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觉醒年代中顾维钧的演技如何
在《觉醒年代》中,何政军所饰演的顾维钧,将“民国第一外交官”的气质以及形象完全凸显了出来,可以说何政军在饰演顾维钧这个角色时,表现得十分出色。
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觉醒年代》当中的很多角色也被网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而这其中,何政军所饰演的顾维钧,受到了网友的一致称赞,甚至有很多人都说,何政军将顾维钧这个角色演活了。
相信看过《亮剑》的朋友都对何政军这位演员印象深刻,因为何政军在很多影视剧当中,都有过极为出色的表现。而在热播剧《觉醒年代》当中,何政军所饰演的顾维钧也给大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甚至大家可以通过何政军的表演,感受到民国时期的风云变化。
其实在《觉醒年代》当中,还有很多类似于顾维钧这样的角色,作为观众,我很庆幸能够与《觉醒年代》这样的优秀影视作品见面,而我更希望中国影视圈能够有越来越多像《觉醒年代》这样的好剧。
② 觉醒年代中顾维钧的身份是什么
《觉醒年代》中顾维均的身份是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是在巴黎和会上外力争国权的爱国外交官。
综上所说,《觉醒年代》中的顾维钧是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且成功在危急存亡之际挽救了中国的命运。
③ 中国外交第一人顾维钧,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无论是袁世凯政府还是北洋军阀政府抑或是国民政府,无论近代中国的政局如何变幻,无论哪一股势力占据权力顶峰,他始终是中国外交第一人,始终能在权力核心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他的婚姻确实一波三折。
少年才气初露锋芒
在1888年一月二十九日,顾维钧出生在江苏嘉定,当时正是光绪年间,他被取字为少川。
古话说得好:"上攻伐谋,其次伐交。"顾维钧的一生可以说都在与外交打交道,他也在这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和自信。在1904年,年仅16岁的顾维钧就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外交和国际法方面并成功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由此也总有人说"顾维钧的一生是所有男人的梦想!"
④ 顾维钧算不算民族英雄
顾维钧,字少川,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社会活动家和外交家,北洋政府第十三位国家元首。
顾维钧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一战后,他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主权归属问题据理力争,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顾维钧还为废除不平等条约采取了“联美制日”的策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他晚年撰写的《顾维钧回忆录》为外交研究提供了原始史料。
⑤ 顾维钧一生有怎样的经历
顾维钧(1888~1988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少有的外交奇才。1888年1月29日(亦说2月12日)出生在上海嘉定一个富裕的家庭。嘉定人杰地灵,“古贤近秀,代不乏人”。据载,仅明清时嘉定就出了3个状元,134个进士,979名举人。到了近现代,嘉定之域更是人才辈出,除顾维钧外,另外还出了两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他们是吴学谦和钱其琛。
顾维钧从小聪颖过人,4岁时入私塾读书。
1904年,16岁的顾维钧剪辫易服,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选择了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顾维钧的老师约翰穆尔曾担任美国助理国务卿,有丰富的外交实践经验,他以一个外交官的标准来要求、培养顾维钧。
顾维钧赴美国留学, 先在纽约州库克学院学英语,第二年便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主攻政治和文学,4年间获文学学士和政治学硕士两个学位,继而获法学博士学位。在留美期间,先后担任了《哥伦比亚月刊》经理和纽约中国留学生会会长。
顾维钧在美留学期间,有一次,后来成为他岳父的唐绍仪作为清朝政府的特使访问美国,在大使馆里接见了40位中国留学生,顾维钧作为学生代表致辞。唐绍仪马上就非常欣赏这个年轻的留学生,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当袁世凯执政,他出任袁世凯的内阁总理时,他立刻向袁世凯举荐了顾维钧。那时,顾维钧正在准备博士学位的答辩,他的论文还只写了一个序章,邀请他回国担任总统府英文秘书的信件就寄到了纽约。
学业尚未完成,令顾维钧感到为难,他准备拒绝来自北京的邀请。当他把这一情况告诉导师约翰穆尔,约翰穆尔却不同意他的选择。约翰穆尔对顾维钧说:你学习外交就是为了为国报效,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你应该抓住。于是他让顾维钧把《序章》拿给他看。看过之后,他告诉顾维钧:单独的《序章》写得就很好,就可以作为博士论文来答辩。在导师的理解和支持下,顾维钧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于1912年启程回国赴任。多年后,顾维钧回忆起导师时说:约翰穆尔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8年前,顾维钧赴美留学时,还是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而8年后他回到中国时,已是一位风度翩翩的英俊青年。
顾维钧回国后,先是担任袁世凯的英文秘书,后来进入外交部任职,1914年晋升为外交部参事。他的才华在工作中日渐显现。由于顾维钧有着留学美国的背景,了解美国历史、政治和文化,又在这次外交中表现出了不凡的勇气和才能,其后不久,袁世凯任命顾维钧为驻美公使。那一年,顾维钧才27岁,那时的他还有着京城三大美男子之一的美称。这位年轻英俊的外交官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驻外使节,也是华盛顿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外国使节。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当人们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顾维钧却正在为爱妻的去世深深悲痛。顾维钧的妻子唐梅是唐绍仪之女,二人感情甚笃。然而,在1918年有一场疫病席卷全球,今天被称作西班牙流感。唐梅不幸染病去世,留下了一儿一女。此时,顾维钧接到了担任全权代表之一的任命。北京政府任命的代表共5人,分别是外交总长陆征祥、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组、驻美公使顾维钧。顾维钧因为家事,一度想谢绝任命,但最终,他还是决定为国出使。起程前,顾维钧专程拜访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威尔逊许诺愿意支持和帮助中国,这让顾维钧对即将开幕的和会多了一份信心和期望。1918年深冬,顾维钧抵达巴黎。这一年,他31岁。
刚到巴黎,代表团就遭遇到了第一个打击——和会席位问题。各个国家被划分为三等,一等的五个大国英美法意日可以有5席,其他一些国家3席,一些新成立、新独立的国家2席,中国被划为最末一等,只能有两个席位,列强仍然把中国看得很低。虽只有两个席位,但五位代表可轮流出席。在代表团排名问题上,波澜又起。按陆征祥报送北京的名单,顺序依次为:陆征祥、王正廷、施肇基、顾维钧、魏宸组。然而北京政府的正式命令下达时排名却被换成了: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这就引起了王正廷和施肇基的强烈不满,在代表团中埋下了不和的种子。随着和会的进行,代表团内部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中国准备向和会提出收回山东权利问题,但还没来得及,日本先发制人,率先在五个大国的“十人会”上提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本继承。大会通知中国代表到下午的会上作陈述。代表团接到通知时已是中午。这对于中国代表团又是一个晴天霹雳。
经过一番周折,确定由顾维钧与王正廷出席。下午的会议作出决定,有关山东问题,由中国代表次日进行陈述,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受命于危难,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缜密细致、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在他的雄辩面前,日本代表完全处于劣势。各国首脑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顾维钧在国内外一举成名。这次雄辩在中国外交史上地位非凡,这是中国代表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为自己国家的主权作了一次成功的演说。
形势对中国本来十分有利,然而,到了4月,变化陡生。因分赃不均,意大利在争吵中退出了和会。日本借机要挟:如果山东问题得不到满足,就将效法意大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几个大国最终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先后向日本妥协,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这一事件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种。
面对如此现实,代表团心灰意冷,名存实亡,有的代表离开了巴黎,团长陆征祥住进了医院。和会最后一段时间里,顾维钧独自担当起了为中国作最后努力的职责,一直坚持到和约签订前的最后一刻。然而,不管顾维钧如何努力,都没有结果,中国的正当要求一再被拒绝。保留签字不允,附在约后不允,约外声明又不允,只能无条件接受。如此情况下,顾维钧感到:退无可退,只有拒签,表明中国的立场。他把这一想法汇报给陆征祥,陆征祥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1919年6月28日,当签约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为中国全权代表准备的两个座位上一直空无一人。中国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签约仪式的同时,顾维钧乘坐着汽车经过巴黎的街头。他在回忆录中说:“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那天色,那树影,那沉寂的街道。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同时,我案子想象着和会闭幕典礼的盛况,想象着当出席和会的代表们看到为中国全权代表留着的两把座椅上一直空荡无人时,将会怎样地惊异、激动。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即使不是为之震动的话。”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的历史中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终于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最后没有退让。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以后,中国一步步夺回了丧失的主权。
巴黎和会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最终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得到了解决。经过36次谈判,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日本无可奈何地一步步交出了强占的山东权益。在这次会议上负责山东问题并最终虎口夺食的,是33岁的顾维钧。
1944年秋天,是顾维钧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了在美国敦巴顿橡树园举行的联合国筹建会议,第二年顾维钧又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了首届联合国大会,并代表中国政府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后又努力使中国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已进入最后期限,而顾维钧也面临着他外交生涯中最为尴尬困窘的一页。
他请求美国政府指示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留驻广州,又请求美国拨款以帮助国民政府稳定军心应付财政,都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1956年初,叶公超传达了蒋介石要他去台湾议事的指令,顾维钧以一个外交官的敏感意识到自己已到辞职的时候了。回到台湾,顾两次拜谒蒋介石,他开诚布公地说:“我已像一匹老马,体衰力竭了。”而蒋介石也并不表示挽留。后来,通过张群之口委任他为“总统府”资政,住在美国。就这样,顾维钧告别了外交舞台。这一年,他已是68岁的老人了,在纽约郊外的佩勒姆庄园租了一所住房,过上了隐士般的生活。
1972年9月,出席第二十七届联大的中国代表团成员章含之受毛泽东之托曾拜见过顾维钧,故人之女的来访使他异常高兴,他询问了大陆很多的情况。而对来自祖国的热情邀请,他既兴奋又遗憾,因为当时条件不成熟,他未能回国一访。在身居美国的几十年间,顾维钧始终未加入美国国籍,他的心一直牵记着那太平洋的彼岸,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常心怀中国,我知道,中国将会统一的。”
1985年11月14日,顾维钧在纽约的寓所去世。他一生最后一天的日记只有一句话:“这是平静的一天。”当98岁高龄的他离别这个世界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不再是弱国外交。
⑥ 如何评价顾维钧先生
顾维钧,字少川,貌美善言。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法学博士,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1912年至1967年这五十余载,他就职过许多的外交职务,例如外交总长、驻法大使、驻美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海牙国际法院法官等。民国时期内政局势几度沧桑,人事代谢,而顾维钧这位职业外交家却始终站得很稳,颇令人称奇。
⑦ 顾维钧传读后感
顾维钧,民国外交家。顾维钧认为中国的事难办,尤其外交难办。他认为内政的对象是人民,外交的对象是与国。在内政上有时候可以开大价钱,可以开空头支票,反正人民无知无力,对你也莫可如何。至于外交,那就得货真价实,不能假一点,不能要大价钱,否则就会自讨没趣,自食其果。他曾说:“中国的外交,从巴黎和会以来,我经手的就很多。所犯的毛病,就是大家乱要价钱,不愿意吃明亏,结果吃暗亏;不愿意吃小亏,结果吃大亏。”
顾先生有些话还是有道理的,比如内政可以胡来,反正银民(特指中国银民)“无知无力莫可如何”。拆迁公司(中国特色的公司)可以强拆国内草民的房屋,但不敢拆美国五角大楼;城管可以在中国大陆满大街追剿小商贩,但不敢到太平洋上追剿美国的里根号航母。不过,说到外交不能要大价钱,好像过于懦弱了一些。其实,价钱取决于你的实力,你强大,一千亿都是你的,你弱小,一元钱都不敢开口。美国的国务卿,不用希拉里,到中国大陆随便找个官员都能做,像那个说“你是为D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的什么局长就满可以胜任。
当下中国外交,好像就是跟顾维钧学的,不敢要大价钱,甚至中价钱也不敢要。例如那个着名的“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便是一例。“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后者不是明显否定了前者吗?主权应该斩钉截铁明确宣示,且不容争议;搁置争议,就是承认有争议,有争议真能说主权在我?还有那个莫名其妙的共同开发,逻辑性太差,我都不好意思批驳。我买了一套房产,有无赖硬说这房是他的,我说这房就是我的,你说你有份,我们就不要争论了,相信我们的下一代有智慧解决这个问题,眼下俺们开个店,合伙挣钱怎么样?
高风亮节吧。只是,从眼下南海和钓鱼岛的事态来看,俺中国小亏大亏明亏暗亏全吃了。要不,知错就改马上调整如何?绝不可能,总设计师设计的,你要改了岂不是动摇了国本?中国政治人物是不作兴认错的。再说,你一草民如何懂得高深莫测的国家外交?
⑧ 顾维钧是个怎样的人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上海嘉定人,中国近代着 名外交家。1912年入北京政府任职,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 他先后担任过中国驻美、英、法使节及派驻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代表,还曾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国务总理和南京政府外长, 出席过巴黎和会和旧金山会议,参与创立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1967年,顾维钧从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的职务上退休。
⑨ 从晚清到民国,顾维钧为什么能成为官场不倒翁
在我看来,顾维钧之所以能够成为晚清到近代的官场常青树,是因为他能力实在是出色。任何一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来帮助自己的管理政权。而顾维钧就是一个最好的管理工具,下面我就这个问题来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3、顾维钧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并且做事情很有底气,有气节。
当时中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开会分配胜利的果实。可是其他战胜国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毕竟中国弱小。顾维钧面对这样的局面,丝毫怯懦,他就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做出的贡献,据理力争为弱小的中国赢得了话语权。这次事件也就是着名的五四运动,在这次事件中顾维钧成为了民族英雄,也成为了各个势力争抢的人物。
⑩ 顾维钧的人物评价
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从1912年到1967年,五六十年间,顾维钧担任过无数的外交职务,驻美大使、驻法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外交总长、海牙国际法院法官等。到了晚年,他又以十七年心血完成了长达十三卷,600万字的巨着《顾维钧回忆录》。
顾维钧是位功不可没的爱国外交官,他本身传记,便是现代中国的一部外交史。他一生坚毅果敢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他对工作的献身精神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他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之一,改变中国屈辱的对外关系、维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尊严是他投身外交界时抱定的目标,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这位爱国外交家以自己的智慧、修养和爱国热忱,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中国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对工作的献身精神赢得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毛主席也十分佩服他的外交才华和为人。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认为顾维钧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