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 总结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总结: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十四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的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和日本的失败而告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128万侵华日军向中国投降,日本侵华战犯受到了严正的审判。
中国人民取得近百年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改变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历史,使中华民族重新找回了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1)如何认识抗战的历史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回望屈辱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后的百年间,世界列强几乎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尽管中国人民进行过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中国失败而结束的。抗日战争则不同,亿万中华儿女逐步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形成举国御侮的伟大力量,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是一场促进民族觉醒和团结的战争。近代中国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斗争。抗日战争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心灵,激发起全国人民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彰显出气贯长虹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
这种伟大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民族团结,比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的历次抗争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从根本上决定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中国自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屈辱地位,一扫近百年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鼓舞着中国人民走出灰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不但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支撑,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抗日战争是一场改变国家命运的战争。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之前,中国饱受世界列强欺压,不要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连起码的平等对话的资格都没有。一个屡战屡败的民族,可能赢得同情,但不可能赢得尊重。抗日战争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创造了历史机遇。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中国初步废除了各国通过对华不平等条约攫取的许多特权,使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崩溃。
2. 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认识800字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着伟大意义,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1.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2.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1945年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种国际地位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3.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苏联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特权;美、英两国政府也于1942年10月通知中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九龙租借权除外)。中国还收回了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4.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华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
5.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3. 如何理解伟大的抗战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浴血坚持
越是伟大的民族精神,越能够穿越时空,焕发出历久弥新的永恒力量。我们应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伟大抗战精神对于那场战争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1、抗战精神是鼓舞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抗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
日本方面,“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着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中国方面,“依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
但战争结果却是中国胜利、日本战败。中国为什么能打败日本?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抗战精神鼓舞下,中国人民焕发爱国热情,保持民族气节,富于牺牲精神,抱定必胜信念。正是这股强大精神力量,弥补了我们在物质和技术上的不足,最终赢得了光荣的胜利。
2、抗战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一个民族的精神觉醒不可能一蹴而就。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同时就是中华民族精神觉醒的历史进程;抗战精神的产生表明中华民族觉醒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一,从影响的人员看,它覆盖全体国民,而非某一阶级、阶层、政党、派别,因而这一觉醒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第二,从发挥作用的范围看,它是全国性的,而非某一地区的。第三,从内容看,它要求把民族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要敢于同危害民族利益的入侵者血战到底,要把争取胜利的基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这一精神形成后,中国人民自己选择自己发展道路、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主动。正因为如此,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激励全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战,而且还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革命进程。
对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觉醒达到的新高度,毛泽东同志作了深刻的总结:“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
3、抗战精神能够给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民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注定要爬坡过坎、闯关夺隘。在砥砺前行的奋斗中,伟大抗战精神能为我们提供巨大精神力量,激发强大爱国热情。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今天,不论面对什么困难与挑战,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一定会化作冲破各种障碍的强大力量。抗战中,中国军民依靠无比的英勇和顽强的毅力,经过持久作战,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只要保持这种无畏精神和坚强意志,我们同样能够压倒困难和强敌。
中国国力与日本国力差距巨大,但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今天,我们更有理由坚信,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阻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如何认识抗战的历史扩展阅读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对抗战精神进行了深刻阐释:“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是愿意为祖国牺牲奉献的价值取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被充分激发,决心用血肉筑起抵御侵略的坚固长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同胞誓言:“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悲愤的北平学生自发行动起来,发誓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一场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由此爆发,并迅速影响全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华儿女“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万众一心,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反侵略洪流。
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从中可以看出,抗日战争时期,整个中华民族,人人胸中都涌动着强烈的爱国热情。
2、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民族气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绝不向敌人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抗日战争时期,面对疯狂残暴的日寇,中华儿女保持了决不与敌人同流合污、决不助纣为虐的民族气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日军入侵后,京剧大师梅兰芳蓄起胡子,宣布从此不再演戏。
许多着名工商业者宁可牺牲财产甚至生命也不与日寇合作,拒绝出任伪职。东北抗联领导人杨靖宇在战斗中牺牲后,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胃中只有草、棉絮和树皮,连残暴的日寇也不得不叹服。八路军指挥员马本斋的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
日寇为了迫使马本斋投降,抓走她当人质。她始终严词拒绝写劝降信,在绝食七天后壮烈殉国,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凛然气节。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越是在强大困难和敌人面前,越能显示出坚守气节的难能可贵。抗战中,在入侵者面前,全体中国人民保持气节的决心比以往更加坚定。
3、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英雄气概就是不管敌人如何强大,自己将要付出多少牺牲,都要与敌人战斗到底的气概和壮举。抗战中,面对异常残暴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抗日军民的英雄气概直冲霄汉,令敌胆寒。当时的报纸这样描述:“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
川军出川时,高举“死”字旗,表明已下定了战死沙场的决心。北京密云一位名叫邓玉芬的妇女,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英勇战死。淞沪抗战中,率第五军增援的张治中在阵前发布《告全军将士书》,要求将士们:“人人抱必死之心,以救国家,以救民族。
假如日军犹有一兵一卒留我国内,我们的责任即未完成;反之,我们如尚有一兵一卒,必与日军拼命到底!”在守卫曹家桥的战斗中,坚守阵地的60余名战士全身浸火油、负炸弹,突然猛扑日军阵地,使日军数百人毙命,而这些勇士全部壮烈牺牲。
八路军战士马宝玉等5人为掩护主力安全转移,将日军吸引到狼牙山,子弹、手榴弹用光后,就用石头砸,最后英勇跳崖。在襄东战役中,张自忠将军亲赴前线指挥,身遭数处重创,仍高呼杀敌,最后壮烈牺牲。
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留下了无数勇士的名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正是无数英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一语道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大无畏品格。
4、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必胜信念就是对自己坚信的事业始终保持信心,不因困难大而改变,不因挫折多而放弃,一直坚定地向着目标前进。对于奋斗中的人们,必胜信念能发挥支撑和推动作用。
1938年5月,当日本侵略军还在大举进攻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就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是抗战军民的共同心声。中国人民始终坚信,不管眼下如何弱小、遭受了多少损失和挫折,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这种抗战必胜信念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中国人民始终坚信正义必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中国人的坚定信条。只要是正义一方,虽然一时还处在困难和被动中,但最终一定是胜利者。其二,漫长历史上一次次战胜困难的经历让中华儿女坚信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多次遭受苦难和外敌入侵,但最终都走出了浩劫。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民族,在风浪再一次来临时,自然可以意志坚定。
4. 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历史资料: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4)如何认识抗战的历史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地位较低。
3、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4、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台湾回归祖国创造了条件。1945年10月20日,在台湾举行了庄严的日本投降仪式,中国代表郑重宣布,台湾全境及澎湖列岛重新归入中国版图。《马关条约》签订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长达50年的民族统治终于宣告结束。
5、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发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 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认识和领悟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战争,中国近代有多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的规模、性质和胜利结局的战争,确实为前所未有。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的胜利,人民的胜利。50年以后回顾那场伟大的战争,我们可以深刻地知道它是怎样转换祖国命运的,并增进对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认识~
6. 如何认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历史意义分为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具体如下: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侵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7. 如何看待抗日
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 怎样看待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少数民族热爱中华民族和祖国母亲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了他们作为中华民族光荣成员的认同感、自豪感,提高了他们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
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战场是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9. 作为当代的人们,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抗日战争应保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去看待
一提到抗日战争,就不禁想起日本鬼子的惨无人道和南京大屠杀的灭绝人寰!那一幕幕的血腥暴力深深的印在我们中华儿女的心中,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无数的热血男儿用鲜血和身躯以及鞠躬尽瘁的精神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换来的,我们怎能忘记!!
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的浴火重生,我相信未来一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