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英国历史课本如何记载

英国历史课本如何记载

发布时间:2022-04-26 10:35:42

A. 历史课本中有关英国的知识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1800年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合并成为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

B. 英国的历史教科书对鸦片战争怎么交代的

1、英国历史对此事提的不多,原因:对天朝而言,这是大事,“千古未有之变局”的开端;对英国而言这事多了去了,不值得反复提;就如同,壬辰朝鲜中日之战,对日本而言是大事;对大明而言,只是万历年的三大征之一,不值得写太多;
当时,开战派是为了保护自由贸易而战。反对派是反对为了保护走私贩而战。当年鸦片的毒害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而且个人以为鸦片的毒害性被夸大了(民国,洋鸦片被土鸦片代替中国的陕北、甘肃、云南大量种植鸦片,吸鸦片合法化,在部分地区鸦片由于其不易变质、价格较高、便于携带、易于分割的特点甚至于成了货币的替代品。(法币贬值太快是另一个因素)。
抗战期间,中国依然忍到了日本投降。
顺便说一句,英国人当时并不禁止鸦片,《福尔摩斯》就曾经在鸦片烟管里吸过鸦片。

天朝禁止英夷长驻广州,禁止读中国书,禁止见天朝官员,禁止学习汉语,禁止询问物价,禁止从非官方指定的贸易机构进行贸易,禁止自行雇佣中国雇员。 ------这绝不是平等贸易,而是对赤裸裸的对“夷人”的畸视。

C. 英国历史课本如何写自己

下面是《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的前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英国人对自己历史的认识,但这不是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 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人统治着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它覆盖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加勒比海广大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大片土地、整个印度次大陆和澳大拉西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甚至曾一度控制着中东的大部分地区。 大英帝国对现代世界的形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大多数欧洲以外的国家的诞生都归因于帝国,特别是大英帝国。英国人用征服的手段和分治条约为这些国家划定边界。在大英帝国内,人们进行大规模流动,决定了许多国家的民族构成。一旦本地的民族初迫离开家园,是英国治下的英国人履行责任,移居北美和澳大拉西亚,确保那里的社会具有非常明显的欧洲特征。英国人还是主要的奴隶贩子,他们把大约1100万非洲人贩运到美洲做奴隶。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被英国人卖到了英国自己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目前这个地区的人口主要是那次强迫迁徙的结果。19世纪中期,大量的印度人和中国人去英国统治的殖民地做苦力。他们的后代构成了圭亚那、特立尼达、斐济、毛里求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许多国家的大部分人口。 英国人通过他们的帝国,传播他们的制度、文化和语言。的确,当今世界之国家无一不可以视为英国过去或现在的翻版。这些国家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点。但是,被一个帝国政权占领被可能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影响,尤其是被英国这样的帝国占领。在它的大部历史中,英国对它的价值观和制度非常自信。在不同的程度上英国对全世界的影响表现在政体、宗教信仰、教育模式、市镇布局、文化口味、体育和消遣娱乐等方面。英语被被称为当代社会一种全球性的语言,毫无疑问部分地反映了美国的实力。但是,美国作为一个英语国家当然是大英帝国造成的,许多其他国家也毫不例外。 大英帝国不仅改变了人们,而且改变了他们生存的土地。耕作、采矿和制造新方式都意味着人们以新方法利用土地、改变其资源。有时候环境变化迅猛异常…… 当代世界贫富悬殊。帝国遗留下的影响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因素,不过要把它解释清楚确非易事。脱离帝国的一些国家富有,而另一些贫穷。这是否简要说明,无论英国人以前在这些国家有无作为,一些国家拥有土地、人口和资源等有利条件,因此其经济发展成为可能,而其他一些国家没有这些有利条件因而贫穷落后呢?抑或意味着英帝国统治的不同经历,比方说,使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白人移民社区能够改善他们的境况而使亚洲人和非洲贫困化?这些问题的答案比较复杂。像文化演变一样,经济变革涉及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殖民地经济是殖民地人民勤劳进取以及英国人干预的产物。 总的来说,大英帝国的历史就是研究英国人与其他人民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英国人对这些人的“影响”。相互作用理论认为,英国人曾经统治的民族不仅仅是英国人给他们带来恩惠或不幸的“土着居民”。在殖民统治之前,亚洲、非洲、美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民族当然创造了他们自己的历史。在英国统治下,他们续写他们的历史,同时英国势力也参与其中。例如,奴隶制的历史是奴隶们怎样发展他们自己的文化、反抗他们的主人的历史,也是他们遭受压迫的历史。

D. 英国历史教科书上是怎么描述鸦片战争的

清朝政府闭关锁国,阻碍正常了正常的贸易,同时清朝政府傲慢,不肯给予英国平等的外交地位,不肯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时还派了林则徐去破坏正常的贸易,严重损害了英国商人的正当利益.所以英国被迫发动战争来保卫自己的利益.

E. 英法美等国历史教科书关于他们侵略别国的那段殖民史是怎样表述的呢,直言去侵略他国吗

英国的是这么说的 其他的也应该类似:
英国史中对鸦片战争的描述是基督教文化受到愚昧暴力的自卫,更是为了把先进文明带给东方,促进贸易的目的,甚至在一些英国历史学家的论着里不怎么提战争,只是说有一些冲突。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中国的史书中,对朝鲜和东南亚国家和民族发动的侵略以及带来的苦难都只是只言片语。

所以个人觉得看历史最好是能够结合国外的史书从正反两个角度来客观地评价和反思。

英国史里边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在中国史里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是英国的历史家们对这个重大的事件究竟如何处理呢?本文的目的即是要探讨这个问题。
一 英国通史里边的鸦片战争
一个历史家对于某一件叙述的详略多半是决定于在他们的眼光中这件史事的重要性,这本是修史的惯例。我们且先看英国通史中英国历史家所给鸦片战争的地位。近几十年来,英国写的单卷的或两卷的英国史,最着名的有三种。较早的是葛林着的“英国人民简史”,在这部通史中,鸦片战争只占了两句话。叙述到巴麦尊的外交政策的时候,他说这位外长到处施行高压政策:“英国人的良心为一八三九年因中国禁止鸦片私运入境而引起的战争所伤害了。”(一九二四年改订本,卷二,第四八七页)下边又说:“对中国讲和了,依据和约,几个海口对外国开放了。”(卷二,第四八八页)这两处都是因为叙述一八四○年代英国复杂的外交的时候而附带提到的。着者并没有与以适当的叙述,大概他认为这件事情对于英国的影响并不太大吧?不过他在这简单的几句话中,对于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倒还明白地承认,并不加以粉饰,这可以代表前世纪七○年代进步的史家的看法,而是后来英国历史家所不及的。
葛林的“英国人民简史”以后,十九世纪末年英国史学家伽丁纳的“英国史教科书”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一个字也没提。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因为叙述巴麦尊内阁垮台,顺便地说:
“巴麦尊的高压政策,使得他于一八五七年对中国挑起了战争,这场战争在国会的多数议员看来是没有理由的,因而对他加以攻击。他解散了国会,诉之于国民好战的本能,他在新国会里反而得到多数。”(一九二七年改订本,第九五五页)
这段引文只是说明在一八五八年巴麦尊内阁因为什么塌了台,并非是要述说这次战争。很明显地,在他看来,这件事情对英国是不足轻重的,因之不必叙入。
近年来新出的英国通史,最着名的自然是屈勒威林着的“英国史”。他这书对于鸦片战争也是一字也没有提。只笼统地说道:
“在这危急的关键(按指拿破仑战争后),英国掌握着有色人种的命运。在和中国接触中,在和印度更密切地接触中,并且在不久的非洲开发中,它代表着欧洲。假若白种人对土人的接触仍继续着以前的愚昧、自私、不负责任的态度,那世界文明不久就会遇到很大的灾害。”(第五九八页)
英国十九世纪对中国和印度海盗式的侵略行为,他竟说是“接触”。英帝国主义者对于印度无情的压迫和剥削,他竟说是为了印人的利益。本书对于英帝国主义的讴歌,对于受压迫民族的鄙视,都是惊人的。所以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历史,还不如说是英帝国主义的宣传品。
以上我们所检讨的三本英国通史,全是资产阶级历史家站在侵略者剥削者的立场写的。最近一位英国马克思主义者莫尔吞着了一本“人民的英国史”,站在人民的立场,以辩证唯物论的方法来研究英国史。自一九四五年再版以来至四八年已经出了四版,可见英国人民对于这类书籍需要的迫切。在他这简短的英国通史中(一册,共五六三页),他给了鸦片战争相当的篇幅,并且他直言不讳称它为“鸦片战争”(第四六三页),让我们把这段全文翻译过来罢:
“一八一三年以后,东印度公司商业收入的来源是靠着中国茶叶贸易的专利,这个专利,以后又维持了二十年。东印度公司每年卖出价值四百万英镑的茶叶,约等于在广州买进时价格的一倍,利润已经相当的大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一八三九至一八四一)进行的时候,正值蓝克郡的便宜纱布大量涌人中国的时候,正和从前涌入印度相同。所以这个战争表面上看来虽是为了强迫中国人买印度的鸦片,而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要突破自由对华输出英货的障碍。战争之后,英国获得 了香港和五口开放。到了第二次战争(一八五六到一八五八),英国的势力就伸入扬子江流域了。”(第四六二至四六三页)
末了他又引了马克思的话,说明英国的便宜的工业制造品对于中国印度手工业的打击。拿这些话来和前边所引的三种资产阶级历史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史学家是如何掩盖粉饰来欺骗读者。
二 英国近世史里边的鸦片战争
试再看在英国近世史中,英国历史家对鸦片战争事如何处理。
在马瑞奥特的“滑铁炉战后的英国”一书(第九次改订本,一九二九年出版)中鸦片战争前后占了三节。第一次鸦片战争占了两页,他称它为“对华战争”。按鸦片战争这个名辞本来是英国人首先创用的(自鸦片战争开始时已经如此称呼),可是近来英国的历史家要粉饰自己国家的侵略行为,便不常用这个名辞了。着者说,关于这次战役的道德问题,直到了现在还不能解决。在当时英国政治家葛莱斯吞尝说:“我从没有听到比这次对华战争起源更不公道,进行时更给英国丢脸的战争。”这在当时,英国人都互相传诵,认为名言;但是一百年后的历史家硬要将它推翻。竟说在这场战争中,鸦片并不是主要的原因,而是一个偶然的问题。他又说:自一八三三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专利权取消了以后,鸦片贸易突然增加,而这些新参加对华贸易的买卖人,不受任何束缚,不负任何责任,东印度公司对他们不能过问。这些商人目无法纪,到处闯祸,遂致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注意。他们也承认这次战争的本身对于英国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但是他又说:“无论当地的英国臣民和官吏如何地非法,英国政府是无可非议的。”(第一五八页)说到南京条约,作者的本意又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了。他说:“战争虽然没有带来了光荣,但是由南京和约中我们倒得到了不少切实的利益。”(第一五九页)
这书对于二次鸦片战争也有简单的叙述(第二五五至二五六页),关于亚罗船事件,他竟含混其辞地说道:“无论是和非罢,亚罗船是在英国的旗帜下航行的。”(第二五五页)他承认英国香港总督鲍林是要拿这事件作借口来达到广州入城的目的战争才因之爆发(第二五六页)。这本书虽然对于两次鸦片战争都有简单叙述,但是完全是为英国的侵略政策辩护,其中的叙述是毫无价值可言的。
较马瑞奥特的书更详细的是罗和山德斯二人合着的专论维多利亚女王朝的“英国史”(一八三七至一九○一)。这部书虽是以政治外交为主,但是讲到鸦片战争的地方也很简略,在五百三十二页中只占了两三页的篇幅。
他们指出这次战役是为了对于鸦片的争执而引起来的。但是又把战争的责任归到林则徐身上。他们承认舟山一役,英国的兵丁因疫疾损失了一半,所剩下的一半又重伤了二分之一。从前一般的印象,以为英国得了一个便宜的胜利,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这是错误的。翌年英国又大举入寇,当时清朝的主战派失败,投降派得势,英国才得到了便宜的胜利。最后他又指出当时英国一部分主持正义的人士对于这次战役颇加攻击。但是单从鸦片贸易一项,印度政府一年抽税就在一百多万磅以上,为了经济利益英国政府也就顾不得道义了。(第四十一至四十二页)
吴德渥德的“改革时代——一八一五至一八七○”是牛津英国史的第十三本,也是一部较新的十九世纪英国史,一九三六年出版。在这部书中鸦片战争占了三页的篇幅,从一八三九叙述到一八六○年,算是较为详细的了。
但是他的叙述充满了偏见和武断,为英国侵略政策尽了辩护的能事。他也称鸦片战争为对华战争。他以为战争的主因是东方和西方的社会政治的不同,这种不同是没有方法可以解决的,所以终致诉之于武力。中国的皇帝要保持几千年的传统,反对进步;而西方的商人根据他们冒险贪得的习惯,坚持要和中国自由通商。

F. 英国历史概况啊,谁懂越详细越好,谢了

英国历史概述

英国包括大不列颠(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是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之一。它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是由不列颠群岛中大部分岛屿组成的,其中第一大岛是大不列颠,第二大岛上有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苏格兰西部沿海有一个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岛。苏格兰本土的东北沿海有奥克尼群岛和萨得兰群岛。上述这些群岛都与本土有行政上的关系,但爱尔兰海上的马恩岛以及大不列颠与法国之间的海峡群岛则基本上自治,不是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
英国的面积大约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从南部海岸到苏格兰的最北部差不多将近1000公里(约600英里),横向最宽处差不多将近500公里(约300英里)。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和拉丁词,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着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
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室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室。
爱尔兰在公元前就出现了许多王国,但爱尔兰并没有能免受北欧海盗的侵犯,到公元10世纪时竟成了北欧海盗的一统天下。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历史

公元1至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受罗马帝国统治。后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人相继入侵。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兰统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为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35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1921年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归英国。

一次大战后开始衰落,其世界霸权地位逐渐为美国所取代。二次大战严重削弱了其经济实力。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英殖民体系开始瓦解。目前,英在海外仍有13块领地。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1997年英工党政府上台。

北欧海盗与英国人

最早的英国人并不说英语。大约公元前3000年,从地中海来的伊比利亚人在布列颠登陆,而后,是从欧洲大陆来的凯尔特人,再次是罗马人。他们都不说英语。今天的英国人自称他们是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后代,他们来自于欧洲北部,属于日尔曼人,他们说的是最早的古英语,这批北欧海盗是农夫、渔民、商人、斗士,又是航海者,作战勇敢,将凯尔特人击败到苏格兰和威尔士山区。

大约八世纪,又一批北欧海盗维京人(VIKING)入侵布列颠,他们来自于北欧的挪威、丹麦(今天的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有一部分他们的血统),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盎格鲁王国,终于在十世纪末,丹麦国王成了英格兰的主人,英格兰王逃往诺曼底,为诺曼人的入侵埋下了种子。11世纪初,诺曼底人借口帮住英格兰王,乘虚入侵并征服了英国。诺曼底人本身也是一批北欧海盗。

1588年,英军在英吉利海峡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为英国的海上霸权铺平了道路。随着瓦特的蒸汽机的发明,英国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业革命,成了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海外原料与市场的需求,英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到十九世纪末,英国已成了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

英联邦(COMMONWEALTH COUNTRIES)

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号称"日不落帝国"。包括现今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埃及,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约旦,以色列等等都曾是其殖民地。英语由此传遍全世界。

二战后,英属殖民地纷纷独立,但独立后的殖民地为了政治和经济上的互相帮助,成立了英联邦。英联邦国家承认英国女王是本国的最高元首。英国女王还定期向一些英联邦国家派遣总督,作为女王的代表,名义上管理这些领地。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G. 请在英国呆过的朋友帮我解惑一下,英国历史书是怎么描述他们那一段殖民历史的

英国人对于他们的殖民史是颇为得意的,那正是他们成为全球霸主的一段历史,他们英国人普遍认为是文明战胜荒蛮,给本国人民带来幸福。随便说个吧,就连苏格兰人的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现在在英国很多历史学当中被认为是流氓、乌合之众、垃圾人。。。更不用说非洲、北美、印度和澳洲的被殖民者了。。。就说现在还有个英联邦运动会、英联邦这个活动、英联邦那个活动,英国女王不仅在英国本土受尊重,很多曾经的英国殖民地都认这个女王。。。殖民本身是非常罪恶的!

H. 英国历史概况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

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挫败了国外天主教势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胁,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通过七年战争英国奠定日不落帝国的基础,并获取了海上霸主。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拿破仑战争后英国完成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业。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即是今天的北爱尔兰。

(8)英国历史课本如何记载扩展阅读:

英国历史事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叫“清教徒革命”。17世纪开始,英国逐渐变成海上强国。市场扩大了,财富也随之增加,国内手工场也有了很大发展。

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加强了富裕阶层和新贵族的势力。可那些旧的上层阶级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导致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朝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詹姆士一上台就极力鼓吹“君权神授”的理论,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权威。

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到詹姆士二世上台后,为实行其封建专制统治,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此举明显危及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遂引起英国国教会和新贵族的反对。

1688年6月,詹姆士二世盼望已久的儿子终于降临人世,这就意味着他那位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将失去继承王位的权利,而此前,那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贵族们曾寄希望于玛丽继位来改变现状。

王子的降生,使他们的愿望眼看就要泡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们决定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

由英国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出面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伦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以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

接到邀请的威廉于1688年9月30日发表声明,要求恢复他妻子玛丽的英国王位继承权。并于12月18日率部队进入伦敦。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

宣布詹姆士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管理英国,并确立在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这次政变也称“光荣革命”、“不流血的革命”,而那对革命伴侣则称为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史学家们通常把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阅读全文

与英国历史课本如何记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