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评价刘备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刘备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2-04-26 04:29:35

① 对于刘备、曹操、孙权三人,你都是如何进行评价的

以下是关于对刘备、曹操、孙权三人的评价。

评价孙权无非是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正是这句话使得我们看到了一个广纳善言的君主形象。可以说他起点高而不仗势,年少成名而不骄横。凭着自己的知人善用的本事,任命了顾雍、陆逊等人。常言道,守业学孙权。他是一个懂得权衡之术的人,表现在解了甘宁和凌统的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他有懂得培育人才为自己所用,表现在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大都督之位的无缝连接。所以,孙权是一个睿智贤明的君主,不可小觑的守业人。

② 如何评价刘备呢

刘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评价刘备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评价。接下来,从能力和人品这两个观点来综合分析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刘备对盟友态度不太好。曹操收留了落魄的刘备,帮助了消灭了吕布的刘备,刘备偷袭了曹操,夺取了曹操统治的徐州。

孙权帮助刘备击退曹操,把南郡借给刘备,让刘备占领荆州五郡。但刘备夺取益州后,不想回到荆州,最后孙权突袭荆州两次,把荆州五郡全部夺走。刘璋是刘备的同宗兄弟。相信刘备的仁义,让刘备出兵了。结果,刘备虚袭益州,夺取刘璋之地。

③ 刘备的历史评价

1、诸葛亮对刘备的评价: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2、曹操对刘备的评价: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

3、赵戬对刘备的评价: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

4、黄权对刘备的评价: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

5、杜甫对刘备的评价: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6、毛泽东对刘备的评价:毛泽东曾多次谈论刘备,他认为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3)如何评价刘备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1、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2、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3、《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④ 贯穿整个三国历史,怎样评价刘备的能力

《三国演义》和三国戏中的刘备是一位"大仁大德"的主子,然而也是一具无才无智的木偶,以致民间有歇后语:刘备的江山——哭来的。甚至连哭他也不会,比如对付鲁肃索荆州的哭,还是诸葛亮导演的。这就令人费解了:在群雄逐鹿、英才择主而事的时代,他若真是这么个孱头,凭什么吸引人?智勇双全的赵云为何要抛弃公孙瓒而投奔他?满腹经纶的诸葛亮为什么会许他以驱驰?

而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谨小慎微,太注重搞平衡,不敢大胆起用豪俊人士,给蜀汉事业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他明知关羽骄矜,不是抑其狂悖,而是满足他的虚荣心。当马超来降时,诸葛亮也曾迎合关羽的心理,夸他绝伦逸群胜过马超,"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助长了他的狂傲,以致后来辱骂东吴求婚使者,轻蔑部将,种下了失荆州的祸根。刘备死后诸葛亮当国相,破格选拔的文臣武将很少,落得"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没有大批英才,蜀汉怎么能不走向没落呢?若拿西汉人物作比,刘备知人善任的魄力似刘邦,诸葛亮则以治理内政见长似萧何。陈寿评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

⑤ 对历史刘备人物的评价是怎样的

人物性格

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 大儒卢植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

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买、笼络人心,这是他性格中远远胜于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占据北方大部,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军事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曹操行事残暴,时常就屠城,刘备行事多与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刘备宽仁;曹操狡诈,刘备忠厚;曹操篡汉,刘备扶汉,因此,刘备深得人心。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

识人善用,君臣融洽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着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 ,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坚忍不拔,终成大事

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到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赖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⑥ 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在汉末的诸侯并起天下大乱的局面中依靠一己之力成就一番霸业不论是伪君子也好真小人也罢,刘备依旧在夹缝中鼎力与三国。

如何评价刘备,引用《三国演义》做着陈寿的评语:“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⑦ 你如何评价刘备这个历史人物

刘备(公元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国三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蜀汉王朝的建立者。

荆州有个名士裴潜对刘备的评价是:“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说的就是他的帮会式的精神基础。

刘备出生于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论辈分是汉献帝的族叔。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刘备集团的力量相对较弱,又无稳定的根据地,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曾经一度寄居大军阀曹操、袁绍、刘表之下。但刘备为人的品质和品格方面最符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所以所到之处均深受礼遇和尊敬。

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侠,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最典型的范例就是诸葛亮,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遗言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却在大权在握时,念念不忘完成刘备的遗志,最后在北伐的战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孔、孟的政治主张强调“德治”,强调“仁政”,告诫统治者要“以德服人”,要用自己的人品、高尚的道德来影响臣民,征服百姓。刘备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领略到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

世人也称他“刘先主”。后来杜甫作诗说: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备的历史评价

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吕布:是儿最叵信者。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傅斡: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张辅: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⑧ 演义中的刘备仁厚而近伪,历史上的刘备是怎样的

其实历史上的刘备是个心胸狭窄,略有谋略的人,从白帝城托孤就知道了,把兵权交给李严,行政权给诸葛亮,让李严限制诸葛亮。

⑨ 三国时期的人们对刘备这个人是如何评价的

在三国时代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既有被后世人称赞的人,也有被人厌恶之人。引起这种症状的疾病也是多种多样,而在众多的小说或者是影视剧当中,人们还是喜欢比较有领导才能的人,比如说刘备。他就是一个领导者,尤其是与关羽、张飞,三个人的情谊,更是让很多人羡慕不已,除此之外诸葛亮也是被他所感动,所以才会给他出谋划策。

三国

通过这些很多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刘备作为一个枭雄来说,他也曾经做过很多不是君子的表现,甚至在周瑜和郭嘉对他的评价上面就可以知道,他们对刘备之所以提防是有一定原因的,而且刘备确实是一个有缺点的人,但是他也有很多的优点。而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在后世人的印象当中也是一个比较多面的,不管如何他都是一个白手起家的枭雄,也算是让人比较佩服的一点了。

⑩ 对刘备的评价

历史评价

杨璟:昔据蜀最盛者,莫如汉昭烈。且以诸葛武侯佐之,综核官守,训练士卒,财用不足,皆取之南诏。然犹朝不谋夕,仅能自保。

孙承恩:贤矣昭烈,宽厚弘毅。崎岖立国,仗信履义。推诚任贤,肝胆孚契。顾命数词,可训后世。

何良臣:剑用则有术也。法有剑经,术有剑侠,故不可测。识者数十氏焉,惟卞庄子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超之出手法,其五家之剑庸或有传。此在学者悉心求之,自得其秘也。

王夫之:刘先主以汉室之裔,保蜀土,奉宗祧,任贤图治,民用乂安,尚矣。[60]

毛泽东曾多次谈论刘备,他认为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10)如何评价刘备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轶事典故

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是指以良好的德行使人佩服。刘备虽然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曾以此感化了刺杀他的刺客。刘备临死前还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刘禅,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求田问舍

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陈登传》,本意是指只知道购置房田产业,没有远大的志向。

许汜和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坐,刘表与刘备一起品论天下人。许汜说:“陈登是个江湖之士,豪横之气不加检点。”刘备问刘表:“许汜君说的对不对啊?”刘表说:“要说不对,许汜君是个善士,不会说虚假的话;要说他对,陈元龙可是名重天下呀。”

刘备问许汜:“你说他豪横,难道有什么事例吗?”许汜说:“我曾经遭遇战乱路过下邳,我去见陈登。他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长时间不跟我说话,他自顾自地上大床睡卧,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

刘备说:“您有国士的名声,现在天下大乱,帝主不能执政,希望您忧国忘家,有一点救世的念头。可是您呢,整天忙着求购土地,到处询问房产价格,说的话没有能采为良言的,这是元龙所忌讳的做派,他凭什么跟您说话呢?如果是当时是在下,我会自己睡在百尺楼上,让您睡地板,怎么会只是上下床之间呢?”

死里逃生

据《典略》记载:张纯反叛时,平原刘子平推荐刘备参军讨伐,途中遭遇敌军被打败,刘备佯装假死。敌军退散后,刘备遇上故人,一同乘车离去,逃过一劫。

髀肉复生

出自《九州春秋》。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后表示感叹虚度光阴,想要有所作为。

据记载:刘备依附荆州刘表后,在荆州居住多年。有一天刘备发现自己大腿生出赘肉,由此感概而落泪。刘表见了,询问何因,刘备回答:“我过去常常骑马,大腿没有赘肉。现在不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时光飞逝,人即将步入垂老,却没能建功立业,因此感到悲伤。”


参考资料刘备-网络

阅读全文

与如何评价刘备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