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文化中如何体现汉语言的美

历史文化中如何体现汉语言的美

发布时间:2022-04-27 04:02:51

⑴ 汉字在中华文化历史传承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当今世界上使用的文字中,汉字和水书属于非拼音文字。在人类的历史上,比汉字更早的文字有两河流域的钉头文字和埃及的圣书文字,但是它们早已灭绝了,所以目前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世界各国使用的文字分为两大类,即非拼音文字(汉字)和水书及拼音文字(其他文字).这现象难道不是很奇特吗?有人说汉字是中国五大发明,这话并不过分。我还想说,汉字是一个奇迹!
现今文字中,唯有汉字是我们祖先直接创造的,梵文字母传说是天神大梵天创造并授予人类,其他文字却都是从其他民族借用的。梵文字母用来拼写古代的梵文及现代的印度诸多的语言和尼泊尔语。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被称为世界三大字母体系。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使用拉丁字母,可见是从拉丁字母借用的;俄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等使用基里尔字母(或斯拉夫字母),是希腊字母改造而成的;拉丁字母也是希腊字母改造而形成的。阿拉伯字母的祖先——阿拉马字母(Aramaic)及希腊字母的祖先——迦南(Canaanite)字母也不是他们祖先直接创造的,而是借用了小方闪米特人(Semites)的文字(小方闪米特字母)改造而成的。根据大陆语言学家周有光的研究,人类最早的字母就是小方闪米特字母。但是,这种字母也不是他们直接创造的,而是借用了苏美尔人(Sume)的钉头文字,经过改造而成的。钉头文字最初是象形图书形状,后来由于书写工具——小棍加泥板的限制而演变成钉头的样子。钉头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圣书文字是埃及人创造的,汉字是中国人创造的,中国少数民族创造的水书,它们都不是拼音文字。现在四者之中只剩下汉字和水书,其他两者都已经消亡了。
汉语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它的超方言特性及超语言特性。语言学家把中国各地的方言分为八大方言区。有人说,如果没有汉字,中国早就分裂成几十个国家了。欧洲的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之间的差别比中国方言的差距小得多,但是他们绝不愿意承认各自的语言是“罗曼语”的不同方言,因为它们都是独立的国家。
除此之外,汉字也能超越国界。在历史上,越南、朝鲜和日本都曾经用汉字记录他们的语言。日本人至今还使用汉字和假名的混合文字。日本人使用汉字,还有另一项重大发明,就是写中国字,读日本词。只要其他国家愿意,他们也可以这样做。如果真是这样做了,汉字就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符号了,就像数学符号一样,只表意,不表音。

⑵ 汉字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作用

最大的功绩在于它是众多不同方言但是属同一语种的人们的精神凝聚介质。

中国虽然方言很多,但是用的都是一种文字,比如广东话北方人听起来不好懂(注意,是不好懂,但两者不是两种语言,而是同一种语言),北方人说话广东人也不好懂(你要说了,这可不一定,他们能听懂的;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广播电视里都是说的普通话,如果没有强大的现代传媒工具,他们听北京话跟北京人听他们的话是一样难的),但是他们联系他们的是伟大的汉字。是伟大的汉字让不同方言的人可以通过文字实现交流,而且是无障碍交流。这跟西方不同,西方是拼音文字,不同的方言产生了不同的文字,而不同的文字又使不同方言的人们在文化交流方面产生了很多障碍,于是偌大的欧洲分割成了为数众多的国家。国家的零碎建立阻碍了文化的传播和民族间的交流,这势必影响到社会的进步。
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使他的使用突破了语言发音不同的障碍,于是日本人也在用汉字,尽管许多对他们来说许多形声字无源可考,但是他们还在用。这有利于两国的交流。越南朝鲜都用过汉字,不过现在他们不用了。

西方有学者研究说,中国为什么这么大,跟汉字的使用有关系,我非常赞同这种说法,有汉字的维系,口头语言会向一个方向发展,那就是统一的方向,民族会因为汉字而趋同于融合。清王朝的文字尽管是当权者也没有吃掉汉字。汉字成了国家的官方语言,有强大的生命力。

以上说得有点乱,有点信口开河,归纳一下:
1.传承5000年文化。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体形变化不像其他古文字那样大,所以发现甲骨文后没用多长时间就得到了释读,外国有的古文字释读耗费了几百年才得以解释。甲骨文很快得以释读,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祖先进行心灵碰撞,还有我们的《诗经》等,我们可以知道先人们的思想情感,再读《论语》等,里面的经典现在还管用,是真理嘛。这是汉字第一功。
2.增强中华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汉字第二大功。汉字所传播的文化精髓,增强了各民族间的认同感,是历史上各民族文化交流方面的黏合剂。中华泱泱大国之所以分久必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汉字承载的文化始终是各民族所共同认同的。
3.有利于国际间交流合作。相传孙中山到日本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借助汉字能简单传达思想,能进行简单的沟通。这说明汉字圈里的国家(包括曾经用过汉字的国家)沟通起来感情上是近的。比如到韩国的留学生,他们说韩国上年纪的人都有个汉字名字,感觉就是比美国近点嘛。

⑶ 为什么说汉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举例说明。

1


为什么汉语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语言是文化表达的最佳符号。那我们汉语也就作为一种符号表达着我国特有的文化。

(1)
语言符号具有最大的包容性。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包括所有的物质文化、精神
文化都可以用语言来标记、表达。人类的所有文化活动,
不论是生产劳动,
还是科学研究的
创造性活动,社会的各种文化教育活动等等,
也都可以用语言来记录、
表达。因此我们可以
通过汉语来了解和认识古代社会,了解文明进程。例如“祝”:甲骨文、金文的“祝”字,
其左边“示”表示神灵,
右边“兄”是一个面朝左边跪着的人,表示祈祷、
求福。
就能明显
的看到我们古代的祭祀习俗。

(2)
汉语语言文字具有永久性,
它记录人类各种文化知识和经验,
并一代一代相传下去,
从而使许多文化永存不朽。汉字是历史文化留下的身影,
也可以说是历史的
“活化石”,可
为人们认识古代社会生活提供某些图景。
例如中国的货币字样多从“贝”,
这显然是由渔猎
民族提供出来的东西,而物品字样则从“牛”,物件的提供者可知是牧畜民族。

(3)
汉语语言是最简便、
经济的符号,
它为文化的传播提供最有效的手段。
正是正式通
过它,
我们的祖先进行各种思想交流和文化交流,
从而使文化成为社会集体共同创造的和享
有的财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汉语的文化层面的考察,了解世界,认识自然,同时也可
以洞察历史。

另外我们汉语的载体汉字也又不同于其它文字的自身特点:其一,汉字有广泛的民族
文化心理作基础。其二,
汉语方言的差别,尤其是各方言语音上的巨大差异,为汉字的存在
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条件。因此它能大浪淘沙的长久存在。

综上所述,汉语可称是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2


新词、新语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变革、新科技的发展和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等因素,使我们的语言也在发
生变化
,
其中最重要的是词汇的变化
,
即大量的新词、
新义和新用法的涌现。
语言作为一种特
殊的社会现象
,
是人类社会的产物,社会产生语言
,
语言打上文化背景的烙印
,
是语言发展的
基本规律,所以,新词、新语的产生与其所处的具体社会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一、社会、政治、经济促进新词的产生。

随着我国的政治体制的完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等词
,
成为
了影响社会生活的新词。
改革开放的深入,
外来词对我国的语言体系有重要影响。
最形象的

WTO

IT

SIM

IC
等字母词,已经在社会中被广泛运用,同时经济体制发生了变革,经
济模式也发生了转型
,
这就势必引起经济领域中各层面发生深刻的变化
,
新词的产生即成必
然,新的话语体系也就在这变化与转型中形成。如
:
城镇化、三农、泡沫经济、贸易技术壁
垒、亚太经合组织、节约型社会、失业、待岗、下岗、转岗、跳槽、买断、埋单、下海、打
假、恰谈、双赢、
,
还有股市上的许多新词,等等。最后还有受社会热门事件的影响,类似
“豆腐渣工程”“形象工程”“XX
门事件”等词在人们心目中成了一类事件的代名词,也
在社会上被广泛运用。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新词的显着影响。

首先,
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
新的物品或技术都要起上新的名字,
如:
电脑、
计算机、
软件、
硬件、纳米技术。其次,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迅猛发展
,
一大批相关
新词不断地产生
,
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如:因特网、互联网、网虫、网民、
网友、聊天室等。第三,因为网络的普及,出现大量的词语,如:版主、博客、烘培鸡、美
眉、恐龙、青蛙等网络词语不仅在网上而且在人们的口语中广为流行。

如上所述,新词的产生、理解与运用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除了以上两点,新词的产生、理
解和运用还与方言、专业术语、说话方式等多方面有着联系。

⑷ 汉语言文学的历史性及历史影响 能详细说吗

你这问题我觉得一篇论文都不能概括,因为汉语言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大范畴,而它的历史性,就不仅仅指汉语言自身的发展,因为语言从人类会说话开始,就会形成一门学问,在人有了更高的思想追求以后,语言更是一门无比优美的学问,汉语言的历史性应该从先秦开始,古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一直到现在,我们所说的白话文,其实都应该算作汉语言的发展历史,界面太大,而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影响,先秦的百家争鸣,汉赋的宏伟大气,唐诗宋词的发展,明清小说的可读性,以及民国后白话文的普遍使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影响,汉语言是中国人说话的语言方式和行为习惯,它的历史性发展真的得追古朔今,所以,如果写论文的话,可以选取一个时期,或者就某一个影响,来博古论今。

⑸ 夸中文的魅力的优美语段

1. 哦,汉语,我们的母亲的声音和呼吸!你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你可以变战争为和平。是你,使我们可以“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你使我们能够浅吟低唱,喁喁私语!是你帮我们表达了爱心,是你助我们伸张了正义……

2 汉语,请翻开你的家谱,你会知道,是秦始皇形同伦、书同文,在秦国的大一统中你孕育而生,历经汉唐,宋元、明清你茁壮成长,五四运动后,你终于出落成风华绝代的女子,身上流淌着华夏的血,藏着民族的魂。

3 从未闻见过有比他更优美的语言,似一阵微风轻轻抚过金黄色的麦田;从未聆听过有比他更动人的旋律,如一场细雨悄悄的洒过嫩绿的草原。它,我们的母语——汉语,有多少人真正的在品尝她的甘甜??

4. 汉语言文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构建我们民族精神的基本元素,更是我们名着精神的精髓,民族的灵魂。

5. 汉语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浩渺的汉宫秋月,汉语是人生变数的篆隶楷草,是字非字的仙风道骨。汉语是历经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层层过滤的精华。

6. 汉语之美,是夜空中那一片冰月。当它被古人创造之时起,它便命中注定要伴随着这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

7. 汉语的字是美的,汉语的音是美的,汉语的灵魂是美的,汉语的一切都是美的。

8. 世界上最具有艺术性和表现性的语言之一。上至仓颉造字,下经历朝历代漫长演变,直到现在,行走于我们的笔墨之间。以其典雅大方的字形,音律优美的字音,丰富的表现力和一种神秘的独特艺术魅力傲然于世。

9. 汉字,除了声符的表音作用之外,兼有形象性和表意性;汉字的形和意,不仅积淀了悠久的文化传统,还凝聚着丰富的民族心理、民俗风情;可见,汉字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汉字形体方正,结构匀称,声韵结合,音调优美,又具有整齐的结构美和悦耳的音乐美。

10. 哦,汉语,奇妙的精神造物!它们绝非只是一些仅仅代表一定声音和意义的死的符号,它们分明是些充满智慧、充满感情、善歌舞、会呼吸的、活的精灵!

11. 汉语确实是一个魅力无究的精灵,她可演绎古典文学,也可演绎现代文学,更能完美地演绎当代文学,还将继续演绎我们时代的文学:演绎我们的思想,演绎我们的诗情;演绎我们的青春,演绎我们的才华。我热爱我的母语—汉语。她有无穷无尽的魅力,我将拼力学好她。

12. 五千年前,一个叫仓颉的人,用他的智慧创造出了一群跃然笔下的文字精灵。它们,作为华夏族人母语的符号欢唱着从历史之河奔流到今天。

13. 母语是生活的基础。它是熟人相见的问候,是同伴之间的交流;是新闻媒体上的世事沉浮,是学术界思维的交锋……汉语沟通着每一颗炎黄子孙的心灵。

14. 汉语也是门高雅的视觉艺术吗: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他们用丹青行云流水般诠释了汉语的端庄清秀。

15.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就像黄皮肤黑眼睛,就像连绵不绝的万里长城,就像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它是我们祖国的象征。

⑹ 中国古代汉语言文字的文化价值是什么

汉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载体,承续着历史的脉络,彰显着文明的递嬗.汉字经由象形文字等阶段凝练为抽象的符号化形态,呈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中和”的审美特质,这其中蕴含的正是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作为记录汉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有着形音义结合的特征,从而不仅具有复杂的表意功能,更能由此察知古往今来广大人民的心声:无论是圣人先贤的微言大义,抑或文人墨客的遣兴抒怀,还是耕读传家的自在坦然,都能从中得以观览.汉字的绵延与发展不仅在传承者心中形成了深刻的文化认同,更由此让个体与家国有了血浓于水的联结.20世纪以来,一些所谓的“文化精英”持民族虚无主义的立场来摈斥汉字,实质上是陷入了西方语言中心论的误区.汉语言文字系于中华文明之根脉,其科学性、艺术性、历史性、民族性和国际性,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是国家根基所在~

⑺ 中国汉语言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示

摘要 古文、诗、词、曲、赋;

⑻ 汉语言文字对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美有哪些影响

汉语言文字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语言和文字。它独特的音、形及拼法使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中国文学。文学的基本构架就是汉语言文字。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是一个奇迹,它记载了中国5000年的文化变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汉语言文字包括汉语言和汉文字两部分,汉语言文字学的形成为中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理论依据。

一、汉语言文字的独特性

汉语言文字的最初形成与其它语言一样,都是为了人与人之间加强沟通,起到相互理解的作用。但汉语言与其它语言又有完全不同之处:其一是其文字的拼写结构和望文取义的功能是其它任何语言所不能及的;其二是语音的抑扬顿挫,配合声母、韵母所产生的读音和语言意义与众不同。其三是汉语言文字结构简洁,但有一字一音、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现象。其四是汉语言文字构成的汉语词汇言简意赅,如四字成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代表。其五是汉语言在组织成文章时押韵的运用使得其易记顺口,艺术特性非其它语言文字所能比。其六是汉语言文字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一个词,一句话,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有着不同的理解,延伸意义广阔。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可以按字面意思理解作者的思想表达,也可以理解为做了某些好事,自己的思想和品质也得到了升华。再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可以理解为对某人的眷恋之情,也可以理解为对某事的执着。

二、汉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汉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学的关系就如人与国的关系。人的存在才会有国的发展;国的进步才能使有更高的追求。用汉语言文字书写美好文章,美好文章组成中国文学。有了汉语言和汉文字,中国文学才有了存在的基础。因此,这两者的关系与其它辩证关系一样,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共同进步。

三、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学有数千年悠久历史,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它以优秀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众多的作家、丰富的作品、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诱人的魅力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正是因为如此,汉语言文字的表达对中国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汉语言文字的与众不同使得中国文学具有独特性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而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有活力、最辉煌灿

烂的一部分[1]。正是由于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使国中国文学成为艺术奇葩。汉语言文字无论是在读音、拼写还是在组成上,与其它任何语言完全不同,使得这些文字组成的中国文学在读音时显得铿锵有力,情文并茂,言简意赅。

2.汉语言文字的意境创造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

汉语言的演变经历了数千年岁月的风霜,使得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所抒发的意境可以给人不同的想象空间,记录了汉语言的美妙,形成了诗,辞、赋、词、曲、小说等等,进而形成了中国文学。在这些作品中有很多意会的美妙描写,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句描写了多年生野草的繁衍生息,到了草叶枯黄的季节,一把火将烧尽,也只是将地表部分烧完,地下根系则完好无损,再年春天来临,又会发出嫩绿小芽,蕴含了丰富的人生道理。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更为美妙,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给人以遐想。可见,汉语言文字以其独一无二的形式呈现了中国文学的艺术魅力。

3.汉语言词汇使中国文学得以升华

汉语言和汉文字在经历人类盘古至今,形成了很多言简意赅的词汇,使得中国文学的内容精练而丰富。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词义的研究,注意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探求新的词义分析方法。这方面最突出的是义素分析法被应用到对汉语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贾彦德、符淮清、刘叔新等先生做出了突出贡献[2]。由此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字形成的词汇的意义对中国文学来说相当深远。各学者相继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创新,促进了汉语言文字的词汇表达,也为中国文学的进步开辟了更新的汉语言词汇。

4.汉语言文字学使得中国文学的领域不断扩大

西方语言学在中国语言学走向科学的过程中,曾经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我们使用的结构分析和描写方法等,都来自西方[3]。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使得中国文学的领域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其表达方法借鉴了国外文学的精辟之处。这些方法的运用,为汉语言文字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上注入了新的血液。汉语言文字学的发展借助于西方语言学的力量,为中国文学向更深远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总结

以汉语言文字为主要记录方式的中国文学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一片盛开异卉奇葩的艺术苑囿,一座语言文字砌成的美丽宫殿,搏动着一个伟大民族丰富而深邃的灵魂,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

文学艺术

能是表示季节、自然现象、行政结构以及有体积作用的词。上述的五种都应该用“里”。值得注意的是e这个例子,因为“歌声”和“梦”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具有三维的属性,而且是开放的三维空间。不是我们狭义上的盒装的封闭的立体空间。

2.“上”和“里”同用,但是不懂内在区别

这个是让学生觉得最困扰的一个问题。很多情况下X在“在X上”与“在X里”两种格式中都可以用,但是却不明白为什么。比如会出现如下的偏误:

a.在桌子上——在桌子里 b.在心里——在心上

c.在公交车上——在公交车里d.在飞机上——在飞机里e.在书上——在书里

以上五种“里”和“上”都可以用,但是二者的区别在哪里?一般说来教师可以从“里”和“上”的词义进行分析。“上”表示的是二维的,而“里”侧重的是三维。但是有时候二者语义差别不大。三、教学策略

1.英语解释法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尽量少借助第二语言,最好直接用目的语进行解释,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理解。但是并不代表我们排斥借助第二语言解释。“在X上”可以翻译成on、above、upper;“在X里”可以翻译成in、inside,因为在英语中on也有表示“关于”之意。

2.肢体表达法

比如,头上有一顶帽子;手上有一个手机;桌子上有一本书等等。这些方法给学生灌输的思想是:

a.“上”前面的词常常是一个有二维空间的物体。

b.“上”前后的两个词可是接触的,也可不接触:桌子上有一本书。头上有一个电扇。

此时老师可以适度扩展:

c.用于一维的空间:点上 边上3.图示法

比如,画一个房子,告诉学生房子的里面有什么;让学生猜一猜桌子里的东西。

这些方法显然给学生灌输一个想法:

a.“里”前面的词是一个有三维的立体物体。此时老师可以适度扩展:

b.“里”相反的意思是:“外”,我们也可以说:门里、电脑里、学校里、书里

4.例句罗列法

例句罗列是结构主义功能教学法提倡的,因为在例句中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句型,更好的运用。比如:

a.书在我的桌子里。b.你在我的心里。

c.她的东西都在他家里。

d.在这所学校里,有很多男学生。e.别把书放在桌子上。

f.妈妈一巴掌打在他的脸上。g.别把这些东西放在床上。h.我一定把你的话记在心上。

总之讲解“在X里”和“在X上”这两种结构还有很多方法,教师要多总结,在教学中利用其出现的偏误进行针对性纠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⑼ 如何证明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目前,并没有汉语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语言这一被公认的说法。但是,汉语确实是世界上比较完美的语言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以证明: 汉语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汉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语言语法系统,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完善。汉语承载了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汉语的国际地位逐渐增强,汉语的使用者增多,学习、使用的国家和范围逐渐扩大。汉语自身比较优美,无论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到汉语语音的韵律美,都是其他语言无可比拟的。‍‍

⑽ 汉字在人类文化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汉字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稳定,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它保存了悠久的古代文明.汉字的形体蕴含着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汉字的形体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至今仍着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内容
一、汉字的超方言性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稳定.
汉字具有超越语音差异的表意功能,统一规范的文字保证了这个功能的发挥.
二、汉字的超时代性保存了悠久的古代文明.
三、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本身的结构中体现着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
四、汉字的各种字体形成了特有的书法艺术.
※考前辅导
简答题
1. 如何认识汉字的历史贡献?
从一下几各方面认识汉字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的功绩和巨大的贡献.
(1)汉字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稳定,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2)汉字保存了悠久的古代文明.
(3)汉字本身体现着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
(4)汉字的各种字体形成了特有的书法艺术.文字本是一种符号,它的基本功能是交际,但汉字除交际之外,还是一种可供欣赏的书法艺术品.
2. 为什么说汉字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稳定,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商周时代的华夏各民族逐渐融合,民族共同语正在形成,方言的差异普遍存在.《孟子·滕文公》说:"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这说明齐方言与楚方言存在着差异,其他各地方言也大致如此.但是方言的差异并不影响人们的书面交际,这就是汉字具有超越语音差异的表意功能所致.汉字超越语音差异的表意功能是汉语没有因为方言的差异而分化成多种不同语言的根本所在.不管你操何种方言,也不管语音有多大差异,人们都可以通过统一的汉字所记录的雅言进行交流,这样,就抑制了方言的无节制的发展.汉字的这种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有统一的字形,文字异形是发挥汉字这种作用的障碍,所以,书同文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立即着手统一文字,是一项非常英明的决策.这项政策以秦国特有的风格迅速推广到全国,全国有了统一规范的字体,这样中央政府的各项政令法规才能得以顺利施行,从而促进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以后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汉字一直发挥着这种作用,即使非汉族居于统治地位的时候,汉字也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现在汉字仍然发挥着抑制方言离异,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3.
汉字书写为什么能成为一种艺术?
汉字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艺术,是与它的字形以象形为基础分不开的.所谓象形,就是象物之形,而物是有灵气的,这种灵气就蕴涵了艺术的原始形态,是产生艺术的重要因素.古人所谓书画同源,也就是这个道理.书法艺术在甲骨文中即有充分表现,甲骨文讲究对称的质朴自然的书法.铸在钟鼎铜器上的铭文,更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此后的隶楷行草,产生大量的艺术珍品,也出现很多大书法家.曹魏时代的钟繇,晋代的王羲之,他们是历代公认的大书法家.他们不但在书法艺术上有很大成就,同时对楷书字体的形成作出了贡献.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具有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素质、陶冶人的情操等作用.许思园先生说:"从古迄今,书法为最普遍、最实用之艺术,中国人审美修养实基于此,因而陶冶成世界上最能鉴赏形式美之民族.旧中国之篆、隶、行、草、山、水、花、鸟画幅,陶瓷、玉器与园庭布置皆无上美妙,发扬民族文化,必经恢复此艺术境界始,而其根本则在书法"(见许思园《中西文化回眸》).许思园先生学通文理,贯中西,(1945年出版《相对论驳议》英文版后,爱因斯坦邀请他到寓所交谈)此言决非耸人听闻,只是其中的道理很少有人理解罢了.

阅读全文

与历史文化中如何体现汉语言的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