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生 如何有效记忆和活用历史大事年表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先把这个朝代歌背会,理解意思,你就会大彻大悟
⑵ 如何记忆历史年代
记忆历史年代可以用朝代歌来方便记忆。
朝代歌:
简单版:
夏商周,春秋战
秦朝以后是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夏辽
金元明清二十朝
人教版: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⑶ 初中生要怎样才能记住历史知识
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那样记起来相对容易。学历史,我一直都是当做看小说,然后运用自己的归纳总结,把那些内容记住,其实老师可以帮忙归纳总结的,串成一串,记起来要容易,而且有趣。
⑷ 初中生如何学习历史
我就是教初中历史的,我想我应该有发言权吧
1、其实,历史不需要单纯的死记硬背的,要从所学的知识里寻找记忆技巧,比如:八国联军侵华是哪八个国家?“饿的话每日熬一鹰”即俄德法美日奥意英;再就是对于意义、内容等要分条记忆。
2、对于历史选择题的作法: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A:读图类:这个一般就是课本上的原图,只要你记住课本内容了,就应该会的,这是送分的题。
B:歌曲类:这样的题型也是送分的题,比如《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是什么战争中的歌曲?《松花江上》是什么事件发生后的?这需要你联系所学的课本知识了,平时多注意课本上的歌曲。《走进新时代》《东方红》《义勇军进行曲》等等很多的。
C:课本原知识类:这也是送分的题,比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
D:与当时历史相关的术语类:这样的题稍微难点,像“以阶级斗争为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说的是什么事件?对于这样的题你要充分联系所学过的知识,看看这些语言是符合那个年代的就行了。
E:实质,主要原因类:这是最难得了。对于一件历史事件来说,它都有发生的原因,原因很多,但是只有一个是主要的。你要分析当时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结合当时的背景来分析。比如:鸦片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于对外掠夺原料和开拓市场,因此这就成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而虎门销烟只是直接原因。
2、对于材料题:分为这么几种情况
A:读图题:这样的题一般就是从课本上的图扒下来,然后再从课本中相关知识里面出题的,比较简单的。识记了课本就好了。
B:从不知道哪里找来的材料题:对于这样的题,要注意一定要多审题,其实有的时候答案就藏在材料里面的,同时也要结合课本所学到的知识来答题。
C:打材料题注意事项:一定要看清一个问号里面有几个问法?比如:《走进新时代》有这么一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问你:带领我们“当家做主站起来”的是谁什么时间的什么事件?这一个问号里就有三问,当然是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所以不要因为没审好题而丢了分,到中考的时候一分都很关键的。
好了,大体讲这么多吧,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自己还要多多努力哦,祝你历史能够前进一大步,加油!
⑸ 初中生如何有效记忆历史知识
背时间【必背】,横向串联,得出前后事件联系。像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打了一年多,再磨叽磨叽,1842年签了《南京条约》。
背措施,前可推原因,目的,后可推影响,意义。比如闭关锁国,目的是阻碍外敌入侵,影响:利短期保卫祖国,弊是使中国长期落后于其他国家。
串联事件,比如把港澳回归做一组,法治完善历程做一组,等。
⑹ 如何更方便的记忆历史年代
历史年代快速记忆法
学习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只有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这个社会,
才能更进
一步的认识自我,
中学是一个过渡时期,
很多人因为无法及时的过渡而感到很大的压力,
尤
其是在背历史年代上,所以方法得当是非常重要的。
记忆历史年代带来的困扰
到了初中随着学习负担的加大,
如何高效学习,
在更少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显得尤为
重要,
初中,
开始学习政治历史地理这些科目,
其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书本需要记忆的知识,
占了考试分数的将近七成。
可是就是这部分内容却要花掉我们将近大部分的时间,
死记硬背,
反复读,枯燥,花掉大量的时间不说,容易遗忘,如何高效记忆,将记忆效率成倍提升,短
时间内记住大量信息,
记得快记得牢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变死记为巧记。
历史是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过去的生活和名人事迹,
以便来更好的激励自我激励,
但是在
学习历史时时间地点人物是必须要记得,
这就难倒了很多学生,
尤其是时间,
总是反复的背,
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记住历史年代呢?
简单方法教我们如何记忆历史年
简单的拿历史年代表来举例吧,相信学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年代是很让人头痛的,
容易混淆,信息量大,难记。接下来分享一种记忆方法,简单易学,实用。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
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
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
,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
个中心(洛阳)
、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
、四个段(自北而南)
,否则就会把方
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
其次,
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
才不会将古今名
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
“河南商丘”
;
1368
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
,这里的“应天”则是
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
找到好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更近一步的记忆历史年代,
摆脱反复记所带来的困扰,
只要找
对记忆方法,摆脱历史年代的困扰是非常重要的,能帮助我们更进一步的提高学习成绩。
⑺ 怎样快速记忆历史年代
一、十八个朝代。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十六, 南北朝隋唐,五代加十国,宋元明清毕。
二、十八个时间节点。
公元前四个:前1046年、前771年、前221年、前207年;
公元800年前七个:25年、220年、280年、317年、420年、581年、618年;
公元800年后七个:907年、960年、1206年、1279年、1368年、1644年、1911年。
三、10个朝代有划分。
4朝分两段: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汉–西汉、东汉;晋–西晋、东晋;宋–北宋、南宋。
三国分成魏蜀吴。
十六国:秦(前、后、西)、汉(成)、赵(前、后)、燕(前、后、南、北)、凉(前、后、南、北、西)、夏。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魏(北、西、东)、北齐、北周。
五代:后(梁、唐、晋、汉、周)
十国:蜀(前、后)、南(唐、汉、平)、北汉、杨吴、马楚、吴越、闽国
摘自--个人图书馆作者黑扭
⑻ 历史年代怎么记忆
一、 等差数列记忆法即根据历史年代排列所呈现的数学规律来记忆。
例如,《辛丑条约》签订、辛亥革命爆发、中共诞生、九一八事变发生,这四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这四个数字恰好组成了一个以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二、数字表示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可概括为一奠,二每,三利。一奠:奠定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每指把全国每户人家、每个地方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三利指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三、提取字眼法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如: 《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
四、谐音趣味记忆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我们记忆英国光荣革命的时间(1688)可用谐音:一路发发;记忆克利期提尼这个名字,可设想克里是你姨,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五、关键字词法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记忆必修I《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可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背景;②发展③灭亡。①背景:经济(工商业发展);政治(氏族制度瓦解);地理(小国、海洋)②发展:三次改革(奠基:梭伦,确立:克利期提尼,繁荣:伯利克里③灭亡:雅典民主的局限;政治经济发展。
六、概括记忆法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将必修I《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可概括为:①前提:光荣革命,②确立:《权利法案》;③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这样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知识就容易掌握了。
七、图表记忆法的特点是借助图表,调动视觉功能,去启发想象力,它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轨迹,可以把历史知识凝聚成点,化点为面,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
八、归类记忆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单元或总复习。历史课本的内容十分繁复,孤立地去死记硬背历史基础知识,必然弄得头晕脑胀,结果还是糊里糊涂“一锅粥”。
如果采取归类记忆法,把历史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按问题的性质依次归纳到一起,捋出一条条线索,就便于记忆了。这叫归类记忆法。比如,要记忆新课程必修I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然后回忆秦朝是如何首创?汉至元是如何加强?明清如何强化?这样,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就一目了然了。九、比较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宜记忆那些历史上经常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像战争、政治改革、不平等条约等等。这类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事件,彼此之间,或因其性质相同,或因其表现形式相似,记忆中往往容易互相混淆。比较记忆法最能克服混淆。比较,可以明显地揭示出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突出它们各自的特征,这就便于对它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如我们将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的比较——同:蓄谋已久、为摆脱国内危机、制造大屠杀等;异:结果不同、抗战的规模不同、抗战的方式不同——然后记忆,既能牢固记忆,又能加深理解,—举两得。
十、网络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宜记忆一个或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靠机械识记的方法去死记硬背,留在脑海里的印象是杂乱无章,模糊不清的,回忆起来也必然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如果我们经过认真分析,首先找出这个或这些历史事件有几个要点,再进一步弄清这几个要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形成一个网络,就便于记住了。当需要回忆的时候,只要把这个网络撒开,储存在脑里的有关这个历史事件的印象,就会完整、准确、清晰、迅速地重现。这就是网络记忆法。比如:要记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可先编织知识网络为:1.时间范围:1840-1949。2.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两个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4.两个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5.两个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6.三个统治政权: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思考:每个政权统治时期可以分为哪几个小时期)。
⑼ 如何记忆历史年代
我学历史的时候是这样记的
把历史书想看故事书一样津津有味的多读几遍,然后把年代单独摘出来记住先别管它。再把历史事件按发生顺序排好(发生在同一年的事情,自己心里给它划个括号)最后把年代跟历史事件一混合,呵呵,搞定
当年我学历史其实从来没背过,给你个建议,平时有事没事把历史书随便翻着看看,开始会觉得没兴趣,但时间长了,你就会觉得好像看电影一样。非常国营过瘾!看的过程中脑子要一心二用(就是走思,开小差,呵呵),一边看,一边想些平时看过的与这段历史有关的书或电视什么的,想象一下,开着小差还能把课本记住,有多爽!
我很少听老师讲课,但我历史成绩能排进年级前三。相信我,学历史很轻松,呵呵
⑽ 初中历史如何记住年代
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
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
(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着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
(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
(5)串字法。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
3.巧记人名、地名、年代。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
(1)记人名。记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
(3)记年代。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
第一,分清公元前后,掌握年代与世纪换算法。在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许多同学往往只记住年代的数字,却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如何分清呢?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国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这件事,凡发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汉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后的都是公元后;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罗马屋大维建立元首制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后的都是公元后。如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公元前73年,而汉代班超出使西域则在公元73年。
第二,联想记忆法。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经历时间相同
第三,对比记忆法。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纪)有时会发生几件大事,我们如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就便于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