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马恩是如何揭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马恩是如何揭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22-04-28 04:57:24

㈠ 马恩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最主要的就是两点: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

㈡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是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是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思想首先在法国实现。

法国的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1)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2)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3)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发表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㈢ 什么是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创立标志,两大发现及其意义

1、历史条件

社会阶级基础:欧洲无产阶级已经出现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英国古典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等学说的诞生。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激化,经济危机经常发生。

2、创立标志

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

3、两大发现

剩余价值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4、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的前程;它给了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马恩是如何揭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扩展阅读:

理论与宗教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个宗教信仰吗?不是,它是科学的信仰,它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它本身就是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科学,而共产主义运动本身就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科学实践体现。

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消灭了封建贵族,其思想武器即自然科学取代护佑封建贵族统治的封建神学,而共产主义时代则同样要通过阶级斗争消灭资产阶级,消灭社会神学,让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真正巩固阵地。

信奉马克思主义即信奉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的科学,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要么是基于唯心主义的非科学,即迷信,要么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的社会认识。

它们要么是仰仗神灵,要么是盲从人性,资产阶级依靠主观唯心主义的人性论来维护意识形态的统治,一切其无法解释的问题都归咎人性问题,这与封建贵族将一切不能解决的问题归咎于神灵一样,只是在愚民。

这些思潮仰仗资产阶级的统治而存在。他们即便能看到社会的问题,也毫无改造社会的办法。无产阶级则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来实现社会革命,以此社会科学为指导来建设共产主义。

由此一切唯心的迷妄都不复存在,人们由此才真正能够正确地认识人类社会本身。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但却能够取代宗教。正如科学取代迷信一样,宗教的迷信终究是要消亡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信仰终究是要随着共产主义的建立而普遍建立的。

㈣ 马克思主义是怎样揭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马克思在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无不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基石.同样,在论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重大历史问题时,马克思,恩格斯同样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准确的揭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将胜利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首先,《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分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有肯定方面的评价.例如,“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本主义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所有生产力.资本主义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社会化是从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开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原来分散的小规模个体生产转变为有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机器大工业.这一变革推翻了几百年来的工匠手艺,是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革,使生产过程越来越具有社会性.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建立起了新的,更适合社会发展的制度,从而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势代替了旧的”.
那么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论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呢?
一、从社会关系上看:马克思鲜明的指出了资产阶级的种种丑恶本质:“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无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是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取代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在家庭关系上,“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由此可见,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一切社会关系都是以金钱为纽带,毫无人性,这样的社会又怎能持久发展下去?
二、从生产关系上看:马克思指出,“由于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地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正是因为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资产阶级创造出了巨大的生产力,同时也消灭着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分散的状态,导致政治的集中.从资产阶级几百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不断爆发的经济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深藏的矛盾危机,“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在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以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
三、从无产阶级队伍的发展来看: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由于推广机器和分工,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无论是男工还是女工,童工都只是劳动工具,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正是因为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已经差到极点,所以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与日俱增.从最初的单个工人的反抗,到后来成阶级的反抗,不仅仅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而且攻击工具本身.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不仅人数增加了,而且结合成为更大的集体,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利益.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候,甚至连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成为革命阶级,即一部分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的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
无产阶级本身就是大工业的产物,无产者没有财产,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有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正如马克思所言:“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至今的一切社会都是建立在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对立之上的,但是,为了有可能压迫一个阶级,就必须保证这个阶级至少有能够勉强维持它的奴隶般的生存的条件.然而,现代工人却相反,随着工业的进步而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所以,资产阶级不能再统治下去了,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自己反而要他来养活的地步”.
资产阶级生存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值;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力抵抗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革命联合替代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所以,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将与日俱增,最终导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

㈤ 《共产党宣言》中马恩是如何评价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

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进展。它在封建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在公社里是武装的和自治的团体,在一些地方组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在另一些地方组成君主国中的纳税的第三等级;后来,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是等级制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中同贵族抗衡的势力,而且是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资产阶级揭示了,在中世纪深受反动派称许的那种人力的野蛮使用,是以极端怠惰作为相应补充的。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东征的远征。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象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由此可见,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而且已经被炸毁了。
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但是,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这些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卖的工人,像其他任何货物一样,也是一种商品,所以他们同样地受到竞争的一切变化、市场的一切波动的影响。
由于机器的推广和分工,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因而对工人也失去了任何吸引力。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因此,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但是,商品的价格,从而劳动的价格,是同它的生产费用相等的。因此,劳动越使人感到厌恶,工资也就越减少。不仅如此,机器越推广,分工越细致,劳动量也就越增加,这或者是由于工作时间的延长,或者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所要求的劳动的增加,机器运转的加速,等等。
现代工业已经把家长式的师傅的小作坊变成了工业资本家的大工厂。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象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他们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并且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这种专制制度越是公开地把营利宣布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它就越是可鄙、可恨和可恶。
手的操作所要求的技巧和气力越少,换句话说,现代工业越发达,男工也就越受到女工和童工的排挤。对工人阶级来说,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再没有什么社会意义了。他们都只是劳动工具,不过因为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费用罢了。
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
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小资本不足以经营大工业,经不起较大资本家的竞争;有的是因为他们的手艺已经被新的生产方法弄得不值钱了。无产阶级的队伍就是这样从居民的所有阶级中得到补充的。
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
最初是单个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作斗争。他们不仅仅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而且攻击生产工具本身;他们毁坏那些来竞争的外国商品,捣毁机器,烧毁工厂,力图恢复已经失去的中世纪工人的地位。
在这个阶段上,工人们还是分散在全国各地并为竞争所分裂的群众。工人的大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时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即同专制君主制的残余、地主、非工业资产阶级和小资产者作斗争。因此,整个历史运动都集中在资产阶级手里;在这种条件下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资产阶级的胜利。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不仅人数增加了,而且它结合成更大的集体,它的力量日益增长,它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机器使劳动的差别越来越小,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内部的利益和生活状况也越来越趋于一致。资产者彼此间日益加剧的竞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商业危机,使工人的工资越来越不稳定;机器的日益迅速的和继续不断的改良,使工人的整个生活地位越来越没有保障;单个工人和单个资产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具有两个阶级的冲突的性质。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他们甚至建立了经常性的团体,以便为可能发生的反抗准备食品。有些地方,斗争爆发为起义。

㈥ 马恩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两对基本矛盾包含着3个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体系。

马克思在1895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结合的生产关系。

3、马恩这里明确提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恩指出:“将近四十年来,我们都非常重视阶级斗争,认为这是历史的直接动力(重点号引者加),特别是重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

4、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系统理论。

马恩创建了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系统理论,极大地丰富和推进了历史唯物论。由于历史的局限,马恩不可能把这一理论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揭示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理论体系。

5、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所决定。

马恩运用这些理论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把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又深化了一步。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所决定。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基本矛盾其矛盾性质是对抗性的,靠社会制度自身是不能解决的。

㈦ 《共产党宣言》中谈谈马恩提出了哪些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及意义

《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观,着重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以下基本原理 :
第一,关于阶级斗争和“两个不可避免”的原理。自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以来,以往的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不仅如此,资产阶级社会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成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主色调,斗争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
第二,关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受压迫的劳苦群众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立新的社会;无产阶级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是社会革命—
—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如果不这样,它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第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夺取政权,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其后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发展生产力;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废除私有制,从而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存在的条件。
第四,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改造社会的必要条件;领导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执政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始终代表整个工人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者:在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的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党的最终目标是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
第五,关于未来新社会的构想。我们建立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价值追求到底是什么? 对此《, 宣言》作出了十分精辟而又简要的回答:“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由此可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宣言》的核心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终生的主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是社会主义的首要原则。正
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社会主义奋斗,使人们在社会主义遭遇每一次腥风血雨之后,总能见到更加绚丽的彩虹。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是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我们必须坚持这些基本原则, 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 而不是像某些人歪曲的那样, 是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物。对于这一原则问题, 我们应该旗帜鲜明, 不能有丝毫含糊。

㈧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集中论述了什么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集中论述了: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为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一种世界的文学。

《宣言》第一次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8)马恩是如何揭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扩展阅读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

《共产党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把家庭关系置于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加以考察,指出资本主义把家庭关系变成金钱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妇女处于单纯生产工具的地位。因此,妇女解放,其妇女自身的解放而言,是使妇女不再处于单纯生产工具的地位,与男人享受平等的社会权利,成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要做到这一点,须消灭私有制。

《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进行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

当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消灭以后,国家消亡。到那个时候,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即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㈨ 世界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事件是

标志性事件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质;英国的宪章运动,则是世界上第一次具有全国规模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从一开始就做到了法国和英国工人在运动结束时才做到的事情,即意识到无产阶级的本质。

在此以前,工人阶级有时也参加政治斗争,但在那些斗争中无产阶级只是追随资产阶级去反对自己敌人的敌人,即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现在,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独立的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9)马恩是如何揭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扩展阅读

三大工人运动的意义:

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在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着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大工人运动的教训:

这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虽都遭到镇压,但它有深刻的教训: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因此,创立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就成为时代迫切的需要。

三大工人运动的历史影响: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恩思想诞生的标志。

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

②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③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共产主义。马恩思想影响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㈩ 三大工人运动是什么分别标志着什么

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丝织工人的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三大工人运动的意义

里昂工人起义 (Lyon,Worker's Uprisings in)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两次武装起义。推动了法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是法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之一。

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的序幕。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次织工起义事件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三大工人运动的教训

这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虽都遭到镇压,但它有深刻的教训: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因此,创立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就成为时代迫切的需要。

拓展资料:

三大工人运动历史影响

马恩思想诞生

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25年,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首先在英国)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三大思想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自从有雇佣劳动者以来--这就是说,早在近代资本主义形成很久以前--就有雇主和工人之间的阶级斗争的例子。这并不是那些“提倡阶级斗争”的人进行颠覆活动所造成的。相反,先有阶级斗争的实践,然后才产生阶级斗争的学说。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恩思想诞生的标志。

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

②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③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共产主义。

马恩思想影响

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参考链接:网络: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阅读全文

与马恩是如何揭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