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假如你是一名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你将怎样向人介绍《金色的鱼钩》请写一段解说词
欢迎大家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我是这的解说员,现在我为大家解说“金色的鱼钩”,为大家简要介绍它的故事。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走得慢,老班长留下照顾我们。 才半个月,青稞面都吃完了,老班长为没吃的发愁时,他发现池塘边有鱼,便给我们钓鱼,做鱼汤喝。 我从未见老班长吃过一口鱼,而他却说吃过了。于是,一天吃完饭,我悄悄地跟在老班长身后,见他只吃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老班长看我发现了这事,就给我讲弄吃的不易,让我别告诉那两个小同志。 渐渐地接近草地边了,可我们病得越来越重,老班长也瘦得皮包骨头。这天,老班长说要好好弄点吃的。我们就四处找野菜,拾干草,老班长去钓鱼,过了很久,也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在一个池塘边发现了老班长。当我们费了很大劲才弄好鱼汤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老班长鼓励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自己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了很久。我把鱼钩包好,想等革命胜利了,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里,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㈡ 假如你是个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你将怎样向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试着写一段解说词。快!
《金色的鱼钩》讲的是长征途中过草地的一段感人的故事。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了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却牺牲了。
老班长是那样坚强。吃草根和鱼骨头是多么困难和痛苦啊,可老班长却从来不吃鱼。老班长多么忠于党的事业,在这样艰难困苦中,时刻想着党交给他的任务,一心一意照顾好三个病号。自己从来不舍得吃一口鱼.
多么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事业,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小同志。这位老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而我呢?在现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粮食。回想起来,可真惭愧啊!平时,每天吃饭,我都要在桌子上、地上掉一些饭粒。
再想想我们自己,一天净吃好东西,比他们吃的要好上100倍,还不满足。为了自己享受,也不管别人如何。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红军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我能吃好,穿好吗?我与老班长比起来,是多么的渺小啊。
我们应向老班长学习,关心别人,爱护别人,不怕困难挫折,勇敢向前冲。
我深深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即使生活富裕了,也应该学会艰苦朴素,更要像老班长学习!
㈢ 历史作业写解说词写几十字就好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碑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此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第二次国共战争;
“三十年以来”是指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国;
而1840年则是中国受侵略的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从此弥漫着滚滚硝烟,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三个时间段中,都有中国爱国志士的不屈抗争!
㈣ 怎么写文瀛彭真旧址纪念馆解说词
摘要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太原市文瀛公园内,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所在地,占地10亩,建筑面积5820平方米。该工程于2002年3月动工,同年10月彭真诞辰100周年之际,纪念馆落成,彭真生平业绩陈列同时对外开放。2010年4月,经中央批准,定名为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纪念馆有三层主楼一幢,面积为3556平方米,古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目前设有彭真生平业绩陈列、高君宇生平业绩陈列、贺昌生平业绩陈列以及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陈列。彭真生平业绩陈列分为两个展厅,面积560平方米,展品有珍贵的历史图片349 幅、文献217 份、手稿56份、实物102件,同时辅以雕塑、场景、绘画、视频等手段,充分展示了彭真同志的光辉一生。馆内彭真文库还珍藏有彭真生前阅读过的11453册图书。2004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2年11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9月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公布为国防教育基地,2013年6月被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命名为省党史教育基地。
㈤ 请结合相关历史遗址、人物、博物馆等写出精彩的解说词
大家好!很荣幸,我今天能带领大家一起去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游玩.那么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组成.今已建成博物馆.兵马俑排列成阵,气势壮观.兵马俑分将军俑\骑兵俑\武士俑\陶马等.馆内还展出了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目的地----一号坑.一号坑在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东西有230米长,南北有62米宽,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呢!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6000多个呢!
那么现在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类型众多的兵马俑吧!
看!这就是将军俑.它身材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那若有所思样子,好像在考虑如何打退匈奴大军呢!
那个兵马俑名叫武士俑.它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上还穿着前端向上翘的战靴,手里还拿着兵器,瞧他那神气的样子,准能把敌人吓的屁滚尿流!
看这个身披铠甲骑在马上的青年,就是骑兵俑,他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将军一声令下,就去与匈奴大军作殊死拼博!
这个兵马俑是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个个形体健壮,肌肉丰满.看它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当年秦始皇秦军百万,战车千乘的景象。 欢迎下次再来。
㈥ 解说词怎么写
解说词写法:
写解说词一般按照陈列的顺序或画面推移的顺序编写,节段要分明,每一件实物或一个画面有一节或一段文字说明。单靠画面难以将作品的主题表达出来,不能达到完整的艺术效果。必须利用语言作为补充,才能克服画面表达的局限。
解说词的格式:第一行居中写题目,另起一行顶格写解说对象,在另起一行空两行写解说词。结束后在正文下面右下角空两行写你的姓名,班级,或学校等信息,并且语言应尽量显得礼貌
㈦ 有关假如我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的作文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读,可以凭借所读课文受到教育,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而写,是让学生把自己拥有的知识、见解和感情等表达出来。同时,读与写是可以相互促进、提高的。因此,在教学中进一步研究读与写结合的问题,以求阅读和作文中进一步研究读与写结合的问题,以求阅读和作文教学的整体发展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读与写的整体结合
在阅读和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从整体上注意以写助读,以读助写,可以收到极佳的效果。
如:读《养花》一文,可在示题后让学生思考:看到文题想到什么?如果自己去写,该写些什么?待学生发言后,让学生尽快列出写作提纲。接着引导学生读《养花》一文,看老舍先生是怎样养花的。阅读分析后,再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写作提纲。学生发现,老舍先生仅写了养花的原因、养成花的种类,还写出了养花的乐趣及从中的体会,特别是“不劳动体株花也养成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句话,让学生更有感 于老舍 先生对“劳动”的体味之深。而老舍先生之所以能一语道破“劳动”一词的真谛,是因为他有自己亲身的经历,并善于观察,分析思考,所以体会颇深。
这样以写助读,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还让学生明白,生活实践是我们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那么,以读助写同样不失为一种读与写整体提高的好方法。
如:指导学生写《我敬佩的人》一文,可以《少年闰土》一文为范例,先让学生回顾此文内容,表达方法及构篇方式。此文的开头采用了场景烘托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这样不仅使读者很快抓住人物特点,不了解了人物生活的环境,并对展开全文的记叙,表达文章的中心起很大的作用。学生分析,闰土之所以知道许多新奇的事,正是因为他拥有广阔的生活天地;他之所以那么勇敢,是因为他有西瓜地“危险”的经历。由此学生明白,文中的环境或景物的描述、人物的刻画都是不虚设的,其与文章内容和中心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回顾例文后,便进行文章的表达方法及构篇方法的迁移训练。此时学生和创造热情倍增,会很快投入新方法的习作实践中,这样多次训练,许多学生已脱画像描写人物外貌的弊病,学会了“以景烘托、简刻人物、通贯全文”的构篇方法。
二、揭题与审题的结合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阅读时透视文题,可以略知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感情,把握阅读重点,突出难点;作文时透视文题,可以确定作文的体载,取材范围和写作特点,如指导学生《可爱的家乡》一文,先引导学生审题,弄清习作体裁是记叙文,取材范围是与家乡有关的事与物,明确写作重点是在“可爱”上作文章。此时,我又让学生回顾《可爱的草塘》一文的揭题过程,此文抓住“可爱”一词,从“景色秀丽,物产丰富,风光奇物”三方面写出了北大荒草塘的特点——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然后让学生学习这种揭题方法,紧扣“可爱”一词,猎取可以表达家乡可爱的材料,思维集中,目标专一,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要因文而异,一般来说,以意思比较完整的短句或短语为题目的可以采用;对意思不完整的词或短语为题目的,可采用补足法。如《独处》可以补充为《独处中的我》、《理想》补充为《美好的理想》,这样使学生更易抓住文章的起眼,明确文章中心和写作重点。
三、讲读课与写作片断的结合
读写结合除上述的几种形式外,在阅读教学中随处都可将读与学生结合起来,这种更能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如在习作中,描述众多人物是学生的一个难点。我在阅读教学中就有意识抓紧住了这个方面的范例对学生进行训练。如:我在教授《小足球赛》一文时,抓住课文第三自然段这一描述众多人物的范例,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小足球赛”的观众的。学生回答作者抓住每个人的衣着、动作和神情突出的特点来写的。如“戴着红帽子”、“探着身子、眼睛直盯着”、“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还有学生说:“作者还注意了方位词的运用。”这样能过对观众描述从侧面反映了球赛的精彩。分析完此段课文后,让学生看课本封面后一页的插图,这幅图的内容是几个学生外出春游的情景,要求学生学习《小足球寒》第三自然段的写法,用一段话筒要地描述人物的各自不同的情态,提醒学生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注意方位词的运用。此后学生马上挥笔描绘,几分钟一幅初春踏青图便让学生描写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一定的表达方法,还增强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品读与组材的结合
一篇文章是由词语、句子、段落组成的有机整体,阅读学习中抓住文章关键的词句、段落组成的有机整体,让学一品读课文内容,可以提高学生作文的组材能力。如教《海上日出》一文,让学生预习后,教师出示一组句子:
这是伟大的奇观。(陈述句)
这是多么伟大的奇观。(感叹句)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句)
让学生比较以上几句话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学生回答是最后一句,肯定学生回答,再让学生说“奇观”是什么意思?“这”指代什么?学生回答:“奇观”这是奇特壮观的景象;“这”是指文中前几段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然后让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是怎样一步步描写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的。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品读全文,懂得了这篇文章的组材方法。文中记叙的不是一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象,而是通过多次悉心观察整理出来的。文中除了交待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外,着重描写了天气晴朗时和多云时看到的生活费上日出的情景。课后,教师布置学生观察朝霞和晚霞的景色,并以《霞》为题,写一篇观察习作。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组材的方法,所以习作效果比较理想。
五、练习与习作的结合
课堂教学后的练习是使学生获得读写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整体观点设计读写练习,须从该课材料中读写训练的要求出发。体会不同层次的整体性。
例如《金色的鱼钩》阅读课文练习题。
填空:1、故事发生在(1933)年秋天,主要写(老班长)以鱼钩(获取食物)克服重重困难,带领(伤病员)走出(草地)的经过。
2、鱼钩长满了(红锈),说它是(金色)的,主要是歌颂(老班长)的高贵品质:他宁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护送三个伤病员走出草地)的艰巨任务。
简述题: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
作文:自己命题,写一篇读后感或一篇金色鱼钩故事的解说词。
以上设计的练习,填空题着重让学生把握故事梗概及中心;简述题意在了解学生快速阅读能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学生复述能力;作文题是让学生通过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复述能力,通过读写结合,使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和谐统一,而作文训练是在前两项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人公了解不深,就不可能有好的习作。
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虚心钻研,就会以实际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启示,从而更好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从而达到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取得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