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过历史的总会有公元前和公元后,那么公元前公元后究竟是怎样划分的
在历史当中有公元前和公元后之分,这是因为公园是有西方人所界定的。那么公元零年大概是在东汉的时期,所以在历史上对于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区分也就是在东汉进行区分。中国古代有着自己的计算时间的方式,比如说中国会利用动物生肖对年份进行过有规律的计算,所以运用公园的方式在古代的计算是比较少的,通常都是以生肖或者皇帝的年号作为计算的标准。区分公元前和公元后是更好的对前朝的事件进行计算,毕竟利用公元的方式,能够更为直观的体现朝代的更替以及大事件的发生。当然,中国的朝代发展脉络是非常长久的,因此有一部分的朝代也应该利用公元前进行计算。
不过,在许多史书当中,并没有采用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方法,是因为公元这一概念的引入是在近代时期。史书当中记载的更多都是某某皇帝的脸号,第多少年或者是以生肖作为年份计算。
2. 公元前后的划分是以什么为标准
公元就是公历纪元,以公元纪年为界限,公历纪元前为公元前,公历纪元后为公元后。公元前与后划分的标准是依据耶稣诞生的日期,耶稣诞生前称为公元前,耶稣诞生后称公元后。“公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纪。
公元,即公历纪年法,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格里历》。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公历纪年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中,在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稣诞生之前,称为主前Before Christ(B.C.)。
但是现代学者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称用“公元”(Common era,缩写为C.E.)与“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缩写为B.C.E.)的说法。
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
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
3. 公元前和公元是怎么分的谁规定的
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所谓“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耶稣出生之年就是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从这年起叫公元某年,例如,陈胜吴广起义于公元前209年,淝水之战于公元383年。这种算法以及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是6世纪的一个基督修道士狄安尼西提出的。虽然耶稣只是宗教传说中的人物,但是这个纪年标志逐渐在全世界通用。根据公元纪年和中国历史纪年对照换算,公元元年是我国西汉末年时期,因此西汉及西汉以前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前的年代,东汉及东汉以后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后的年代。
中国公元纪年始于1912年,但主要还是民国纪年,“民国25年”等,1949年开始中国全部使用公元纪年。之前的封建社会用的是皇帝纪年“康熙**年”等。
4.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公元前"和"公元后"之分是以什么作为划分依据的
一、有“公元前”和“公元后”之分是因为采用了公元纪年法,划分依据是以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
二、简介
公元,即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
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中,在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稣诞生之前,称为主前Before Christ(B.C.)。
在八世纪以后才被西欧基督教国家应用。即使教皇也一直是用在位期间为纪年记录文件的。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纪的时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为世界主流也是欧洲殖民的结果,同时也传播了格里历,成为国际通行的纪年标准。
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
(4)中国历史上公元前后是如何划分的扩展阅读
我国古代及近代的采用的纪年法
一、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示例:《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石钟山记》中的“元丰七年”等。
二、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示例:“甲午战争”(1894年)、“辛亥革命”(1911年)中的“甲午”“辛亥”。
三、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示例:《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秋日”等。
四、民国纪年法
民国纪年法是以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法,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方法。民国年换算——公元纪年减去1911,得出民国多少年。
示例:1930年为民国19年。
5. 中国古代的公元前和公元后是按照什么划分的
以公元元年为界,向前推算是公元前,向后推算即公元后,公元后常被省略。
“公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纪,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把任何事情都附会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即公元532年)“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所谓耶酥诞生在古罗马的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且主张以耶酥诞生之年作为起算点的纪元,这个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由于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很高,而为国际通用,所以被称为公历。从此,教士所臆造的耶酥诞生的年份便被称为公元元年。所谓“公元”,就是公历纪元。
根据公元纪年和中国历史纪年对照换算,公元元年是我国西汉末年时期.就是(中国西汉平帝元年)。
6. 中国历史上分为公元前,公元,为什么会这么分
在我国悠久历史长河里,按照时代来划分,一个时代之前就是公元前,一个时代之后时间里就是公元。
公元是一个纪年法则,就是从公元元年开始划分,元年之前时间都是公元前,而从元年之后,到下一个元年之前时间里就是公元多少年。
所以在古代社会时期,我们没有公元前和公元,都是什么皇帝年号多少年,在元就是当时朝代多少年,或者几百年前。
到后来我们引进了西方文化以后,知道他们使用公元来计算一个世纪,我们才开始在编写历史书上使用公元。
这个不是我国一开始使用,只是后来世界通史这么计算,我们才开始使用。这个公元计算世纪,也很方便,时间太长或者过于久远,这个计算法则很有用。
7. 公元前和公元后怎么区分的
公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在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中,在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A.D.)。而在耶稣诞生之前,称为主前(B.C.)。但是现代学者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称用公元(缩写为C.E.)与公元前(缩写为 B.C.E.)的说法。
公元,即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年,又称西历或西元、格里高利历。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公元”产生于公元6世纪。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几乎把任何事情都附会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公元532年)“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耶稣出生于古罗马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284年的说法,主张以耶稣出生之年作为起算点的纪年方法,这个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
西元纪年在八世纪以后才被西欧基督教国家应用。即使教皇也一直是用在位期间为纪年记录文件的。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纪的时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为世界主流也是欧洲殖民的结果,同时也传播了格里历,成为国际通行的纪年标准。
(7)中国历史上公元前后是如何划分的扩展阅读:
中国是1912年开始使用公历。当时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由于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以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所以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
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所以大多数对公元纪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大多数权威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世界各国关于纪年的方法有很多,还有干支纪年法、道教历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等。另外,还有佛教纪年、伊斯兰教纪年、犹太教纪年、日本纪年、希腊纪年等。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从黄帝纪年开始(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今年是农历开元4715戊戌狗年(公历2018.02.16~2019.02.04),我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国传统历法的年份。
农历不仅能很好地和各种天象对应、而且能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指导农业生产。它还有较强的天文学意义,最体现中华民族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传统文化。农历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它的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值得我们大力去保护与传承。
8. 公元前和公元后怎么划分
公元,即公历纪元,又称西历和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它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定的一种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颁行。
它以耶稣诞生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公元前与公元后以公元为准。
以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元年的纪年法,此前一年则称为公元前一年,公元无零年。
每十年被称作一个“年代”,如2x年为二十年代,9x年为九十年代等等,但每百年的前二十年一般不称“年代”,而称某世纪初。
每百年被称作一个“世纪”,但一世纪和公元前一世纪为99年,即公元元年~99年为一世纪,100年~199年为二世纪,公元前99年~前1年为公元前一世纪等等。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公元纪年法,我国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开始采用公元纪年。
9. 中国公元前后的分界点是什么
公元前后的分界点是从西汉汉平帝刘衎在位的年代开始的。公元前1年之后的一年,是公元1年,为公元元年。公元无零年。如公元2019年就是从公元元年开始算起的两千零一十九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使用的还是传统历法——阴历,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等。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与世界接轨,我国开始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纪年作为历法和纪年。
(9)中国历史上公元前后是如何划分的扩展阅读
每十年被称作一个“年代”,如2几年为二十年代,9几年为九十年代等等,但每百年的前二十年一般不称“年代”,而称某世纪初。每百年被称作一个“世纪”,但一世纪和公元前一世纪为99年,即公元元年~99年为一世纪,100年~199年为二世纪,公元前99年~前1年为公元前一世纪等等。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公元纪年法,我国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开始采用公元纪年。
10. 公元前后如何划分
耶稣诞生在公元元年
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和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XX年(注意,不能写成公元后XX年)。这就是纪年法。我国从1949年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现在的教材实际上也是把各种纪年方法换算成公元纪年来表达历史时间的,因此,公元纪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纪年方法。
与公元纪年相关的两个概念是“世纪”和“年代”。每一个世纪为100年,从理论上讲,公元1年~公元100年为一世纪,公元101年~公元200年为第二世纪,…….,以此类推,但是按照习惯的用法,人们常把某个100年的最后一年作为下个世纪之首,如公元100年,人们并不把它作为一世纪的最后一年,而是把它作为二世纪的最初一年。这样公元一世纪中剩下99年,变成公元1年~99年,以后的每一个世纪仍是100年,即二世纪变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纪变成200年~299年,……..。公元前的世纪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个世纪的推算要从绝对值大的年代向绝对值小的年代顺序进行,如公元前一世纪的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判定某一年在哪个世纪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即如果这个年份是两位数,即在1~99年间,那么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三位数即在100~999年之间,那么把这一年的第一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这一年所在的世纪。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数为6,6+1=7,所以这一年是在公元7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四位数,即在1000以上,那么就以这一年的前两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纪了。如1840年,前两位数为18,18+1=19,所以这一年在公元19世纪内。公历的一个世纪中,又分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未期),或前半期后半期等。早期(初期),一般是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中期,指一个世纪的中间50年。晚期(未期),指一个世纪的后20年;前半期和后半期是指一个世纪的前50年和后50年。
从理论是讲,每一个世纪分为几个年代,每一个年代为10年。但是习惯上人们并不具体称每个世纪的前20年(公元后的第一个世纪为19年)为某年代。而是笼统的称之为某世纪初,把以后的20~29年称为20年代,30~39年称为30年代,……,90~99年称为90年代。这样每个世纪实际上只有8个年代。在世界古代史教材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几处用了“千年代”这个概念,如在讲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城市遗址时说“这些城市开始兴建于公元前三千代中期”。一千年是一个“千年代”,公元前三千年代是指公元前第三个一拮年,即公元前3000~3001年之间。
在使用公元纪年时,应当指出的一点是:计算涉及跨公元前后的时间,与单纯的计算公元前或公元后的时间有所不同,即必须在计算出的 时间总数上减去一年,如计算公元前841年到1949年之间有多少年,正确的计算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这种算法归纳成一个简单公式“前后相加再减一”。这里之所以要减出一年是因为公元纪年不设公元0年,不能按照数学上的正负数的概念来计算跨公元前后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