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日本历史教科书如何写七七事变

日本历史教科书如何写七七事变

发布时间:2022-04-23 17:28:47

‘壹’ 日本教科书对九一八、七七事变是怎样认识的

各国的文化教育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因此可以推测日本教科书对这些历史要不模糊一代过之,或者讲责任推到中国军人说是中国人挑起的战争,或者不知廉耻的宣传为了大东亚共荣脱离欧美的殖民。

‘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日本右翼团体编写的新中学历史教科书)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

(1)七七事变。
(2)把七七事变的起因归咎给中国;把事态扩大的责任也推给中国。
(3)要正视历史,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言之有理即可)

‘叁’ 日本历史教科书篡改哪些历史

日本历史教科书篡改了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扭曲中日甲午战争、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并将从军慰安妇正当化,诸如此类等等。

比如,日本把现行版本中的日军“杀害了众多俘虏和居民”修改为“波及俘虏和居民,出现了众多死伤者”歪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还说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

(3)日本历史教科书如何写七七事变扩展阅读:

日本教科书的描述:

从甲午战争开始,他们就这样描述,中国(清政府)不想失去朝鲜的朝贡,所以把日本当做敌人,日本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

在《日中战争》中他们这样写道,“西安事变”使得共产党潜入了国民党内部,大肆推进了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中来,日本被迫加快了战争准备。

关于卢沟桥事变,他们这样解释道,中国军人向日本军队开枪,并且到了白天还故意挑衅,枪声不停。日本本来希望和平解决,但是随着冲突加剧,两国之间的战争全面爆发了。这一点在日本的旧版本历史教科书里面写的还比较公正,旧版本承认了日本大规模派兵在前,中日战争爆发在后。

更加可恨的是,对于他们犯下的错误“南京大屠杀”,在教科书里面仅仅一句话:“日本军队导致南京居民也出现了很多的死伤者”然后没了,这就没了,导致日本年轻人都不知道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更可恨的是,八年的侵华战争在日本的教科书里面成了“目的不明的泥沼战争”,完全没有提及日本曾经企图灭亡中国的阴谋。

除此之外,日本还无耻的宣扬自己是亚洲的恩人,之所以进军台湾是为了帮助台湾民众兴修水利,并且多次企图否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让人很气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日本教科书事件

‘肆’ 日本历史教科书篡改了哪些历史

,大量教材对于南京大屠杀事件都是作平淡地几句带过而已,并企图掩饰入侵后的屠城和慰安妇问题,是可耻的行为。这使我们不抗争纠正历史真实问题就更对不起南京市和东北三省受毒害的人民,和全国抗敌的军民。

‘伍’ 日本战史是如何记载七七事变的

日本战史是如何记载七七事变的?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从其记载来看,蓄谋已久名符其实。实际上,不在7月7日爆发,也会在其他哪一天爆发,早晚而已。
1
随着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并加强了远东苏军的军备,当时的日本,已是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为了加强对苏军战备,早在1936年年初,就设立了以宫崎正义为首的日满(伪满)经济研究会,对如何发展日本国力进行了研究,认为,“国防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是严重依赖外国和本身的脆弱性”、“痛感缺少进行国家总力战的基础”。
为此,1936年7月23日,日参谋本部向陆军省提出“为战备迫切期待开发产业”的要求,并提出完整的“备战计划方针”。于是,陆军省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关于实施重要产业五年计划纲要的政策大纲》,主要为,“以1941年为期限,有计划地振兴重要产业,俾得到日满及华北重要资源可以自给;同时谋求平时国力的飞跃发展,确保指导东亚的实力。”
因此,在1937年7月7日之前,可以看出,日寇为经营当时中国东北四省和为实现华北五省自治,一直不遗其力。
2
“七七事变”爆发前,日军主要人物在短短的二、三个月内先后到华进行了实地考察。1937年5、 6月间,时任日军教育总监部部长的香月清司(中将,事变之后,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同年8月,任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军司令并负责河北省作战)前后一个半月在东北、华北对日军进行了视察和实地考察;同时,日陆军省派出军务科长柴山兼四郎、参谋本部派出第七课长永津佐比重一同到中国进行实地调查,并听取了当时日本驻上海大使馆武官喜多诚一、中国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和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等意见。这些人回日本之后,基于对现场现实情况的判定,一致认为,“担心华北不一定什么时候,或什么样的事件要爆发。”
同年6月中、下旬后两个星期内,在日参谋本部次长今井清率领下,日军在东北(满洲)进行了所谓的参谋旅行演习,现在看来,基本上可以看作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预演。当时,今井清随员、参谋本部第三课(情报)公平匡武与井本熊男在东北演习完了之后,按今井清要求,以到中国旅行为名,从5月26日开始至6月18日回国的20多天时间里,公平匡武与井本熊男先后到天津、北平、张家口、归绥、大同、太原、济南、青岛等地视察。而公平少佐甚至还深入到华中,至6月底方才回国。
这些人一回国,一再鼓吹中国尤其是中国军队是如何排日、抗日、侮日等诸如此类。这些经中国实地考察回去的公平匡武与井本熊男等,其言论与当时其国内日军少壮派军官想法“不谋而合”(鼓吹“对华北一击”)。早在“七七事变”前,当时的日本东京,曾私下流传“七夕之夜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
3
当时,日寇驻中国华北现地军“磨刀霍霍”情况。
1、驻丰台日军5月至6月以中队、大队为单位“不分昼夜”地进行演习。2、驻日军司令部随时对驻丰台日军进行检阅。3、日驻军旅团长、联队长及副官经常去该地一带检查。4、6月至7月上旬,举行了由日军驻北北平及丰台部队多数干部参加的在卢沟桥城北面实施的演习。
关于“七七事变”当时日军战斗详报有如下记述。“第八中队(属驻丰台第三大队管辖)7月7日午后7时30分(晚上)开始夜间演习。演习内容为:1、“利用黄昏接近敌主要阵地,2、黎明冲锋。”部队从龙王庙附近向东面太瓦窑进行演习,该中队长令在龙王庙后进行。因知过夜间龙王庙附近配备有中国士兵,所以向东面进行演习。但在演习中,该中队于午后10时40分突遭从龙王庙附近中国军队既设阵地发出的数发子弹的射击。于是,中队长立即中止演习,吹起集合号。正在这时,又从卢沟桥城墙方向射来十数发子弹。这时中队长把中队集结在太瓦窑西面碉堡附近,查明缺少一名士兵。于是一方面准备应战,一方面派传令兵急向丰台大队长报告。大队长于午夜稍前在丰台宿舍接到第八中队报告,决定立即出动,一面命令紧急集合,一面向联队长报告。”
“联队长于7月7日零点左右突然接到第三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关于事件的概要和丰台驻屯部队决定马上出动的电话报告,当即表示同意,并命令一木大队长马上去现地布置准备战斗。然后叫出卢沟桥城内的营长进行交涉。7月8日午前2时,联队长派副联队长森田彻中佐到现场调查,并令其要求中国方面负责人进行道歉。同时,派步兵一个中队、机枪一个小队与冀察方面调停委员同时进入卢沟桥东门内,第三大队的主力则集结于卢沟桥火车站西南方附近,做好随可开始战斗的姿态。”
7月8日午前4时,在现场调查的副联队长森田中佐命令正在通州露营演习的第一大队立即到一文字山,“命令该部迅速在北平东郊朝阳门外射击场附近集结,然后向丰台进发。”同时,“联队长在午前4时余接到第三大队长的电话报告和请示,‘午前8时25分听到龙王庙方向三发枪声、中国军队第二次开枪,纯系敌对行为,请示应如何处理’?该联队长认为中国军二次射击纯属敌对行为,命令可开始战斗。时间为午前4时20分。”
“第三大队的进攻。进展一如平时演习,15分钟后消灭了龙王庙附近的中国军队,并进至永定河右岸。”
“联队长于(7月8日)午前9时25分下达之命令,命令森田中佐指挥出动的部队,同时应要求卢沟桥中国军队撤到永定河右岸,必要时解除其武装。”
4
11时半(7月8日),日军代理联队长森田向中国驻军第29军提出将卢沟桥城内的中国军队移至永定河西岸,否则解除城内中国军队的武装。面对无理要求,第29军表示,没有这样的权限。由此,谈判从现地移至北平。
当时,日军由时任参谋长的桥本主持工作,并于7月8日1时半举行了幕僚会议,下达命令,要求在天津的日军于8日8时作好出动准备,同时命令在南大寺演习场检阅的旅团长河边立即回到北平。
7月8日4时20分,日本驻军向日本国内参谋本部和陆军省的次长、次官报告事件发生的状况。同时于7时30分,对驻在天津东机局的日军 (当时在天津的日军有驻在飞机场附近东机局兵营和靠近日军司令部海光寺兵营)、第二患者疗养班、军病马厂收疗班等下达了准备出动命令。
8日9时10分,日驻军向日本中央部第二次报告了一木大队战斗情况。
8日15时50分,日军该旅团长河边到达丰台现地后,立即命令该联队主力集结于永定河右岸,决定从明天(7月9日)拂晓开始攻击宛平城。
5
事发之后其他日军动态。
8日,日关东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命令其独立混成第11旅团迅速向“满华国境线”推进,9日晚,该旅团主力已至承德、古北口,另一部集结于山海关,而其关东军空军主力已集结于锦州、山海关。
8日午后,日中国驻屯军根据之前协商,要求关东军援助弹药、燃料以及满铁工作人员和铁路材料等。
日本国内在接到日中国驻屯军第一次报告后,于7月9日8时50分举行了临时内阁会议。会上,时任陆军省相的杉山元提出,“要继续交涉。但目前中国军队的真意不明,而且自事件发生以来不法射击不断,是一种无信不逊的态度。尤其从第29军的兵力和抗日态度来看,不如在此时派出适当的兵力,亦即从国内抽调三个师团派遣到现地”。
在接到中国驻屯军第二次报告后,日军参谋本部10日提出了如下用兵规模,并强调“不树立这种决心,就不应派兵。”即,“1、同时动员(国内)十五个师团;2、同时发动军需动员准备量的半数;3、作战地区为黄河以北,根据情况包括上海方面;4、作战期限为半年;5、战费五十五亿日元。”
11日l1时半开始到14时,日本首、外、陆、海、藏五相在首相官邸开会。杉山元提出,“为了确保中国方面实行道歉和必要的保证,必须火速以关东军及朝鲜军准备好的部队增援中国驻屯军;同时也要从国内抽调必要的部队(五个师团,目前暂用3个师团和18个飞行中队)迅速派往华北。”
11日15时20分,日五相会议决定,“举国一致来处理事件”。同时决定,“本事件今后称为事变,出兵改称派兵”。
16时,时任首相的近卫到叶山皇室别邸拜见日本裕仁天皇,“上奏向华北派兵事。请裁决。”
18时24分,日本近卫政府发表了《关于向华北派兵的政府声明》。
之前,已由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风见,于17时30分发表谈话称,“鉴于此次华北事件的性质,特改称事变。”
由此,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成为了中国军队打响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陆’ 日本至今还在歪曲“七七事变”吗

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0周年纪念日,纪念先辈不屈的抗争,更提醒你我: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日本官方历史观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都是别人的错”。2015年8月日本投降70周年的“安倍谈话”,处处为日本扩大侵略开脱,甚至将责任推给经济危机。对“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尽管东京审判早已认定是日本蓄谋发动,但日本政府以及反映其意志的历史教科书,却称是因日本在华权益受到威胁,日方才挑起事端。

日本官方的这种心态不仅仅反映在历史观上。“七七事变”8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以历史为鉴来考察当下时,不难发现,日本政府在对待中日关系时也往往是“表面赞成,具体反对”,与中国人对“言行如一”的重视格格不入。

‘柒’ 日本历史书怎么写侵华的

日本政府试图在教科书中掩盖战争罪行的做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后,日本教科书问题变本加厉,其中最受关注的当数“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历史教科书。

这一右翼团体的教科书宣扬皇国史观,从根本上否认了日本进行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的责任,“太平洋战将争”标榜成是为了“自存自卫”“、解放亚洲”“、建设大东亚共荣圈”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右翼色彩浓重的教科书在日本市场上销量惊人,2001年卖出70多万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成立于1996年,其右倾观点受到日本政界众多人士支持,也得到不少大企业人士、新兴宗教团体支持。

日本社会存在一种“金字塔”结构:顶端部分右翼势力在歪曲历史,中间部分的和平人士在反对这一行径,而构成“塔底”的大多数人则对政治和历史并不关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些日本教科书也介绍了日军强征劳工等内容,但表述通常笼统,一带而过;

虽然教科书介绍的内容已经很弱,但老师通常以上课时间不足为由不作详细讲解,也有老师自备讲义,并不完全参照教科书。所以,日本的历史教育应该说很薄弱,很多人对历史不是很了解。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认为,历史和他们没有关系。

否认南京30万大屠杀

在日本实教出版社的《日本史A》教科书中,内容通篇使用了“大屠杀”一词,正文中将中方军民死亡人数表述为“约20万人”。

虽然该教科书在正文下方的注释中注明“中方:30万人以上”,但在随后的括号中却补充称“该事件在日本国内存在‘十几万人’等诸多说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由第一学习社出版的《日本史A》使用了“南京大虐杀”的叫法,而未使用日方“南京事件”的称谓,但有关中方军民的死亡人数仍被记录为“20万人以上”。在正文下方的注释中,该教科书同样列举出“十几万人以上”、“4万人左右”、“30万人”等多种说法。

与此同时,山川出版社虽然根据近年来日方的“研究成果”,对教科书中的有关表述进行了更改,但却认为日本此前的历史观是“自虐型历史观”。

该出版社在《日本史A》称,有关“南京事件”中方军民死亡人数存在从“数千人”到30万人种种说法,但“实际情况尚不得知”。该出版社首次否认中方的观点称,“日本有学者认为,中方主张的30万人死难者的说法是一种夸大”。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社会科学网-日本新高中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是30万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日为罪行“洗白”教科书篡改历史

‘捌’ 日本历史书是怎样描述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他们会提一遍,但不会强调,日本官法说法是没杀什么人,即使有杀人,但在战争上发生都是可原谅的等类似这样的话。

‘玖’ 日本的历史课本是怎么描述二战日本侵略中国史的

将历次战争责任全推给中方

《新历史教科书》中把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历次战争都归咎于中国。

关于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右翼新教科书称:“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

关于“九·一八”事变,右翼新教科书变成:“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主语变成了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而不是老版说的日本的步步进逼,表明是关东军精心策划的句子也被删除了。

在《日中战争》一章中,《新历史教科书》比2001年版增加了“西安事变”一节,着重指出:“共产党获得了喘息,共产党员潜入国民党内部,大肆推进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活动。”

关于卢沟桥事变,新版教科书称:“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也就是说,旧版本尚承认日本大规模派兵在先,新版本则将卢沟桥事变完全算成中国的责任,是中国方面扩大了事态。

侵略变借道屠杀未提及

《新历史教科书》对日本自古至今的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从来不用侵略二字,对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也称为出兵,右翼学者可笑地辩解说,为何不用侵略,是因为丰臣秀吉根本没把朝鲜看在眼里,不过是借道,真正的目的是征服中国明朝。

对于殖民统治朝鲜,新旧版本都强调朝鲜像一只手一样伸向日本,如果被其他国家控制,日本将受到威胁,并且将沙俄在朝鲜北部建立的伐木场称为军事基地,为自己吞并朝鲜正当化制造借口。唯独对于苏联在二战后期出兵中国东北,教科书毫不吝啬地用了侵入、侵攻等字样。

对于日本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新历史教科书》仅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对日本军队所犯罪行提也不提。

关于南京大屠杀,2001年版的教科书在《日中战争》一节的正文中的括号内加了一句话:(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

但是,在《新历史教科书》中,括号中的那句话也被删除了,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重复了上面的那句话。也就是说,教科书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
《新历史教科书》还提到,苏联撕毁日苏中立条约,侵入满洲,不断发生掠夺、杀害日本平民的暴行,包括日军俘虏在内的约60万日本人被强制带到西伯利亚,被迫从事严酷的劳动,约有10%的人死亡。
同时,《新历史教科书》继续把盟军对日本的统治称为占领统治,而且用与正文等大的字体介绍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非法性,为战犯鸣冤叫屈,同时指出直到今天,评价也未确定,显然是企图否认东京审判的合法性。
《新历史教科书》还大力宣传日本造福了亚洲,是亚洲的恩人。如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增加介绍了八田与一在台湾南部兴修水利的内容。在赞颂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的同时,2001年版教科书和此次送审本都企图否认中国自古以来对台湾的主权。
把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历次战争都归咎于中国
关于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2001年版教科书不提日军首先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而用暧昧的“日清两军发生冲突,日清战争开始了”。这次送审本则更进一步:“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
关于“二十一条”,这次送审本宣称:“中国方面期待列强的介入,向国内外泄露了极为机密的谈判内容,而且在5大条款中,将并非正式要求的事项也列入,制造了‘二十一条要求’的名称,中国国内的反日舆论开始高涨。”也就是说,新送审本称当时的反日运动完全是中国政府制造谎言引起的。

关于“九一八”事变,送审本称:“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主语变成了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而不是日本的步步进逼。

在《日中战争》一章中,新送审本比2001年版增加了“西安事变”一节,着重指出:“共产党获得了喘息,共产党员潜入国民党内部,大肆推进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活动。”也就是说,新送审本称中日战争是共产党阴谋挑唆起来的。

关于卢沟桥事变,送审本指出:“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也就是说,卢沟桥事变完全算成中国的责任,是中国方面扩大了事态。

此外,新送审本继续将8年战争描述为“目的不明的泥沼战争”,完全抹杀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阴谋。

“侵略”变“借道” “屠杀”未提及

教科书对日本自古至今的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从来不用“侵略”二字,对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也称为出兵。右翼学者可笑地辩解说,为何不用侵略,是因为丰臣秀吉根本没把朝鲜看在眼里,不过是借道,真正的目的是征服中国明朝。惟独对于苏联在二战后期出兵中国东北,教科书毫不吝啬地用了“侵入”、“侵攻”等字样。

关于南京大屠杀,2001年版教科书在《日中战争》一节的正文中的括号内加了一句话:“(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但是在介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时,又以稍小的字体介绍:“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这就使括号中的那句话进一步大打折扣。

但是,在送审本中,括号中的那句话也被删除了,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重复了上面的那句话。也就是说,教科书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

突出日本损失 鼓吹“造福”亚洲
相反,教科书对日本在战争中的损失则大书特书。2001年版教科书在“战争的惨祸”一章中,将日本作为加害者所受的损失与受害国并列,用很大篇幅介绍了东京大空袭的问题。
同时,送审本继续将盟军对日本的统治称为占领统治,而且改变了2001年版用较小字体介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非法性的做法,用与正文相同大的字体介绍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非法性,为战犯鸣冤叫屈,同时指出“直到今天,评价也未确定”,显然是企图否认东京审判的合法性。

教科书同时大力宣传日本“造福”了亚洲,是亚洲的“恩人”。如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增加介绍了八田与一在台湾南部兴修水利的内容。在赞颂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的同时,2001年版教科书和送审本都企图否认中国自古以来对台湾的主权。

‘拾’ “七七事变”真相是什么日本今天还在歪曲

“七七事变”真相是什么?日本今天还在歪曲

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0周年纪念日,纪念先辈不屈的抗争,更提醒你我: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日本官方历史观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都是别人的错”。2015年8月日本投降70周年的“安倍谈话”,处处为日本扩大侵略开脱,甚至将责任推给经济危机。对“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尽管东京审判早已认定是日本蓄谋发动,但日本政府以及反映其意志的历史教科书,却称是因日本在华权益受到威胁,日方才挑起事端。

日本官方的这种心态不仅仅反映在历史观上。“七七事变”8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以历史为鉴来考察当下时,不难发现,日本政府在对待中日关系时也往往是“表面赞成,具体反对”,与中国人对“言行如一”的重视格格不入。

阅读全文

与日本历史教科书如何写七七事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