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农民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是什么
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1947年,毛泽东总结革命实践经验,指出:“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正是基于对农民问题的正确认识,毛泽东将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与中国革命的出路结合起来,将中国农民的翻身解放与中国社会的变革联系起来。他为中国农民开创了一条通向翻身解放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他把农村视为革命的主战场,把土地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把中国农民当作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领导农民去推翻不能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和铲除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1)如何认识农民的历史地位扩展阅读:
农民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体现:
中国革命说到底是解放农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坚实基础。
须知中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中国的社会主要由农民组成。在这样的国家里,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首要意义的是解决农民问题。
所谓人民大众,最主要的部分是农民。所谓人民战争就是农民战争,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
中国革命说到底是解放农民。毛泽东的理论说到底也基本上是组织农民、武装农民、宣传农民、解放农民的理论。
❷ 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农民在中国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主要压迫和剥削对象,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2、中国民主革命反封建的核心是消灭封建土地占有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革命走的又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事实上中国革命队伍主要是由穿上军装的农民组成的。
(2)如何认识农民的历史地位扩展阅读:
历史与现实都表明: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总是有人漠视农民在近七十年来在革命与建设中发生的深刻变化,夸大农民的弱点,夸大所谓农民意识对党的影响。在他们看来,农民意识是使工人阶级受腐蚀,党犯错误,国家动乱的祸根,十恶不赦。似乎农民成了革命的背叛者。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农民亦不能例外。作为小生产者,受落后的生产方式的限制,受长期的私有观念的影响,在他们身上有分散、保守、自私的弱点。改变这种传统观念是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充分认识它的严重性,有助于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教育,不断地克服这些弱点。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毛泽东一直强调“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但是,决不能把这些弱点夸大到不适当的地步,进而否定农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否认农民与工人阶级患难与共,并肩战斗,长期合作的历史,否认农民与共产党建立的鱼水般的关系,血肉般的联系,否认农民的伟大贡献,否认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❸ 如何看待农民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强,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但受时代和阶级局限,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农民在历史上显示开创出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在一次次的封建王朝土地战争中,农民作为推动历史进程的力量一次次出现在历史舞台,包括陈胜吴广起义,黄巢起义等。在近代史上,农民的作用大多数体现在作为无产阶级推翻三座大山的力量。
(3)如何认识农民的历史地位扩展阅读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建立政权以后,随着农村土地改革计划的完成,农村居民均获得土地,这时农民演变为“自耕农”,但维持的时间极短;随着合作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自耕农”的身份很快由来得极快的“农业合作社社员”变为“人民公社社员”,“社员”的身份直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施的1984年。
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农村居民开始实际上重新拥有土地,即理论上的“包产到户”,农民开始完全拥有土地的经营权。
过去的以粮食生产为主的集体经济转为农户自主经营的私营经济。农村由过去的种植业为主转向多种产业,乡镇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本上全部转化为私人企业即“民营企业”)获得较快发展。至此,按照农业生产结构变化和就业途经,农民群体开始演化。
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亦工亦农的群体,多为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即被雇于在当地企业,同时兼顾家庭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如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的城郊和集镇。
❹ 农民的意义
农民对于中国的意义非比寻常,中国稳定的核心就在于农民和农村。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抛头颅,洒热血,打土豪,分田地,农民跟随党打天下,拉开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农民革命,直至新中国成立,可以说是中国农民拯救了中国。
农民是社会最底层,从事农业生产的那部分人。这部分人也是中国数量最庞大的,在整个国家起到基础作用,整个国家运行不可以缺失的部分。价值跟意义无可否认,人民创造历史创造国家。
农民的节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央决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8年6月21日,国新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❺ 农民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历来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最基础的推动作用,每次社会的变革和革命都会被推动到前沿并且往往最终起着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可是小农经济和长期儒家文化教养下的中国农民很少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力量。
加上教育水平的不平衡使得中国农民在中国历史上更多的扮演着工具性的作用,不管是改朝换代还是制度革新,起关键性作用的农民总是在被推向高位之后被压制到社会的底层,成为所谓的“贱民”,而国家的财政税收也绝大部分来自农民,意味着各朝代对农民的盘剥是最严重的。
新时代的农民阶层,在不同区域间不同阶层间的经济交往中也是出于劣势。这跟我们所说的南北贸易中的“剪刀差”现象根本没有区别,正是这种剪刀差加剧了贫富分化。
于是在土地的生产力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的贫困山区的农民和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而导致劳动力相对过剩北方的农民选择了进城务工,这就是农民工群。这时候,农民又成为了弱势,只是也很无奈。
(5)如何认识农民的历史地位扩展阅读:
农民问题是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中国农民问题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翻身解放和共同富裕。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问题。
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探索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通过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政治革命,实现农民翻身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农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❻ 谈谈近代史中农民阶级的地位和价值
农民阶级在近代中主要是因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进行的反帝反清运动。主要的: 太平天国,义和团(“扶清灭洋”,主要是反帝国主义侵略),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定的地位,为救亡图存也做出了不少贡献。农民阶级虽然具有革命性,但是它们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西方的思想引导,而是用一些武力方法来试图反抗,必定是失败的。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的双面性质!
❼ 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认识,农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共产党人认为农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是主要的动力之一
❽ 如何正确认识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
农民阶级的抗争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侵略的农民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坚持了14年, 势力发展到18个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主观原因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客观原因中是外反动势力色结起来,对太平天国联合绞杀.历史教训是:农民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注意:《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产生背景不同;经济主张不同;群众基础不同;作用不同;反映时代特征不同
联系: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弥补了前者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
(二)义和团运动(1899-1900):
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等地掀起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把斗争锋芒指向帝国主义,在斗争中提"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口号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即以贫苦农民为主,还包括手工业者,小商贩,运输工人和城市贫民等.义和团运动有严重的自发性质,"扶清灭洋"口号体现出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爱国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注意: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相同点:性质,斗争方式,失败原因,历史作用等
不同点:背景,主要对象,组织性,斗争规模,时代特点等
(三)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深爱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学生打击了封建势力,配合了北伐战争.根据地的广大农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踊跃参军参战,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
2,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没有理论指导),政治上(提不出彻底的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组织上(宗派主义)的致命弱点.
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a.经济上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b.政治上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c.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d.组织上很难形成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3,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同样不能取得胜利,
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性决定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制义的斗争的失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4,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
❾ 6、 正确认识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及作用
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深爱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学生打击了封建势力,配合了北伐战争.根据地的广大农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踊跃参军参战,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
2,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没有理论指导),政治上(提不出彻底的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组织上(宗派主义)的致命弱点.
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a.经济上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b.政治上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c.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d.组织上很难形成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3,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同样不能取得胜利,
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性决定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制义的斗争的失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4,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