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有哪些
①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全面的观点,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
②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方法等。
⑵ 如何辩证评价历史人物
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辩证评价历史人物:
一、主要看历史人物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
二、将历史人物的活动分功和过分别评述,并综合指出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三、 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
⑶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5.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然而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充满矛盾,评价时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据主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如何辩证评价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
1.一分为二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
2.时代性原则:这一原则就是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这种特定的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例如,对于商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他积极变法的历史事实,其改革的结果是在秦国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强大。
3.阶级性原则:历史人物大都生活于阶级社会中,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学生在明确评价标准和原则之后,要将其观点表达出来,就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即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以历史事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才能得出相应的观点,既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不能堆砌材料和历史事实。
历史人物,它指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历史上有记载,对人类历史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古学佐证。历史简单的概括:以前发生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事,历史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就是在这些事件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了。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构成历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单讲事物,在事物里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参考链接:
网络-历史人物 (史学名词)
⑷ 用辩证否定的原理说明我们应当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我们应该在历史当中去评价历史。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看到历史人物身上的精华和合理成分可取之处。又应该看到他处于一定时代的局限性。加以发展。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我们要既肯定又否定及客服又保留对历史人物,我们要取他思想上的精华。弃其糟粕。
总结不易,望采纳一下。
⑸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首先,我认为要做到尽量客观,必须摒除待评价事物或人物与自身的利害关系,也即你说了实话不会对你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当然这一点在评价政治人物时很难做到,但凡一个没有脱离社会的人,都具备阶级属性,存在阶级立场的条件下,客观几乎不存在。不要受到某一思想或某一言论的洗脑。思维模式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你多年受到某一思想熏陶时,你考虑问题的方式总是会围绕着这一模式进行展开,自然而然地,你做出的评价便是思维灌输者的评价,更谈不上客观。跳出自我角色去考虑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排除那些得道高人的原因,因为这并不简单。
对于这个动态过程来说,的确急不得什么,到一定时候甚至不那么看重评价了,天地不仁,君子不仁,无论是大人物还是草民众生,都只能在有限的时空环境下做一个箭在弦上火上眉毛的决策。
⑹ 评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注意把握哪五个方面
评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注意把握五个方面:
一、全面性。即评价时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二、主流行。应抓住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上。
三、历史性。一定要把历史事件和历史阶段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用历史的眼光去看,而绝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现实。
四、阶段性。由于历史阶段的不同,同一历史事件所起的作用和结果也会不同,评价也就会有差异甚至相反。
五、史论结合。必须以史实为依据,脱离史实的空洞的评价只能泛泛而谈。史论结合是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之一。
⑺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深刻影响,如何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作用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反映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1、杰出的人物因其智慧和人格因素而对社会进程产生影响,但这些功能只是历史过程中的偶然现象,只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个体原因。
他们用自己的才能,虽然也可以改变特定历史事件的面貌或后果,但毕竟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如果我们没有看到历史人物活动的社会制约和必然与偶然的关系,必然会夸大个人的作用,进而否定或扭曲历史发展的规律。
2、历史人物角色的性质,取决于他们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所做的思想和行为。
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历史人物才能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历史人物越多,他们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就越大,他们的影响也就越长。
(7)如何辩证评价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
1、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方法的自觉遵循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对待历史和历史问题上,我们党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认识发展的需要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历史,有助于透过历史表象把握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通过历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运动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客观依据,有助于依据历史经验来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走向。
⑻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试着以这些原则评价一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1500字左右)
一、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方面全面评价。
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在纵的关系方面,历史人物有阶段上的划分,从不同阶段上作出不同的评价;在横的关系方面,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是英雄与暴君集于一身,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方法。
3、发展性和长远性的原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角度去评价。
4、主流性原则: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
5、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
6、阶级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但反对贴阶级标签,反对苛求古人。
7、实践的原则: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
(8)如何辩证评价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评价人物: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光辉的名字枣孙中山、黄兴。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黄兴是革命实干家。他俩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长沙起义失败后,黄兴于1904年底到日本避难。 次年7月,孙中山为发动革命,亦从海外来到日本。经老友宫崎寅藏的介绍,次日,孙中山就赶到黄兴寓所。黄兴把孙中山领到一个名叫凤乐园的中国餐馆,短暂寒暄之后,他们就转入革命的话题。
将近两个小时孙黄两人既不吃菜,又不饮酒,推心置腹地谈话。最后,他们举杯庆贺他们的愉快会晤。不久,他们共同主持了中国同盟会的正式成立,并分别被推举为同盟会的总理和协理。
1910年6月,黄兴为躲避日警搜捕,隐居在横滨的福住旅馆。中旬,孙中山从夏威夷来到日本。那天,他乘坐的美国轮船刚刚靠岸,冒着危险前来迎接他的黄兴就跳上船去和孙中山紧紧地握手,一直护送到孙中山下榻的旅馆。两人久别重逢;却很少谈论私事,话题很快转入对革命形势的讨论。
他们对各种重要问题变换了意见,并对未来的若干方针大计取得了一致看法。孙中山还在美国华侨中为黄兴回国发动革命募集了不少资金。
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分散的革命小团体联合起来,形成了反清革命的统一力量。但由于它只是各革命团体的联盟,组织得还很松散,各个组织间的意见也不大一致。出于偏狭的个人成见,总是竭力攻击孙中山,诋毁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威望,严重损害了革命派内部的团结。
1907年间,属于光复会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义失败为借口,鼓动一部分人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另举黄兴担任。
黄兴坚决反对,他从海外来信劝告这些同志说:孙总理德高望重,是我们的领袖,大家既然希望革命成功,就请不要搞出这些名堂来影响团结,而应当全心全意地拥护孙先生。在黄兴的劝告下,一场风波才平息下去。
⑼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5、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然而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充满矛盾,评价时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据主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9)如何辩证评价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古学佐证。历史简单的概括:以前发生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事,历史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就是在这些事件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了。
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构成历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单讲事物,在事物里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历史人物评价五大原则:
1、阶级原则
简言之,也就是阶级分析的原则。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的原则,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应该是毫无疑义的。即使是现在,也应该运用这个有效的原则。当前,不是运用不运用的问题,而是如何运用的问题。
2、历史原则
这是一个不可或缺而又经常被乱用的原则。历史原则,就是要用彼时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我们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这里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历史人物现代化,赋予他们很多现代色彩。
3、大节原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上的伟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伟人往往不是圣人。伟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因此,伟人也必然有失误,也必然有错误。这些,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不得已而为之。
4、双赢原则
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国。在她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在现在疆域的版图内,曾经多次出现过国中有国的历史现象。这就是历史上常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5、两点原则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两点论,不能一点论。如评价曾国藩,就存在这个问题。曾国藩曾经严酷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此,他数十年来一直被定为刽子手、卖国贼、卫道士等,成了历史上反面的典型。
参考资料网络-历史人物
参考资料人民网-陈云党史观的鲜明特色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