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历史上的君王,为何大多数都十分好色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朝代,出现了许多皇帝。这些帝王中,既有名的,也有昏君的,也有正派的,好色的。当然也有很多爱美不爱江山的人。今天,边肖将为每个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帝王爱搞男女关系到什么程度?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美人,不惜与儿子抢爱,抢女人,抱媳妇上床。
而且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被民众所排斥,他们都很支持他。毕竟他的治国之道,让国家的人民过上了平静安详的生活,甚至祈求长命百岁,从而给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利益,创造了更长久的幸福生活。所以即使在那么多美女和国家大事的纠缠下,他也活到了80岁。
Ⅱ 皇帝真实的“夫妻”生活是怎样的
帝王妻妾众多,而后宫真正的男性只有皇帝一个人,那么君主如何与嫔妃们过性生活就成了了后宫制度的重要内容。
实际上,皇帝打算跟哪个后妃、宫人睡觉是完全不受“礼制”约束的,而且拥有绝对的自主权。以下说说皇帝“进御制度”之外的实际做法,而这些做法其实就是后宫实际上的临幸制度。
1、艳遇
皇帝的艳遇严格讲不应该算作后宫的临幸制度,但是在制度之外皇帝往往做一些出格的事情,皇帝在宫外艳遇的女子有不少被迎入后宫,正式成为后妃。
杨师道《阙题》(卷34_3,指的是清编《全唐诗》的卷数,下同):“不为披图来侍寝,非因主第奉身迎。”“主第奉身迎”说的就是卫子夫在入宫之前与汉武帝的一次艳遇。据《汉书·外戚传上》,卫子夫原来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汉武帝到公主家里去,“既饮,讴者进,帝独悦子夫。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吃饭的时候,公主让她家的歌女唱歌助兴,汉武帝单单看上了卫子夫,借着更衣的机会,跟卫子夫云雨一番。后来,善解人意的公主就把卫子夫给武帝送到宫里,卫子夫终于成为皇后。
2、招幸
招幸就是皇帝把后宫里的女子叫来陪自己睡觉。
还是杨师道那首《阙题》:“不为披图来侍寝,非因主第奉身迎。”“披图侍寝”指的就是招幸制度。据《西京杂记》卷二:“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其形,案图召幸之。”王昭君就是被画师毛延寿在画像时丑化,结果皇帝天天看宫人画像物色美女,居然没有看上她,后来她主动承担了和亲的任务,等皇帝见了她本人,很是后悔。看来画像是很不可靠的,不如真人站在皇帝面前过目进行筛选。皇帝这样做,大概并非为了节省时间,而是看画像选美女侍寝有些趣味性和神秘感吧。
唐诗中咏昭君(明妃)的不下百首,大多涉及到这种画像招幸制度所造成的误会。
白居易《琴曲歌辞·昭君怨》(卷23_32):“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画像不过是一张纸,皇帝的感情比纸还要薄。
白居易《青冢》(卷425_28):“何乃明妃命,独悬画工手。丹青一诖误,白黑相纷纠。”
唐玄宗的时候,宫人达到4万,要想招幸谁确实需要费些脑筋。据《开元天宝遗事》,这位风流天子发明了“随蝶所幸”的办法。他让宫嫔在鬓髻上插鲜艳的花朵,自己捉了蝴蝶放出去,蝴蝶飞来飞去,落在谁的头上,他就把那个女子招来过夜。这种临幸方式也称“蝶幸”。
王建《宫词》(卷302-1):“丛丛洗手绕金盆,旋拭红巾入殿门。众里遥抛新橘子,在前收得便承恩。”这种用抛橘子的方式决定是否侍寝,无疑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还有投骰子的方式,谁投中谁侍寝,骰子被称为“锉角媒人”。
在位仅三年的唐敬宗还发明了一种风流箭,用竹皮做弓,纸中藏香做成箭。敬宗让美人站在一处,他亲自弯弓射箭,射中者染上一身浓香,夜中侍寝。当时宫中有俗语:“风流箭中的――人人愿。”
3、行幸
行幸就是皇帝到妃嫔的住处去过夜。
据《晋书·胡贵嫔传》,晋武帝司马炎后宫妃嫔、宫人近万人(也有称愈万人,也就是超过了一万人),“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他没有情有独钟的女子,想不好每天跟谁睡觉,只好坐在羊车上,任凭羊车拉着他在后宫游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停留的宫嫔居所过夜。许多后宫女子为了让皇帝在自己的住处留宿,煞费苦心,投羊所好,“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
南朝宋文帝与晋武帝同好,喜乘羊车在后宫闲逛。潘妃以美貌入宫,久未得幸,后来采取盐水洒地的方法,羊经过时停下舔地,徘徊不去,于是终于得到皇帝的宠幸。
《全唐诗》有多处提到“羊车”一词:
杨师道《阙题》(卷34_3):“羊车讵畏青门闭,兔月今宵照后庭。”青门即长安城的霸城门。神话谓月中有兔,故把月亮称为“兔月”。
戴叔伦《宫词》(卷273_143):“春风鸾镜愁中影,明月羊车梦里声。”无奈红颜渐老,惟有梦中承幸。
殷尧藩《宫词》(卷492_19):“夜深怕有羊车过,自起笼灯看雪纹。”怕自己不经意错过了承恩的机会,小心查看雪上的印痕。
李商隐《宫中曲》(卷540_200):“赚得羊车来,低扇遮黄子。”黄子指的是额间涂的黄点。
罗虬《比红儿诗》(卷666_1):“画帘垂地紫金床,暗引羊车驻七香。若见红儿此中住,不劳盐筱洒宫廊。”这是夸红儿美貌的,要是拥有惊人的美貌,也就不用插竹叶、洒盐水、引羊过来了。
4、专宠
专宠的做法其实是对后宫临幸制度的破坏,但又不能不说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常规的制度。
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很厉害,主张一夫一妻制,隋文帝为了社稷考虑,不得不勉强委屈自己,专宠皇后一个人。
皇帝在感情上也有相对专一的时候,比如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仅停止了“蝶幸”,而且基本上不再让其他宫嫔侍寝,“三千宠爱在一身”。
到明清时候,皇室对天子的夫妻生活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清代的后宫还设有敬事房这一机构,专门记录皇帝的性生活史。条文制度毕竟仅是形式,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皇帝还是可以随心所欲地临幸宫中除了太后和公主(有些乱伦者甚至连身为公主的姐妹都不放过)的任何女性。
Ⅲ 历朝历代皇帝是怎么性启蒙的
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有些皇帝早早就登基称帝了,由于年纪很小根本就不懂男女之事,这就需要性启蒙老师了。什么人能给皇帝当这个老师呢?其实通常都是岁数大一点儿的宫女或者是奶妈,之所以不用年轻的宫女做这个性启蒙老师也是有原因的。
其一,皇帝身为一国之君,身边如果有人故意亲近他,这都是怀揣着不轨之心,处于安全考虑;其二,面对年轻的宫女一般会有一种比较尴尬的心理,至于为什么大家可以打开你的脑洞去想一下。
清朝的时候皇帝结婚前有八名年纪比较大的宫女教皇帝做这些事情,宫女们都会争着做这个差事,把这个差事做完之后这八名宫女就有一定的身份了,司仪、司门、司寝和司账就是这八名宫女的身份,不但不用劳役,而且还有俸禄可以领取。
西晋有个比较蠢的皇帝叫做晋惠帝,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他的父亲晋武帝在他婚前派了一个叫谢玖的人去教他做这些事情,谢玖教完太子之后不久便发现自己有身孕,孩子生来之后他父亲告诉他这是他的儿子,愚蠢的晋惠帝还感到很奇怪。
历朝历代基本上都差不多,其实皇帝的第一个女人一般都不是性启蒙老师,往往是身边的宫女,如果宫女真的被皇帝宠幸了,这个宫女一旦怀孕肯定是有名分的。明朝万历皇帝就年少时就曾经宠幸过一个宫女,后来那个宫女还生下一个男孩,但是最后万历皇帝并没有给她名分。
如果这个性启蒙老师是奶妈则不一样了,由于名分早就已经定了,被改变的可能很小,但也有例外,也是明朝的皇帝,明宪宗的乳母万氏36岁时明宪宗才18岁,正值青春年的明宪宗对这个乳母爱的痴狂,后来万氏成了贵妃,万贵妃活到了58岁,万贵妃去世之后,没有多久明宪宗也去世了。
由此可见,给皇帝当性启蒙老师好处还是很多的,怪不得都愿意争着做,做好可能改变一生的命运。
Ⅳ 古代皇帝是怎样生活的
皇帝 生活
古代宫廷中有许多妃嫔等待着皇帝去宠幸,多得连皇帝也记不清,所以不在性问题上加强管理是不行的。这种管理,到了明代达到了一个相当严密与制度化的程度。有五类人负责管理皇帝的性生活。
管理者之一:太监
明朝管理皇帝卧房事务的机构称为敬事房,最高的负责人称为敬事房太监,其任务是安排、记载皇帝和后妃的性生活。在皇帝和皇后性交时,敬事房太监必须详细记录年、月、日,以作为受孕的证据。
皇妃和皇后不同,皇帝所宠爱的妃子都各有一张绿牌,即末端染绿的名牌。在皇帝吃晚饭时,敬事房太监会把十几张或几十张名牌置于大银盘中,和晚餐一起端到皇帝面前,等皇帝餐毕,他就跪在皇帝面前听候指示,如果皇帝无意找哪个妃子过夜,说一句“退下”即可。如果皇帝要找哪个妃子过性生活,就把这个妃子的名牌翻转过来,放回银盘。敬事房太监退下后,把名牌交给别的太监,他则通知这个被选中的妃子香汤沐浴,做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
皇帝就寝的时间到了,敬事房太监就脱去妃子全身衣服,用羽毛制成的毛衣裹住她赤裸的身体,背她入皇帝的寝宫。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暗藏武器带入皇帝寝宫所采取的安全措施。然后,敬事房太监和另几个太监就守候在皇帝寝宫外面,等候皇帝的性生活结束,如果规定的时间到了,太监就会高呼“时间到了”,皇帝如果没有回声,他就再次呼叫,如此反复三次,就一定要把妃子背回去。同时,敬事房太监要记录年、月、日、以作为日后受孕的证据。生孩子与否,对妃子日后身份的高低有很大影响。
由此看来,敬事房太监在这个问题上权力很大。虽然从表面上看,皇帝的性生活决定于皇帝的意志,但是在名牌放置、准备工作、运送妃子、掌握时间、档案记录等具体环节上都可以钻空子,做手脚,妃子们如果得罪了敬事房太监就可能倒大霉,所以她们对敬事房太监都很巴结,常给太监们一些好处。
此外,在后宫中,皇后具有发言的权利,皇帝不能随心所欲地去妃子的住处,须事先有皇后的文件通知那妃子,文件上还要盖皇后的印信才算有效。如果没有这个文件,皇帝即使到了妃子门外,也不能进入妃子的房间。在后宫中,衣 食
衣饰享受最高等级,在不同场合穿不同的衣服。重大典礼活动穿衮服,平时上朝理政穿朝服,喜庆节日穿吉服,平时起居穿常服(亦称便服),外出巡幸穿行服。穿不同服装时戴不同的冠,如朝冠、吉冠、便帽等。不同季节更换不同质地的衣服,如冬季穿皮棉,夏季穿纱绸,春秋两季为袷服。服饰色彩上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皇帝的朝服、吉服“色用明黄”,并绣以历代皇帝所专用的金龙纹饰、十二章纹饰和海水、流云等象征江山万代的吉祥图案。皇帝的行服、便服多选用蓝紫、酱、驼、姜黄等随意颜色,或织团龙、或织福寿,处处体现服饰的高贵与豪华。清代皇帝的服装由江南三织造——苏州、杭州、江宁 (南京)负责定织与刺绣,每年按季运至清宫。清宫内又设衣服库和尚衣监,收贮皇帝的四季服装,皇帝平时穿戴的冠、予包、带、履均放在端凝殿,取“端冕凝旒”之意(只口端正严肃)。皇帝穿戴情况,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穿戴档》中有翔实的记载。如干隆二十年正月初厂子时一刻,干隆帝在宫内行迎新礼,穿戴是“黑狐皮朝冠,穿黄纡绸绣绒靠三色黑狐赚龙袍,外套黄缎绣五彩貂皮边袷朝服,貂皮朝端罩,松石圆朝带,左边拴带穗小荷包一个,右边拴东珠云纹大荷包。白布棉袜,鱼白春绸厚棉套裤,蓝缎羊皮黑皂靴”;寅初三刻,到弘德殿进煮饽饽,“换去貂皮端罩”;辰初二刻,率阿哥王公大臣等到慈宁宫皇太后处行礼时,又“换下袷朝服,更换大毛熏貂缎白苍龙教子珠顶冠,黄缂丝满地风云黑狐赚龙袍芝蔴花端罩,金累丝松石大鞋带,(上拴)带穗小荷包一个(内装八宝两件),大荷包两个。脚穿青缎羊皮皂靴”。仅仅一个上午就更衣3次,可见服饰对于皇帝来说,不仅在于防暑御寒,更是为了显示出地位的神圣和皇权的威严。皇帝吃的饭食叫“御膳”,吃饭称“传膳”或“进膳”。清代皇帝每日两次正餐,早膳在辰时(7—9点,晚膳在未时 (1—3点),外加两次点心或酒膳。皇帝吃饭无固定地点,大多在寝宫或办事地点“传膳”。传膳时,御膳房太监各负其责:“背桌子”太监将3张方膳桌拼在一起,铺上带有金线的桌单,其他太监手捧红色漆盒鱼贯而入,将各种菜肴、馒头、花卷、饽饽、米饭、糕点及羹汤等迅速端上桌。待皇帝落座后,侍膳太监先查看每道菜、汤中的试毒牌变不变颜色,再尝一尝,发现没问题,皇帝才拿起筷子进膳。皇帝用膳大多一个人单独进行,没有特别旨意,任何人不能与皇帝同桌进膳。干隆帝经常侍皇太后用膳,体现了对其母后的孝道与尊重。皇后对皇帝和妃子的来往拥有否决权。
Ⅳ 明朝敬事房是怎样管理皇帝性生活的
帝与后、妃的房事都归敬事房太监管理、记录。帝、后每行房一次,敬事房总管太监都得记下年月日时,以备日后怀孕时核对验证。皇帝与妃嫔行房,程序则复杂一点。每日晚餐完毕,总管太监就奉上一个大银盘,里面盛了几十块绿牌子,(注:据考证,此牌正式的名字叫赍牌,因为常常在晚膳后呈进,亦称为膳牌)每块牌子上都写着一个妃子的姓名。
这天,皇帝若没有性欲,便说声“退下”即可;如果皇帝要找哪个妃子过性生活,就把这个妃子的名牌翻转过来,放回银盘。总管记住这个牌子,出来后将牌子交给手下——专负责背妃子进寝宫并一直送到龙床上的太监。(此太监还专门有名词称为驮妃太监)他通知这个被选中的妃子香汤沐浴,做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
届时,皇帝就寝的时间到了,则先上床,将被子盖到踝关节处,脚露在外面;那太监先已在妃子房中将其脱个精光,随即裹上大披风,一直背到寝宫,再扯去披风,将妃子放在床上。妃子则从暴露在外的龙脚这头匍匐钻进被子,然后“与帝交焉”。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暗藏武器带入皇帝寝宫所采取的安全措施。
此时,太监退出房外,和总管守候窗外,敬候事毕。为防止皇帝中马上风而死,时间稍长,总管就得在外高呼“时间到了”。”若皇帝兴致高,装聋作哑,则再喊一次。“如是者三”,皇帝就不能再拖延,而得“止乎礼”,招呼太监进房。太监进去后,妃子必须面对皇帝,倒着爬出被子。君臣朝堂相见,臣子退下,是不能转背而行、拿脊梁骨对着皇帝的,得面朝皇帝,往后挪步,这叫“却行”。“臣妾”更不能拿光脊梁对着皇帝,所以只能这样倒爬下床。太监再次用披风裹着她,背到门外。
总管随后进来,问:“留不留?”皇帝说留,就拿出小本本,记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若说不留,总管就出来,找准妃子腰股之间某处穴位,微微揉之,“则龙精尽流出矣”,实施人工避孕。避孕倘不成功,就得补做人流手术,因为本子上没有记录的房事,做了也是白做。生孩子与否,对妃子日后身分的高低有影响。
Ⅵ 古代皇帝多大过性生活
古代皇帝或其他男孩都是到20岁加冠后,才能结婚。皇帝也不例外。
20岁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
Ⅶ 古代皇帝的性生活有哪些规矩
文章概要:历代皇帝还有用投骰子的方式,谁投中谁侍寝,骰子被称为“锉角媒人”。在位仅三年的唐敬宗还发明了一种风流箭,用竹皮做弓,纸中藏香做成箭。唐敬宗让美人站在一处,他亲自弯弓射箭,射中者染上一身浓香,夜中侍寝。当时宫中有俗语:“风流箭中的人人愿。” 据汉代《春秋传》记载:“晦阴惑疾,明滛心疾,以辟六气。‘故不从月之始,但放月之生耳。其九嫔已下,皆九人而御,八十一人为九夕。世妇二十七人为三夕,九嫔九人为一夕,夫人三人为一夕,凡十四夕。后当一夕,为十五夕。明十五日则后御,十六日则后复御,而下亦放月以下渐就于微也。诸侯之御,则五日一遍。亦从下始,渐至于盛,亦放月之义。其御则从侄娣而迭为之御,凡侄娣六人当三夕,二媵当一夕,凡四夕。夫人专一夕为五夕,故五日而遍,至六日则还从夫人,如后之法。……凡九嫔以下,女御以上,未满五十者,悉皆进御,五十则止。后及夫人不入此例,五十犹御。故《内则》云:”妾年未满五十者,必与五日之御。’则知五十之妾,不得进御矣。“ 这段记载就是说,后宫有名分的有一百二十一人,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宫女。帝王有权利跟所有后宫女性发生性关系,但是有义务跟这一百二十一人定期过性生活。按照崔灵恩的说法,皇帝要完成规定的任务实在不容易。八十一御妻分成九个晚上,每晚九个人,是九个人一起进御,还是轮流或者抽签决定侍寝?没有明确说法。二十七世妇也是每晚九个,分为三天;九嫔是共享一天;三夫人也是共享一天。另外,除非到了皇后和夫人这个级别,其他嫔妃五十岁以后就不能进御了。
Ⅷ 过去皇帝如何做受
中国宫中男子的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18岁,大多数是在13岁至17岁之间。几乎所有的皇帝、小皇帝、太子在正式结婚之前都已临幸过女人,有着熟练的性经验,有的甚至已经生儿育女。西晋的痴愚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在做太子的时候,13岁时结婚。在司马衷结婚之前,他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派后宫才人谢玖前往东宫,以身教导太子,让太子知道男女房帏之事。谢玖离开太子的东宫时,已经怀孕。谢玖后来在别处宫室生下一个儿子。几年以后,太子司马衷在父母宫中见到一个孩子,晋武帝告诉他,这是他的儿子,他大为奇怪。同样,北魏文成帝拓跋浚17岁结婚,但他13岁时刚步入青春期便已临幸了宫女,14岁就做了父亲。
清代宫中明文规定,皇帝在大婚之前,先由宫中精选八名年龄稍长、品貌端正的宫女供皇帝临御。这八名宫女都有名分,从此成为宫中有身分的女子,每月拿俸禄,不再像其他的一般宫女从事劳役。因此,这份差使也一直为宫女们所企盼,希望借此脱离苦海,一步登天。这八名宫女的名分一般是冠以四个宫中女官的职称,即司仪、司门、司寝、司帐。清代宫中的这种规定,目的是使皇帝在婚前对于男女房事取得一些经验,以便在和皇后一起生活中不致窘迫慌乱,能够从容不迫。
皇帝在婚前和哪些女人发生性关系?这在中国的历代宫廷中,并没有规定,也无法规定,完全看皇帝个人的兴致。对于青春年少的小皇帝来说,性的问题是令他紧张的,还处于被开导而无禁忌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很容易被挑逗或产生冲动,也就很容易和身边的女子发生性关系。太子住在东宫。太子行冠礼以后,便被视为成年,没有皇帝的诏命,太子从此不许随意出入后宫,以防和后宫嫔妃发生瓜葛。太子在东宫中则没有顾忌,可以随心所欲,可以任意W X任何一个侍女,也可以和她们任何一个发生性关系。
从可能性上说,谁是小皇帝或太子的第一个性体验的女人?这个女人是不是会成为皇后或嫔妃?这实在难以确切地回答,谁都可能成为皇帝的第一个女人,被临幸以后也一般都有相应的名号。但总体上说,最可能成为小皇帝或太子的第一个女人的是他们身边的宫女,有些时候则是他们的乳母。宫女和乳母在宫中都是女仆,是没有名分的一类。宫女如果被临幸和得宠,则会取得名分,从而改变其卑贱低下的地位。乳母能自由出入宫禁,即便被临幸,但其乳母的名分永远不会改变,也无法改变。人们无法接受当年乳养皇帝长大的乳母能成为皇帝的嫔妃,更不能接受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从心理上说,惟我独尊的皇帝对于他的第一个女人感情浅淡,不会持久,也不眷恋。这个女人令皇帝羞涩,会使皇帝想起初次性生活的紧张和怯弱。皇帝在她面前永远不会轻松。皇帝自然而然地会避开她,转而扑向其他的美女。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穆宗的第三个儿子。5岁时朱翊钧即被立为太子,10岁时即皇帝位。17岁那年,朱翊钧有一次路过慈宁宫,看见了宫女王氏,一时春心荡漾,不能自制,朱翊钧便临幸了她。王氏从此却有了身孕,这样重大的事情,随驾的太监当然作有记录,日簿也有案可查,但冲动以后的朱翊钧却并不喜欢王氏,不再临幸她,也不记挂。此事被慈圣太后得知,抱孙子心切的太后照顾着王氏,王氏在宫中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儿子。有一次,太后兴冲冲地告诉神宗,讲述了这件事,但神宗对此反应淡漠,装作没有听见。神宗的冷淡,王氏册封嫔妃当然无望,无氏所生的儿子同样遭到无辜的冷落。但历史上,皇帝和他的第一个女人也有例外,如明宪宗朱见深和宫女万氏。万氏是四岁时进入皇宫、成为一名宫女的。万氏最初在英宗的母亲孙太后宫中服侍。英宗是宪宗朱见深的父亲。万氏进入青春期以后,日益娇艳秀美,加上她聪明伶俐,善于察言观色,侍候太后体贴入微,所以极得孙太后的宠爱,成了孙太后的心腹和不离左右的小答应。宪宗朱见深是英宗的长子,生于正统十二年。两年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太后命将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代宗朱祁钰即位,在景泰三年,废朱见深为沂王。英宗复位以后,又被立为皇太子,这年,朱见深18岁。
8年以后,英宗死去,朱见深即皇帝位,为明宪宗。早在宪宗做太子时,太后就派心腹宫女万氏去服侍太子。万氏大太子18岁。太子就在这个和乳妈年龄相仿的宫女万氏的照顾下一天天长大,逐渐长成为一个英俊少年。聪明绝顶的历万氏不知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手段勾引了少年太子,两人发生了性关系,太子从此不能自拔。太子依恋着万氏,离不开万氏,万氏成了他生命的寄托。年轻的朱见深对于万氏除了感情和性欲的需要以外,还有驯服和敬畏。朱见深18岁即位,万氏已经是36岁。青春正盛的朱见深却依旧宠着中年妇人的万氏。赐给她名号,以至做到了贵妃。万贵妃恃宠而骄,横行宫中。她在后宫颐指气使,以残酷的手段使其他受孕的女子堕胎。宫中人人都惧怕她。老年以后的万贵妃,宪宗对她依旧宠爱不衰。万贵妃在58岁时,一次怒打宫女,因身体肥胖,一口气闭了过去,从此再没醒来。宪宗闻讯后肝肠寸断,喟然长叹:万贵妃去了,我还能活多久?没过几个月,宪宗便在郁闷愁烦中随万贵妃长去,终年40岁。
同是明代的皇帝,为什么王氏和万氏命运如此不同?两人姿色相当,宫女的身分也一样,从情理上推测,可能在于皇帝在性生活上的感觉,是快乐还是恐惧抑或是痛苦。王氏完全是被动的,她自己都少不更事,恐惧、紧张自不待言,更不用说能够让神宗轻松。万氏则不同,是她看着宪宗长大的,对他的一切了如指掌。万氏又大宪宗18岁,相当于他的母亲。万氏的成熟、风韵,从容不迫和长期培养的依恋和感情,自然会使宪宗在性的体验中感到轻松、自如、畅快无比。因此,王氏和她的儿子受到了冷落,而万氏没有子嗣却照旧宠冠后宫,封为贵妃。
万氏只是相当于宪宗的乳母,但是,历史上也有过真正的乳母和乳养的皇帝发生性关系的史事,这便是明熹宗天启皇帝和他的乳母客氏。从史料上看,乳母客氏和天启皇帝有过性关系。客氏在明代的宫中是mop.com L驰名的。她怎会放过年轻的皇帝?她和天启帝的关系,不同于一般乳母和养子的关系,从如下史迹和分析中可以看出客氏和天启帝关系的不同寻常,从遭遇可以断定客氏最先勾引了弱冠的天启皇帝,直到天启皇帝23岁时死去,两人一直关系暧昧。
首先,客氏乳养天启帝,将他一天天养大。一般来说,皇帝在宫中长大以后,乳母的职责已经尽到了,皇帝不再需要乳母朝夕相处,但客氏却不同。史称其每日清晨进入天启帝寝宫的乾清宫暖阁,侍候天启帝,每至午夜以后方才回返自己的宫室咸安宫。如果说是乳母照顾皇帝,没有这个必要,也是多此一举。皇帝已经长大,宫中侍仆成群,还需要一个乳母干什么?如果说客氏是出于慈爱,像母亲一样,每天得看护着年轻的皇帝,守着他,心里才安,那么这又和下一个事实相矛盾——客氏后来和魏忠贤私通,有一天,她和魏忠贤在太液池欢饮,两情缱绻,柔情似水,不远处,上树捕岛的天启帝这时忽然跌落,衣裳破裂,面部出血。客氏却无动于衷,依旧和情郎魏忠贤嬉谈笑谑。客氏在此时不管是乳母还是自诩为慈母,都是玩忽职守,显然客氏都不是。
其次,客氏美艳妖治,在天启帝面前从来不以乳母和慈母自居,而是一个渴求受宠的活脱脱的女人,史称客氏即便四十多岁时,面色依旧如二八丽人,而且打扮入时,其美艳和衣饰,和她的年龄、身分极不相称。但客氏的美色和妖冶是十分惊人的,连年轻的宫女、嫔妃们也无法企及,一个个只是瞠目结舌。据说,客氏为了保持美艳,使青春永驻,平时总是以年轻宫女的唾液梳理头发,以保持头发的乌黑光润。秀发如云无疑平添风韵,更具女性的妩媚多情。这样的一个女子在皇帝面前展尽风丅骚,朝夕侍从左右,已经不是乳母的身分。
再次,作为天启帝的乳母,客氏争风吃醋,竟先后害死了几个曾被天启帝临幸过的嫔妃。其中最可怜的是张裕妃,被天启帝临幸后怀孕,临产时客氏下令断绝张裕妃的一切饮食,也不派人前去接生。结果,在一个狂风暴雨之夜,张裕妃饥渴难忍,拖着沉重的身体,匍匐着爬到屋檐下接雨水止渴,最后哭喊着在饥寒交迫中死去。除张裕妃以外,还有三位皇子,两位皇女,均因客氏的加害,不幸夭折。至于皇帝临幸过或刚刚怀孕的宫女被客氏残害的有多少,恐怕不会是少数。这和历代后宫中后妃争宠残杀有什么不同?如果客氏仅仅是皇帝的乳母,她完全可以借皇帝的光,称霸乡里,家族腾达,却没有必要搅乱后宫,对皇帝的后妃美人们恨之害之。
最后,客氏和魏朝、魏忠贤关系密切。客氏是一位性欲很强的女人。魏朝、魏忠贤是两位宦官首领,他们可能在入宫之前,净身做得不够彻底,在床上还能对付一阵。客氏知道以后,先和宦官首领魏朝私通。后来,客氏得知魏忠贤血气旺盛,性功能强于魏朝,客氏便毫不犹豫地投向魏忠贤。客氏的这一感情转移,并不是悄悄进行,而是明目张胆,在宫中闹得满城风雨。客氏如此求欢于刑余之人的宦官,对于青春年少又很眷顾着自己的皇帝,她怎会无动于衷?而且,史称客氏常将称为龙卵的子鞭之类烹制后献给天启帝,为其大补阳气。滋补的目的,当然应该是自己受用,岂能是让天启帝多御几个嫔妃美人?多生儿女?再又夺之杀之?这些都是说不通的。只有在天启帝和客氏有了两性关系,才能说得清这一切。尽管如此,客氏还是没能像万贵妃那般幸运,有了名号,进入皇帝正式的嫔妃行列。 (摘自《后宫的金枝玉叶》,华艺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皇帝‘翻牌子’是怎么来的?
每个牌子代表一个嫔妃,翻了哪个牌子皇上就临幸哪个妃子皇帝翻牌子前,宦官会给皇帝看没个宫妃的图象还有她的一些信息,比如这个妃子擅长什么,什么出身等,如果皇帝看上了这个妃子,就把与这个妃子对应的牌,宦官就可先行到这个妃子所在的宫殿通知妃子,在这中间画匠及当夜值班太监就比较重要,一个妃嫔想要获得皇帝的宠幸首先要给皇帝的一个好的第一印象,那画像就比较重要的,然后就是值夜太监的好话,皇帝看上一幅画不一定就会决定去,这时如果身边的太监说些好话,比如这个妃子小时候的过人之处,象说过什么惊人的语句,做过什么惊人的事情,擅长什么技艺,总之就是要引起皇帝的兴趣,这些太监一般都收到妃嫔的好处。王昭君就是没给画师好处,画师故意把她画丑,没得到汉元帝注意的
Ⅸ 明朝敬事房是怎样管理皇帝性生活的
敬事房 一般人认为,皇帝权倾九州,贵不可及,应当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实不然,就连房事这般隐秘之事,也未必可以随心所欲。 在明朝有个专门管理皇帝性生活的机构,叫做敬事房。敬事房隶属内务府,其最重要的职责乃是管房事,所谓“专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按其职责分工,皇帝与后、妃的房事都归敬事房太监管理、记录。 据史载,帝、后每行房一次,敬事房总管太监都得记下年月日时,以备日后怀孕时核对验证。皇帝与妃嫔行房,程序则复杂一点。每日晚餐完毕,总管太监就奉上一个大银盘,里面盛了几十块绿牌子(注:据考证,此牌正名叫赍牌,只因常在晚膳后呈进,亦称为膳牌),每块牌子上都写着一个妃子的姓名。皇帝若没有性致,便说声“去”,就意味着皇帝想独自休息;有点意思,则找到心仪之妃名字,把这块牌子翻过来,背面朝上,再放进盘里。敬事房总管记住这个牌子,出来后将牌子交给专门负责背妃子进寝宫(此太监称为驮妃太监)并一直送到龙床上的太监。届时,皇帝想睡觉则先上床,将被子盖到踝关节处,脚露在外面;那驮妃太监待选中的妃子沐浴罢,并在自己房中脱个精光,随即帮其裹上大披风,一直背到寝宫,再扯去披风,将妃子放在床上。妃子则从暴露在外的“龙脚”这头匍匐钻进大被,然后“与帝交焉”。此太监和总管退出房外,守候窗外,敬候事毕。为防止皇帝中“马上风”而死,时间稍长,总管就得在外高唱:“是时候了。”若皇帝兴致高,装聋作哑,则再喊一次。“如是者三”,皇帝就不能再拖延,必须得“止乎礼”,招呼太监进房。太监进去后,妃子面对皇帝,倒着爬出被子。太监再次用披风裹着她,背到门外。总管随后进来,问:“留不留?”皇帝说留,就拿出小本本,记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若说不留,总管就出来,找准妃子腰股之间某处穴位,微微揉之,“则龙精尽流出矣”,实施人工避孕。避孕倘不成功,就得补做人流手术,因为本子上没有记录的房事,做了也是白做。毕竟,是否能够生下孩子,对妃而言至关重要,关乎她将来是否能够母凭子贵的问题。 尽管看起来,这是个不太合乎“人道”的存档制度,但却能有效限制“子孙淫豫之行”。这个制度始于明朝何时,已经无法考究。清朝之所以也还是延续了这个制度,说明了明清各位皇帝都看到了这个制度对鉴别皇帝子女是否确凿出自皇帝血脉,以便确保皇位继承人属正统血缘大有好处,才会接受和维持的。 其实,就皇帝本意讲,他们未必就喜欢这种约束,尤其是不喜欢敬事房太监对皇帝性生活的管理。只是为了遵守“祖制”,为了保障统治才不得已执行罢了。 从表面上看,皇帝的性生活取决于皇帝的选择与喜好,但敬事房太监在牌子摆放、准备工作、运送妃子、掌握时间、房事记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故各位妃子对敬事房太监都不敢得罪,生怕他们从中作梗,搞小动作,万一有意刁难,诸多环节都是可能钻空子做手脚的,那样她们就会吃哑巴亏。所以,妃子会巴结这些太监,常给他们些好处。 此外,有史料称,在后宫中皇后权威很大,皇帝不能随心所欲到妃子的住处,需事先有皇后的文件通知妃子,并且这个文件上要有皇后的印信才算有效。否则,即便是皇帝到了妃子门口,也不能进入妃子房间。换句话说,皇后对皇帝与妃子的交往是有否决权的。对此,笔者有些质疑,但没有确切证据反驳,只能采信这种说法。 史料还称,明朝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此项制度执行甚严。故号称明朝中兴之主的明孝宗,因为未纳皇妃,许多贵族和大臣都极力劝谏,希望他能仿照古制,多设立几个个皇妃,以使子孙孳衍繁盛。当时,孝宗虽然同意,但最后因囿于皇后的限制而未能纳妃。所以历代皇陵中,都葬着许多皇妃,而只有孝宗陵中葬着夫妻两人。这种事是绝无仅有的,明代学者在叙述此事时有褒有贬。 何以权力至高无上的皇帝在性生活问题上,会被敬事房太监所约束,被皇后权威所限制?今天,我们看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就不难理解了。毕竟,皇帝很要“面子”。违反古训、违背“祖制”的一味宣淫,不仅皇后会大闹宫闱,就连大臣们也会在性生活问题上谏言规劝,纠缠不休,那是相当丢脸和难堪的。所以,尽管不少皇帝是荒淫无度,但真正愿意背负一个“淫”名的人还是很少的。 只不过,皇帝们并不会“坐以待毙”,也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套,他们不能随意更动制度,就想方设法规避管理。比如明武宗建豹房,其他皇帝偷偷摸摸以微服外出冶游猎艳,甚至干脆在后宫服用春药大肆宣淫等等。 如此看来,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再好,管理再严,执行不好都是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