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国历史上的这次事件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众所周知,1861年的“农民改革”(解放农奴)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成为由封建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点。然而,这次改革竟然是由俄国头号封建农奴主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18一1881)签署农民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的。当然,这也并不是什么解不开的“历史之谜”。倘若全面了解十九世纪中叶俄国社会历史状况,即可迎刃而解了。
第一,由于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十八世纪后半期到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在城市,而且在农村已迅速发展起来了,并显示出它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优越性,暴露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落后性。可以说,废除农奴制在俄国已经汇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第二,由于封建农奴制的严重危机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又导致俄国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对农奴制的斗争日益高涨。据统计,1826一1854年俄国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达700多次,平均每年达24次以上。“在五十年代末,农民骚动席卷了25省,占当时俄国所有省份的半数”。此外,还有各地工人、少数民族、军队的反抗斗争。当时全俄警察局长在给沙皇的报告凉呼:“农奴制度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由农民编成的,便更加危险了”。这表明俄国农奴主贵族无法按旧的方式来维持其反动统治了。
第三,受到西欧、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特别是受十九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欧洲革命风暴的冲击,俄国国内要求废除农奴制的呼声与日俱增.一些思想先进的学者纷纷着书立说,多方论证农奴劳动阻碍生产的发展,劳役制无利可图,应当解放农奴。俄国着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伊·谢·屠格涅夫于1847一1852年发表的《猎人笔记》中就尖锐地批判了农奴制度。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时,他们就第一次在俄国历史上提出了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尽简这次起义失败了,但是他们对废除农奴制所起的宣传鼓动作用不可低估。这就使沙皇政府继续依赖的封建农奴制成为众矢之的。第四,俄国封建农奴主贵族即统治阶级内部,亦有人意解倒不进行变革的严重危害性。比如,原沙皇政府财政大臣康克林看到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时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就如同处于某种野蛮状态”。如果同高度文明的民族发生冲突,就会成为大的“祸害”。?克里木战争失败后,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直截了当地声称:“我们不能再欺骗自己了,一我们比一等强国虚弱和贫穷,另外,我们不但在物质方面,而且在智力资源方面(尤其管理方面)比它们贫乏”。
第五,1853一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等国在争夺黑海和巴尔干控制权的克里木战争中遭到惨败,俄军死亡达5:万人,黑海舰砍被全歼,丧失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严重动摇了它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充分暴露了沙皇政府统治的腐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战后国内形势十分严峻,1858年农民暴动达86次,1859年为90次,1860年为108次。当时沙皇俄国有不少地方政权陷于瘫痪,许多封建农奴主逃往城市。
综上所述,诚如列宁指出的:“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中的经济形态。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全面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之后,我们就可以深入探讨它的具体的历史作用了。
⑵ 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⑶ 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18.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读图释史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距今多少周年?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图2,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文汇历史
材料二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3)根据材料二,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解答(1)由图1“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可知,这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距今年2017年已有100周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鼓舞和支持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观察图2可知,1913-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1921-1925年粮食产量上升,这一时期粮食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由材料二“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可知,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从怀疑到赞赏.其原因是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着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着.
故答案为:
(1)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周年:100;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鼓舞和支持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采意给分,2点即可)
(2)趋势:1913-1921年下降;1921-1925年上升.政策因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变化:从怀疑到赞赏;原因: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着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着.
⑷ 一中的图一所反映的史实揭开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的序幕
(1)图一史实揭开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的序幕?(1分)图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发生的现象?(1分)指出图一所示事件发生的日期对今天法国有何影响? (2分)
【文献中的历史】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2)材料二中“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1分)这次改变对俄国历史有什么影响?(2分)
(1)图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1分)图二:日本明治维新。(1分)影响: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即7月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节。(2分,言之有理即可)
(2)亚历山大二世;(1分)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分)
⑸ 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什么重大革命事件爆发
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重大革命事件十月革命的爆发。
衍生知识点:
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革命是经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防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
⑹ 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俄国1861年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事件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事件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俄国1861年改革。
(2)解放农奴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
(3)俄国1861年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地主利益和沙皇的统治。
(4)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⑺ A B “解放”农奴 (1)从两图中你能判断出各反映哪国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吗___________
(1)A图,日本明治维新。B图:俄国1861年改革。 (2)俄国:1861年。日本:1869年,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都是通过改革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都是本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都不彻底,留有封建残余。 (4)日本文字是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创制的。 |
⑻ 俄国在1917年退出了战役当时俄国发生什么大事这一事件取得了什么成果
帝国主义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反战运动日益高涨。1917年3月8日至12日(儒略历2月23日至27日),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后又因为临时政府的措施不当,爆发了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控制了局面。二月革命为俄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次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各国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本国反动政府,争取民主权利和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的高涨。
1917年3月(俄历2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时,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反动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充满尖锐复杂的矛盾。
列宁格勒的二月
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人民再也无法忍受沉重的压迫,群众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沙皇尼古拉二世虽然平庸无能,却是镇压革命的老手,人民称他为“血腥的沙皇”。1905年~1907年的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是被他扼杀的,为了转移人民斗争的视线,也为了对外掠夺,尼古拉二世把俄国拖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俄国军队屡遭失败,本来就很落后的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战争的灾难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
在布尔什维克党(后改称俄国共产党)领导下,
二月革命期间,彼得格勒妇女举行示威游行。
首都各大工厂举行了有30万人参加的联合总罢工。革命风暴吓坏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他下令不惜采取任何措施,迅速恢复首都秩序。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的各领导人和其他一百多名革命积极分子被逮捕,这激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怒。他们上街游行,抗议政府暴行,但遭到更野蛮的镇压。于是领导罢工的维堡区党委决定将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推翻沙俄政府。工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攻占军火库,夺取枪支弹药,筑起街垒,与反动军警展开战斗。同时工人们还积极开展争取军队的工作,在工人们的宣传、感召下,有数万名士兵公开站到革命的一边。他们同起义工人一起,占领了沙皇的巢穴冬宫和政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首都起义获得完全胜利。尼古拉二世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立即从前线调军队企图夺回首都,但沙皇军队在革命影响下也发生了兵变。尼古拉二世见大势已去,被迫于1917年3月15日引退,让位给其弟米哈依尔。第二天,米哈依尔也宣布退位。这样,统治俄国达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二月革命冲垮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获得了胜利。[1]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个是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为此,列宁又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进行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临时政府被推翻,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联成立了。
⑼ 时局图反映了什么历史重大事件从图一道土司说明了列强侵华最后形成了什么样的格
1. 约有140 项符合 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的 人教版高中必修1历史 查询结果
-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基础知识: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 1)背景: ①国际:19世纪50年代,扩大殖民地成为列强的共同愿望; ②国内: A、政治:没有完全放弃“天朝上国”迷梦; 太平天国进入高潮,清政府忙于镇压农民起义; B、经济:自然经济仍居于绝对优势地位,顽强地抵抗着外国的商品倾销;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直接原因:修约的失败; 3)借口: “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 【拓展】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对华工业品贸
2009年高考历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知识总梳理
历史必修(Ⅰ)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概述学习本专题,一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 ①西方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形成和加深; ②中国军民的抗争和救国探索。 单元概述二要突出两个重点:①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及由此给中国带来的影响;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甲午海战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抗日战争。 三要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会挨打;只要实行全民族的抗争,执行正确的战争路线和策略,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列举18
2007年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第六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一)宏观掌控 总体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全面走向衰败。 1、政治(1)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预示着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3)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突出,同时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2、经济(1)统治者在一定时期调整生产关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2)“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使
高三历史两次鸦片战争及其现实思考
近代前期主要复习专题工业革命影响下的列强对华关系 —两次鸦片战争及其现实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列强对华关系农民阶级的抗争及其启示资产阶级争取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的斗争晚清三次新政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西学东渐与近代文化落后挨打 启示 发展经济增强实力 科教兴国改革开放加强国防积极外交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核心保障关键前提中国是否具有取胜的有利条件? ①英发动的是不义战争,受到正义舆论谴责; ②英远离本土,远涉重洋,补给不及
2007年高考历史复习课件明 清(鸦片战争以前)
第六单元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一)宏观掌控 总体特征:P61 (二)考点详解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考点一、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为明太祖,以应天为南京。 2、君主专制的加强:(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2)措施: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五军都督府。地方:废行省,权分三司承宣布政使司,管地方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都指挥使司,管地方军政。
第六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第六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教纲指要 1、应掌握的基础本概念护卫制度、断事官、宣政院、民族分化政策、三司、锦衣卫、东厂、西厂、廷杖制度、八股取士、靖难之役、文字狱、一条鞭法、“均田免免粮”八旗制度、军机处、议政处、摊丁入亩、更名田、闭关政策、“改田归流”、土司制度、三藩之乱。 2、能够再认、再现元明清初期的统治、明朝经济的民展和资本主义萌的产生、瓦剌和鞑靼、满洲的兴起、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后期的腐败统治、明末农民战争、清朝前期封建制度的加
2006年江苏地区高三历史复习课件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1)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19C40-60)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角成(60 -20初)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20初-1919) 1)中共创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27);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37) 3)抗日战争(1937-45); 4)解放战争(1946-49)五四运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高三历史鸦片战争复习课课件
一、知识体系与阶段特征分析 1、知识体系第一单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强大的欧美危机的中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经济势力入侵新思潮的萌发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洋务运动影响 2、 阶段特征总特征: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剧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 政治: 1)列强侵华特征:国家、手段、目的、范围、中外关系 2)内外交困的清政府:内外政策 3)各阶层的抗争和探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 flash课件必修一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 flash课件必修一
高一历史上册鸦片战争的影响课件2旧人教
思考: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根本)? 2、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3、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第二节 鸦片战争的影响一、不平等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①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它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② 赔款2100万银元;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 ③ 开放口岸:广、厦、福、宁、沪;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课件高一上
1.世界背景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加紧对外扩张,谋求打开中国门户。 2.国内因素 ①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对外坚持“闭关锁国”。 ②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③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打击英国侵略势力,英国借此发动侵华战争。 ①1839年,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走私。 ②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鸦片。 ③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虎门销烟浮雕 ⒈时
高一历史上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flash课件 旧人教
高一历史上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flash课件 旧人教
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示例
二 经过 《天津条约》影响 1----方便干涉控制清政府 2、3、4----外国势力深入内陆 5---破坏经济,加重负担 2.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火烧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亩,有150余景。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西方誉之为“万园之园”是当之无愧的。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进行疯狂抢劫,18日,侵略军在园内四处放火。大火接连三天不熄,圆明园竟成一片废墟。
高一历史上册鸦片战争的影响课件
一、社会性质变化 由一个封建社会逐渐变为一个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社会矛盾的变化 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 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三、鸦片战争 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 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开创了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使香
高二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第二次鸦片战争雨果像被焚毁前的圆明园(局部)导入法国大作家雨果曾将圆明园赞颂为可以同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竞技场、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论的人类一大奇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这一人类奇迹被英法联军烧成一片废墟,趁火打劫的沙俄割走了中国近十分之一的国土。学习本课,你将看到灾难深重的祖国母亲,怎样被侵略者肆意宰割、蹂躏,蒙受着亘古未有的屈辱。导入火烧圆明园英国侵略军炮击广州城英法侵略者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高一历史 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必修1
时间坐标:1840年 鸦片战争的背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1、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2、“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鸦片战争的过程(1840-1842)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课件 必修2
第10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第10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导入上海英商怡和洋行(1843年开设)机器创造出的工业文明挟列强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散。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事强军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中败下阵来。中英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退、解体。导入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1842年8月,英国军舰进逼南京江面。清政府不得不宣布议和,派代表耆英、伊里
高一历史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课前复习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广西等地连年灾荒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2、 《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施的根本原因( ) A.它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B.洪秀全没有认真执行 C.当时军事斗争非常紧张 D.遭到地主阶级的反对 C A 3、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定都天京 B.太平军北伐 C.天京变乱 D.天京陷落 4、 《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其特
高一历史:1.1《鸦片战争》课件 旧
学法指导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 我们一般是从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学习。一、战争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禁烟运动使英国鸦片贸易失败(1)英国鸦片贸易(目的)(2)中国禁烟运动思考: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对不对? 必然性 偶然性思考:鸦片战争的性质是什么?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英国: 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中国:
高一历史上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旧人教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提问:这两首歌谣讲述了什么历史事件?义和团运动是怎样兴起的?洋教遍布山东中国人民袒教抑民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德国强占胶州湾义和团运动 发展 高潮 失败(导火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兴起序幕:冠县赵三多口号:扶清灭洋清政府的策略 1900年进入京津抗击八国联军剿灭招抚剿灭
【本世纪重大发现】光谷商圈核心财富时局图 来源:搜狐焦点武汉站 2010年09月03日18:10 我来说两句(0) 最近,从古墓里流出了光谷 (论坛 新闻)财富的时局图,下图还附有文言解说,我冒天下之大不韪,发送出来,与天下共享,望有识之士解读!
【原文如下】
天下商机,起于中心,繁于四围。
观乎古今中外,其中心商圈,皆因商家投资,一波而起,再而发,三而昌盛!
夫光谷商圈,繁华遍地,武汉最新兴之商圈也,迅雷之势,极尽繁华速度,时尚一日千里,财富日进斗金。连年来,商家巨头纷纷入驻,投资散户盆满钵满,钞票唾手可得,商铺炙手可热,至今一铺难求!
然最近之光谷,妙象横生,关山方向,聚势而成。光谷步行街南突,地铁2号线启航,新世界与沃尔玛齐发,华谊兄弟共I-MAX影城一色,光谷时代广场 (论坛 新闻)位居其中,携繁华,襄盛景,共昌荣!新兴核心飞黄腾达,欲与传统核心试比高!巨贾有论,光谷即成“双核”之势!
2. 惑之乎?何以如此?静思方得其理!欲知今日之事明日之势,必考彰昨日,明析旧事。光谷垂髫商圈,区区数年,何以成“双核”只势?光谷成于学生消费,四围白领芸芸,至今消费旺盛,无处可泄,亟待商圈升级!然“传统之核心”寸土皆尽,商势难发,六路方向唯指关山之大道,商业气势源源输入。夫关山之大道,光谷之命脉也,数百万人必经之通途也,未来光谷之繁都邑也,新兴核心,顺应地利人和,仅待天时之来!呜呼,是处必常也!
约有140 项符合 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的 人教版高中必修1历史 查询结果
-
高一历史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 八国联军侵华 封建主义,政治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拮据完成了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装备陈旧,国防废弛船坚炮利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一、鸦片战争前中英基本情况对比(背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综合英国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欲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中国白银外流,银贵钱贱
高二历史鸦片战争 新课标
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导入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虎门销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矗立着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近代以来的民族英雄而建立。在纪念碑的基座,镶嵌着八块石雕,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争的八个历史性场面。其中第一座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着名的虎门销烟。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
高二历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新课标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版图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 3、中法战争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4、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严重威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高一历史上册鸦片战争的影响课件1旧人教
鸦片战争的影响英方全权代表璞鼎查中方全权代表耆英江苏南京静海寺这里是《南京条约》的谈判地点,也是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建造的地点。英国人选择这里作为谈判地点有什么另外的用意吗?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在南京长江水面的英舰上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代表:耆英;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原件一部分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正式割占 1841年英军占领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丧失主权英南京条约 虎门条约五口通商
高一历史《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公开课课件
导言 从1840年开始,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古老中国迈进了近代历史,继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又相继发动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将如何抗争侵略,如何谋求国家富强的道路呢?今天我们通过第14课的学习,一起去探索。第十四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背景解读在对外政策上,明治天皇曾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请同学们思考:布国威于四方指什么? 2.重温经过 1894.7-1895.4
高一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
第16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中日甲午战争 1、战争起因讨论: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根本原因)侵华野心由来已久(2)1890年经济危机(3)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2、战争过程(1)爆发: 1894年7月、丰岛(2)旅顺惨案有何认识?(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讨论: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战争影响(1)对中国
2007年广东省高一历史经济史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课件
第10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第10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导入上海英商怡和洋行(1843年开设)机器创造出的工业文明挟列强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散。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事强军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中败下阵来。中英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退、解体。导入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1842年8月,英国军舰进逼南京江面。清政府不得不宣布议和,派代表耆英、伊里
高一历史上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旧人教
中国近代史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中日战争 1900年…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98-1900年… 1840年的香港 总理衙门 冯子材 日军旅顺大屠杀 天王洪秀全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兴起 1.原因: 2、口号:扶清灭洋 3、袁世凯镇压义和团二、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发展 1、发展情况 2、清政府由“镇压”改为“招抚”
高一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 动画1flash课件 旧人教
高一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 动画1flash课件 旧人教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一节 鸦片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起止时间:1840年——1949年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起止时间:1949——1999 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革命阶段 过渡时期1949——1956 社会主义在建设中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主要矛盾
2006年广东省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课件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3课 1.苹果为什么会腐烂?你认为有几种可能? 2.你会如何处理一个烂苹果? 3.假如你就生活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你对清政府这个“烂苹果”会持怎样的态度呢? 深圳市红岭中学鸦 片 战 争 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一、虎门销烟(战端因何而起) 1.渐行渐远 ——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2.危机乍现 ——鸦片的输入 3.临危受
2006年广东省高一历史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导 言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真实写照。两次鸦片战争,中法、中日战争,直至八国联军侵华;一幕幕的悲剧上演,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神州何日能崛起?华夏几时得安宁?面对凶残的侵略者,中国军民开始奋起抗争!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危机不断加深,人民又是如何不断进行英勇反抗的吧。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课堂设问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
2006年江苏地区高一历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一 新课标
罂 粟从鸦片战争 到八国联军侵华(一)第 1 课(二)、直接原因:(一)、 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的原因 现象本质偶然性必然性体现反映 根本原 因必然性可能性 必然性 根本原 因:必然性英国: 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中国:地大物博,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原料 人口众多,是一个广阔的潜在销售市场 必然是由英国发动必然是一场侵略战争 根本原 因:可能性英国:经济: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军事:掌握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课标
英国在战后是否真正打开了中国市场?为什么?材料: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二百万英镑徘徊。英国商人惊奇的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根本: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鸦片走私与赔款使人民贫困,购买力低下外国输华商品不适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没有。原因: (1856---1860) 一、背 景 2、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
鸦 片 战 争一、虎门销烟(战端因何而起) 1.天朝上国梦 ——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2.危机乍现 ——鸦片的输入 3.临危受命 ——林则徐赴粤禁烟英 国中 国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英国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军舰英国的铁甲战舰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封建主义,日益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 国家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
高一历史必修1 第13课 鸦片战争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3课 1.苹果为什么会腐烂?你认为有几种可能? 2.你会如何处理一个烂苹果? 3.假如你就生活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你对清政府这个“烂苹果”会持怎样的态度呢? 信宜市镇隆中学陆艳 鸦 片 战 争 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一、虎门销烟(战端因何而起) 1.渐行渐远 ——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2.危机乍现 ——鸦片的输入 3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 新课标
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1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一课时) 横端口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勿忘国耻!!!因为只有敢于正视和反思曾经屈辱的历史才能不断促进我们伟大的民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第1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两次鸦片战争背景经过结果影响近代最先来打开中国国门的是谁?英国他为什么要打开中国国门?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夺取更多的市场和原料,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一)鸦片战争 1、背景而此时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处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课件
第13课 《鸦片战争》说课稿 2006.11.19 一、说教材: 1、《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本册教材“政治文明历程”的主题,本课的着眼点注重认识西方侵略对我国整体的外部性冲击,特别是战败对近代中国政局的影响。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
上学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着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1.根源英法美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 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 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四国联合战线战争爆发后,美国、俄国支持英法,结成四国
2006年江苏地区高一历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二 新课标
八国联军侵华(二)从鸦片战争到第 1 课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自由竞争变成了垄断,资本输出代替了商品输出,对殖民地的商业掠夺变成了对它的独占。这些特征决定了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必然激烈地去争夺商品市场、原料市场和投资场所。 材料一明治维
⑽ 请结合俄国在近现代史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选D 既然是转折,自然是有所不同,AB可轻易排除, 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注意后面两句,“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