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国的奥巴马怎么样
奥巴马作为美国人自由选出来的总统,必然符合美国人名的利益诉求,受到美国利益集团乃至民众的爱戴。
作为黑人总统,打破了美国的传统,由此证明其在美国有着非凡的才能和人格魅力。
对于这种挥一挥衣袖就引起全世界随之颤抖的人来说,简单的好坏评价已不再使实用了,甚至他的思想格局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至于他的好坏评价就留给历史来评判,下面是关于奥巴马的人物简介和执政表现的客观描述。
一、人物简介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1961年8月4日出生,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第44任美国总统,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1991年,奥巴马以优等生荣誉从哈佛法学院毕业,而后在着名的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长达12年(1992年-2004年)。2007年2月10日,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2008年11月4日正式当选为美国总统。
2009年10月9日,获得诺贝尔委员会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
。2012年11月6日,第57届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成功连任。
贝拉克·奥巴马于2014年11月10日至12日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14年12月,奥巴马参加了由非盈利组织Code.org举办的编程大会。会上,奥巴马熟练地习得一小段JavaScrip代码,并成功地画出了一个正方形。使得他成为了美国史上首位会编程的总统。
2015年3月11日,贝拉克·奥巴马在各国领导人工资中,排名第一位。
2015年5月,奥巴马基金会确认“奥巴马总统图书馆(Obama Presidential Library)”将落户于他曾经长期执教的芝加哥大学[4-5]
。2015年10月,美国财经杂志《彭博市场》公布了第五届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美国总统奥巴马排名第六。 2015年11月4日,奥巴马名列《福布斯》全球最有权力人物排行榜第三位。
二、执政表现
1.金融危机
2010年1月21日,奥巴马宣布,政府将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对大金融机构的监管,限制其规模和高风险交易,以此防范新的金融风险。
2.出口战略
2010年1月27日,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五年内使出口翻番的目
标,3月11日,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的讲话,美国政府的出口促进战略轮廓逐渐清晰。奥巴马说,出口每提高10亿美元,在美国国内就会创造约
6000个就业机会。在促进增长方面,转变过去的过度消费习惯,以出口带动制造业复苏。在国际竞争力方面,要推动美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领先地位。其核心目标
归结为一句话,即奥巴马所说的“确保21世纪仍然是美国的世纪”。
3.绿色新政
自奥巴马签署以发展新能源为重要内容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来,美国政府在短短半年内动作频仍: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制定严格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出台《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外界将此视作奥巴马的“绿色新政”。
4.医改新政
从竞选总统开始,奥巴马一直强调必须彻底改革医疗体系。在执政后,更将医改作为国内“新政”的主要工程之一。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奥巴马吸取了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医改失败的教训,采取了一些新策略。
奥巴马的医疗改革计划要达到3个目标,给已有保险的人提供更多安全保障;给没有保险的人提供在他们经济支付能力范围内的选择;缓解医疗保健体系给美国家庭、企业和政府带来的开支增长。
2010年2月22日,奥巴马公布了新的医疗改革方案。新医改方案将使超过3100万目前尚未获保的美国人拥有医疗保险。该计划在实施后第一个10年内将使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减少1000亿美元,在第二个10年内减少约1万亿美元。3月3日,奥巴马公布了经过修改的最终版本医改提案。3月23日,奥巴马签署了医疗保险改革法案。
5.住房新政
奥巴马政府2009年一季度推出住房救助计划,针对新购房者享受8000
美元税收优惠的政策,该政策于11月到期。10月19日,美财政部又宣布了一项刺激住房市场的新政策,支持低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并帮助中低收入者购买住房
或负担租房费用。新政策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支持住房金融机构新贷款的债券收购计划,另一部分是一项临时贷款和流动性计划。
就业新政
2009年12月,奥巴马宣布,将采取减税、奖励以及增加投资等一揽子举措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以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2010年3月,奥巴马签署了一项通过减税和增加开支来促进就业的法案。
6.核子战略
2009年4月,奥巴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说,美国政府将致力于推动建立一个无核武器的世界。2010年4月,奥巴马表示美国首要威胁不再是国家之间的核战争,而是核恐怖主义与核扩散,美国核战略的首要目标是阻止这些威胁。
7.能源战略
2010年3月31日,奥巴马在临近华盛顿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宣布,将扩大对美国近海油气田的开发,以此确保美国能源安全。从1990年到2010年持续了20多年的美国近海油气开采禁令将画上句号,美国能源战略正出现重大转折,将可能从高度依赖进口转向进口和自产并重。
8.伊战撤军
2009年2月27日,奥巴马宣布了美国将从伊拉克撤军的计划。奥巴马的
撤军计划包括: 在2010年8月31日前,从伊拉克撤离大部分军队,结束作战任务,留下3.5万至5万兵力,负责支持伊拉克政府及其安全部队的军事行动。
然后,在2011年底前撤回全部剩余部队。
2010年8月31日,奥巴马发表讲话,正式宣告驻伊拉克美军作战部队完成撤离,宣布美国把重心转移到促进经济
持续复苏上,这是他的“中心任务”。
9.击毙拉登
奥巴马就任总统后,要求美国中央情报局将追捕基地组织首脑奥萨玛·本·拉登作为首要任务。2011年5月2日凌晨1时30分(当地时间),奥巴马下令海豹突击队对本拉登住所进行突然袭击,并将其击毙,并掳获大量重要文件。拉登被击毙后,奥巴马在美国的民众支持率曾一度急升了6个百分点,但这一现象未能持续,而是慢慢回落。
‘贰’ 如何评价奥巴马
美国总统奥巴马卸任一段时间了!离开白宫以后的奥巴马住在哪里呢?
小编获悉,原来奥巴马和夫人在华盛顿西北部的富人区,租了一栋8200平方英尺(约762平方米)的房子,作为他们在白宫之后的第一个住所。
卧室信息:
西伯利亚桦木+布艺软包
双人软包床:1860*2170*1560mm;
参观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家,看完小编为您用宅语搭配的方案,有没有一种要来宅语家具体验一把总统生活的冲动?!
以上搭配方案宅语店面均有样品展示,欢迎大家鉴赏体验!
‘叁’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个人简历
奥巴马(美国第44任总统)全名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1961年8月4日生,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第44任美国总统,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国人总统。1991年奥巴马以优等生身份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而后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长达12年(1992-2004年)。
2007年2月10日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2008年11月4日当选为美国总统。
2009年10月9日获诺贝尔和平奖。
2012年击败美国共和党候选人威拉德·米特·罗姆尼,成功连任美国总统。
2017年1月20日正式卸任美国总统。
奥巴马的评价:
作为第一个担任美国总统的非洲裔美国人,奥巴马为美国人民树立了榜样,而他也给美国政坛带来了一种新的阶级观念。在他担任总统期间,白宫甚至连个人丑闻这样的事情都未曾发生过。在奥巴马担任总统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白宫一直将一种成熟稳健的成年人风格展示给外界。
‘肆’ 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历史上什么地位
奥巴马的历史地位已超多数美国总统
迄今为止,美国总共有43位总统。公正地说,他们都有某些过人之处,否则是难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美国的一些机构经常就历届总统的声望或历史地位进行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总统在普罗大众心中的形象是千差万别的,甚至是天壤之别。一般情况下,这些调查并没有为受访者设置特定的评判标准,大家仅仅依靠自己对他们所评价对象的总体感觉而做出选择。因此,我只能就各项排行榜本身进行对照,结合各位总统的人生履历,摸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发现,凡是在各次排名中最靠前的那些总统,多处在一个重要的时代,多遇到一个重大的事件,多具有比其他人更宽阔的战略视野。当然,不是很多总统都有如此幸运。也不是排名靠前的总统都同时具备这三个要件。事实上,只要不是一个个人素养极度平庸或像尼克松那样犯了政治错误的总统,赶上了其中的一项,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一、大时代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这个时势就是重要的时代背景。在200多年的美国政治历史上,能够称得上造就英雄人物的时代实际上并不多。18世纪70年代的“开国”是一个,19世纪中叶的“南北战争”是一个,20世纪30-40年代的“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是一个。能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任职美国总统的人物,在历史上都能留下重重一笔。加上他们成功的应对了这个重要时代的重大历史挑战,其历史地位就更是不言而喻了。作为开国元勋的华盛顿,他不仅仅在美洲大陆上建立起人类历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共和国,更重要的是他为这个共和国的发展建章立制,奠定了强盛的根基;林肯打的南北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铺平了康庄大道;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让美国从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中转危为安,他个人更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领军人物运筹帷幄与其他反法西斯力量一道拯救世界于水火。
小布什总统也带领联军打了两场规模不小的战争,但是美国人民并不买他的帐。究其原因,是他的这两场战争将美国拖向衰退的深渊,而林肯和罗斯福的战争则是将美国引向更加强盛。
二、大事件
能够与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所经历的大时代相提并论的大事件,在美国的历史上并不多见,美国在冷战时期最大的对手苏联的解体是这样的大事件。
1987年6月12日,为纪念柏林建城750周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当时处于东西柏林交界的勃兰登堡门前发表题为“我是柏林人”的演说。当他高声呼吁“推倒这堵墙”的时候,里根心里非常清楚:他正在创造历史。尽管柏林墙的倒塌、东欧“变色”和苏联解体都是在老布什任上实现的,但是没有任何人怀疑,所有这些结果的到来都始于里根时期对其根基的动摇,特别是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给活活拖垮了。因此,里根在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排行榜上总是名列前茅,有时甚至排在第一位。
本来,尼克松的历史地位也应该不错。他结束了越战,接近了中国,为搞垮苏联这座大厦挖掉了第一块基砖。不幸的是他卷入了“窃听丑闻”,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辞职方式下台的总统。美国民众可以容忍他们的领导人,比如肯尼迪和克林顿,有生活作风上的毛病,但是不能容忍他们有政治品质上的瑕疵。
三、大视野
在美国的历史上,有一位叫西奥多.罗斯福的总统。他既没有赶上轰轰烈烈的大时代,也没有创建小罗斯福那般丰功伟业,但他的历史地位一直在历代美国人民的心中居于前列。他是历任美国总统中少有的具备国际战略大视野的政治家。在他之前,美国受门罗主义影响,对美洲以外事务不感兴趣。从他开始,美国的眼光转向大西洋,转向太平洋,面向全球。所谓“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就是他的杰作。没有他,美国至今可能还是一个局限于美洲的区域性影响力的国家。
奥巴马的总统任期尚未结束,但是在有他在内的总统排名中其排位还不错。比如在盖洛普2011年2月进行的一次题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民意调查中,有5%的人选择奥巴马。他的得票排名仅次于里根、林肯、克林顿、肯尼迪、华盛顿和小罗斯福,超过绝大多数美国总统。
一般人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其实,奥巴马是一个有着巨大抱负的年轻总统,其理想主义色彩较浓。他在2009年11月第一次出访亚洲的时候,在东京向全世界表白他要做太平洋总统。他在2010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断然拒绝做世界老二。与老罗斯福一样,他在四年任期中所做的事情短期间是看不到结果的,可都具有长远的价值。他搞的美国经济、防卫和外交战略重心东移,如他所愿成功的话,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再维持50-100年则不在话下,而他的历史地位还会更上一层楼。当然,我们还是希望他不要在排行榜上继续往上爬,他的更加成功意味着别的国家更加倒霉。
‘伍’ 对奥巴马的评价
总的来上,他是一个成功人士,是美国梦的完美诠释。他能够一个非洲裔平民,干到美国总统,充分体现了他的价值,他从小经历了很多磨难,又经历了很多挫折,包括种族歧视,但这些都没有把他打倒,最终成就了后来的他。
所以说,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当然每个人都有缺点,不好的就不要学了,我们要多学他的优点和精神,看看《无谓的希望》,我觉得不错。
‘陆’ 如何评价奥巴马执政这 8 年
这个问题,最好从奥巴马两个任期分开讲,从内政和外交军事分开讲,这样比较容易评论奥巴马的八年执政的得失。
在2008年当选美国总统之前,奥巴马曾任职伊利诺伊州议会参议员(1996-2004年),2004年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发表主题演讲(并因此成名),2004年11月当选美国参议院参议员,直到2008年竞选总统成功为止。在从政之前,获得哈佛法律博士学位,并从事律师行业。
从奥巴马的履历来讲,第一点,在当选总统前,他从未在任何级别的政府工作过,毫无执政经验。他在第一个任期内,执政能力屡屡遭到质疑,从而导致民主党在国会两院的全面失势。第二点,他是一个资历很浅的参议员,政治资本薄弱,受大财团、华尔街和民主党党内势力影响。他第一个任期基本上像是一个“傀儡”(可以参考其内阁的成员)。而且他上任之初所表现出的在外交上的“天真”(比如尝试跟俄罗斯和伊斯兰世界搞好关系等等),都突出了他的执政经验不足和“青涩”。
其之所以当选,除了提出的伊拉克撤兵和全民医疗保险政策迎合了选民之外,主要是靠黑人身份带来的明星效应和年纪较轻带来的政治朝气, 得到了美国选民的“喜爱”(注意这里是喜爱),尤其是女性选民、年轻选民和少数裔选民的喜爱。
---------------------------------------------------------------------------------------------------------------------------------
2009年至2012年,奥巴马的第一个任期。
内政上,第一个要谈的肯定是金融危机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奥巴马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烂摊子,这些都不在奥巴马竞选时的计划之中。奥巴马上任之后,马上就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比如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然而效果并不怎么样(拯救了底特律的汽车行业是一个亮点,然而底特律没多久就破产了)。第二点,就是救助美国的银行(雷曼兄弟除外)。在奥巴马的财政帮助下,华尔街2009年当年就实现盈利,年底摩根士坦利平均年终奖金20多万美元,与此对比的是大批美国人失业。美国的金融改革在奥巴马任期是毫无希望,因为奥巴马本人就是接受了大量的政治献金而当选,他本人就是美国金权政治的范例。作为一个民主党的总统,他的很多政策跟共和党惺惺相惜或者说臭味相投。
第二个要谈的是奥巴马的内政改革,主要包括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税收改革。奥巴马刚上任的时候,在2010年中期选举之前,民主党掌握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多数席位,这些改革都通过得比较顺利。教育改革,包括增加教育经费等等,争议不多(第一夫人米歇尔搞的减肥午餐挺有意思的,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搜一搜)。税收改革,包括给中小企业减税和严查大公司跨国公司逃税漏税(奥巴马增收的一个措施)。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医疗改革,即帮助美国没有医疗保险的低收入群体获得可支付的(affordable)的医疗保险。美国的医疗体系其实比较复杂,在此之前并没有全民医保(少部分的州比如加州有全州居民的医保)。奥巴马的医疗保险改革,一方面给财政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另一方面与保险公司的利益产生了冲突。这也是共和党和奥巴马的矛盾集中点之一,为以后的否决政治和政府停摆埋下伏笔。全民医保,本身对美国社会福利体系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是奥巴马实行得并不好。
第三个要谈的是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墨西哥漏油事件,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灾难,而奥巴马处理不力和反应迟钝,遭到了美国媒体和民众的强烈批评,从此奥巴马的支持率一直走低。漏油事件本身也是奥巴马第一个任期内的很多负面事件的缩影。这些负面事件本身也促进了共和党在2010年中期选举夺回众议院多数席位,从此共和党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否决政治运动,美国政治进入了一个相互消耗的阶段。
在外交方面,分成两个阶段。
2009年到2010年,奥巴马履新初始,先是承诺对伊斯兰国家“永不交战”,在波兰撤掉远程反导系统与俄罗斯缓和关系,与俄罗斯签订削减战略武器协议,再是部署从伊拉克撤兵。这些举措为他赢得了一个诺贝尔和平奖。但是,美国对伊斯兰国家能够“永不交战”吗,对俄罗斯能够一直保持缓和的关系吗?这些举措都跟美国的国家利益相矛盾,更像是奥巴马一厢情愿的“清新”的外交路线。
第二个阶段,2011年到2012年,就是阿拉伯之春和恐怖主义的兴起。
一方面,阿富汗塔利班的屡剿屡不灭,促使奥巴马向阿富汗增兵。另一方面,伊拉克2011年全面撤兵后,伊拉克政府崩溃,恐怖组织迅速扩张。奥巴马不愿陷入伊拉克地面战争,改用无人机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奥巴马的“清新”外交全面败给现实。
阿拉伯之春,奥巴马和希拉里高举意识形态大旗,支持民主自由,干掉了美国的盟友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法国一起干掉了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在叙利亚挑起内战,一时间中东战火四燃。除了叙利亚内战可以打击俄罗斯在中东势力以外,无论是埃及内乱还是利比亚内战,美国的国家利益都遭到了严重打击。恐怖主义大肆发展,IS即将登上历史舞台。2012年9月11号班加西事件的发生,更是沉重打击了奥巴马和希拉里。
总结奥巴马的第一个任期,亮点不多(医疗改革),黑点不少(墨西哥湾漏油、班加西)。于党来讲,民主党2010年失去众议院多数席位,2014年失去参议院多数席位。于国来讲,经济复兴不力,中东利益遭到打击,恐怖主义四起。这都体现了奥巴马执政能力不足。
---------------------------------------------------------------------------------------------------------------------------------
2013年至2016年,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
奥巴马本身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经过第一个任期的打磨,开始展现出政治方面的高超手段。
因为共和党把持国会,奥巴马在内政上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进展,控枪立法被国会无视,移民改革遭违宪官司,2013年联邦政府停摆,共和党抓住Obama Care、Planned Parenthood和Immigration对奥巴马进行全面围堵。另外从2013年至今的国际上的热点不断,因此先从外交上分析奥巴马的执政,再在内政上稍作分析。
在外交上,奥巴马开始展现一种维持美国霸权的战略思想。2014年3月28日,奥巴马发表演讲阐述其外交政策,高喊目标美国要再领导世界100年。而奥巴马的外交策略不外乎,打击俄罗斯和欧盟与阻止中国崛起。
第一方面的战略行动是2014年初乌克兰内乱。美国投资5亿美元,挑动乌克兰西部的反对派,推翻亲俄乌克兰政府,一手策划了乌克兰内战。俄罗斯为了反制,吞并克里米亚,支援乌克兰东部民兵。亲西方武装和亲俄武装在乌克兰东部开始了持久的内战。乌克兰内战和沙特发起的石油价格战争,两手同步,一箭多雕。第一,推翻了乌克兰的亲俄政府,对俄罗斯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第二,挑动欧盟和俄罗斯对抗。第三,通过经济手段和金融手段制裁俄罗斯,重创俄罗斯经济。
美联储从2008年12月开始实行量化宽松(就是广印钞票和降低利率),但是直到2014年乌克兰内战之后,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气氛下,热钱大量从全世界(尤其是欧洲和俄罗斯)流入美国,美国经济才开始复苏。热钱进入美国,大部分通过投资和购买美国国债,无论是哪个途径,美国经济在得到了大量的外来资金注入之后,开始所谓强劲复苏,GDP增长率上升,失业率下降。举个例子吧,中国人大量投资美国房地产,尤其是加州和纽约的房地产出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量化宽松这个东西其实挺有意思(本人2013年在美国贷款买了辆车,贷款利率是0%,也是搭了顺风车),美国通过广发货币,向全世界输出通货膨胀,再通过热钱回流促进美国经济复苏。最后的结果是欧洲和日本经济惨不忍睹,美国一枝独秀。
第二方面的战略行动,是亚太再平衡。亚太再平衡,从2011年奥巴马提出,到他第二个任期内执行得还不错。亚太再平衡,其实就是围堵中国,阻止或者延迟中国的崛起。在军事上,要将60%的兵力投放到亚太的军事基地上;围绕日本和台湾,在东海上维持第一岛链的封锁;在南海上阻止中国控制南海和整合东盟。这个军事策略,目标是封住中国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出口,控制住中国的经济命脉(石油和其他资源)。在经济上,推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协定),既加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又打击了中国的制造业。
搞定了俄罗斯、欧盟、中国,放眼世界,还有谁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第三个方面的战略行动,在中东进行战略收缩和平衡政策。一方面绝对不军事介入伊拉克和叙利亚,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盟友(比如土耳其)搞起平衡策略。俄罗斯刚进入叙利亚,土耳其击落俄su-24轰炸机。俄罗斯打击叙利亚的土库曼反对派,部署防空导弹,抨击土耳其走私IS石油,土耳其反而派兵进入伊拉克训练库尔德武装了。种种策略玩的很6。
巴黎恐怖袭击,对美国而言反而是件好事。法国总统访美,奥巴马岿然不动,只表示可以共享情报。其实保持对IS表面打击实则放纵的态度。欧洲爆发难民危机,100万难民涌入德国,奥巴马表示2017年接纳10万叙利亚难民。美国在战略上撤离中东,是为了集中力量在亚太围堵中国。但是同一时刻又需要在中东制衡俄罗斯。这一个平衡策略,很妙,但是很不好搞。搞不好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通过这种种手段,可以看到奥巴马完全不是那个2009年高举世界和平和承诺永不交战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其逐渐转变为一个老练狡猾唯国家利益是举的政客。如果还有人说奥巴马是鸽派,那只能说他“鸽”的太不明显了吧。奥巴马是很清楚,美国如果再被拖入一场持久的战争,对美国的打击将是巨大的、毁灭性的。
在内政上,三个方面,第一同性恋平权(奥巴马在第二次竞选之前就高调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在发表此言论几小时之内即筹得1000万美元捐款);第二,枪支管控;第三,移民改革。
同性恋平权以美国最高法院法官通过投票5比4“合法”“立法”通过,白宫亮起了彩虹旗。最高院法官中五个自由派法官全部投了赞成票,其中两人是奥巴马提名的。同性恋平权,先是大部分州议会通过,再后是最高法院判定不通过的州违宪,就这样绕过美国的最高立法机构---国会,在美国所有的州实现了。这个过程,确实有点荒诞不经,对美国的三权分立产生了巨大挑战,但是美国政客基本上对此避而不谈。
枪支管控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2015年在334天里美国发生了351起大规模枪击事件,有校园枪击、有教堂枪击、有街头枪击。犯罪分子手握AK-47半自动步枪,对着手无寸铁的人群扫射,这一幕在美国发生了太多次,多得共和党基本上可以无视了。奥巴马这几年,屡屡在各种恶性枪击事件后呼吁立法控枪,但基本上共和党的国会理都不理,至今参议院都没把审核控枪法案放到议程上来。之所以这么难,一方面可以说一部分美国人根深蒂固地相信持枪权是人权,另一方面是美国步枪协会强大的游说能力,毕竟军火行业是暴利行业啊。即便有持枪权,佩戴手枪的良民,面对手拿AK-47的犯罪分子,和拥有M1A2坦克的美国陆军,这个持枪权真能自卫和反抗暴政吗?金权政治,金权政治,铁打的资本,流水的政客。
2015年初奥巴马提出一个移民改革计划,主要目标是使500万非法移民逐步合法化地在美国生活工作交税。其实行手段是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目的是绕过共和党掌控的国会实行改革。这个移民法案可以说过于激进,远远超过了美国社会的共识,激起了民意反弹。Donald Trump通过炒作这个immigration的议题,居然一直在民调中遥遥领先其他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可见这个移民改革计划,为共和党赢得了多少民意。共和党将奥巴马移民改革诉诸法庭,告其破坏三权分立超越职权违反宪法,奥巴马一路吃败官司,现已经打到最高法院,这个移民改革基本上在奥巴马任期内很难实行。
综合来看奥巴马目前的第二个任期,他逐渐从理想主义走向实用主义,从一个执政经验不足的政坛新手转变为一个手段老辣的政客。无论是绕过国会实行改革,还是在外交上左右逢源,都展现了其执政能力和政治手段的提升。奥巴马目前在外交上获得不错的成绩,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促进了经济复苏,虽然经济增长并不是那么给力;通过了同性恋平权,然而这件改革流于象征性的意义;枪支管控和移民改革则停步不前。
---------------------------------------------------------------------------------------------------------------------------------
虽然奥巴马还有一年的任期,其实不妨碍讨论奥巴马的政治遗产。
在经济上,TPP和正在谈判的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都将巩固和加强美国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发展,并在经济上围堵和打击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国家。
在外交上,亚太再平衡和中东收缩战略,都是很可取的措施。如果共和党的战争狂人们2016年不能当选,可以想象希拉里-克林顿会继续实行和深化这两个策略。其次,打击俄罗斯、收拢欧盟、维持中东乱局,对美国保持霸权地位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伊朗核谈判和与古巴建交都是可圈可点的政绩,虽然没有上述的三个战略对美国的外交和国家利益影响深远。
但是,其他国家也不是傻子,必然不会在外交和军事上坐以待毙。无论是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还是俄罗斯强力介入叙利亚,还是欧盟向俄罗斯和中国迅速靠拢,都给美国人的“再领导世界100年”留下巨大阴影。奥巴马这七年来,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和掌控力是下降的,这倒不能说主要是奥巴马的锅了,时势使然。
在内政上,全民医疗保险通过、同性恋平权实现和推出移民改革,算是奥巴马的数的上的政绩了。但是,从一定角度上讲,这些改革未免显得有些激进,割裂了美国社会,导致了保守主义在美国的迅猛发展和民主党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全面失败。
政治消耗战和否决政治在奥巴马的任期内大行其道,奥巴马提出的法律国会不通过,国会通过的法律奥巴马不执行。美国的内部的社会、经济和制度改革,在很多方面停滞不前。比如枪支管控协议,其实有利于维护美国社会的稳定,却在共和党国会里毫无通过的希望。比如非法移民问题,目前是到了必须要改革的时候,但是奥巴马的路线太过激进,太偏左,其推出的行政命令全面合法化有美国子女的非法移民,直接引起了强力的反弹。至今屡屡被法院判决违宪,目前已上诉到最高法院,在其任期内看不到实施的可能性。
奥巴马的内政改革,多集中在社会方面,在经济和政治上其实不够深入。美国突出的问题,比如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比如金权政治,比如否决政治,比如金融监管,几乎看不到任何改变。而这些问题必将伴随着美国进入下一个十年、下一个二十年,对美国社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综合来看,奥巴马第一个任期各方面马马虎虎不太合格,第二个任期外交军事干得不错,美国经济也随之复苏,在内政上束手束脚没什么进展。可以说,奥巴马勉强算是一个合格的美国总统,不太坏,不像前任小布什花光了美国的家底,也不太好,没有像罗斯福一样力挽狂澜。其自身的弱势和美国的走弱倾向,决定了他的格局和历史地位。而美国这艘航空母舰,依然在既定的航向中缓缓前行。奥巴马所做的不过是给这艘航母做一些硬件上的修补和升级。修修补补,小修小补,又是八年。
完。
---------------------------------------------------------------------------------------------------------------------------------
说些题外话,奥巴马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度假最多的总统之一。他非常喜爱打高尔夫,过生日的时候还要请NBA球星来打球庆祝,据说经常跟好莱坞明星们在白宫通宵达旦搞party。
他本人的明星效应非常强,作为一个黑人总统带来的巨大关注度,使他在总统任期前两年更像一个明星而不是政客。“Yes We Can”在全世界圈了很多追星粉。有提词器,雄辩滔滔;离了提词器,却在2012年选举辩论里经常被罗姆尼问得说不出话。
他乐于上电视节目,在talk show里搞笑。他有twitter账号,有Facebook账号,还有美国知乎Quora账号。其背后的团队精于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和投放广告。最近刚跟贝爷在阿拉斯加吃鱼肉,中国海军还特意路过祝贺。
奥巴马经常讲,总统任期结束后,最怀念空军一号不用买票排队的日子。
所以说,他这个人哪,还真是开辟了政客宣传的新潮流了。君不见Trump在Saturday Night Live里面和两个自己谈笑风声。政客娱乐大众,大众乐呵呵。本来很严肃的事情,不如笑一笑喽。
‘柒’ 如何评价奥巴马担任本届总统的政绩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第44任美国总统,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国人(美国黑人)总统。
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他本身的身份便可以被载入美国的历史,他本身的政绩也不可忽略。
对美国人来说,医疗是个大问题,奥巴马的医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问题,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一直以来是美国人的一个梦,尤其是美国民主党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梦想,也是美国很多经济学家和卫生学家所致力推动的。
当时的经济危机也是一个好的时机,给了美国医疗改革的好机会,奥巴马医改的最终目的是为美国全民提供“可以负担得起”的医疗保险,目前自然是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最近特朗普好像要对医改下手,就不多说了。
奥巴马作为第一人黑人总统,除了他的象征意义,他的政绩不可被忽略,特别是医改上,如果真的能坚持下去,美国下层人民会一直感激他的。
‘捌’ 如何评价奥巴马的总统告别演讲
奥巴马的演讲是两位前任加起来的三倍多。如果去掉例行公事的开篇感谢,结尾“God Bless America”的话:克林顿只用两句话做了个总结----经济干的太好了不用多说;莱温斯基的事情没脸说小布什说了十分钟分享了一下自己的理念----911+次贷危机,多说几句解释一下找找面子奥巴马讲了40分钟的干货,是两位前辈加起来的4倍!
我们的好日子(自己的政绩)一个重点是继续推销奥巴马医保:“要是谁能干的比我强,我直播吃~~啊,我支持谁”另一个重点是反恐:“我干掉了本拉登,打击了ISIS,ISIS的领土只剩下一半啦”
经济问题挑了一组最好看的数据说(其实我们都知道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了,个人认为这一点上奥巴马干的还是不错的)指出美国依然(still)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这个Still用的好,就像一个日薄西山的老头咋呼自己的儿子们“老子还没死呢,都蹦哒个屁”。说这一句话就说明已经心虚了。小布什脸上挨了一记911都有足够的自信不这么说。
‘玖’ 怎么评价奥巴马
对奥巴马的评价
欧巴马是2004年才进入参议院的新鲜人,凭借他充满魅力的笑容,46岁的年轻活力,以及黑人族群的身份,吸引了一大批拥趸。选民们看厌了十几年不变的老面孔,厌倦了伊拉克战争、腐败丑闻等政治负面消息,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欧巴马清新亲和,从政履历简单而干净,加上年轻的年龄都让选民充满了崭新的期待。甚至有人将他比作新一代的肯尼迪,年轻有为,将开启美国一个新的时代。
欧巴马在初期凭借自己的清新形象,支持率一度超过了另一参选人希拉里,在筹款方面也与希拉里不相上下。但随着竞选的深入,欧巴马对各类议题缺乏深度的思考,并没有真正的创建,竞选活动大多停留在批评对手,以及号召变革方面,明显流于空洞。民调也持续下滑,从领先希拉里直至落后十余个百分点,显示出加强政策论述是欧巴马当前竞选的主要问题。
“诅咒门”事件出来之后,奥巴马在右派和中间派的攻击下,遭受重重压力。尽管左派媒体比如CNN和纽约时报都采取鸵鸟政策,视而不见,但是长期被动挨打对于奥巴马也不是一个办法。星期二早上,奥巴马终于在宾州发表了一次关于种族主义的演说,全面回应了质疑。
在奥巴马演讲前,奥巴马阵营已经把讲稿发给传媒。左派称之为超脱于竞选之外的有超越时代意义的讲话。我昨晚细细读之后,不得不承认:奥巴马此次精心撰写的演讲确实写的不错,不少地方值得反复研读。
我认为奥巴马在此次演讲最大的意义在于他终于揭开了之前挂在他和他的阵营脸上的跨越越种族、超越旧政治的面具(也就是我下面讨论的Steele说的“交易者”面具),选择直言当今美国社会和政治在对待种族问题上的误区和直面种族问题的必要性。这个对于奥巴马是一个赌博,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我认为它既没有超脱竞选之外,也没有超越时代的意义。此演讲发生的时间和背景就已经注定它是奥巴马在万分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意在扭转竞选劣势的一个手段,又如何能超脱于竞选之外?奥巴马此演讲的终极目的本来就是解释自己为何不能割舍和莱特牧师之间的关系,哪怕明知莱特政治观点极受争议。奥巴马大篇幅的就种族主义的解释和议论,都不过是为了这个解释而铺垫和转移视线,令选民,尤其是白人选民,把注意力转去更广阔、更看不见边际的种族意识讨论上,从而不再深究他到底为什么那般不顾一切地要和莱特和他的教堂捆在一起的真正原因,因此他的演讲根本谈不上任何跨时代意义,不过是一个被逼入死角的政客挣扎反抗的一种自保而已。
该演讲从1787年的美国制宪开始说起,说到美国黑人和白人在历史上的不平等,以及现今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1-5段)。从第6-9段起,奥巴马利用自己的血缘和经历说明自己是适合做一个联合者(unifier)。10-12段是承认美国选举中确实存在种族的因素。13段奥巴马再次声明他反对莱特牧师的言论。14-21为自己和莱特牧师的密切关系辩护,说明自己不会割舍(disown)莱特牧师。22-31段是从历史根源为莱特牧师辩护。32 -34段利用白人劳工反对工作外判指称白人也有类似的怨言。35-40说的是黑人和白人应该如何努力改变这个现状。41-48段讲的是大家不应该继续在这件事上纠缠,而是应该向前看。49到60段奥巴马用一个23岁南卡女青年的经历说明unify的重要性作为结束语。
整篇讲话不乏亮点。我总结一下:
第一部分,讲到了美国黑人历史上的不平等,奥巴马从制宪讲起,配合演讲地费城。这点做得不错,因为费城正是制定美国宪法的地方。如果从奴隶贸易或是独立宣言说起来,就没有这么情景交融。
第六部分,为莱特牧师辩护,解释了莱特牧师的思想来源于60年代的黑人受压迫的历史。这段写得不错,让人了解到莱特牧师的极端反美反白人是事出有因的,而这一切不过是莱特牧师没有与时共进的结果。这个说得通。
第七部分,奥巴马为了把白人也拉下水,于是专门提到白人劳工反对全球化的怨言。这个有点混水摸鱼的意思,因为这件事完全和种族主义毫不相干。但是如果一个不细心的白人,却完全有可能在听的过程中被说服。
第九部分,奥巴马用华丽而有煽动力的语言呼吁大家要move on,不要再纠缠在莱特事件上。这是奥巴马赢得掌声的一段,连番的排比在现场很有感染力。
第十部分,利用支持自己的普通的白种女人的故事作为演讲的结尾,富有人情味。
然而,精心审词度句的演讲仍然无法掩盖奥巴马在“诅咒门”事件上的致命弱点。我先从演讲本身分析奥巴马的前后矛盾和弱点,然后再根据Shalby Steele的“面具说”来从另一个角度、在更深的层次上分析奥巴马和“诅咒门”。
首先,奥巴马到底以前知不知道莱特的极端反美反黑人言论呢?奥巴马之前说没有,还说如果他“反复(repeatedly)”听到这样的话,那么他就会退出这个教会。星期一,据纽约时报报道,一个名叫Kessler的记者早在去年8月的时候就写过一篇报道,指在去年7月22日曾经去过这个教堂听布道,当时奥巴马正在现场,而当时莱特牧师正好有反美反白人的言论。当时记者是为了写一篇关于候选人的宗教信仰的文章,专门跟随奥巴马到这个教堂。但是奥巴马阵营反驳说,奥巴马当天下午一点半在美国迈阿密演讲,所以根本不可能出席在芝加哥的布道。但是Kessler供职的Newsmax网站就说,该教堂一天有3次布道会,上午两次,早场7点开始,晚上还有一次,所以奥巴马下午在迈阿密,不等于他上午或晚上没有参加布道会。Kessler在去年7月参加过几次,所以他也有可能在日期上记错。但是去年七八月时奥巴马还远远不是热门,所以该记者按理没必要在去年8月就开始栽赃。因此我觉得Kessler说的很可能是确有其事,但是日期可能是搞错了。奥巴马大概非常明白: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搜集他曾经在莱特的布道会上听过后者的极端言论的证据,迟早会有“穿帮”的时候。所以,他选择干脆就在这次演讲中明确承认自己曾听过莱特牧师有争议性的言论。那么,奥巴马在之前的声明中有没有说谎?我想大家心里应该有数了。
第二,奥巴马承认了在选举中有种族因素,甚至把他自己的先天血缘背景作为他更能了解黑人立场的证明。那么,他和他的阵营之前又凭什么严厉谴责和攻击克林顿和菲拉罗呢?比尔克林顿不过说选民在选举时会考虑种族和性别,菲拉罗不过说奥巴马在初选中因为肤色而受益,而他们说的哪一句不是现在奥巴马承认的事实?之前左派传媒更是大喊克林顿和菲拉罗说选举中存在种族因素就是搞种族主义。现在奥巴马自己也承认了选举中存在种族因素,那么他的阵营是不是该向克林顿和菲拉罗道歉呢?或者左派媒体是不是也应该要炮轰奥巴马,而不是吹捧他的演讲如何具有跨时代意义呢?
第三,奥巴马把自己教父莱特牧师的言论和菲拉罗言论相提并论,甚至为保莱特,竟然把他白人外婆过去私下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咕哝和莱特在公开场合大肆发表极端仇视白人、反美的叫嚣混为一谈,这简直是对听众智慧的最大侮辱。菲拉罗只是接受采访时说明一个事实,而对这个事实没有加以评论,这个和莱特牧师彻头彻尾的反美反白人煽动性的演讲是一回事吗?可怜奥巴马的白人外婆,悉心照料他、培养他,令他可以接受美国最好的教育,结果奥巴马竟然为了替他的黑人牧师辩护,不惜将她从前私下对其他黑人的咕哝和怨言抛出。由此也能窥探出在奥巴马心目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奥巴马在白人和黑人应该如何改变的问题上,又一次表明了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偏袒。他劝说黑人社群应该放下历史包袱,把自己的委屈和美国其他的不平等结合起来,多一些家庭成员的交流等等。这些都是出于心态和个人修养上的要求,并无实际性的行动。而对于白人,他就要求他们进一步认清祖上犯下的罪(legacy of discrimination)。他要求白人应该为黑人投资更多的学校和投资更多的社区,应该加强民权法的执法和保证执法的公义(就是应该更加对黑人偏斜),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给黑人等等。很明显,在奥巴马的演讲中,白人仍然是应该做更多实际性贡献的一方,原因也不过继续为历史上的事赎罪。从奥巴马对黑人和白人的不同要求看,黑人要做的是思想上的提高,而白人要做的除了思想上的提高外,还要有物质上的给予。我看不出奥巴马的这种思想,到底和以前的黑人民权主义者有什么不一样。
第五,奥巴马一再认为自己才是真正能够unite美国人的人,但是我们看看他在演讲中给出的理据是什么:他强调了自己半黑半白的混血身份,强调了自己由白人抚育长大,强调了自己拥有的一大堆各个种族分布在三大洲的亲戚。因此,他认为自己最能明白美国的伟大(令他有今天的成功)和美国的需要(各个种族的需要),也最适合团结和联合民众的人选。可是他的血统是天生的,他亲戚的血缘是注定的(当然他的太太米雪可以算是他后天努力的选择),他由白人抚育长大也不由他自己控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奥巴马自己作出了任何的努力和尝试去令到美国更团结。如果就凭他先天的因素就能令美国团结,那么这个和种族主义的先天决定人的优劣又有什么分别呢?
另外,他总强调自己是可以带领民众改变的人,可是,既然他对莱特的极端政见及其在黑人社区的重大影响早有所闻,那么过去二十年他又为何不凭借自己的努力试图改变莱特和受莱特负面影响的黑人民众?既然他认识到种族问题仍给美国社会和政治带来很多不良影响,那么他为何直到现在才“振臂疾呼”?从他过去对自己反对和提倡的观点事件的不作为来看,奥巴马凭什么让选民相信他谴责华盛顿的一切旧政治就等于他真的会为改变它而变得有作为?凭什么相信他现在号召大家团结就等于他入主白宫后真的会做出实际的努力平衡和代表各个种族的利益?难道只有成为总统才能带领民众进行改变?做州的参议员的时候和做联邦参议员就不能多做实事,让人们看到和感受到通过他的努力带来的希望和变革?我看要么是奥巴马眼高手低,要么就是他完全对自己要改变什么、改变成怎样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和规划。不管怎样,那都说明他根本不是一个可以令人信服的总统候选人。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奥巴马的演说没有解决这次危机的最大问题,就是奥巴马始终没有能够清楚地解释自己为何不能公开割舍和莱特牧师的关系。奥巴马承认自己知道莱特的政治观点,但认为只要自己不赞成就无伤大雅。姑且说奥巴马有一定的判断力,可以对莱特的言论免疫,但他的妻子米雪呢?她对克林顿的恨,“第一次爱国”以及她宣称要对美国人的灵魂进行修补,难道就没有受莱特影响?他的一对年幼的女儿,分别只有6岁和9岁,难道就不怕她们受莱特牧师反美反白人的言论的影响?难道他不知道孩子是最容易耳闻目染的吗?由此可见,奥巴马显然在这个问题上避实就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除人们,尤其是白人心中的困惑。
那么,奥巴马究竟为什么当初结交莱特牧师,并且保持近二十年的深厚密切关系呢?从最直白、最现实的角度来看,Dick Morris(此人当年因行为不当,被克林顿踢出局,后变成强硬反克林顿的一衰人)已经一语道破:奥巴马作为一个外来的、毕业于常青藤大学、由白人家庭养育大的圈外人凭什么能打入芝加哥的黑人社区基层?凭什么可以在短短几年间,迅猛上位?那是因为莱特和他身后数量庞大的的追随者和莱特的关系网。简而言之,奥巴马靠莱特和黑人上位,可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奥巴马的政治野心和根基根本就是建筑在莱特的势力之上,因此除非奥巴马愿意彻底放弃自己的政治前途,他根本无法斩断自己和莱特的关系,无论是公开的还是私下里。
但是,从我目前看到的最深刻、最能解释奥巴马所为的评论是黑人Shelby Steele在 3月18日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片文章。作者从奥巴马人性根源上剖析了奥巴马为何能够在此次竞选中“异军突起”,又为何会随着竞选深入无可避免地陷入绝境、难以自拔。Steele自诩保守派黑人,在2007年就写过一本关于奥巴马的书“A bound man: why we are excited about Obama and why he can’t win”(根据内容,书名大致可以翻译成:《一个被局限的人:为什么我们为奥巴马雀跃以及为什么他不能胜出?》)。他在华尔街日报上的那篇文章的立论和讨论都是基于此书。Steele在书中从面具说的视角分析作为一半黑人一半白人的奥巴马为了找到他在美国社会发展道路并在从政道路上成功地走下去,怎样给自己戴上 “交易者”(bargainer)的面具,令自己可以成功地游走于白人和黑人之间,无往而不利。但是总有一天他的面具会被摘掉,而面具摘掉的那一天,就是奥巴马走向失败的开始。
在Steele看来,这副“交易者”面具之所以能令戴着它的人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向白人发出“无罪推论”(the benefit of the doubt),充分利用当代白人对于彻底摆脱羞愧的种族歧视原罪历史、回归清白(innocence)的饥渴(hunger),博得他们的好感,令他们疏于防范。简单而言,就是带着“交易者”面具的黑人面对白人时,告诉对方:“我不认为你有任何种族歧视的思想,除非你真的做出那样的行为让我看见。”而面对这样一个黑人,绝大多数白人不管是因为对黑奴历史的愧疚,还是出于要证实自己确实像对方所说的那样根本没有任何种族歧视,不但不会厌恶这个黑人,反而会越发地愿意对这个黑人表示自己的好感和支持。因此,与其说那些白人是真心实意、毫无保留地喜爱和支持面前这个黑人,还不如说他们喜爱和支持的是他们眼里那个黑人所代表的“你们无罪”的意义。因此,这个面具起到了“礼尚往来”(retroprocity)的作用——黑人“赐”白人无罪以换取白人的回馈,这也就是“交易者”的精髓所在。
然而,正如Steele洞悉的那样,“交易者”面具和其它面具的一样,其作用都是为了让人看不见面具之后的那张真面目。只有以面具示人,才能达到隐藏在面具之后的目的。所以,将真实的面目隐藏在面具之后就是戴面具那个人达到目的的关键,而为此目的,戴面具者必须付出压抑、掩藏和背叛真实的自我的代价——久而久之,面具可以越戴越自然,但流失的自我也就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戴面具者被迫或主动揭开面具,让人们目睹了他的真面目,那么附着在面具上的魔力(magic)也就消失,戴面具者也就从此“泯然众人矣”。如果放到奥巴马和他的竞选上看,Steele提出的“交易者面具说”就很能说明奥巴马和他此次竞选的起落。
首先,奥巴马为何能获得那么多年轻人和中上层白人的支持?为何那么多的白人为奥巴马的竞选而疯狂?除了因为小布什政府的失败、经济的衰退、伊拉克战事的冗长无期,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理由——因为参与支持奥巴马的竞选是最能让白人证明自己是如何地不种族歧视,而这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是维系白人支持者最大的保障。至于奥巴马此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到底在想什么、他究竟能带来怎样的改变,与那相比就无甚紧要了。
因此,对主流白人而言,奥巴马提供了一个让他们表达和经历种族清白(racial innocence)的绝佳机会,而支持和参加奥巴马的竞选就更加能够满足和慰藉他们对种族清白的渴望。而且,奥巴马越是对具体的改革目标、希望目标含糊其辞,就越能够让更多有着不同政见或利益的白人一厢情愿地把自己能够接受的解释和借口安置在奥巴马竖立的“希望”和“改变”旗帜下。就连奥巴马自己也曾坦言:“我自己就像是一个空白的屏幕,很多不同政见的人们都可以在上面谋划自己的蓝图… …”(“I serve as a blank screen on which people of vastly different political stripes project their own views . . .")我倒认为奥巴马更象是一块有自动刷黑功能的黑屏,人们可以在上面任意写上自己的愿望,但永远看不见别人写在上面的愿望,因此黑屏永远可以说自己最能包容,最能团结人民的意志,因为每个人只看到自己脑海中的愿望,没人可以搞明白到底在一层一层刷黑过的黑屏后的终极意志到底是什么。不管白屏还是黑屏,其作用都和Steele所说的“交易者”面具一样——令人们只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东西,而不顾面具之后的真相。
其次,莱特“诅咒门”事件为何如此轰动?而这种轰动效应为何在白人和黑人中存在着明显差异——白人为何如此震惊甚至惶恐,而黑人却还纳闷为何白人对此有如此大的反应?这个事件为何成为奥巴马的死穴,足可以完结他的美国总统梦?——那正是因为莱特的言行撕开了戴在奥巴马脸上的面具的一边,让人们看见了他真实的半边脸。在那里,不但没有原来面具上的 “白人无罪”的赦免金字,反而刺满赤裸裸的对白人的仇恨和愤怒。这样一来,奥巴马不再是“交易者”,与之伴随的可以给白人带来的“赦罪”的满足感和欣喜感荡然无存。他也将无法再用“赦免白人之罪”来向白人要回馈。因此,奥巴马必然会损失很多白人票。而他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稳住黑人基本盘,并争取继续“糊弄”住那些稚气未脱的年轻人。
再次,Steele的面具说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奥巴马为何坚持和莱特建立和维持密切的联系。奥巴马作为一个黑白混血儿,在社会中需要找到一个身份认同(identity),要么是白人,要么是黑人。从白人的角度看,奥巴马在白人精英环境里成长、接受美国最好的教育,绝对能够被主流白人接纳,但是由于自己的肤色,他一定不会被看作是白人,所以也无法参与到白人权力的核心。从黑人的角度看,在加入莱特牧师的教堂之前,他和主流的黑人圈子一直没有什么交集,他虽然成长于单亲家庭,但是一直富裕,一直是精英,一直在白人的环境中成长,所以绝大部分黑人都不会对他有任何的认同感。所以,奥巴马年轻时的吸毒很可能就和这种找不到身份的心态有关。莱特牧师的教会,是全美最大的黑人教会之一,参与者都是大部分中低下阶层的黑人,莱特牧师把奥巴马带入了主流黑人社会,帮助他找到自己在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根,让他在精神上找到了令自己彻底变黑的家。因此从精神层面来说,奥巴马参加了这个教会20年,找回了自己的黑人的认同感,也让自己变为“彻底”的黑人。在这里,他和米雪结婚,他的两个女儿在这里受洗,他的精神世界确实离不开莱特牧师的影响,他对此也绝对感恩。因此从个人情感上来说,奥巴马不愿与莱特割裂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奥巴马毕竟不是一个普通默默无闻的人,他是一个政客,而且还是充满野心的政客。从政治层面来说,莱特牧师就是他和黑人主流社会的桥梁,没有了莱特牧师,黑人就不会认为这个一直在白人圈子长大的黑人是自己群体中的一员。然而,奥巴马毕竟有着和中上层白人接近的精英背景,令他有足够能力周旋于白人政客之间。如何在社会和政治上充分利用自己先天的血缘优势,令自己走向成功?奥巴马选择了带上“交易者”面具,而不是像Al Sharpton 或 Jesse Jackson那样选择“挑战者”面具(即先认定白人有种族歧视罪,除非他们证明不是)。而这个面具的魔力令他扶摇直上,直到莱特事件爆发,撕开了他脸上的面具,才使他陷入竞选的败局。
综上所述, “诅咒门”事件对奥巴马而言根本是避无可避的一个死结,是他当初选择带上“交易者”面具、坚持在从政的道路上走下去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迟早要面对的一道高坎,能不能过得去,就看他的造化了。现在看来,只有白人能救得了他的败局,对比之前他戴着面具向白人抛橄榄枝“赦罪”,这实在是太大的讽刺了!总之,还是那句话:“出来行(混)的,迟早有一天要还!”——它不仅适用于黑社会、娱乐圈,放在政界也是再贴切不过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ed3c301008z1n.html
‘拾’ 奥巴马是什么样的人
做个对比:
奥巴马:
分析人先分析性格,这是惯例。
从大的方面看麦凯恩和奥巴马的性格。
按内向、外向划分,麦凯恩是外向型,奥巴马是内向型。
按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四种类型划分,麦凯恩是力量型为主,另有较多的活泼型成分;奥巴马是比较典型的完美型,另有较明显的力量型成分。
奥巴马喜欢思考,注重逻辑推理。
麦凯恩具有精明果断的外表,奥巴马具有深沉细致的实质。
奥巴马平和而刚毅,麦凯恩豪爽而耿直。
奥巴马属于坚劲之人,本来他的本性是喜欢攻击社会的弊端,眼睛爱盯着阴暗面,以讦为直,不宽容,但经过自我修养,已经克服了这些缺点,现在的主要标志是追求准确、端正,以有远见卓识、有所创造、深刻、细致、确切、精当自豪。
麦凯恩经常是感觉紧张的,他要经常保持精力充沛的形象;奥巴马是持续的不轻松,但不到紧张的程度。只要睁着眼睛,他的大脑就不会休息,他有点分不清工作与休息,似乎工作也是休息。
奥巴马属于内向思考型,主意拿得正,别人很难影响他,除非对方有严密的逻辑或可靠的证据。
按照S、E、Z、H、N五种类型类型划分,奥巴马属于S型人,又叫内闭性气质。特点是清楚地区分自己与别人,爱思考,认真,不大宽容。麦凯恩属于H型人,又叫自我显示型性格。特点是喜欢盛大的场面和显赫的气氛,表情较丰富,能夸张,总想让别人重视自己,缺乏持久性。
一个人的自尊心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是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麦凯恩的自尊心建立在自己勇敢、独特的基础上,奥巴马的自尊心建立在自己善于思考、见解深刻上。
奥巴马的批判进取心强而情绪克制。麦凯恩的自我放纵心强,总想逞能逞强炫耀于人。
奥巴马的性格是明显的内向型。这就是说,他是那种不喜欢暴露真实思想和情感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倾向于自己慢慢消化。许多人以为内向型性格就是不爱说话、不爱交际,其实虽然喜欢说话但从来不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者,不能算是性格外向;而许多性格内向的人的确是善于社交的好推销员。内向性格的人仍然很可能是能说会道的,伶牙俐齿,也能够滔滔不绝,也能够高谈阔论。判断性格外向内向的标准,要看他是主动地暴露思想感情,还是情不自禁地流露思想感情。奥巴马不管多么能说会道,善于演讲,当他主动展示自己的思想观点时,宣扬或交流的目的性是很明确的,这与情不自禁地暴露思想感情完全是两回事儿。
内向型性格的精神动力,一般来源于内心世界,而外向型性格的精神动力,往往来源于外部世界。内向型性格需要从自己的内心吸取精神营养,外向型性格需要从外部世界吸取精神营养。因此,内向型性格者需要比较多的时间独处,而外向型性格者独处时很容易感到寂寞苦闷甚至憋得慌——特别是那种轻浮型、轻佻型外向者。奥巴马绝对是经常需要时间独处的人,他需要在独处的环境中理清纷乱的思想。只有把思想清理出头绪后,他才镇定而自信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他经常是胸有成竹的样子,就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很明白事情应该怎样做。
奥巴马是个相当有深度的人。
我看见过十几位美国总统的笔迹(都是发表在书报上的复印件),我认为其中思想最深沉、最深邃的是尼克松。听说美国人因为水门事件而对他评价很低,其实这只是道德问题,道德问题与思想深度完全是两回事儿。奥巴马的性格不像尼克松那么内向,平时的表情也不像尼克松那么深沉,凭笔迹可以断定,奥巴马的思想深度是类似于或接近于尼克松的。当报刊上、电视上充满奥巴马竞选总统时的微笑面孔时,须知这并不代表他的本质。
麦凯恩和奥巴马都是有雄心壮志的人,但在这三个方面是不同的。
麦凯恩的雄心壮志缺少深思熟虑的基础,所以在远见卓识方面也明显逊一筹。对于他来说,远见比较少有,可能有些卓识。即使卓识,那也应该是灵感爆发似的突然一闪而已。他有很好的直觉,对眼前的情景判断简洁明快。
奥巴马的雄心壮志是建立在性格深沉的基础上,不张扬,也许亲朋好友都不知道。他的雄心壮志不仅深思熟虑,而且具有老谋深算的特点和性质。
两个人的理想和抱负都是很大的,但具体内容不同,大与小是无法比较的。
理想的无私性方面,麦凯恩比较无私,这就是说,麦凯恩更容易为理想牺牲自我,而奥巴马更倾向于把自己和理想紧紧地绑在一起。
从理想的内容具有的性质而言,麦凯恩的理想较具有声势浩大、场面显赫、万民敬仰等性质,也就是说,他的理想属于成就、事实、业绩的性质,具有偏重于形式的性质,他在意的是眼前民众对自己的看法。奥巴马的理想较具有深层次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他对暂时性的声势浩大、场面显赫、万民敬仰之类不大在意,他更重视自己对历史、对社会的深远影响,重视后代人怎么评价自己即未来的历史怎么写自己。
很明显,麦凯恩如果当选美国总统是不打算对美国的现行政策做重大改变的,他的思维视野、精神注意力仅仅在如何维护美国的利益方面。如果他要改变,那一定是情势很明显应该改变了。
奥巴马如果当选为美国总统则一定努力对美国的现行政策作出重大改变。对于奥巴马来说,如果身为美国总统而不留下醒目的个人政治标记,那他会觉得太对不起自己了。
现在又流行九型人格的分类法。这样分,奥巴马是一号人格完美主义者,麦凯恩是八号人格保护者。
从人格特征来说,麦凯恩具有演员的性质,其风格是大吼一声,突然亮相,在举世瞩目、万众惊羡的场面中演示自己的才能和杰作。
在麦凯恩的思想意识里,他觉得周围的环境经常需要他展示自我。获取朋友的信任需要展示自我,赢得大众的信服需要展示自我,威慑敌人同样需要展示自我。
奥巴马的人格特征具有军事统帅的性质,其风格是暗中调兵遣将,出其不意,对对方的打击又准又狠,等到世人恍然大悟的时候,胜卷已经牢牢地攥在他的手里了。从这种意义上理解时,我们可以把他的人格理解为阴谋家、野心家类型;但这样做必须把阴谋家、野心家这样的词汇所具有的贬义舍弃掉。他的目标是最后的胜利,不是眼前一时的场面煊赫,他要把别人彻底征服,让世人心悦诚服,而不是被临时煽动起来的情感所鼓惑——他深知巨大的希望之后若是随之而来的是失望,那场面将更悲惨。他的内向型性格决定了他的精神驱动力无须借助于别人的情感反应来支撑,他的深思熟虑性格决定了他不会像麦凯恩那样喜欢沉醉于眼前的美好景象。
麦凯恩是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他作为总统毫无疑问会坚定地捍卫美国的利益。对任何侵犯美国利益的人,他唯一的反应方式就是迎头痛击。在这方面,麦凯恩更像是个拳击手。
质疑奥巴马的爱国心是毫无实际意义的选举战术,但奥巴马对侵犯美国利益的人和事,反应不会像麦凯恩那么鲜明,那么简单,或许他仍然会和对方握手言笑,但他心里一定想的是“我总有一天要活剥你的皮!……”他很可能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战术来制服对方。
中国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专制,形成了一种名曰“忠诚”的道德标准。所谓忠诚,具有盲目信仰、盲目信赖的含义。直到今天,一个人是否具有忠诚的品质,依然是一个十分重大普遍的问题。用这个标准衡量麦凯恩和奥巴马,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麦凯恩具有忠诚的道德品质,这就是说,麦凯恩对自己喜欢的上级或权威偶像之类的人物,比较容易产生忠心,说一不二,忠心耿耿,不会变心。他对自己喜欢的上级或权威偶像之类的人物究竟是否正确,是否代表真理和正义,较少怀疑。
奥巴马不具备忠诚的品质,这就是说,让奥巴马盲目地忠于任何人都是难以办到的事情。如果要说忠诚的话,他只忠于自己。从价值的角度看,奥巴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可以以士兵、随从者的身份参加某种事业,也可以忠诚地与别人合作做事,但他不会盲目信赖、盲目服从任何人。他既不轻信,思想上一旦产生了怀疑就不会盲目服从。在奥巴马看来,私人关系归私人关系,事业归事业,是非对错则是另一回事情,奥巴马决不肯把这些不同的事物混在一个锅里煮。
现在我就报刊上美国笔迹学专家的分析结论谈谈我的看法。
有报刊说“奥巴马有魅力 麦凯恩重理想”。
我认为,说奥巴马有魅力没错,说麦凯恩重理想就错了。
从有没有理想的角度评论两位总统竞选人,恰恰应该说奥巴马是有理想的人,变革就是他有理想的具体体现,没有理想,如何变革?
麦凯恩如果当选为美国总统,无论从哪方面都不会有重大变化。就算他会采取一些比较严厉的反对腐败、加强法制管理的措施,也不能说这就是理想——只有在非常腐败、法制混乱的国家里才能称之为理想。只打算修修补补不能算理想,至少立志做比较大的变革、使社会发生比较深刻的变化才能算理想。
有人说麦凯恩是个有理想及野心的人。
理想和野心如何区别,有时候真不容易。一个人想当宇航员,是理想还是野心?想当总统,是理想还是野心?
我认为,理想与野心的区别,重要的一点在于动机是为公众利益还是只为个人的私欲。
从这一定义出发,我认为,说麦凯恩有理想及野心是不正确的,只能说他是有强烈的突出自己的欲望。说奥巴马有理想及野心才是正确的,他的确是既有理想又有野心。
奥巴马和麦凯恩是左撇子,左撇子与一般人相比,总有怪异之处。
三、动机和潜意识对比
奥巴马爱真理,爱正义,爱公平,爱秩序。
麦凯恩爱成就,爱效率,爱荣誉,爱表现出形式上新奇的自我。
奥巴马属于进取者,麦凯恩属于表现者和指挥者的混合类型。
奥巴马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在自己的事业成就上,麦凯恩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在自己的情感感觉上。
奥巴马属于思想者,麦凯恩属于集权者。
奥巴马按理论和逻辑做事,麦凯恩按感觉和感情做事。
思想境界可分出实利境界、是非境界、功名境界和寡欲境界四种。麦凯恩和奥巴马都处在功名境界,但同样是功名,性质含义有差别。麦凯恩偏重于眼前的显赫,奥巴马偏重于历史的深远意义和永久性。
有人说麦凯恩能采取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行动,我希望注意他这样做时的动机。
麦凯恩具有表演者的人格特质,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他希望与众不同,因此,他若采取人们意想不到的行动,动机应该是这两条。他在美国政治中扮演独行侠角色,就是天性即潜意识中不甘心默默无闻的表现。
奥巴马会做出艰难抉择,冒着风险进行社会变革,因为他有这种雄心,动机明确——他认为这是自己的历史使命,是他自我实现的最佳方式。
麦凯恩嘲讽奥巴马说:“假定自己是被历史选定在关键时刻拯救国家的人,借此谋求总统职位―――我不会这么做。”麦凯恩这么说,恰恰暴露出他对奥巴马很不理解。一个美国人,希望拯救国家而不谋求总统职位,这才是不可思议的呢。奥巴马就是认定国家需要拯救,而自己负有拯救国家的历史使命,他的目标是变革社会,如果仅仅当总统而不进行变革,奥巴马的兴趣就会减去一半,心目中有关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减少一大半。
麦凯恩说奥巴马此前没有冒着被批评的风险去做变革的事情,而自己已经做过了——这并不能说明奥巴马是个说空话的人,恰恰说明他的性格谨慎、深沉。
从笔迹来判断,奥巴马的确是个具有改革美国政治抱负的人。
麦凯恩从根本上认为世界上充满了冲突,充满了威胁。中国过去是阶级斗争的弦绷得特别紧,麦凯恩是国家斗争、民族斗争的弦绷得特别紧。他对军事冲突、武装冲突十分敏感,如果他当选为美国总统,其注意力集中在国外而不是国内,这是基本可以肯定的。他是顽强的,坚强的,首先是个斗士,具有好斗的天性,不服输,爱逞强。
美国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拜登说美国当前需要的不是一个好军人来领导国家,而是需要一个英明的领袖,一个可以带领大家进行变革的领袖。从这一点来说,奥巴马是可以带来改变的领袖,而麦凯恩不是,决不是。
奥巴马主张美国要做“超级明智强权”,这其实已经透露出他的重大变革中将要采取的国际政策的实质性内容,说白了,就是要改善与盟国的关系,改善与联合国的关系,减少我行我素,尽量避免唱独角戏。
麦凯恩不按牌理出牌、个人风格鲜明、特立独行的性格,敏感的天性,表明他容易主动挑起冲突,他喜欢用武力教训别人,崇尚强权,他说的爱国,维护美国的利益,其真正的含义在此。奥巴马声言自己将是一个强悍的领袖,其实,至少在表面上他无论如何比不上麦凯恩强悍。
奥巴马誓言改变美国政治,要导正美国方向、赢回国际对美国的尊敬,其动机是真实存在的;说他不爱国,说他要削弱美国,这话肯定与事实不沾边,奥巴马的动机肯定是要让美国更强大。
麦凯恩的思想意识里,动机往往是控制和权力,控制环境,控制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控制就需要权力,因此控制问题与权力问题密不可分。马斯洛的动机需要五种层次,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麦凯恩的精神需要核心显然是尊重的需要。他的尊重需要里混合着安全需要的性质:要让人尊重就需要优越于人,一旦优越于人的地位动摇或受到威胁就没有了安全感。
出于被尊重的需要,麦凯恩需要经常让别人看起来是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需要经常感受到被尊敬,需要得到各阶层特别是上流精英人士的认可。如果内心有什么事使他不安,他倾向于把它藏起来或者努力把它视为不存在。
对于麦凯恩来说,只有在自己能够有效地控制局面的时候,他才感觉自己是安全的。
麦凯恩的归属需要从属于尊重的需要。麦凯恩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独立人士,他一定要留在组织中或身处组织中。因为他很清楚,只有在组织中他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得到广泛的尊重,组织是他生活的舞台,是他唯一适宜生存的土壤。
做事的时候,麦凯恩注重行动的效率、生产的效率,特别是产品数量、消灭敌人的数量等等。
在组织中,麦凯恩无疑是强调服从,强调纪律,自己是上级的时候要求别人服从自己,自己是下级的时候也愿意服从上级,但他的条件或前提,是自己的下级远比自己的上级多;而在私人生活空间里,麦凯恩倾向于自由自在,随意发挥自己的个性,不死板,不教条,接待朋友和熟人,他明显地热情、快乐,他自己是活泼乐观大方的,也希望对方活泼起来。
虽然麦凯恩是个模范军人,信奉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但即使在军队中,如果上级没有给予他足够的重视,他总会有意给上级出点小难题,以便引起对方的注意;此时他会感觉到破坏纪律原来是很能给人带来快感的事情。他不是只知机械服从命令的机器,总是要求给自己表现的机会,这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中具有演员、表演者的本质。
奥巴马的动机显然是成就,他要的是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成就证明自己的不同凡响。他的动机需要排在首位的显然是自我实现,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别人的尊重只能排在第二、第三位。一般来说,甚至与最亲近的朋友、家庭成员的亲密信赖关系在奥巴马看来也比泛泛大众一时的尊重更值得珍惜和重视,因为他觉得与那些理解自己并且完全可以信赖的人做思想方面的深刻交流既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奥巴马很需要被别人理解,他需要摊开内心的不安与可靠者协商,但他决不需要被很多人理解。他认为一旦被许多人理解,就证明自己不是最优秀的了。
与几乎所有的人一样,奥巴马也需要别人的尊重和感激,但他需要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尊重和感激,万众欢呼的盛大场面在奥巴马眼里只是过眼云烟,镌刻在史册上的永久评价才是值得追求的价值。由于这种追求和价值观,奥巴马始终潜藏着向命运挑战的欲望,也因此才有担任领导职务作统帅的意愿。
因此,在麦凯恩的潜意识里,自己必须随时在公众眼里像个样子,必须随时保持光辉形象。而在奥巴马的思想意识里,他首先要求自己精密准确地把事情做好,做完善,即使暂时被公众误解,也不必在意。
论私心,麦凯恩随时可以牺牲自己,可以付出利益,而奥巴马比较谨慎,注重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轻易付出,不让别人随便占自己的便宜。麦凯恩对朋友豪爽慷慨,对陌生人也较乐于施舍,奥巴马的同情心和怜悯心不如麦凯恩那么容易打动,他更认为简单的施舍并不是帮助贫弱者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必须从根本上制定法律政策以及采取其它措施才能解决问题。麦凯恩对别人的爱容易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而奥巴马对别人的爱比较有博爱、泛爱的特性,这是抽象的爱,也是根本的爱、理性的爱。正是在这种抽象的、高层次爱的基础上,自私与无私融合起来了,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负责,同时也就是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一切都统一起来了。这个道理,许多人是不懂的。
奥巴马的思想意识及潜意识无疑具有完美主义者倾向,无论什么都坚持高标准要求自己,这种特点使他能够自律,能经常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看问题冷静、理智、客观。当他用平易近人的微笑接待别人的时候,显然是由于理智的制约而降低了衡量别人的标准。一方面,他努力使自己更优秀,竭力拉大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另一方面,他又经常想用高标准要求别人,希望帮助别人提高。
麦凯恩经常保持的精神状态显然更像个雄心勃勃的斗士。他习惯于以勇士自居,以别人的保护者自居。保护别人,使他体会到自己的优越,使他自豪,使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他勇于挺身而出,敢于仗义直言。潜意识里,他喜欢充当神圣法律和正义的执行者,在执行神圣任务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也随之庄严伟大起来。
奥巴马经常具有的精神状态似乎更像个孤身挺进的探险者,其自我感觉总是与绝大多数人具有不小的距离,他的思想意识深信万事均须依靠自己,他希望承担起更大的历史使命,希望创造辉煌的成就,如果说他也会热衷于追求权力,那仅仅是因为他知道权力是自己实现理想目标必不可少的工具。
麦凯恩属于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遇到邪恶的人和事会奋不顾身。麦凯恩的斗争对象常常是眼前的,具体的。
如果说麦凯恩在潜意识里经常给自己的定位是神圣的执法队,那么奥巴马给自己的定位经常是法律的审查官。奥巴马关注的焦点经常是法律是否公正。对眼前具体的邪恶,他倒容易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因为他更关心的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麦凯恩在动机需要方面达到的阶段是尊重的阶段,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形象,他人对自己的尊重,是最重要的。本来他已经得到了许多人的尊重,但他的动机需要没有继续向上升华,而是扩大了尊重的需求。
奥巴马是个在动机需要达到自我实现阶段的人。
有些资料透露,奥巴马在参加总统竞选之前在国会里并没有突出的表现。如何理解这一点呢?没有突出表现并不能说明他是个平庸的人,不能说明他没有强烈的进取之心。这恰恰表明他不是演员型的性格,他的思想和感情是相当内敛的。他其实一直在不声不响地积蓄力量。
你可以认为麦凯恩是把当总统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你不能认为奥巴马也是这样。总统的职位在奥巴马心目中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但只是工具,只是跳板,有所作为才是奥巴马最终的人生目的。
人类自古以来能够达到自我实现阶段的人很少,所以能够理解自我实现者思想感情的人也很少。这种人把最大限度地施展、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最大快乐,以工作为快乐,以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为快乐。他们对自己的看法、评价极其稳定。
麦凯恩的安全感以保持自己的优越为基础。
奥巴马一般只关心社会的事情,公众的事情,本质性的事情,一方面他希望改变社会历史,引导大众,另一方面,他又自觉地担当起社会道德守护者的责任,细致地分析着、监督着全社会。
本节最后,我仍然对美国笔迹学专家的分析作一评论。
奥巴马签名的时候,把他的姓氏第一个字母O用d的竖切割成两半。
有些美国笔迹学专家认为,这可能与奥巴马的父亲在他年幼时离开家有关;有的则认为是表明他有两个不同世界,体现了奥巴马继承了白人和黑人的两种血统。
我的分析是,这表明他的潜意识里,对自己的家族过去的历史缺乏带有尊重意味的敬畏,同时有一种强烈的征服欲望,把他的整个家族当作征服对象,征服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的成就超过整个家族,出人头地,也就是中国人最常见的光宗耀祖。这正是对家族的自卑产生的自尊,即因为出身于这个家族而自卑,因为自卑又立志要改变这种状况,改变历史,然后因为具有这种志向而自尊。他的这种写法,还同时混合着创造欲望和对自己创造能力的自我欣赏。
四、为人处世对比
麦凯恩愿意先相信别人,奥巴马宁可先怀疑一切。
奥巴马各种情况下都是自己拿主意,麦凯恩在混乱情况下说不定会听谁的。
麦凯恩比较容易看重表面现象,奥巴马注重实质,坚持实事求是。
麦凯恩不能忍受不确定状态的焦虑煎熬,奥巴马在不能确定的状态下依然能够冷静沉着。
麦凯恩是性情中人,允许自己在某些情况下不讲理,如果他能在某些场合通过胡搅耍赖的办法占点便宜,他会很高兴,认为这表明自己聪明能干;奥巴马是理智型人,无论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合适的理由、至少是可以说得过去的理由做支撑。
麦凯恩尊重隐私,是认为人们不应该看重彼此的隐私,不觉得不屑于计较;奥巴马尊重隐私,是希望大家都穿好裤子把屁股藏起来,防卫的意识很浓。
麦凯恩与奥巴马都很重视隐私。麦凯恩虽然属于外向型性格,但他的表演性特征使他一贯像演员一样只在舞台上把最好看的一面给别人看。奥巴马的精神驱动力来源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的评价不求助于外部环境,所以无意进行“化妆”,但他认为自己的事情归自己管理和负责,没有必要告诉别人。
奥巴马从潜意识里认为人与人是平等的,各自独立的,因此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隐私,自己也尊重别人的隐私,这样就与每个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典型的内向型性格特征。他不习惯全部展示自己的全部,并且认为这样做没必要。他不希望大众太了解他,不想让人们知道有关他的过多的情况。所以人们容易有一点奥巴马个性模糊的认识。其实奥巴马很需要有几个知己,一般不会超过三、五个,和知己进行深层次的思想感情交流,使用非常准确的语言词汇来剖析彼此的思想情感,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是奥巴马最珍视的人生幸福之一。而笔迹显示现阶段他的确拥有这样的知己。
正因为奥巴马具有根深蒂固的平等意识,所以能在社交中适应各种人,处世的圆滑根源在此。真诚地尊重他人,是赢得他人尊重的不二法门。
麦凯恩没有平等意识,他不能容忍自己不优越于别人的情况,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更耀眼的状态。他的政坛独行侠风格,正是他潜意识里以身为普通民众为耻、以与别人一样为耻的具体表现。他的创造精神,他的英雄情结,都是以这种不甘平庸的情结为基础的。麦凯恩是不愿意与别人进行深层次思想感情交流的,尤其不愿意直面彼此的内心世界,他回避太亲密的接触——他这样做的深层次原因即潜意识的原因,是因为他在这方面无知,既没什么好谈,又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无知。麦凯恩喜欢用身体语言做辅助手段来表示情感,比如拍拍对方的肩膀等。
麦凯恩缺乏尊重别人的潜意识。他总是希望自己是出类拔萃的英雄,而别人只是热烈欢呼英雄名字的平民,是喽罗,是助手,是合作者;若不然,就只能是敌人。
即使是熟人朋友,麦凯恩也是不畏惧彼此之间发生正面冲突的。相反,他感觉直来直去的冲突倒是简明有效而且令人痛快的沟通方式。即使与朋友大打出手,麦凯恩也能够随着一阵哈哈大笑而与对方握手言欢,并且保证今后心无芥蒂。
奥巴马不愿意与熟人朋友发生正面冲突。他先会设法沟通,说服对方,失败以后也可能会隐忍,会回避矛盾,结果彼此的关系可能逐渐冷淡甚至最终分手。即使是亲友之间,凡是比较重大的冲突,在奥巴马心里都会留下不易消除的疤痕,从此增添几分感情的生疏。
斗争的激情使麦凯恩相信自己是强有力的,但经常保持激情也使他无法形成质疑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他的感官主要是眼睛和耳朵,眼睛的用处是警惕地盯着对手,寻找着对手的弱点,一边盘算着怎样狠狠地一击而使对方倒地不起,耳朵的用处是倾听大众惊羡自己而发出的啧啧声,赞叹声,从而能在精神上不断获得新营养。
麦凯恩显然具有英雄情结,充当英雄人物根置于他的潜意识。崇尚强者,以强者自居,以硬汉自居,这使他比较具有进攻性。其实他的策略就是一贯倾向于以攻为守。他喜欢那种高度投入、紧张兴奋的生活情调,喜欢寻找快乐。他非常自信,感觉好象自己无所不能。
加强活动性,努力开朗活泼,找乐子,寻刺激,以此消除经常性的紧张带来的疲劳感。
是被人打得鼻青脸肿的凄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