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历史怎么学,我总是死记硬背,所以学过就忘,历史知识连接不起来。怎么办
学习历史其实并不困难,但是想要走捷径也是不可能的。以下,我简单谈谈我学习历史的方法和体会
1. 论从史出
这是历史答题必备的技巧,任何历史语言都是从一个个史实中得出的。如果你发现你讲的语言没有史实作为根据,那很有可能你的观点是错误的。所以在每学习一个历史概念时,一定要找好相对应的史实来作为依据。并不是简单的背名词,更是史实的记忆。记史实要关注过程,历史是研究演变进程的学科,把过搞清楚才是根本。
2. 宏观史观
历史书是按照专题编写的,容易让人把历史分散开来记忆。但是历史本身是一个整体,具体较强的规律性,如果分散去记忆,而且没有时间顺序,答题就错位或缺点,混做一团。我比较推荐各位有一个宏观史观。先把“夏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魏晋南,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这样基本的宏观概念记在心中,再去学习具体的历史知识,而不是单看课本。学习完一课后,要把它和宏观历史去联系,看看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 对比联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序幕,中国大明朝即将谢幕。学习历史,对比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题目的考点。不过光是中国和英国的对比,更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差异,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异冲突。也就是说,对比并不要仅限在国与国之间,不同的政策、历史概念、历史原因都值得对比。所以背书时建议有意识的背书,保持头脑清醒,触类旁通,不要为背书而背书。掌握清楚异同,做题时就会如虎添翼。
4.背书技巧
最后一点,我想谈谈有关背书的技巧。很多人抱怨道历史名词不熟悉,不像政治那样耳熟能详。虽说背诵的内容没有政治多,但是记忆起来却没有政治容易,容易背不下来。再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感觉历史特别碎,犄角旮旯很多细节都需要掌握。自己平常背书的时候却往往只关注框架而忽略细节,结果失分很多。其实背历史书是有技巧的,不过先强调一下,细节是一定要背的。因为大家知道,历史考试多半在非选择题中是不会让大家硬默书。因为那样便失去了历史考试意义,历史考试时需要将史学只是内化在心中再去用知识分析现有问题(也就是材料)。也就是政治题所讲的材料分析。而历史所有的理论分往往只是一个名词,多半都是材料分析。这样很多背了框架的人感觉答题没有门,背了也没用,没有地方默写去。但是,我不是说框架不背了,框架是必须知道而且清楚的,但是不用把重点放在上面。像意义类重点记一记,原因类重点记一记,也不用记得一字不差,记住有几条,大体的意思明白了,答题时可以自己写意思一样话就可以了。至于过程类搞清楚过程便可大功告成了。而更多的精力应该在细节方面,不是粗框架。比如说历史书的附录,历史纵横里面的话,这些常常是考点。要仔细看历史书,把每个细节都看到,想明白,记清楚。细节是选择题里最喜欢的考的。如果细节被忽略,选择题一定会失分很多。所以如果把背框架的时间省下来背细节,不仅节约了不少时间,而且还容易拿到高分。关于历史名词不熟悉的问题,背不下来,我觉得这最麻烦,说明你缺乏基本的历史素养。赶快看点历史方面书籍或许可以补救。
这是我自己答得,禁止抄袭!!!
㈡ 如何提高历史知识
无论学习什么 都是一个长期坚持的任务。目前我是个大学生,所以时间很多,可以看的书很多。
您的时间相对比较少,但是如果有对历史的兴趣 相信一段时间的坚持也会有一定的成绩。
建议看些历史片的电视剧。每天几个小时休息的时间,既休息,有学习到了,有人会说电视里面很多剧情都是虚构的,的确这样。但是很多都是符合历史原则上拍摄的。而且,历史片中的一些人的为人处世可能也会对你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另外,建议收集些高中的历史教材。书不是很厚,对某些历史解释不是清楚,但是提纲挈领,很多要点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㈢ 如何与缺乏历史常识的人讲道理
这个问题很无解。题目都说了是缺乏历史常识,这种人是没办法跟你站在同一个世界观价值观去讨论一件事的,而且答案永远无解。
如果真需要讲道理或者辩论某个历史,就找和自己匹配的对手吧,那样才会真的有趣哦。
㈣ 历史知识匮乏,要如何系统的补充历史空白呢
估计你对书籍也不感兴趣,可以去看高晓松老师主持的《晓松说》。
㈤ 当代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缺乏
当代大学生对历史知识并不缺乏吧,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开设的历史课程,对整个历史的进程还是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的。
㈥ 如何增加历史文化知识
建议:1、先看点通俗的,上下五千年、历史是个什么玩意等
2、看点名家作品,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王立群读史记等易中天、阎崇年百家讲坛作品
3、古文功底不错,有对历史有了些兴趣,可以看看史记、两汉书等
4、有一定积累之后,可以看看钱穆的作品
鄙人觉得,很多人觉得历史很枯燥乏味,那是因为没有发现历史的生动之处,没有察觉历史中的智慧。其实历史记录的就是前人的事迹、言行。是大有智慧的。
真心希望历史书籍能给楼主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