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四川南充在历史上有什么重大典故故
南充历史厚重,文脉深远。南充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早在唐尧、虞舜之前便谓“果氏之国”,春秋以来历为都、州、郡、府、道之治所。新中国成立后,南充是省级行政机构川北行署的驻地,胡耀邦同志曾任川北行署主任。南充是三国文化和春节文化的发祥地,民风淳朴,民俗优雅,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辉,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饮誉中外,孕育了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史学大家陈寿、天文历法巨匠落下闳和忠义大将军纪信等众多历史名人。
南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民主革命家张澜以及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均诞生于此,有5万多英雄儿女参加红军。南充因《三国志》而发祥了三国文化地,因《太初历》而发源了春节文化。
历史事件
1. 争夺顺庆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八月初一,李自成部将马科率大顺农民军1万余人占领顺庆城(今南充市)。当月,张献忠遣兵争夺川北。马科率军北撤,在绵州战败,退回汉中。顺庆城即为张献忠所部大西农民军占领。都督刘进忠、马元利率兵驻守顺庆城。明朝官兵谯应瑞、冯有庆及顺庆府报房殷承祚投降农民军。
不久,马元利奉调带兵去遂宁,殷承祚同往。殷暗中煽动冯、谯二人说:“张献忠将要杀尽全部川兵”。冯、谯遂回师顺庆,拥立原明顺庆知府史觐宸。次年正月初二,刘进忠率大西军由南而北沿嘉陵江进军顺庆,接连攻打七天,皆未攻下,遂绕城北去广元。九月初七,张献忠亲率大西军攻打顺庆。马元利在城西南马尿溪战死,初九日,大西军攻下顺庆,谯、冯二叛将被诛,知府史觐宸纵火烧城,然后在南门城楼上吊自杀。
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遇难后,大西军向南撤至重庆。打明朝旗号的总兵王命成占领顺庆城。清顺治四年(1647年)正月,副总兵杜君恩投降清军。清顺治八年(1651年),已经与南明王朝联合抗清的大西农民军余部,由刘文秀率领北伐,于农历九月占领顺庆,包围保宁府 (今阆中县)。刘文秀在阆中战败,退回川南,顺庆又为清兵占领。顺治十一年(1654年)翟文选由重庆领兵攻打顺庆,为清军总督李国英所败。至此,顺庆便为清军所控制。[21]
2. 围攻顺庆
清咸丰九年(1859年),云南昭通爆发了李永和、蓝朝鼎领导的农民起义,号称“顺天军”。
咸丰十一年(1861年)农历四月,顺天军统领何国梁、女将“谢大脚”(真名不详)带兵由蓬溪进攻顺庆。清兵在城西郊外小老君战败,农民军于四月十四日占领西山,近逼南充城。次日,起义军攻城,在大西门外永安桥一带(今西桥上下)与守城清兵激战,双方各有伤亡。
十六日,起义军在甘露寺外(今四川省蚕桑学校外),架浮桥,大举渡过西河,女将“谢大脚”领兵由环子河攻打大南门,激战终日未能攻下。
十七日农民军分南北两路攻城。接连围攻至二十三日,未下,遂撤围,沿江北进,包围绵州(今绵阳市)。清廷调骆秉章率湘军入川,六月驻扎顺庆。六月十五日,湘军统领黄淳熙穷追顺天军至定远县二郎场燕子窝,被顺天军擒获斩首。[21]
3. 兵败西充
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夏,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攻占武昌,抓住楚王朱华奎,将他沉于江中。散发楚王府钱财,赈饥民,百姓大悦,“蕲、黄等州县”纷纷来归。
1644年(明崇帧十七年)张献忠再度进入四川,他采用“以走制敌”的战术,攻占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年号“大顺”,并以成都为西京。设“六部五军都督府等官职,铸造寸顺通宝’,任孙可望、李定国等为将军”,严厉镇压地主的反抗。
1646年(清顺治三年)冬,清政府派军队去四川镇压农民军;同时,向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提出诱降,遭到拒绝。1647年1月2日(清顺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张献忠李军迎击清军于四川北部的西充凤凰山时,遇伏中箭身亡。张献忠余部继续抗清,1647年开始清军屠川,满清于1647年公开发布告示:全城尽屠,或屠男而留女。至康熙24年,完全占领四川全境,四川人口仅余9万,开始湖广填四川。[21]
4. 仪南战役
1933年8月12日,红九军向仪陇方向进攻,在尹家铺与敌李炜如部1个团遭遇,歼其200余人,余部向阆中溃逃。红九军主力乘胜将仪陇城及外围之兴隆场、黄林石、日兴场、凤仪场等据点分割包围,一部向南迂回,包围了土门铺。各部随即组织小分队以夜袭战术,消耗和疲惫敌人。经约1周连续作战,先后攻占上述外围据点,歼敌1个多团。
23日攻占仪陇城,歼敌2个营,俘敌300余人,缴枪400多支。红九军占领仪陇后乘胜西进,据守该地区之敌纷纷向嘉陵江以西败退。红九军一部乘胜攻占嘉陵江东岸之新政坝,一部进抵洪山场,占领了该地的大批盐井。与此同时,红三十一军一部向广元方向进击,相继攻占元坝子、红土关、千佛岩等要点,迫敌西撤至尹家沟至九花岩一线。
18日,经过激烈战斗,又攻占了广元城东南要地柳林子,歼敌1个多营,威逼广元城,并以一部兵力向陕南宁羌(今宁强)发展。红三十军一部亦进抵苍溪城郊,与敌对峙,使敌不敢外出,有力地配合了红九军的作战行动。此役历时半月,共歼田颂尧部3000余人,缴枪千余支,苏区扩大到仪陇县全境及广元、昭化、苍溪、阆中、南部等县嘉陵江东岸地区,并控制了大片井盐产区。
此战的意义在于扩大了苏区,保证了苏区军民的食用盐供应,打破了国民党军对苏区的经济封锁。[21]
5. 运山战役
宋末,蒙古人大举入侵中原,1234年灭金,宋朝也出兵北上恢复中原,双方不断发生战争。
湖北蕲州人余玠任四川制置使,他采取守点不守线的办法,抵抗蒙古军。运山处于利州(广元)、阆中、巴州(巴中)南下的要冲之地,为军事要地。为抗蒙,蓬州署、蓬池县、朗池县(营山)、相如县署全部迁往运山上。余玠也亲临运山城,落实战备。
1250年蒙古大军,由汉中出发克阆中、铜鼓寨、进逼运山城,运山城军民利用有利的地理优势,同心固守。燕山寨四壁陡绝,山顶平阔,蒙古军无法施展他们骑兵优势,屡攻屡败,运山军民备力作战击毙蒙军主帅汪德臣坐骑及其兄弟汪直臣,迫使蒙古退兵。
1253年利州(广元)失守,川北各州宋军退守运山。1258年蒙哥亲征四川,对宋王朝采取三面合围,由甘肃六盘山出发,顺嘉陵江而下,蒙军主力屯兵运山下,蒙哥亲自指挥作战,运山军民在利州转运使施择善带领下英勇抵抗,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1259年蒙哥克蓬安运山、南充青居山后进逼合州,在钓鱼城下遇到了合州知州王坚的坚决抵抗。王坚利用钓鱼城坚固的城防,机动灵活的战术,激战几个月,击毙了蒙军前锋主帅汪德臣和蒙古大汗蒙哥。蒙军被迫撤退,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蒙古汗位,继续进攻四川,1276年宋都失陷,王坚部将张珏仍坚守合州。1278年,蒙古不花军从成都南下合攻合州,因寡不敌众,宋军全部战死。1279年宋亡。[21]
6. 入驻阆中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十一师(后扩编为红三十军),在师长倪志亮、政委李先念的率领下,分两路进入阆中东北边境的老观场和三庙场等地,先后占领了阆中所属东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同年9月4日,红九军副军长许世友率部直抵阆中水观场,于9月6日在这里建立起阆南县苏维埃。
1935年3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主力强渡嘉陵江成功,同月31日攻克阆中县城,随即西进,于4月初占领阆中所属嘉陵江以西的大片土地。此间,在县城同时建立起阆中县苏维埃、忠发市苏维埃两个县级政权。红四方面军转战在阆中的3年里,分期建立县(市)苏维埃4个,辖区面积1885平方千米,总人口472900余人,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4月下旬,红军撤离北上,各级苏维埃机构随之消失。[21]
7. 攻打顺庆
清宣统二年(1910),同盟会员在广安州城举行武装起义成功,11月21日,建立大汉蜀北军政府。
次年九月,军政府都督曾省斋(化名吴从周)率民军第三大队,第一大队之一部经岳池攻打南充,民军第二大队攻打蓬州(今蓬安县城),革命军占领了舞凤山,何庆云率队占领了江东鹤鸣山白塔寺,唐治平率队占领了环子河南岸的法兴寺。
守城清兵早有防备,民军猛烈攻城不下。都督曾省斋在舞凤山前沿,带队冲锋,不幸中弹受伤。何庆云见都督受伤,攻下蓬州的民军南下援助又在中途受阻,于是决定撤兵。曾省斋南下重庆治伤,攻打顺庆之战遂告结束。
Ⅱ 南充历史有多久
早在公元前316年即为巴国辖区,秦设巴郡,汉置安汉县,自隋唐以来均为郡、州、道、府、路、署、县所在地,以文化发达,人才辈出着称。汉将纪信,蜀将张飞、王平、宋将张宪都是历史上的名将,三国硕儒谯周,唐代尹氏兄弟状元(尹枢、尹极),宋代陈氏兄弟状元、宰相(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都是南充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新中国成立后,南充是川北行政公署(省级行政区)、南充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川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享有“川北心脏”之称。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南充有7万多人参加红军,其大多数人血洒疆场,解放后有2.72万人被定为革命烈士。朱德旧居、朱德纪念园、罗瑞卿故居、张澜纪念室、张思德事迹陈列室、顺泸起义遗址等,是当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Ⅲ 南充的历史
南充历史悠久,公元前202年汉朝汉高祖刘邦设安汉伊始,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嘉陵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闻名遐迩丝绸之都,久负盛名水果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四川省交通枢纽城市,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川东北经济、文化、交通、商贸和信息中心,享有“川北心脏”“川北重镇”之称。
南充开发较早,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为“有果氏”之国,殷商属巴国,周为巴子国属地。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30年,巴子国国都迁阆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灭巴,十一年置阆中县,隶巴郡(今重庆市)。秦代郡县建置依旧。
西汉初,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南充)、充国县。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
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境内置巴郡,辖安汉(郡治)、阆中、西充国(充国更名)、南充国县(析充国县置)。建安六年改巴郡为巴西郡,郡治迁阆中,隶属未变。三国蜀汉、西晋、成汉时,郡县依旧。东晋时,阆中为北巴西郡郡治,辖西充国(郡治)、南充国、安汉、羔羊县(今仪陇境)。
南朝宋时,巴西郡为僚人所聚,郡县迁今绵阳市境内侨置,辖阆中(郡治)、安汉、西国(西充国改)、南国(南充国改)、羔羊县。南朝齐时,郡县建置依旧。南充安汉阁朱德故居唐代,隶山南西道,境内置3州,辖阆州(阆中郡)阆中(阆内改,州郡治)、思恭(今阆中境)等19县。
五代时,州县设置未变。后唐于阆州置保宁军,于果州置永宁军。
北宋,境内置3州,辖隶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县。
南宋,境内置1府,辖隶潼川府路的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县及隶利州路的阆州阆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县和蓬州蓬池(州治)、仪陇、营山、伏虞、良山、相如县等2州15县。
明代隶四川布政使司,境内置2府,辖顺庆府南充、西充县和蓬州、营山、仪陇县,保宁府阆中(府治)、南部等1州6县。
清代隶四川省,境内置川北道,辖保宁府阆中(道府治)、南部县,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营山、仪陇和蓬州(县级州)等2府1州6县。
中华民国初,隶四川省,境内置嘉陵道,辖南充(道治)、阆中、南部、西充、营山、仪陇、蓬安(蓬州改)等7县。民国24年,境内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南充(区治)、蓬安、营山、仪陇、西充、南部等6县。阆中隶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隶川北行署区,境内辖南充市(区治,区直辖)、南充、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等1市6县;属南充专区(治今岳池县九龙镇)。1952年撤川北行署区,隶四川省,南充专区治迁南充,辖县未变,南充市改属南充专区。1953年撤剑阁专区,划阆中县隶属。1968年南充专区更名南充地区。1991年1月阆中撤县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区、南充市及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辖顺庆(市治)、高坪、嘉陵3区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5县,阆中市由省直辖,南充市代管。
Ⅳ 南充有哪些历史故事
南充的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畅,素有千里嘉陵第一港之称的果城!是四川省第三大城市,拥有重要的交通位置(全介绍地理去了)
南充开发较早,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为“有果氏”之国,殷商属巴国,周为巴子国属地。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30年,巴子国国都迁阆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灭巴,十一年置阆中县,隶巴郡(今重庆市)。秦代郡县建置依旧。
西汉初,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南充)、充国县。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
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境内置巴郡,辖安汉(郡治)、阆中、西充国(充国更名)、南充国县(析充国县置)。建安六年改巴郡为巴西郡,郡治迁阆中,隶属未变。三国蜀汉、西晋、成汉时,郡县依旧。东晋时,阆中为北巴西郡郡治,辖西充国(郡治)、南充国、安汉、羔羊县(今仪陇境)。
南朝宋时,巴西郡为僚人所聚,郡县迁今绵阳市境内侨置,辖阆中(郡治)、安汉、西国(西充国改)、南国(南充国改)、羔羊县。南朝齐时,郡县建置依旧。南充安汉阁朱德故居唐代,隶山南西道,境内置3州,辖阆州(阆中郡)阆中(阆内改,州郡治)、思恭(今阆中境)等19县。
五代时,州县设置未变。后唐于阆州置保宁军,于果州置永宁军。
北宋,境内置3州,辖隶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县。
南宋,境内置1府,辖隶潼川府路的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县及隶利州路的阆州阆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县和蓬州蓬池(州治)、仪陇、营山、伏虞、良山、相如县等2州15县。
明代隶四川布政使司,境内置2府,辖顺庆府南充、西充县和蓬州、营山、仪陇县,保宁府阆中(府治)、南部等1州6县。
清代隶四川省,境内置川北道,辖保宁府阆中(道府治)、南部县,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营山、仪陇和蓬州(县级州)等2府1州6县。
中华民国初,隶四川省,境内置嘉陵道,辖南充(道治)、阆中、南部、西充、营山、仪陇、蓬安(蓬州改)等7县。民国24年,境内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南充(区治)、蓬安、营山、仪陇、西充、南部等6县。阆中隶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隶川北行署区,境内辖南充市(区治,区直辖)、南充、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等1市6县;属南充专区(治今岳池县九龙镇)。1952年撤川北行署区,隶四川省,南充专区治迁南充,辖县未变,南充市改属南充专区。1953年撤剑阁专区,划阆中县隶属。1968年南充专区更名南充地区。1991年1月阆中撤县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区、南充市及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辖顺庆(市治)、高坪、嘉陵3区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5县,阆中市由省直辖,南充市代管。(网络)
历史世间,只有中国近代的
1.大西农民军与清军争夺顺庆 2.顺天军围攻顺庆 3.张献忠兵败西充 4.红军在阆中 5.民兵攻打顺庆!其他的你可以去查查南充文史,去南充文化管和南充文化局了解!件件庄庄都有详细记载
Ⅳ 南充有什么历史
南充开发较早,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为“有果氏”之国,殷商属巴国,周为巴子国属地。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30年,巴子国国都迁阆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灭巴,十一年置阆中县,隶巴郡(今重庆市)。秦代郡县建置依旧。 西汉初,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南充)、充国县。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 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境内置巴郡,辖安汉(郡治)、阆中、西充国(充国更名)、南充国县(析充国县置)。建安六年改巴郡为巴西郡,郡治迁阆中,隶属未变。三国蜀汉、西晋、成汉时,郡县依旧。东晋时,阆中为北巴西郡郡治,辖西充国(郡治)、南充国、安汉、羔羊县(今仪陇境)。 南朝宋时,巴西郡为僚人所聚,郡县迁今绵阳市境内侨置,辖阆中(郡治)、安汉、西国(西充国改)、南国(南充国改)、羔羊县。南朝齐时,郡县建置依旧。南充安汉阁朱德故居唐代,隶山南西道,境内置3州,辖阆州(阆中郡)阆中(阆内改,州郡治)、思恭(今阆中境)等19县。 五代时,州县设置未变。后唐于阆州置保宁军,于果州置永宁军。 北宋,境内置3州,辖隶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县。 南宋,境内置1府,辖隶潼川府路的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县及隶利州路的阆州阆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县和蓬州蓬池(州治)、仪陇、营山、伏虞、良山、相如县等2州15县。 明代隶四川布政使司,境内置2府,辖顺庆府南充、西充县和蓬州、营山、仪陇县,保宁府阆中(府治)、南部等1州6县。 清代隶四川省,境内置川北道,辖保宁府阆中(道府治)、南部县,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营山、仪陇和蓬州(县级州)等2府1州6县。 中华民国初,隶四川省,境内置嘉陵道,辖南充(道治)、阆中、南部、西充、营山、仪陇、蓬安(蓬州改)等7县。民国24年,境内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南充(区治)、蓬安、营山、仪陇、西充、南部等6县。阆中隶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隶川北行署区,境内辖南充市(区治,区直辖)、南充、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等1市6县;属南充专区(治今岳池县九龙镇)。1952年撤川北行署区,隶四川省,南充专区治迁南充,辖县未变,南充市改属南充专区。1953年撤剑阁专区,划阆中县隶属。1968年南充专区更名南充地区。1991年1月阆中撤县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区、南充市及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辖顺庆(市治)、高坪、嘉陵3区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5县,阆中市由省直辖,南充市代管。
Ⅵ 四川省南充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着名的古代人
落下闳 前156年—前87年 中国西汉民间天文学家
司马相如 前179--前117
赋圣,汉代着名辞赋家,文学家
陈尧叟 961—1017 广南路转运使、广南安抚使
陈尧佐 963—1044 水利专家,治水功劳卓着
陈尧咨 970—1034 永兴军节度使、安国军节度使、武信军节度使
朱德 1886-197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张澜 1872-1955 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罗瑞卿 1906—1978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军之一
常玉 1901-1966 世界级的绘画大家
Ⅶ 绵阳和南充哪个历史悠久
相较来说,南充历史悠久。南充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4500年左右)即有祖先居住,而绵阳是201年开始逐渐发展。
下文是关于绵阳与南充的历史资料。
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公元前201年汉高祖置涪县始,历来为郡县、州府治所。这里是我国早期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边堆山遗址出土有45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是黄帝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中华民族治水英雄及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的诞生地;是我国中医针灸发源地之一,双包山汉墓出土的经脉漆木俑是现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人体经脉模型。古往今来,这块土地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孕育了李白、欧阳修、文同、李调元、沙汀、邓稼先、冯达仕等无数杰出人物,司马相如、扬雄、蒋琬、宋哲元及杜甫、王勃、杨炯、卢照邻等均在此留有重要遗迹或作品。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置广汉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广汉郡由乘乡(今广汉市境内)迁到梓潼县,。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 为镇压少数民族反抗,益州刺史部和广汉郡均迁至涪县,三年后州、郡皆迁出市境。东汉末年,刘备据蜀,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分广汉郡北部地区设梓潼郡(治梓潼县),建兴三年(225)分广汉郡东部地区设东广汉郡(治雒县,今三台县境)。自此后,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县以上政区建置。
两晋和南北朝三百余年间,战争频繁,政区建置变化较大。从隋代后,政区建置逐渐稳定。民国24年(1935)川政统一,市境内只有今市区成为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治地,1948年领有绵阳、安县、绵竹、德阳、梓潼、罗江、广汉、什邡、金堂、彰明10县。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绵阳专区,属川西行署区。1952年绵阳专区属四川省领导。1953年,广汉、金堂、什邡3县划归温江专区;广元专区所属广元(驻嘉陵镇)、旺苍(驻冯家坝)、剑阁、江油、北川、平武、青川、昭化(驻宝轮镇)等8县划入绵阳专区。辖15县。1958年,遂宁专区所属遂宁、三台、蓬溪、盐亭、潼南、射洪(驻太和镇)、中江等7县划入绵阳专区。撤销彰明、江油2县,合并设立江彰县(驻中坝)。绵阳专区辖21县。1959年江彰县改名江油县。撤销昭化、罗江2县,昭化县并入了广元县;罗江县并入绵阳、德阳、安县3县。绵阳专区辖19县。1970年绵阳专区改称绵阳地区,地区驻绵阳县。1976年由绵阳县析置绵阳市,属绵阳地区领导。绵阳地区驻绵阳市。辖1市、19县。1977年将潼南县划归江津地区。绵阳地区辖1市、18县。1979年撤销绵阳县,并入县级绵阳市。绵阳地区辖1市、17县。
1985年,撤销绵阳地区,绵阳市升为地级市,设立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江油等7县划归绵阳市管辖。撤销广元县,设立地级广元市和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青川、旺苍2县划归广元市管辖。撤销遂宁县,设立地级遂宁市和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蓬溪、射洪2县划归遂宁市管辖。
1992年10月30日,撤销绵阳市中区,以涪江中心主航道为界,分别设立了游仙区与涪城区。
2003年7月,撤销北川县,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
2005年4月4日,绵阳市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涪城区临园路东段76号迁至高新区火炬大厦。
2016年3月20日,安县撤县设区并更名为安州区。
南充开发较早,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
夏代为“有果氏”之国,商周时属梁州。
春秋时期形成了充国(前588-前318年),充国是当时四川盆地的四个强大政权之一(巴、蜀、充、苴),南充因位于充国南部,故得名为南充。
战国后期,充国与蜀国结为同盟,共同抵御巴国入侵。公元前318年,巴国灭充国,占领其地界,并将国都迁往阆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十一年置阆中县,隶巴郡。秦代郡县建置依旧。
西汉(前206-公元23年)初,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南充)、充国县。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
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境内置巴郡,辖安汉(郡治)、阆中、西充国(充国更名)、南充国县(析充国县置)。建安六年改巴郡为巴西郡,郡治迁阆中,隶属未变。三国蜀汉、西晋、成汉时,郡县依旧。东晋时,阆中为北巴西郡郡治,辖西充国(郡治)、南充国、安汉、羔羊县(今仪陇境)。
南朝宋(420年-479年)时,巴西郡为僚人所聚,郡县迁今绵阳市境内侨置,辖阆中(郡治)、安汉、西国(西充国改)、南国(南充国改)、羔羊县。南朝齐时,郡县建置依旧。唐代,隶山南西道,境内置3州,辖阆州(阆中郡)阆中(阆内改,州郡治)、思恭(今阆中境)等19县。
五代(907年-960年)时,州县设置未变。后唐(923-937)于阆州置保宁军,于果州置永宁军。
北宋(960-1127),境内置3州,辖隶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县。
南宋(1127-1279),境内置1府,辖隶潼川府路的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县及隶利州路的阆州阆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县和蓬州蓬池(州治)、仪陇、营山、伏虞、良山、相如县等2州15县。
明代(1368-1644)隶四川布政使司,境内置2府,辖顺庆府南充、西充县和蓬州、营山、仪陇县,保宁府阆中(府治)、南部等1州6县。
清代(1644-1911)隶四川省,境内置川北道,辖保宁府阆中(道府治)、南部县,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营山、仪陇和蓬州(县级州)等2府1州6县。
中华民国初(1912年),隶四川省,境内置嘉陵道,辖南充(道治)、阆中、南部、西充、营山、仪陇、蓬安(蓬州改)等7县。民国24年,境内置第十一行政督察
区,辖南充(区治)、蓬安、营山、仪陇、西充、南部等6县。阆中隶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年)后,隶川北行署区,境内辖南充市(区治,区直辖)、南充、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等1市6县;属南充专区(治今岳池县九龙镇)。
1950年设南充专区,属川北行署区。南充专署驻岳池县,辖岳池、南充(驻龙门场)、蓬安、营山、武胜、西充、南部、仪陇等8县。
1952年南充专区属四川省领导。原由川北行署直辖的南充市划归南充专署领导。辖1市、8县。
1953年南充市改为省辖市,委托南充专署代管。原广元专区所属苍溪、阆中2县及原大竹专区所属广安县划入南充专区。辖1市、11县。
1956年南充县由龙门场迁驻南充市;蓬安县由锦屏镇迁驻周口镇;武胜县迁驻沿口镇。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4张)
1965年南充县由南充市区迁驻南充市河东公社。
1970年南充专区改称南充地区,地区驻南充市。辖南充市及南充(驻河东公社)、苍溪、阆中、仪陇、南部、西充、营山、蓬安(驻周口镇)、广安、岳池、武胜(驻沿口镇)等11县。
1972年南充县驻城关(清溪公社与河东公社合并为城关公社)。
1979年由广安、岳池2县析置华蓥工农区(相当于县级),工农区政府驻双河公社。南充地区辖1市、11县、1工农区。
1993年7月2日,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顺庆区。南充市下辖顺庆区、高坪区和嘉陵区、南部县、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西充县。阆中市由四川省直辖,南充市代管。
Ⅷ 南充的历史沿革
南充开发较早,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为“有果氏”之国,殷商属巴国,周为巴子国属地。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30年,巴子国国都迁阆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灭巴,十一年置阆中县,隶巴郡(今重庆市)。秦代郡县建置依旧。
西汉(前206—公元23)初,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南充)、充国县。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
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境内置巴郡,辖安汉(郡治)、阆中、西充国(充国更名)、南充国县(析充国县置)。建安六年改巴郡为巴西郡,郡治迁阆中,隶属未变。三国蜀汉、西晋、成汉时,郡县依旧。东晋时,阆中为北巴西郡郡治,辖西充国(郡治)、南充国、安汉、羔羊县(今仪陇境)。
南朝宋(420年~479年)时,巴西郡为僚人所聚,郡县迁今绵阳市境内侨置,辖阆中(郡治)、安汉、西国(西充国改)、南国(南充国改)、羔羊县。南朝齐时,郡县建置依旧。唐代,隶山南西道,境内置3州,辖阆州(阆中郡)阆中(阆内改,州郡治)、思恭(今阆中境)等19县。
五代(907年~960年[1-2])时,州县设置未变。后唐(923-937)于阆州置保宁军,于果州置永宁军。
北宋(960-1127),境内置3州,辖隶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县。
南宋(1127-1279),境内置1府,辖隶潼川府路的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县及隶利州路的阆州阆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县和蓬州蓬池(州治)、仪陇、营山、伏虞、良山、相如县等2州15县。
明代(1368-1644)隶四川布政使司,境内置2府,辖顺庆府南充、西充县和蓬州、营山、仪陇县,保宁府阆中(府治)、南部等1州6县。
清代(1644-1911)隶四川省,境内置川北道,辖保宁府阆中(道府治)、南部县,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营山、仪陇和蓬州(县级州)等2府1州6县。
中华民国初(1912年),隶四川省,境内置嘉陵道,辖南充(道治)、阆中、南部、西充、营山、仪陇、蓬安(蓬州改)等7县。民国24年,境内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南充(区治)、蓬安、营山、仪陇、西充、南部等6县。阆中隶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年)后,隶川北行署区,境内辖南充市(区治,区直辖)、南充、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等1市6县;属南充专区(治今岳池县九龙镇)。
1950年设南充专区,属川北行署区。南充专署驻岳池县,辖岳池、南充(驻龙门场)、蓬安、营山、武胜、西充、南部、仪陇等8县。
1952年南充专区属四川省领导。原由川北行署直辖的南充市划归南充专署领导。辖1市、8县。
1953年南充市改为省辖市,委托南充专署代管。原广元专区所属苍溪、阆中2县及原大竹专区所属广安县划入南充专区。辖1市、11县。
1956年南充县由龙门场迁驻南充市;蓬安县由锦屏镇迁驻周口镇;武胜县迁驻沿口镇。
1965年南充县由南充市区迁驻南充市河东公社。
1970年南充专区改称南充地区,地区驻南充市。辖南充市及南充(驻河东公社)、苍溪、阆中、仪陇、南部、西充、营山、蓬安(驻周口镇)、广安、岳池、武胜(驻沿口镇)等11县。
1972年南充县驻城关(清溪公社与河东公社合并为城关公社)。
1979年由广安、岳池2县析置华蓥工农区(相当于县级),工农区政府驻双河公社。南充地区辖1市、11县、1工农区。
1993年7月2日,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顺庆区。南充市下辖顺庆区、高坪区和嘉陵区、南部县、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西充县。阆中市由四川省直辖,南充市代管。
Ⅸ 四川有多久的历史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置巴蜀二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宋置川陕路,后分置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元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明置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内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清为四川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现在四川的南部省界。
民国时期,今四川西部分治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划归四川。1997年将四川分为今重庆直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目前,四川省辖18个市,3个民族自治州。
自古以来四川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使四川成为中国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据考古证明,旧石器时期今四川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4000~5000年时期,成都平原地区是长江上游区域文化的起源中心。其中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是古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很早兴起,使历史上四川的农业、冶金、丝织、建筑等都得到一定发展。 遂宁市历史、人文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恒温平蜀后,罢德阳郡,并于德阳县东南置遂宁郡,取息乱安宁之意,遂宁由此得名。遂宁历来是川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小成都”之称。东晋以来,曾为郡、州、府、县、地区和地级市治所。建国初期,即为遂宁专署所在地,辖遂宁、蓬溪、射洪、三台、盐亭、中江、安岳、乐至 和潼南九县。1958年10月并入绵阳专区。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至于有关 观音姐妹的就不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