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评价甘地的历史地位

如何评价甘地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2-04-27 22:22:56

Ⅰ 印度“圣雄”甘地到底何许人也他为什么享有崇高的声誉

圣雄甘地简介
甘地,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着名领袖,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
创始人。
甘地的一生饱经忧患,历尽坎坷。他出生于英国殖民桎梏下的印度,成长在一个虔诚信
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的印度教的家庭。他自幼腼腆、羞怯、循规蹈矩。13岁便依父
母之命与一同龄文盲女孩结婚。16岁丧父,第 1个孩子出生便夭折。从小学到中学,甘地一
直平庸无奇。少年时代虽受当时革新之风的感染,曾经尝试打破素食以强身健体、振兴民族
国家,终因摆脱不了从小所受的教育,半途而废。19岁时,不惜被开除种姓身份,远涉重洋,
赴伦敦求学。异域的文明曾令甘地产生过深刻的自卑而拜倒在它的脚下,宗教陈规的约束使
他在一个全新环境里无所适从。短时的迷惘与摸索之后,他终于放弃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模
仿,坚持了原有的宗教信仰并兼收并蓄其他宗教教义,接受了英国法制思想的教育,取得了
伦敦大学的律师资格。学成归国后,他开始在孟买从事律师业务,却历遭挫折。第一次替人
打官司就因临阵怯场而砸锅。半年后打道回府,在家乡拉奇科特靠兄长和亲友的资助维持律
师业务。律师业务的毫无起色及令人窒息的环境,使他倍感苦闷压抑。当有个来自南非印度
人的案子要他处理时,他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南非的历程。
在南非这个种族歧视根深蒂固、无所不及的英国殖民地,甘地作为有色人种先后遭遇到
了一连串的歧视与侮辱。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此所受的苦难驱使他走上了领导南非印度人反
种族歧视的斗争,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正是在南非这块充满种族歧视的土地上,甘地对他
曾经倾慕过的西方文明产生了否定,培养和锻炼了自己从事公众工作的能力,掌握了作一个
成功律师的秘诀,基本形成了他的宗教、人生观、社会政治观。他在南非领导的艰苦卓绝的
反种族歧视斗争,为南非印度人争取到了基本平等的权利,他从中也试验成功了一种有效的
武器——真理与非暴力学说及其实践。不过,在这种反歧视过程中,甘地对英帝国仍充满幻
想。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回国初年,他坐三等车游历印度各地,以深入了解他久别的祖
国。一年以后,他开始发表演讲,宣传自己的主张,从事非暴力斗争,试验并发展了非暴力
学说。他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战争予以支持,希望以此换取英国的开恩,给予印度自治。“一
战”后殖民当局的种种作为使甘地由一个英帝国的忠实追随者变成了不合作者。1919年3~4
月间,为抗议反动的“罗拉特法”,他发起全国性的非暴力抵抗运动,由于殖民当局的血腥
镇压和群众的暴力反抗,甘地一度宣布暂缓非暴力抵抗运动,试图与政府合作,但英国政府
继续在哈里发与旁遮普问题上倒行逆施,打破了甘地的幻想。在印度全民反英斗争高涨的形
势下,甘地的不合作思想趋于成熟,并率先在哈里发运动中发起群众性的抵制殖民政府的立
法机构、法院、学校、封号与洋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而推广为全民反帝斗争形式。
1920年9月,国大党加尔各答特别会议和12月的那普尔年会正式通过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
计划及甘地起草的党纲,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争取“印度自治”成为国
大党的现实斗争目标;国大党也因此由一个少数上层分子主要依靠宪政手段从事活动的团体
变成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依靠群众性直接斗争进行全面反帝斗争的现代资产阶级政党。甘
地在国大党内的领导地位也因此确立。此后,不论甘地是否在国大党内任职,他始终是国大
党的“灵魂”,左右着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方向。1922年2月,因运动中出现暴力事件,
甘地宣布停止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挫伤了士气,引起国大党内的思想混乱。甘地也身
陷囹圄。出狱后甘地致力于重振民心士气。1929年12月31日,国大党拉合尔年会通过争取印
度独立的决议,并授权甘地领导新的不合作运动。1930年3月他率领78位志愿队员开始“ ...

甘地生平
他被人们称作“巴普”,意思是父亲,因为他是20世纪印度的国父。即使在印度从英国统治者手里争得独立之前,很明显甘地就已经是3亿8千万印度人争取自治斗争中的关键人物和领袖。
莫汉达斯•甘地于1869年生于印度,按照当地习俗,他在13岁时就结婚了。1888年9月,他19岁的时候乘船去了英国,学习三年后,当了一名律师。他一回到印度,就得到一个去南非的机会,到那里去处理一个案子。这个经历后来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
在这个时期,居住在南非的印度人受到南非白人的虐待,只有极少数人有选举权。甘地在旅行时,由于坚持要坐在白人座位区,曾经先后两次被人从一列火车和一辆邮车上扔了下去。这件不平等、不公正的事情使他大为震惊,于是他成立了一个组织,领导印度人为争取平等权利而进行斗争。很快地,他就成了这个组织的领袖。
20年里,在为印度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中,甘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为报纸写文章介绍社会主义,还创办了一个叫《印度舆论》的杂志。他回到印度时,曾就南非局势发表公开演说。后来南非又通过了一些法律,企图给非白种人的生活造成困难。8岁以上的印度人,不管什么时候全都必需携带通行证。印度人宣称,这项“通行证法”是不公正的。有的人还当众烧掉他们的通行证,许多人因此被捕入狱。另外一些人在警官残暴地袭击政治游行时被杀害。最后,由于印度居民的骚乱,南非首领才不得不作出让步。于是甘地赢得了第一次反对种族歧视的非暴力斗争的胜利。
甘地于1915年返回印度,被誉为英雄。在随后的32年中,他为人权而斗争,为受雇主虐待的工人们的权利而斗争。最后,他要求结束英国对印度的统治,要求国家的独立。由于他的革命的观点,他在监狱里度过了许多岁月。他有一种才能,能够想方设法来阐述政治观点。他鼓励印度人自己生产棉布,拒绝购买英国布匹。他领导过一次去海滨的进军,成千上万的人参加了他的队伍,目的是为了到海边去生产一点食盐。在那个时候,只有英国政府有权销售食盐,而食盐要征税。于是甘地就鼓励全国人民自己生产食盐。在这个事件之后,有6万印度人,包括甘地在内,被投入监狱。这次政治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印度人被允许生产和销售食盐了。
以后又进行了许多次别的斗争。最后,1947年8月15日印度赢得了独立,但是五个月后甘地却被一个反对他的观点的人刺杀,于1948年1月30日逝世。
甘地的信念
甘地远不只是一个聪明的律师、优秀的演说家、坚定的人权战士和政治领袖。他还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政治领袖的典范。他写过一本有关他早年生活的书,书的标题是“我体验真理的故事”。奥秘就体现在这个标题中。他可以无拘束地谈论他的失败和他的困难。他犯了错误时,就自动承认错误。
首要的是,他拒绝从他的政治活动中获取任何利益。在他回印度之前,他就决定要像穷人那样生活,决不占有财富。他在印度旅行时,坐的是硬座,从不预订座位,而是跟农民和其它普通百姓在一起。在城市里,他拒绝乘坐人力车——一种由赤脚男人拉着的两轮车。他吃得很简单,从不吃肉。他早晨起得很早,然后坐在纺车旁纺棉线。他认为从领袖到最穷的农民人人都应该准备干重活。
他对所有宗教问题都感兴趣,而不只是对印度的神。他读过很多的书。每天傍晚六点钟,他都暂停工作进行祈祷,甚至当他跟其它的世界领袖在一起的时候也是这样。每周总有一整天,他是在沉默之中度过的。在他的一生中,他总是设法获得神灵的真谛。
甘地认为人们都应该能够“像爱自己一样爱世上最平凡的人”。甘地憎恨几千年来使印度社会分裂成不同种姓的那种习俗,而他的目标就是要废除这种习俗。他支持那些干收入最低的活的、属于社会最贫困阶层的人们。由于他的身体力行,所有印度人终于能够自由地在村子里同一口井中打水喝,到同一个寺庙去祈祷,甚至可以相互通婚。
甘地对于妇女平等的问题给予极大的重视。他最大的信念也许就在他所说的“真理的力量”这个印度习语中。如果存在一条不公正的法律,——在印度和南非的英国统治者曾经通过了许多这种法律——那么,每个人都有责任拒绝服从这条法律,但不采取暴力手段。人们应该为了他们的信念而随时准备进监狱,而不应该拿起武器去战斗。
甘地的死给印度一个悼念的机会,让人们表达他是怎样成为全印度人民的“父亲”的。几百万人观看抬着他的尸体缓缓走过首都的送葬队伍。还有成百万的人观看火葬仪式——根据印度的习俗,他的尸体被大火烧成灰烬。12天以后,又有几百万人沿铁路线排成了长长的队伍,一列慢速火车载着甘地的骨灰罐,送到584公里外河畔的一个地方。300万人观看这位伟人的骨灰缓缓地倒入褐色的江水中,骨灰将随江水流入大海。
在他逝世的时候,有一个人对甘地作了如下的赞誉:“后代人也许难以相信,在这个人世间,曾经有这样一个人走过。”说这个话的人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Ⅱ 甘地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甘地的一生复杂多变,极富争议。无论对于他的敌手,还是他的亲密同事抑或一般群众来说,他始终是个谜。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毁誉不一。在一些人看来,他简直是“神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是“欺世盗名的救世主”、“矫揉造作的阴谋家”。曾几何时,他被斥责为“印度封建主义不折不扣的辩护士”、“帝国主义的帮凶”、“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叛卖者”,但时至今日,人们一般都承认,甘地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对印度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功不可没。
他在印度被给予“国家的父亲”之荣誉。
甘地的主要信念是“satyagraha”,意为“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追求真理”等。这鼓舞了其他国家的民主运动人士,如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
他经常说他的价值观(是从传统的印度教信仰演化来的)很简单,那就是:真理(satya)、非暴力(ahimsa)。他的生日,10月2日,被定为甘地纪念日(Jayanti),是印度的国家法定假日,也是国际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纪念日。
通过“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甘地使印度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这也激发了其他殖民地的人们起来为他们的独立而奋斗。最终大英帝国分崩离析了,取而代之的是英联邦,或者更准确一点是联邦(因为“英”这个前缀于1946年没有了,变成了Commonwealth of Nations)。
“Mahatma”(一般汉译为“圣雄”)来源于梵语的敬语mahatman,原意“Great Souled”,伟大的灵魂。这是在他授予印度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Gurudev”(意即“伟大的导师”)的称号后,1915年泰戈尔赠予他的尊称,意为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4]
这个头衔的使用也在印度以外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地接受,部分的反映出在他的时代印度和英国的复杂关系。无论如何,这个头衔的广泛使用,是同世界上对甘地这样一个对于非暴力和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极其执着的人的广泛接受相一致的。

Ⅲ 印度圣雄甘地声望如此之高,为何希特勒和丘吉尔都瞧不起他呢

说起甘地,我想即使是中国人对此人也是非常熟悉的吧。他在印度的地位之高,该怎么形容呢?就是印度的老百姓到了现在选举总统的时候,听说竞选人的名字里面带有“甘地”两个字的,都会疯狂投选票给这个人,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曾经有一位伟大的圣雄甘地领导了印度的独立,所以叫甘地的人一定是好人。



其实也不能说是不是正确,而是说他是否符合时代的需要,如果一种思想符合时代的需要,他就是一种好的思想,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甘地的思想不适用于当时的西方世界,因此丘吉尔和希特勒瞧不起他。

Ⅳ 甘地骨灰被盗,为什么世界上对甘地的评价有很严重的两极分化

甘地是印度史上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可以说世界上对于甘地的评价之所以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就是因为甘地虽然有很多的贡献,但是甘地在一些思想上还是存在一些缺陷和弊端,这也对于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很多不利的影响。

虽然世界上对于甘地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但是我们不能够否认甘地对于这个世界的贡献,更不能否定甘地对于印度独立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印度之所以独立,正是因为甘地的努力,甘地被印度称为印度国父。

Ⅳ 对甘地的评价

1920年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改变大战期间同英国合作的态度,宣布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采取渐进的方式来取得印度的自治。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要求发展经济和政治上要求参与政权的愿望。

由于印度无产阶级还没有自己的革命政党,国大党掌握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

在人民反帝运动的推动下,国大党初步认识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改变了以往同英国合作的立场,主张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实现民族自治目标。

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

在运动中,印度各阶层,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民一起战斗,加强了团结,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大党也在斗争中日渐壮大、成熟,为以后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但甘地的非暴力与不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者,迫使殖民当局做出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所能容许的范围内,因而在运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妥协性

Ⅵ 如何评价甘地

地位: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国父”
功绩: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
物质文明

Ⅶ 怎么评价甘地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
积极的一面:他的头衔“Mahatma”,(一般汉译为“圣雄”)来源于梵语的敬语mahatman, 原意“Great Souled”,伟大的灵魂, 却常被误以为是他的名字。这在他授予泰戈尔"Gurudev"的称号,意即“伟大的导师”后,1915年印度诗人拉宾德拉那·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赠予他的尊称,意为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
这个头衔的使用在印度以外也被广泛地接受, 可能部分的反映出在他的时代印度和英国的复杂关系。 无论如何,这个头衔的广泛使用是同世界上对甘地这样一个对于非暴力和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极其执着的人的广泛接受相一致的。
消极的一面:但甘地的非暴力与不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者,迫使殖民当局做出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所能容许的范围内,因而在运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妥协性。

Ⅷ 甘地在印度的地位是什么

1947年8月15日,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制宪会议向一位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的伟人致以崇高的敬意。而此刻,这位伟人却因为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分治,自己没有使印度人团结起来而自责。他在加尔各答绝食一天,并从早到晚在手摇纺车上纺纱。他就是传奇式的印度“圣雄”甘地。

Ⅸ “圣雄甘地”在印度人心中的地位

受泰戈尔赞誉的“圣雄”(具有伟大灵魂的人),印度民众心目中的“自由灯塔”——甘地无疑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中起到重要作用。
印度是一个深受宗教文化影响的国家,绝大多数印度人无论在情感还是思维模式上都充满着宗教观念。
作为一名虔诚的印度教教徒,宽容、坚忍、真诚的宗教思想深刻影响着甘地一生所执着追寻的“真理”道路。
甘地所坚守的“真理”正是坚信道德的力量可以感化邪恶,以“仁爱”作为人生信条;推行“宗教道德型”的民族主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正是以印度教的神学和伦理观为基础,联系印度追求民族独立的现实理想,唤起印度民众在“坚持真理”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参与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能够在印度取得成功与英国的殖民统治方式和甘地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
作为近代世界最早跨入资本主义文明的国家,英国的民主政治较为完善,在对印度近200年的殖民统治中逐渐引进西方式民主政体的因素,推行言论自由、保障基本权利、扩大立法会议、吸纳印度人参与政府管理。
甘地虽曾多次入狱,但都受到英国当局的文明对待,在监狱中并未受牢狱之苦和思想改造,仍然享受着基本权利。
作为具备现代民主意识、有宽容之心、有法律观念的国家,英国对印度的民主统治方式才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备了成功的可能[5]。
“一影弱躯,一袭布衣”,甘地以苦行僧式的方式,广泛接触印度民众,身先士卒;他不求名利,一生执着于为国家民族争取独立和自由。
甘地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印度民众的追随,成千上万的印度民众支持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义无反顾地追随甘地走上争取实现印度自治的道路。
历史人物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只有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下考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主张,准确评析历史人物的思想观点。
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正是立足于印度国情(英国宽容的殖民统治与印度传统的宗教信仰)基础上,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借助宗教的传统与印度追求民族独立的渴望,唤起民族凝聚力争取印度自治,追求“非暴力不合作”的民族解放道路。
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Ⅹ 孙中山与甘地历史地位的讨论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在印度被誉为“圣雄”,具有崇高的威望。

他主张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争取印度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他以印度教传统与非暴力抵抗手段相结合,充分发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在这点上很像毛泽东)印度举行二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的抗英非暴力运动,但都失败了

这种非暴力抵抗手段完全区别于暴力革命(列宁、毛泽东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美国的南北战争、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的上层资产阶级政治改良活动(戊戌变法)。在20世纪初年的暴力阴云笼罩下的人间,能有一抹用非暴力争取和平的亮色,太难得了,太符合和平理念了(如果在今天以和平为主的大环境下提出这种非暴力理念当然很平凡,但在当时……)所以,孙中山只是和毛泽东、列宁、华盛顿等名人同等性质的伟人。

但是,这种非暴力思想在当时以暴力为主的世界形式下,绝对是处于弱势,这也是印度非暴力运动失败的原因。

阅读全文

与如何评价甘地的历史地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