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成为一个史学家
方法不唯一,仅拱参考。什么是专业,什么是业余,不用刻意去画线。你要做的是怎么去学习~书要看,脑要动,文要写,眼明手快身体棒。放大了你能宏观把握,缩小了你能微观调控。第一,产生问题并且去阅读和问题相关书籍产生问题可以从阅读,生活或者其他方面。也就是说要有问题意识第二,提取信息,整理思路阅读了和问题相关的书论文资料,然后要提取信息,进行取舍。理清逻辑,归纳总结第三,动手写文,反复修改在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继续解决。写完以后不断修改。
Ⅱ 我想成为历史学家,该怎么做,工作方向有哪些
要想成为真正的历史学家,你就是不被人间的利益所左右,历史学家将来的出路一般都是在院校里,无法到企业性单位就业的,你要是真想立志将来成为历史学家,你就要有甘当苦行僧的精神!
Ⅲ 要怎样成为一名历史学家
首先要考到一所有好的历史专业的大学,再来,你要考研,要在某导师的带领下参加某研究所的工作,要致力于对历史真相的探究,对历史古迹,古籍,要十分熟悉,尤其是自己打算精研的那一部分,在今后的几十年,都要从一而终的在某研究所研究。
Ⅳ 当一个历史学家需要具备什么
历史学研究是创新性的工作。历史学家要创新,必须具备某些特定的素质。历史学青年研究人员群体是否具备当代中国历史学家的基本素质,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历史学科未来发展,以及在国际历史学界地位的大问题。笔者在结合今天的实际,学习、分析、总结老一辈史学大家的基本素质时体会到,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也许主要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基本素质。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里又包括四个要素,缺一不可:一是系统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着作;二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精神实质;三是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能够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做到这四点,非常不容易,需要研究机构和学者本人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丰富的知识积累。历史学是一门特别强调基础知识的学科,之所以许多历史学家都是大器晚成,就是因为知识积累需要时间,需要漫长的时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个希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成为史学大家的学者来说,需要积累的知识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历史学知识。这里不仅仅是自己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的专门知识,比如秦汉史知识、英国中世纪史知识,而且应该包括整个历史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知识,比如中国史知识、外国史知识、考古学知识,等等。二是历史学之外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种跨学科知识,是构建历史学家广阔的思考平台,形成历史学家开阔的学术视野的必要条件。三是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实践方面的知识。这要求历史学家不要把自己锁进象牙之塔,与世隔绝,而应该关心现实,关心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现实的发展和变化。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个优良的传统。对现实的了解和关注,是历史学家治史的不可缺少的动力之源、灵感之源,更是治史目的正确性的重要保障。
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学家的工作是在两个方面创新:一是新的重要史实的发现、梳理;二是对重要问题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这要求历史学家具有下述基本素质:(1)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学问,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概念、严谨的表述,这是基本要求。目前,我们的教育体系缺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系统训练。我们有些年轻学者在这方面很欠缺,说话、写文章逻辑混乱。(2)较强的联想能力。历史的舞台无限广阔,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无比丰富复杂。缺乏联想能力,就难以发现纷纭复杂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与相异性,难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产生很多灵感。知识面的宽广,是联想能力强的前提。(3)较强的批判精神。在学问方面,决没有绝对的权威、绝对的正确,真理永远是相对的。所以,历史学家对任何已有的学术结论,在吸收其正确合理的成分的同时,还永远应该抱批判精神,去寻找它们的不足之处。批判精神是历史学家打破思维局限、眼界局限,确立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的前提。(4)较强的创新意识。这是学术研究最基本的意识,因为同科学技术发明一样,学术研究的性质、目的就是创新。这一最基本、最起码的认识,恰恰在一些人那里被忽视了。目前,存在着大量重复劳动的学术产品。有些学者,甚至一辈子都没有一项真正创新的成果。(5)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首先是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尤其是现代发达的通讯传媒、电子网络手段查找资料的能力。其次是与国内、国际有关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这种学术交流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学术日益国际化的21世纪,与国外学者的交流能力,将是我国历史学任何一个学科的学者所必备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都对历史学家的外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应该说,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是任何一位未来的历史学家的基本功之一;而对于从事外国历史研究的历史学家来说,恐怕还需要掌握不止一门外语。
如果我们在以上五个方面加强对自己的培养和训练,必将提高我们在史学研究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良好的学风。在学风方面,我国历史学具有优良的传统。其中最重要的,笔者认为是以下几点:第一是勤奋。历史学是一门聪明的学问,需要历史学家有非常智慧的头脑;历史学又是一门“笨”学问,需要历史学家有勤奋刻苦、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但要勤于动脑,而且要勤于动腿——到处去查找资料。在很多时候,勤奋比智慧更加重要。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一些特别优秀的历史学文章,主要得益于作者在查找资料方面所下的“笨”功夫。第二是坚韧。我们都知道,坐冷板凳,而且一坐就是十年甚至一辈子,这种描述首先是来自历史学科的。坚韧意味着甘于寂寞,有时候也意味着甘于清贫。坚韧对立于浮躁、急功近利、沽名钓誉。坚韧意味着学者的清高,学者内心世界的充实。第三是严谨。所谓严谨,就是实事求是、诚实踏实、一丝不苟。别人的有关成果要充分了解并且承认,决不能埋没掩盖,当然更不能窃为己有。自己的成果要做到:字字有据——决不说空话、说主观臆断的话;据必求全——就是一些历史学家提出的“竭泽而渔”,把必需而且能够找到的资料全部找到;据必求真——就是尊重史料,不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而使用似是而非的史料,或者经不起推敲的史料。
以上几点看法,笔者主要是用来自勉,当然,也盼望能够获得其他年轻的历史学工作者的认同。
Ⅳ 实现历史学家理想该怎样努力
你和我有共同的理想,我的想法是:成为一名历史学家,首先要懂很多历史知识,这是最基础的,你不能一般人问个最简单的历史常识,你却说不上来。其次要有坚持,耐得住寂寞的平淡心,因为你的研究周围人几乎难懂,甚至有些人觉得历史没用,所以你要有一颗能够坚持,耐得住寂寞,抵得了诱惑的心。除此以外,要多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史学思维,多问问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结果,历史上还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等。历史是发散型学科,也就是通过一个点,你能想到许多面,通过一个事件,你能想到它的表面原因,根本原因等。历史学家不同于历史老师,历史爱好者的最大差别就是拥有这种思维,你想不到的话,你的研究将很难继续下去。这个思维是可以培养的,别气馁,多看书,多思考,谦虚好学你会成功的。
补充一下:现在的历史也好,其他物理、语文也好,都在讲求一个专字,像亚里士多德那样的博物学家已经很少了,所以你要在看书的过程中,注意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才行。写历史论文也是,举例:以往三千、五千字的论文已经很少写xx的经济制度了,而是要求从某件事某方面去写对经济制度的影响之类的,比如“xx时期的xx国的经济制度对xx群体的影响”等等。
Ⅵ 我想成为一位历史学家。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只能说选哪科都行,只要自己觉得这科容易学就行。既然你说你想当历史学家,我想你的文科应该是比理科要好的吧。想做历史学家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要对中国历史有着深厚的理解,其次才是世界历史,并且历史学家并不是什么历史都要求知道的,每个历史学家都有自己特定了解熟悉的历史阶段,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特定的历史阶段。老实说,你现在才高一,不要想得太多,与其想什么未来做什么,不如在学校好好学习,先把两年后的高考对付过去,这才是比较实质性的问题。有些人对未来都是一致很迷茫的,例如我,毕业一年了,工作也半年多了,可是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都还是迷惘的,现如今都是固定的上下班,不知道将来怎样。人生路漫长,慢慢探索吧~
Ⅶ 怎样实现成为历史学家这个梦想
首先,对历史要有浓厚的兴趣(废话)说露骨点你要深爱历史
其次,多看历史书籍古今中外都要涉略 然后在其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历史作为专长(我是明朝和日本战国史)
第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个还真不是随便说的)学习好了 高考才能考的好 才能进好大学 这样你可以在大学里选择历史专业
第四,大学毕业后 就可以找相关的工作了
第五,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提高自己的能力 善于专研勇于创新
到了这里,你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历史工作者和历史研究人员了,好吧,等你到上了年纪(最少也得过40吧)你取得了一些成就 发表了好的论文 有了你自己的研究成果···你就是历史学家了
Ⅷ 普通人怎么做历史学家啊
历史学家也称史学家,是指以撰写历史着作为职业或对历史学的创立、发展与应用付出努力的知识分子。以历史为自己学术研究对象的人群,一般都是指在该领域颇有威望的人士。历史学家包括历史记录的编撰者和历史材料的研究者。
Ⅸ 作为历史学家必须得具备哪些条件
历史学研究是创新性的工作。历史学家要创新,必须具备某些特定的素质。历史学青年研究人员群体是否具备当代中国历史学家的基本素质,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历史学科未来发展,以及在国际历史学界地位的大问题。笔者在结合今天的实际,学习、分析、总结老一辈史学大家的基本素质时体会到,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也许主要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基本素质。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里又包括四个要素,缺一不可:一是系统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着作;二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精神实质;三是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能够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做到这四点,非常不容易,需要研究机构和学者本人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丰富的知识积累。历史学是一门特别强调基础知识的学科,之所以许多历史学家都是大器晚成,就是因为知识积累需要时间,需要漫长的时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个希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成为史学大家的学者来说,需要积累的知识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历史学知识。这里不仅仅是自己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的专门知识,比如秦汉史知识、英国中世纪史知识,而且应该包括整个历史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知识,比如中国史知识、外国史知识、考古学知识,等等。二是历史学之外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种跨学科知识,是构建历史学家广阔的思考平台,形成历史学家开阔的学术视野的必要条件。三是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实践方面的知识。这要求历史学家不要把自己锁进象牙之塔,与世隔绝,而应该关心现实,关心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现实的发展和变化。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个优良的传统。对现实的了解和关注,是历史学家治史的不可缺少的动力之源、灵感之源,更是治史目的正确性的重要保障。
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学家的工作是在两个方面创新:一是新的重要史实的发现、梳理;二是对重要问题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这要求历史学家具有下述基本素质:(1)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学问,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概念、严谨的表述,这是基本要求。目前,我们的教育体系缺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系统训练。我们有些年轻学者在这方面很欠缺,说话、写文章逻辑混乱。(2)较强的联想能力。历史的舞台无限广阔,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无比丰富复杂。
Ⅹ 一个普通人怎么做历史学家啊
普通人也可以做历史学家,只要你下功夫去研究,去翻那些浩瀚的史料,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你就可以着书立说了。比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年明月,通过一部《明朝那些事》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