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七年级历史朝代归类(重要人物)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㈡ 初中历史中重要的人物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大帝 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着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父亲从小重视他的文化教育,家庭教师就是名声显赫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在年仅20岁就继承了王位。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华盛顿 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华盛顿筹集物资,指挥作战,表现了卓越的组织才能。华盛顿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建立了不朽功勋。他的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于巩固北美十三州的团结,共同打败英国殖民军和建立美利坚合众国,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华盛顿不仅在独立战争的烽火中统率大陆军取得了反英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他开创了总统任期最多两届的先例——排除总统终身制。 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驰骋战场,历尽艰险,为祖国的自由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显示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两者都是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开始于明,目的之一是对外宣示实力,发展同各国的关系;之二是赠送礼物,表示愿意与那些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的善意;之三是进行贸易活动,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 成就在于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的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威慑和打击倭寇,消灭海盗,保障海上安全。 影响,有利于世界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发展海外贸易, 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完善中国古代航海技术。 郑和与哥伦布 哥伦布的远航开始于1492年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目的是开辟通向东方的新航线,进行贸易。为西班牙寻找更多的殖民地, 并掠夺财富 正:成就在于发现了美洲大陆 。刺激了西方的航海热情 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反:哥伦布及以后的所谓探险者们带给美洲土着文明以毁灭性的影响,导致各美洲土着文明只留存在人们的想象中。给原本平静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曹操 曹操最大的优点是他有着豁达的胸襟 在赤壁之战惨败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声"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三次大笑展现他对挫折的乐观态度. 三国时着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史称魏武帝。曹操祖籍安徽亳县,小名阿瞒,字孟德。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扩张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又于建安元年(196年)把汉献帝迎至许昌,遂“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13年做了丞相,赤壁之战被刘备孙权击败后回北方重整势力。公元216年自封魏王,曹丕继位后追封其父为武帝。曹操精通兵法,又长于诗歌,以诗抒发报负。今存诗20余首。其诗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成为英雄老当益壮,志气冲天的代言,堪称千古绝唱。 还有就是曹操的军事才能不可被抹杀 功过难定秦始皇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姓赢名政(公元前259—210),22岁正式主持朝政,先后解决了以嫪毐为代表的后党势力和以吕不韦为首的相党势力,确立了自己的权力基础,任用李斯为相,蒙恬为将,先后攻灭了韩、赵、燕、魏、楚、齐六个诸侯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后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统一了文字、法律、货币、度量衡。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等领域建立和完善了统一的封建政权。 这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国王顺应历史潮流,因势利导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晚年的秦始皇在历史上留下了几笔抹不掉的印迹。他相信他的权威到了神化的地步,他到泰山封禅。五次巡游名山大川,修建万里长城,营造上林苑、阿房宫等巨大建筑,为了强化专制地位,他严刑峻法。横征暴敛,连年用兵,大兴土木营造秦陵,以“焚书坑儒”的力式解决异端,坑杀460多个儒生,使中国封建社会民族文化蒙受了一场空前劫难。 秦始皇指望通过符应、方术、求仙人得不死之药,为此派徐福带领五百童男童女到海上求仙,结果一无所获。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死于沙丘平台,他临死前,丞相李斯曾汇报了陵园的修建情况。但他对陵园的规模不满意,于是又下令“旁行三百丈”,不久即爆发了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宣告覆灭,前后只有15年时间。
㈢ 七,八年级历史人物归纳
秦 始 皇
(公元而259年~公元前210年)
中国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38年~公元前210年在位。他以武力统一中国,并进行了一些根本性的改革。自此,这些改革措施成为中国在文化上保持统一的重要因素。
周朝开始衰败,中国处于诸侯割据的局面。
诸侯间战争不断,小的诸侯国不断被吞并。秦国是当时势力较强的诸侯国之一,位于中国的西部。秦国的统治者采用法家思想实行变革。秦始皇出生时,它已成为诸侯国中的第一大强国。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即位,那一年,他才13岁。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亲政,他厉兵袜马,出兵攻击他国。公元前 221年,秦灭掉了最后一个诸侯国家,诸侯割据称雄的时代结束,中央集权的汉族统一国家得以建立。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意为“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避免出现周朝以来的诸侯割据局面,立即实行一系列重要改革,废止旧制。他把全国分成36个郡县,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可以调动。中央官制有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职,平衡文武百官。大小官吏不是世袭,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他还将旧贵族迁至首府咸阳,以利于监管。
除此以外,秦始皇还进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改革。他修驰道、通水陆、通险阻,并按秦制统一全国度量衡、货币及车宽,规定隶书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秦始皇的对外政策也是强有力的。为了防止外族人侵,他下令把分散在北部边界上的城墙连起来,形成一道巨大的高墙,这就是今天的万里长城。修筑长城及对外征战,使得摇投赋税增加,百姓民不聊生。
孝文帝( 公元467年— 499年),本姓“拓跋”,名宏。此时, 农民起义依旧有增无减,而朝廷残酷的镇压非但没有平息人民的起义,反而激发了更多矛盾和斗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统称为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整顿吏治。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第三,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第四,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1.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2.讲汉语: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 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3.改汉性,定门第等级。孝文帝下诏,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4.通婚姻: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在一起,以巩固统治。
5.改籍贯: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目的: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贵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作用: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但从另一方面,孝文帝的改革也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鲜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 并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同时汉民族也从中吸收了鲜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使自己的发展更为完善。
孝文帝的改革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间的尊重与友爱。然而孝文帝的改革也遇到了鲜卑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在孝文帝的坚决镇压下才保证了汉化政策的推行,巩固了改革的成果,由此也可见孝文帝改革的勇气与决心以及高瞻远瞩的改革眼光。
唐太宗 李世民 (599-649)
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之为“贞观之治”。
虚心纳谏,聆听忠告,乐于规劝,这是“贞观之治”在政治上的一个突出特征。唐太宗求谏时态度诚恳,方法多样。对的,则加以褒奖;错的,也不以委罪。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纷纭复杂的各种意见,他判明是非,分清曲直,择其善者而从之,令其不善者而改之。平时,魏征对唐太宗的谬误,常常能当面批驳,毫不示弱。有时激怒了唐太宗,弄得唐太宗面红耳赤,非常难堪。但魏征仍据理力争,继续规劝,直至皇帝口服心服,方才罢休。魏征逝世以后,唐太宗悲痛欲绝,说“我丧失一面镜子了!”
知人以心,信人以贤,用人以才,待人以礼,广罗天下各种人才,这就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又一个鲜明的特征,同时也是唐太宗被后人界定为贤明君主的重要标志。唐太宗坚决反对以人际关系和血缘亲情为标尺来选拔人才。他注意从新人、疏人,甚至敌对营垒中选用许多杰出的文官武将。着名的政治家,忠于职守的当朝重臣魏征,就是他从敌对的政治集团中选拔出来以后加以重用的。
“贞观之治”的第三个特征是唐太宗和他统治集团里的重要成员,一般都能节制开销,收敛私欲,精简机构,减少赋役,反对奢侈,杜绝贿赂,尽一切可能减轻人民负担。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原名孙文,字德明,号逸仙。 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他是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满清。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称他为“革命先行者”。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至此,中国国民党不再设立总理这一职务,以纪念和无限缅怀国父孙中山。
㈣ 列举初中历史重要人名(至少30个)谢啦,重赏!
1.林则徐:1839年虎门销烟,是名族英雄;
2.道光帝:在鸦片战争时期,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3.左宗棠:从俄国人手里收复新疆,是洋务运动的代表;
4.邓世昌:中午甲日战争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5.李鸿章:洋务运动代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6.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1851年发起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7.曾国潘:洋务运动地方代表,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8.张之洞:洋务运动地方代表,创办汉阳铁厂;
9.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10.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
11.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
12.慈禧太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派李鸿章与日本谈判,发动戊戌政变;
13.陈独秀:新文化运动代表;
14.李大钊:新文化运动代表;
15.胡适:新文化运动代表;
16.鲁迅:新文化运动代表;
17.孙中山:历史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
18.董必武:参加中共一大;
19.李达:参加中共一大;
20.周恩来:创建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21.朱德:领导南昌起义;
22.贺龙:领导南昌起义;
23.张学良:西安事变;
24.刘伯承: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5.邓小平: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6.黄继光:是抗美援朝的一位战斗英雄;
27.焦裕禄:党的好干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28.邓稼先:两弹元勋;
29.林彪:指挥解放战争;
30.傅作义:北平和平解放;
31.蒋介石:创立黄埔军校担任校长;
32.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抗美援朝中担任重要干部。
㈤ 谁能帮我整理下初中历史人物,对他们做点简略评价
1: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曹正暄,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理论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注有:《出师表》。
3: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第16任总统(任期:1861年3月4日-1865年4月15日),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人,政治家,书法家,诗人。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他的前半生是立下赫赫武功的军事家。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要多少??
㈥ 司马迁写的史记开初中记载的人物按等级分为几大类包括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 是 五帝,夏,殷,周 ,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㈦ 将下列历史人物按不同身份分类
画家:吴道子和尚:玄奘皇帝(国王):杨坚、杨广、李世民、云南王、松赞干布大臣:杜如晦、房玄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