所以叫平信桥,是因为传说这里是刘邦逮捕韩信的地方。当时,刘邦最终采纳陈平的计谋,假托巡游云梦泽,在韩信来此拜谒时,命武士将其抓捕,刘邦不忍心将韩信处死,将其贬为淮阴侯,置于京师自己眼皮底下严加控制。
卜宪群:刘邦对韩信不是很信任的,从他一再迁徙改封韩信,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当然,韩信是否真正的谋反,史家的看法也不一致,但是刘邦是一定要把韩信消灭,这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当然,当年也一同打江山,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也是刘邦心里面非常清楚的。
在古代中国,分封制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而全面的郡县制,却只在秦朝实行了十几年时间。全面郡县制虽然能使中央高度集权,但看似无比强大的秦帝国仅仅15年就迅速灭亡,汉初君臣不能不对秦朝实施的全面郡县制产生怀疑。他们试图在郡县制与分封制中找到平衡,使大汉王朝长治久安。韩信被废为淮阴侯后,除掉了刘邦一大块心病,但接下来,他该如何处理韩信统领的楚地呢。韩信被抓之后,刘邦在一位大臣的建议下,将楚地和关东其他一些地方分封给皇室子弟,把自家人安插在异姓诸侯国之间,与异姓诸侯王抗衡。这年正月,刘邦封堂兄刘贾为荆王,王五十三县,弟弟刘交为楚王,王三十六县,哥哥刘喜为代王,王五十三县,庶子刘肥为齐王,王七十三县,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形成犬牙交错之势,力量大致相当。
张小锋:这样的话,可能还是有一个历史的这个惯性里面,第一,分封这种体制是一直在执行,另外他是在剪除了异姓诸侯王之后,他认为异姓诸侯王之所以会背叛他,是因为他们不姓刘,跟自己不是同心同德,所以说他认为刘姓子弟比较可靠,同时,可能他意识当中他还认为一旦大汉有难的话,还是分封那些诸侯王来维护大汉,可能这个还是很关键的,所以就诞生了同姓诸侯王。
风暴从北方席卷而来,又一场战争即将爆发,匈奴冒顿单于趁中国内乱,迅速控制了塞北蒙古草原,并向南侵犯中原。公元前201年,匈奴攻打诸侯国代国都城马邑,面对匈奴人的强劲攻势,韩王信投降匈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三十二万大军北伐韩王信及匈奴,然而,由于轻率冒进,在平城白登山竟被匈奴四十万精兵团团包围,险遭丧命,七日后才侥幸脱险。
赵王城遗址公园
这里,曾经是赵国的都城战王城,公元前199年12月,刘邦回师长安,路过这里,赵王张敖是刘邦的女婿,娶了刘邦和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对于此次刘邦驾临,张敖甚是恭敬。
申有顺:刘邦这个人呢,非常的傲气,架子非常大,所以处处摆架子、鄙视,在这个情况下,赵国下面一些大臣和相看不起他,当时赵相叫做贯高,还有个大臣叫赵午,就看不惯刘邦的作为,我们气不平,咱们为打天下、出生卖死,最后他当皇帝以后就这么来看咱,不如咱们把他杀了。
贯高等人决定在刘邦上厕所时刺杀他,由于刘邦决定突然离开,躲过了一劫。次年,刘邦将赵王张敖贬为宣平侯,改封自己的儿子代王刘如意为赵王,赵国依然没有平静。公元前197年九月,赵相国陈欷[xī]发兵反叛,自立为代王,刘邦率兵征伐,离京前,命韩信、彭越跟随自己出征,不料,韩信彭越像当年刘邦与项羽决战时一样,再一次称病不从,这件事令刘邦耿耿于怀。此时,有人告发,淮阴侯韩信与陈欷勾结,要趁刘邦不在长安之际,里应外合袭击留守的吕后和太子刘盈,在刘邦率兵平叛时,长安宫中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这一幕的主导者是刘邦的皇后吕雉,她与相国萧何合谋,谎称刘邦已杀陈欷,骗韩信入宫道贺,将其抓获。萧何本以为吕后会先关押韩信,等刘邦回朝后再做处理。没想到,吕后露出狠辣的一面,不仅立即在长乐宫钟室将韩信斩首,而且,夷灭韩信三族。顿时,朝野上下,阴风惨惨,韩信,这位刘邦昔日的盟友,最终成为刘邦内心当中最大的威胁人物,在政治的需要下,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当年赐给韩信的丹书铁券也已形同废纸。
韩信在被刘邦抓捕时,就曾仰天长叹,果如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韩信这位一代枭雄,以这种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但他的故事,却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终止。在他的家乡淮安,至今仍能随处可见闻到许多与其有关的纪念性的建筑和传说,他的一生业绩,至今仍被无数人所传颂。
而与韩信同时称病的彭越也未能幸免,最终也以谋反罪被砍头示众,身体剁成肉酱,分给诸侯王。韩信、彭越一个个被杀,淮南王英布心惊胆战,当他接到彭越的肉酱时,担心自己也落得这样的下场,促使他最终选择反叛。英布认为汉将中,只有韩信、彭越是他的对手,但这两个人都被刘邦杀了,而刘邦年老患病,不可能亲自出征,所以英布有恃无恐,很快攻陷荆国。汉王朝又一次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危急关头,刘邦不得不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远征,公元前195年冬十月,刘邦在蕲县西大败英布,英布逃至番阳,被当地人所杀。然而,刘邦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被流矢击中,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从公元前202年起,一直到公元前195年,长达七八年的时间,刘邦的主要精力就用在了铲除异姓诸侯王上。他分封的七个异姓诸侯王,臧荼、韩信、彭越、英布被杀掉,张傲被废为列侯,韩王信逃到了匈奴,这些人,曾是他的盟友,但是为了王朝的利益,刘邦抛弃了情谊,就连后来被封为燕王的卢绾,他是刘邦最亲密的发小,但也因被告造反,受到大军征伐,被迫逃往匈奴,异姓诸侯王中,仅留下一个实力最小的长沙王吴芮。与此同时,刘邦企图以血缘关系来维系王朝,陆续分封齐王刘肥,吴王刘濞,代王刘恒等刘姓子弟为王,相比于异姓诸侯王而言,刘姓诸侯王所占地盘更为广阔。
这是沛县流行多年经久不衰的戏曲《大风歌》,歌词的作者正是曾经在沛县丰邑中阳里生活过的刘邦,刘邦大败英布回师途中,路过家乡沛县,隐约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决定留宿几日,设宴款待父老乡亲。时光仿佛倒流,家乡的风景并未改变,而自己已经苍老,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切,回想起十几年峥嵘岁月,刘邦感慨万千,不禁感慨悲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罢,已是老泪纵横。刘邦临死前,他与大臣杀白马,歃血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如此,刘邦似乎可以放心了,他所建立的汉王朝可以稳定的发展下去了。
张小锋:行白马盟誓,非同姓而王者,就是天下共击之,他定了这种誓约,希望就是刘姓政权能够永远延伸下去。
公元前195年5月,刘邦和吕后的儿子,十七岁的刘盈成为新皇帝,即汉惠帝,吕后被尊为皇太后,惠帝为人善良柔弱,与性格强悍的母亲吕后相处,自然居于下风。因此,在位七年期间,朝政实际掌握在性格强悍的吕后手中。
1999年,考古人员在山东章丘洛庄发现了第一代吕王吕台的葬墓,陪葬坑里不仅出土了吕大官印、吕内史印和吕大官丞三种吕国的官属印章,而且出土了大量刻有齐字样的铜器和漆器。经考古研究,这些物品应是齐国制作的,是刘姓齐王为讨好吕后而主动进贡的。
崔大庸:在吕后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87年,那么曾经分封了六个诸侯王,其中就有吕国,吕国是吕后的侄子,那么她把他直接封到了这个,把济南原来的济南郡割出来,作为吕国的地盘,那么把济南就作为吕国的国都,也可能是由于到时候,吕后的这个威望和她的这个势力比较大,所以大家巴结吕氏集团比较多,所以说给了他很多东西。
在距洛庄800公里以外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珍藏镇中国现存的唯一一枚汉代玉玺,而它的主人正是吕后,当时吕后就是用这枚印章,分封了众多的吕姓诸侯王。因为当时汉王朝的最高统治权被牢牢地掌握在吕后手中,开太后临朝听政之先河,汉惠帝死时吕后已专政五年,她立年仅15岁的刘恭为少帝,自己临朝称制,大封吕氏族人为王。
卜宪群:吕后她亲自听政以后,比较明显的倾向于照顾她这个吕氏家族的利益、政治利益,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很多不满,这个在她活着的时候还能够被压制,那么等她一旦死后,一些吕氏和大臣的矛盾就会激化了。
公元前180年7月,吕后病死,历史再一次出现转折,临死前,吕后令吕禄统领北军,吕产统领南军,告诫二人,当年高帝平定天下,与大臣们约定,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如今,吕氏为王,大臣们内心肯定不服,一旦我死,皇帝年少,大臣们恐怕要发动兵变,你们一定要率领军队保卫皇宫,而不要送丧,被别人所制。直到咽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吕后仍惦记着保住吕家的地位。然而,她刚刚死去,齐王刘襄即联合刘姓诸侯王起兵反吕,长安一片紧张气氛,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设下计策,夺取南北军,诛灭吕氏,废掉吕后所立的另一位少帝刘弘,迎立刘邦中子代王刘恒,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 (前202-前157)
这是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随葬坑出土的数千件彩绘兵马俑,曾担任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馆长的王凯,参与了楚王墓的整个发掘过程,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一有时间都会来此看看,因为这里凝聚了他太多的情感。
狮子山楚王墓
1984年,一个施工队不经意间发现了这个随葬坑,坑内出土了数千件彩绘兵马俑,陶俑手中所持多为象征性的兵器,是汉初分封的楚国军队的模型。当时,诸侯王的权势可见一斑,陪葬坑发现以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墓穴在哪里。这其实也是王凯心中的疑问,经过多方挖掘,一时间都没有找到。机会总是留给最努力的人,王凯走遍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了然于心。最终,300米的距离,王凯走了十年的时间。这座汉代诸侯王墓穴的面纱终于被揭开了,就在距离葬坑300米的地方,王凯发现了墓穴,该陵墓藏于狮子山,海拔54.3米的主峰腹中,气势恢宏,南北总长117米,凿石量5100余立方,墓室面积850平方米,狮子山楚王墓的发现再现了汉初同姓诸侯王的强大实力。
文帝三年,济北王刘兴居起兵反叛,文帝六年,淮南王刘长叛乱,这两件谋反事件,虽然都没有造成大的混乱,但靠血缘关系结成的分封制显现出巨大的弊端,新的危机正在扩大。
张小锋:吕后的问题解决了之后呢,又出现新的问题,那就是同姓诸侯王势力坐大,中央无法去控制它,所以,地方就是诸侯王势力的发展,和中央王权之间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最后一旦激化那就非常麻烦,所以说,此后的政权就围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同姓诸侯王,这使在吕后之后的统治者,就是说文帝首要面临的问题。
贾谊曾担任长沙王太傅,他是汉文帝时的卓越人物,他虽然很年轻但才高八斗,尤其对国家大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向汉文帝上了着名的《治安策》,阐述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尤其对当时分封制给汉王朝带来的巨大隐患作出分析。
张小锋:当时贾谊分析,当时的同姓诸侯王的情况,他是这样分析的,他说现在的汉朝就像得了一个手足重症病的病人一样,他的小腿粗的跟人家腰一样粗,他的脚趾粗的跟小腿一样粗,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治疗,那即就是扁鹊在世,也很难医治。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说,现在赶快对这个同姓诸侯王要进行抑制他的势力,削弱他的封地,所以,提出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
对贾谊的建议,汉文帝深以为然,但认为时机还没有成熟,并没有马上采纳,汉文帝坚持将清静无为的国策放在首位,尽量不发生事端、不扰民,使国家在经过长期战乱纷扰后能恢复生机,渐渐兴盛。
公元前168年,贾谊年仅33岁就去世,称得上汉王朝的一大损失。不过有一位青年才正俊脱颖而出,他就是太子家令,人称智囊的晁[cháo]错。公元前165年,晁错上书,建议削藩,也就是削落诸侯王的势力。当年,齐王刘则死,无子,文帝借此机会,于次年重封齐国、淮南国时,将齐一分为六,淮南一分为三,履践了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策。公元前157年,文帝驾崩,太子刘启继位,是为景帝。景帝继位后,晁错得到进一步重用,提出许多改革措施,公元前154年,晁错再次建议削藩,上书洋洋三十篇,其主要矛头直指吴王刘濞[bì]。
西汉中期形势图
卜宪群:晁错认为诸侯王,你削他,他要反,你不削他,他也要反,所以他就极力劝景帝要削藩,加强巩固君权。景帝实际上也是没有完全听取他的意见,只是采取了一系列很小的一部分措施,但是激起了诸侯王的强烈的反弹。
史奇刚:我们象山采盐历史那个悠久,从那个汉朝已经开始生产盐了,将近2000多年的历史。
史奇刚是象山传统制盐方法的传人,2000多年前,吴王刘濞就管理着今天象山地区,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在诸侯王中实力最强,吴国东面临海,可煮盐牟利,境内有铜山,刘濞派人铸铜钱,号称吴钱遍布天下。
此时,其它各诸侯王也纷纷扩张实力,景帝顾虑重重,深怕一招不慎,招致不可收拾的后果。刘濞知道下一个轮到的就是自己,于是,悄悄联络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六国,准备起兵反叛。当时,朝廷削落吴国封地的诏书一到,刘濞率先在广陵起兵,打出诛晁错的口号,诸侯纷纷响应,史称七国之乱。
一时间,战争的硝烟弥漫着全国,尽管汉景帝已有所准备,然而,七个诸侯国同时反叛,这显然远出乎他的意料,他赶紧派太尉周亚夫等将领,分兵三路出击叛军。但景帝毕竟年轻,执政时间不长,他整日坐卧不安,他在想,削藩之举是否太草率了。
张小锋:应该讲吴楚七国之乱是西汉立国以来最大的内乱,而对景帝来讲,他是作为一个新继位,没多长时间的一个君主,面临这种情况,他应该是惊慌失措,所以他能够想到的,就是尽快消弥这场战争,而当时吴王刘濞恰恰当时的口号是:诛晁错,清君侧,所以他就想如果把晁错牺牲掉,能不能消灭这场战争,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最好的,于是呢,他就接受了袁盎的建议,准备斩杀晁错。
景帝惊恐之余,接受袁盎的建议,在晁错上朝的路上将其逮捕,并立即行刑,穿着朝服在东市被处以腰斩之刑。然而,晁错之死并不能阻挡刘濞的反叛步伐,当朝廷使者令刘濞拜受皇帝诏书时,刘濞已自称东帝。至此,景帝放弃幻想,一心平叛,吴楚军首先遇到景帝弟弟梁王的坚决抵抗,攻城不下,太尉周亚夫趁机断其粮道,叛军转而进攻屯兵昌邑的周亚夫军,周亚夫坚壁不出,待叛军断粮,人心涣散,大败其军。刘濞弃军逃走,仅有数千将士随从,楚王自杀,刘濞逃到东越,东越王杀了他,将他的头送往长安,七国之乱仅三月就被平定。公元前145年,景帝下令,诸侯王不得治国,将其任用王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降低官员级别,改丞相为相,减省吏员,以和中央官区别。诸侯王权力大大削弱,中央集权显着增强。
卜宪群:吴楚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汉景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削弱诸侯王的实力,一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像吴楚这些过去的诸侯王的地方,他又把它拆分为很多小的侯国,削弱它的力量。那么第二个方面,就是改革他的官秩,就是诸侯王的这些官,过去是诸侯王自己设立的,现在改为天子,就是皇帝来给他设官。
公元前142年,年仅15岁的太子刘彻,正在提前举行成人礼,因为此时的景帝已经病入膏肓,一年之后,景帝驾崩,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经过文景之治后,汉王朝已步入鼎盛时期,中央和诸侯王的实力对比,已发生全面逆转,强势的汉武帝,将对诸侯王问题做彻底的解决。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所谓推恩,就是诸侯王可以将皇帝的恩泽推广到自己的子孙,就是把皇帝分封给他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孙为列侯。推恩令一下,诸侯王的封地化整为零,变大为小,其势力进一步削弱了。汉武帝决心做最后的整顿,特意颁布左官律和附益法,前者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士人、官僚与诸王交游。
张小锋:左官律就是朝廷规定,凡是在诸侯王任官的官吏为左官,汉代是以右为尊,以左为卑,从名号上来讲,凡是你在诸侯王任官的,你从名号上讲,你是低人一等。同时规定,凡是在诸侯王任官的官吏,朝廷不再录用。
卜宪群:附益法就是禁止朝中的大臣和诸侯王之间结成朋党,朝中的大臣不允许和这些诸侯王或者这些官吏相互的来往,这就是附益法,左官律和附益法实际上都是加强中央集权。
从此,诸侯王惟得衣食租税,不得参与国政,已与一般富豪无异。分封制终于名存实亡,扰攘百年的诸侯王问题至此得以基本解决,郡国并行也告结束。在残酷的斗争中,在新的历史阶段,当盟友、血缘都无法成为维系汉王朝的统治力量时,郡县制的优势凸显脱颖而出,经过长期的较量,最终分封制淡出历史舞台。
从此,终两汉四百余年,诸侯王问题再没有成为困扰中央王朝的心腹之患,而在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中,分封制尽管还一直存在,但无足轻重,郡县制已毋庸置疑的成为主流,它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与不断完善,为建立上下相维、轻重相权的行政体制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与分封制不同,作为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支柱,郡县制对维护国家统一、保障社会稳定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正因为如此,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诗社成员(25人)
我是疯子、拙笔牛牛、马大姐、雪花飘飘、断桥、永不言弃、小锦、雨柔、柔风烟雨、简遥、暖暖、飞闻、风裳、苏御泠、夕颜寒冰、月色荷塘、小云、婷婷、冰凝儿、林郁天香、蜗牛、江西英子、吉祥花、小二、清风徐徐。(按入社时间排序)
雨巷诗社简介
雨巷诗社于2014年10月21日豫章万斌创立,社员仅23人。另有雨巷诗社QQ兴趣部落1.1万人;微信圈子【唐诗宋词天天读】1.2万人;雨巷诗社交流群230人。每月定期举办“雨巷征文月赛”“每日一对”“每周同题”等特色活动,量虽不多,但每篇作品必附评语。
雨巷诗社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诗社,没有大腕,没有大活动,更没有影响力,只有尘世中恬淡的一抹丁香。创社六年间,旨“捧一杯闲茶,读一首闲诗,度我一闲身。”非所他求,自得其乐而已。
雨巷诗社特别感谢高山大神群、中青诗联网、联都论坛、中华国粹网等等各界大神莅临其间开展文学讲座、点评活动,使小社增光,获益良多。
投稿及加入诗社QQ微信群方式:
1.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2.社长微信号:919059778
3.入选要求:现代诗歌、格律诗、词、散曲、对联,不超过15首(诗:平水韵,词:词林正韵,新韵需注明);辞赋、作品评论、诗歌理论,一到数篇不等;新诗,不超过5首。文责自负。拒绝一稿多投。
4.入社要求:需在雨巷诗社创作交流满1年以上,发近原创作品三首(篇)给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加入。
雨巷诗社创始人
万 斌:雨巷诗社社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西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青楹联研究院副秘书长、联都论坛顾问
李观宇:雨巷诗社副社长、广东人,网名拙笔牛牛
马林良:雨巷诗社散文首席、吉林人,网名马大姐
何小梅:雨巷诗社诗词首席、重庆人,网名永不言弃
郝秀苓:雨巷诗社诗歌首席、天津人,网名断桥,天津作协会员
雨巷诗社
微信号:yuxiangshishe
雨洒文江龙纵笔;
巷回韵响鹤衔花。
H. 还记得单手接奖,对刘德华不屑一顾的小鲜肉吗如今过的如何了
在地位上,刘德华肯定比他们高很多,不过在给他们颁奖时,刘德华仍然显示出他惯常的谦逊态度,不但双手奉上奖杯,而且微微弯腰表示尊重。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接过奖杯的这位小鲜肉的态度却十分不屑。
身为一队队长,他不知如何尊敬前辈,还在公开场合做出如此不合理的举动,实在令人愤慨。在国内,除刘德华外,还有陈道明、葛优、梁朝伟、梁家辉等大腕,无论哪一位是德艺双馨,为人都很谦虚,没有因为自己的名气而骄傲。
I. 曾经被邓丽君吻过的士兵,三天不愿洗脸,现在过得怎么样
邓丽君是中国流行音乐界的里程碑,作为华人音乐历史中不可替代的巨星,她不仅影响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更是文化领域里影响了华人社会。她是一位歌者,也是一个文化符号。邓丽君的声音甜美圆润、温婉动人,其形象温文尔雅、亲切可人,是80年代华语乐坛和日本乐坛的巨星。
即使现在,邓丽君的许多歌曲依然非常受欢迎。当年邓丽君受欢迎的时候,她不仅在舞台上表演,还经常到军队去向士兵们表示慰问和唱歌,这是非常令人钦佩的。当时最着名的事件之一是邓丽君吻了一名士兵。
邓丽君经常有慰问军队的演出,她不仅歌声甜美,性子也很俏皮活泼,很喜欢和台下的观众进行互动。有次邓丽君到观众席和大家击掌打招呼,底下的士兵都沸腾了,有个士兵勇敢地站了起来想要和偶像握个手。
后来,有人问他的妻子会不会介意这件事,当时薛进友表示不会,因为他的妻子也是邓丽君的铁杆粉丝。如今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士兵已经成为了一位老人,并且还是台湾省中鼎集团公司的业务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