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迁安市总面积大约是1200什么
截至2022年1月,迁安市总面积是1208平方公里。
迁安市:
迁安市,河北省直辖县级市,由唐山市代管,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滦河岸边,介于东经118°37′~118°55′,北纬39°51′~40°15′之间,市境纵跨直线距离45公里,横跨直线距离39公里。东隔青龙河与秦皇岛市卢龙县相望,南与滦州市相邻,西接迁西县,北以长城为界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毗邻,全市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1月,迁安市下辖4个街道、17镇。
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迁安县属河北省唐山专区。
1960年4月2日,撤销唐山专区,迁安县划归唐山市。
1961年6月23日,恢复唐山专区,迁安县还属之。
1970年,唐山专区改称唐山地区,迁安县属唐山地区。
1983年5月6日,撤销地区改为唐山市,迁安县属唐山市。
1996年10月,撤销迁安县,设立迁安市(县级),原行政区域不变,由河北省直辖,省政府授权唐山市管理迁安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迁安市
B. 迁西县的历史沿革
迁西县,因位于迁安市之西而得名,迁安为县级市,所以有迁安县和迁安市两种名称。
迁西县春秋时为山戎国地,战国时属燕国,秦属辽西郡令支县。汉属幽州辽西郡,为令支县地,西北部兼有徐无县地。
三国魏省令支县,遂属辽西郡肥如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3年)令支城并入阳乐县,仍属辽西郡。北齐省辽西郡入北平郡,省阳乐县入新昌县,遂为肥如、新昌二县地,属北平郡。隋开皇六年(536年)省肥如县入新昌县,十八年(598年)改新昌县为卢龙县,遂属北平郡卢龙县。唐仍为卢龙县地,属河北道平州。
辽代辽太祖以定州安喜(今定州市)俘户置安喜县(属平州辽兴军),并于今滦阳置滦河县(属中京道泽州,设汉儿馆),遂分属安喜、滦河二县。金初省滦河县入神山县,安喜改迁安县。
承安二年(1197年),升汉儿馆为滦阳县(治今汉儿庄),泰和四年(1204年)滦阳县亦省入神山县。元分属迁安、惠州,初于滦阳县故城置惠州,并省神山县入惠州。
明洪武初(1368年)惠州省入迁安县,属京师永平府。清属永平府,为迁安县地。
民国二年(1913年)属直隶省渤海道,为迁安县地;次年改属津海道,为迁安县地;十七年(1928年)属河北省迁安县。二十二年(1933年)被日军侵占,后属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为晋察冀边区冀东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开始建立革命政权。兴城、滦河以北地区建立迁(安)遵(化)兴(隆)联合县。兴城、滦河以南地区建立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此二县在1943年7月前属晋察冀边区冀东专区,后改属冀热边区第二专区。
1945年丰滦迁县改属冀热辽区十五专区。同年秋日本投降,曾成立迁北县,仅二十天又改为迁西办事处。1946年建迁西县(县佐),属冀东区十二专区。
1947年正式建立迁西县,因位于迁安县之西,故名。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迁西县(驻兴城)划归河北省,属唐山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迁西县仍属河北省唐山专区。
1959年12月20日撤销迁西县,并入遵化、迁安二县。1961年7月9日以原辖区恢复迁西县,仍属唐山专区。
1970年唐山专区改称唐山地区,迁西县属之。
1983年5月5日撤销唐山地区,迁西县划归唐山市管辖。
C. 迁安市有明的人是谁
河北省迁安县。迁安这个地方在历史上一直比较荒凉。《尔雅》有“四荒”之说,把孤竹、北户、西王母和日下视为四个最荒凉的地方,而其中的孤竹就是现在的迁安。它最古时为殷商时所封的一个诸侯国,国名之“孤竹”,当取的是古代迁安的特有风物。按殷周时期,因为自然生态未被人为破坏,整个河北尚多原始森林,如今在江南才有的竹子,那时在北方也随处可见,《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可为证明。所谓“孤竹”,是孤生的高大的竹木。可以想象,上古时期迁安的大竹树一定是很多的。 孤竹是商代疆域中最靠北边的一个诸侯国,这地方在商末出了两个名人——那就是伯夷和叔齐。这兄弟两个是孤竹国的最后一代王子。据《史记》说,他们的父亲本想把王位传给伯夷,但是伯夷推辞不受,在他父亲死后偷偷地跑掉,把王位留给弟弟叔齐。而叔齐也不受王位,也跑了。后来哥俩一块投奔了周武王,但听说周武王要伐纣,认为是犯上作乱,极力阻止。周武王灭商之后,伯夷、叔齐为了表示抗议,就一块跑到了首阳山去隐居,因为不食周粟,最后双双饿死在山中。在儒家的原始经典中,对伯夷、叔齐的气节给与了很高的评价。他们隐居并饿死的地方——首阳山究竟在哪儿,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在河东,有人说在陇西,也有人说在岐阳。唯汉人许慎《说文》中说首阳山在辽西,而汉代的辽西即孤竹之地,也就是现在的迁安。按今迁安城东南60里确实有首阳山,离我二姑家花家庄不太远,我少年时曾到过此山,那时山上尚有“夷齐庙”,那是迁安人为了纪念这两位最早的乡贤而建的。 孤竹这个地方,周代叫令支,《周书》上写作“不令支”,《史记》上写作“离枝”,《淮南子》作“令疵”,实际上都是一个地方。汉代开始置令支县,到了晋代,迁安曾一度大为荣耀,因为鲜卑人段辽曾把这里作为他的首都,不过时间不长。唐代的辽西一直是边陲,为塞客负戈外戍之地。故诗云:“打其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现在的“迁安县”的名字是到金代才改成的。 迁安因地处偏僻,历来为兵戈纷扰之地,故文化一直比较落后。伯叔、叔齐之后,所出的历史名人寥寥无几,而且多为武将。 三国时期,迁安出了两个着名的将军,一个是汉末于河北起兵的公孙瓒,字伯圭,他出生于迁安。原来是郡太守手下的一个书佐(秘书),面貌英俊,声音洪亮,办事果断,能文能武,深得太守的赏识,并成了太守的乘龙快婿。后来公孙瓒到辽东做长吏,因用奇兵打败鲜卑人的入侵,遂升为涿郡令。因屡建战功,被董卓擢为奋武将军,封蓟侯。卓死后,公孙瓒成为河北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最后为袁绍所败,自杀身亡。传见《三国志·魏书》卷八。 另一个是东吴名将韩当。韩当字义公,也是迁安人,他弓马娴熟,膂力过人。曾从孙坚征伐有功,任偏将军,中郎将,永昌太守。后来孙权封他为昭武将军和石城侯。传见《三国志·吴书》卷十。 北周大将怡峰,字景皋,迁安人。他家一连几代都在北朝任高官,高祖怡宽,北燕时曾任辽西郡守,北魏时被赐爵长蛇公。他的曾祖父怡文也曾任冀州刺史。怡锋从小便从军征伐,以骁勇着称,沉毅而有胆略。北魏永安年间,怡峰因屡建军功而被授明威将军、车骑大将军等爵。后在征讨途中病逝,年五十。魏太祖为彰其功业,諡为襄威,而且封他的弟弟和儿子为高官。传见《周书》卷十七。 唐朝藩将李希烈,也是迁安人。他在正史上虽是个反面人物,但却显赫一时,在当时朝野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李希烈是中唐是有名的叛将之一。他性格刚忍,可面对惨烈的杀人场面而从容饮馔,谈笑自若。李希烈叛唐以前即握有兵权,唐德宗为了安抚他,封他为淮西节度使,不久又加封为检校礼部尚书,南平郡王等。但后来李希烈还是叛了唐,自号建兴王,天下都统帅。朝廷多次派兵征讨,都被李希烈杀得大败,其声威震动了朝野上下。最后朝廷几乎倾尽了所有的兵力才打败了他。传见《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 金代的张景仁,字寿甫,迁安人。那时迁安属于金国,张景仁在金国任翰林待制。当时金国正与宋王朝对恃,宋朝议和,金国与宋的往返文书皆出于景仁之手,其文采深得金世宗的赏识,被升为翰林学士兼同修国史,是当时金国的重要文官。传见《金史》卷八十四。 明代,迁安也出了三位名标青史的战将。 一位是赵胜,字克功。正统年间,他曾任永平卫指挥使,几次大败进犯的北寇,后任左都督,加太子少保,最后被封为昌宁侯。传见《明史》卷一百七十三《孙镗传》附。 第二位是周玺,字廷玉。明成化年间也曾任永平卫指挥使,因多次打败入侵敌寇,成为北方着名将领,深得明宪宗的信任和器重。后受皇帝命佩征西将军印镇守宁夏。一年后病死,临终前还大喊“杀贼”。传见《明史》卷一百七十四。 第三位是马永,字天锡,生得魁梧伟岸,骁勇有谋。极可贵的是他文武双全,不但熟谙兵法,而且精通《左氏春秋》。明正德年间守备遵化县,因击寇有功,任总兵官。后奉命镇守辽东。镇守期间爱民如子,励农奖商,大受百姓的爱戴。后来朝廷调他到苏州镇守,辽东驻地百姓倾城而出,洒泪相送,并为他立祠。时人夸他有古良将之风。传见《明史》卷二百二十一。 清代,迁安见于史籍者有二人。 刘鸿儒,字鲁一,顺治三年中进士,康熙年间累任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和左都御史等官,在朝廷影响很大。曾几次上疏皇帝,对当时的赋税以及民垦等问题提出重要的建议。传见《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四。 郑杲,字东甫,祖籍迁安。但因父亲在山东即墨做官,所以小时候长在山东。光绪六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他是当时全国着名的学者,致力于经学研究,尤精于《春秋》,对《春秋》的意旨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曾主讲于滦源学院。传见《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二《儒林三》。郑杲的着作有:《春秋说》二卷,《东父笔记》一卷,《杂记》一卷,《郑东父遗书》六卷。 现代以来,迁安出了两个较显赫的人。一个是杨秀峰,迁安县杨团子村人,北师大出身,后加入共产党,曾留学苏联,建国后任教育部部长、全国最高法院院长。此人与我家老一辈还有些瓜葛:我的姑奶,即我祖父的姐姐,嫁给本县上坞的兰家,而杨秀峰的姐姐也嫁到他家(当时我家和兰家、杨家都是本县的大户,清时一连多代皆有功名封赠),故我姑奶和杨秀峰姐姐是妯娌。我爷爷和杨秀峰少时因常到兰家去,所以两个人认识。后来土改时杨秀峰回家,以“恶霸地主”之罪亲自镇压了他的胞兄,我爷爷因是旧式知识分子,儒家思想比较浓厚,所以一直对杨杀兄一事不以为然。 另一个是刘亚楼,他是迁安县耿庄人。少时参军入党,后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上将。
希望采纳
D. 迁西县的历史有哪些
迁西县,因位于迁安市之西而得名,迁安为县级市,所以有迁安县和迁安市两种名称。
迁西县春秋时为山戎国地,战国时属燕国,秦属辽西郡令支县。汉属幽州辽西郡,为令支县地,西北部兼有徐无县地。
三国魏省令支县,遂属辽西郡肥如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3年)令支城并入阳乐县,仍属辽西郡。北齐省辽西郡入北平郡,省阳乐县入新昌县,遂为肥如、新昌二县地,属北平郡。隋开皇六年(536年)省肥如县入新昌县,十八年(598年)改新昌县为卢龙县,遂属北平郡卢龙县。唐仍为卢龙县地,属河北道平州。
辽代辽太祖以定州安喜(今定州市)俘户置安喜县(属平州辽兴军),并于今滦阳置滦河县(属中京道泽州,设汉儿馆),遂分属安喜、滦河二县。金初省滦河县入神山县,安喜改迁安县。
承安二年(1197年),升汉儿馆为滦阳县(治今汉儿庄),泰和四年(1204年)滦阳县亦省入神山县。元分属迁安、惠州,初于滦阳县故城置惠州,并省神山县入惠州。
明洪武初(1368年)惠州省入迁安县,属京师永平府。清属永平府,为迁安县地。
民国二年(1913年)属直隶省渤海道,为迁安县地;次年改属津海道,为迁安县地;十七年(1928年)属河北省迁安县。二十二年(1933年)被日军侵占,后属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为晋察冀边区冀东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开始建立革命政权。兴城、滦河以北地区建立迁(安)遵(化)兴(隆)联合县。兴城、滦河以南地区建立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此二县在1943年7月前属晋察冀边区冀东专区,后改属冀热边区第二专区。
1945年丰滦迁县改属冀热辽区十五专区。同年秋日本投降,曾成立迁北县,仅二十天又改为迁西办事处。1946年建迁西县(县佐),属冀东区十二专区。
1947年正式建立迁西县,因位于迁安县之西,故名。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迁西县(驻兴城)划归河北省,属唐山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迁西县仍属河北省唐山专区。
1959年12月20日撤销迁西县,并入遵化、迁安二县。1961年7月9日以原辖区恢复迁西县,仍属唐山专区。
1970年唐山专区改称唐山地区,迁西县属之。
1983年5月5日撤销唐山地区,迁西县划归唐山市管辖。
E. 迁安县属于什么地方
迁安市属于河北省,由唐山市代管。(1996年10月撤县设市)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1996年撤县设市,辖17个镇乡,4个城区办事处,534个行政村。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于2010年提出了转型攻坚战略,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迁安市历史悠久,文脉悠长。早在4.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4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期遗址7处,有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遗址18处,有夏商周时期遗址42处。其中,爪村遗址出土的骨锥、骨针,被誉为“华夏第一锥”。
迁安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西距北京195公里、天津160公里。境内公路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铁路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倍,可直达秦皇岛、曹妃甸、京唐港、天津四大海港。津秦高铁在迁安设有客运站,形成了辐射晋、冀、辽、蒙的“3小时经济圈”和通达京津大中城市的“1小时通勤圈”。
(5)迁安市历史背景如何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活动。轩辕黄帝曾建都于此。商、周,属孤竹国。殷孤竹君封地(孤竹城、孤竹国祠庙在今迁安城东南),为孤竹国君伯夷叔齐(夷齐让国)生长地。
春秋,属山戎令支国(支音同岐,令支城在今迁安城西)、孤竹国。周惠王十三年(前664年),山戎令支国、孤竹国被齐国所灭,被灭后地属燕国。齐桓公带领管仲在黄台山、伏龙山(今迁安境内)大战山戎令支、孤竹大军,老马识途(管仲随马)、蚁穴知水等成语典故皆出于此战。
战国,属燕国。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设离枝县,属辽西郡。西汉、东汉,设令支县,属辽西郡。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公孙瓒的生长地,官至中郎将、奋武将军、蓟侯、前将军、易侯,汉末群雄之一。
三国,设令支县,属辽西郡。为吴国名将韩当的生长地,历仕吴王孙坚、孙策、孙权,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封爵石城侯,三国名将之一。
晋,鲜卑族占之,废令支县,地属辽西郡。西晋太康六年(285年),鲜卑单于慕容廆犯辽西,晋武帝遣幽州军战于肥如(今迁安城东北),慕容廆被打败。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入阳乐县属平州辽西郡。北齐,属辽西郡肥如县。隋,先后属肥如县、新昌县、卢龙县。开皇六年(586年),肥如县并入新昌县,属新昌县;十八年(598年),新昌县改名为卢龙县,属北平郡。
唐,属平州卢龙县。五代、辽,属平州安喜县。辽天赞二年(923年),从定州安喜徙俘户,安置于今迁安地,称安喜县。金大定七年(1167年),安喜县改名为迁安县,意为“迁自安喜”,属中都路平州,迁安之名始定。
元,设迁安县,先后属平州、兴平、平滦路、永平路(元初并入卢龙县,后复置迁安县)。明,设迁安县,属北直隶省永平府。清,设迁安县,属直隶省永平府。民国,设迁安县,元年(1912年)属直隶省津海道,二年属直隶省渤海道,三年属直隶省津海道,十七年(1928年)属河北省。
1939至1944年,中国共产党在迁安及附近边区先后成立丰滦迁、迁遵兴、迁滦卢、迁青平、迁卢抚昌联合县,迁卢青、迁遵青、滦卢联合县,先后隶属晋察冀边区冀东区和冀热边区。1945年,复置迁安县,属冀东十六专区。1949年8月1日,迁安县属河北省唐山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迁安县属河北省唐山专区。1958年12月20日,撤销卢龙、迁西二县,将这两县的部分地区并入迁安县。1960年4月2日,撤销唐山专区,迁安县划归唐山市。
1961年6月23日恢复唐山专区,迁安县还属之;7月9日复置卢龙县和迁西县,原二县并入迁安县的地区还属卢龙、迁西二县。1970年,唐山专区改称唐山地区,迁安县属唐山地区。1983年5月6日,撤销地区改为唐山市,迁安县属唐山市。
1996年10月,撤销迁安县,设立迁安市(县级),原行政区域不变,由河北省直辖,省政府授权唐山市管理迁安市。
F. 山叶口风景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国家地质公园山叶口景区坐落在河北省迁安市大五里乡山叶口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经地质专家考证,这里遍地的五彩石是38.5亿年前远古海底的鹅卵石、泥沙经过高温高压,又经地壳运动形成的,有“海底五彩琥珀”的美称。这里丰富完整的太古地貌,被地质学家誉为“全息海底地质档案馆”,是迁安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算是历史背景吗?公园07年建的,没什么别的历史背景了吧···
G. 河北省迁安市,境内的主要风景区有哪些
河北省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境内着名的旅游景点有:迁安山叶口、白羊峪、黄台山公园和黄台湖、红峪山庄黄金溶洞风景区等。下面来稍微介绍一下这些着名风景区。
迁安山叶口,位于河北迁安市西部大五里乡山叶口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这边有着优美的峡谷溪流,山石林地,山顶湖泊的自然景观,是一个既可以休闲观光,又能游玩娱乐的原生态旅游景区,在景区内,还有地质知识长廊、地质展厅、游客服务中心的旅游设施,设施非常齐全。
红峪山庄长城溶洞风景区:在河北迁安市五重安乡红峪口村北,这边的景区特别有韵味,是很难得的溶洞景观,这边,水石莫分,奇幻异常,游客可以欣赏溶洞中的石笋、石柱、石幔,洞中有山的景色,千姿百态,光怪陆离,姿态万千让人目不睱接,令人流连忘返。
H. 为什么一千年前,定州和迁安县名相同
一、时代背景
历史上的五代时期(907-979),朝代更迭频繁,战乱频发。
龙德元年(921年)二月,成德镇(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一个节度使,唐末到五代时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管辖恒冀深赵沧定易等州)军将张文礼发动兵变,杀死节度使王?,一方面向晋王李存勖求取节钺,暗中却又遣使向契丹、后梁求援,请求两国出兵将晋军赶出河北。
龙德元年(921年)十月,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出军南下,攻下古北口等十余城;十二月,阿保机攻打幽州不克,乃长驱南下,攻陷涿州,又进攻定州。晋王李存勖,亲率亲兵五千人救援定州,在新城(今河北高碑店)和望都交战两次,当时正值深冬,地面雪深五尺,契丹兵马缺乏粮草,饿死很多,两战皆大败契丹,契丹被迫撤兵。在撤兵时,耶律阿保机掳走了当时定州下辖的望都、安喜、义丰三县居民,侨置于平州(今迁安滦县一带),三县居民仍沿用定州原籍地名,于是分别在定州和平州(后分出滦州)出现望都、安喜、义丰三个重名县。
二、侨治县由来
五代十国时,契丹族强大起来,于916年建立契丹国(947年改为辽国),后连年开展对周围各族的大掳掠,并不断南侵,经常掳掠现今的河北省北部和中部地区。对于俘虏的汉人,大略采用唐制,建立州县,在辽国境内设置一些与河北地区同名的州县,每个州县大都修建城郭,把所俘获的汉人集聚其中,从事农业生产,使他们受到契丹贵族的统治和奴役,但仍保存汉人的生活习俗。阿保机掠夺来的这些人中包括一些汉族的知识分子,对于阿保机的政权巩固,特别是对于他称帝建立契丹国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们还帮助阿保机建立了各种政治制度,教他如何利用汉人从事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辽太祖六年(913年)冬10月,占领了平州(州治在现今的卢龙县),并把平州作为后方基地,对幽州、定州等发动了几次大的掠夺战争,俘虏子女人口,迁移到辽国。
三、两地三县的历史变迁
1、定州安喜县成为今定州市:唐朝时期,安喜县为定州治。北宋为中山府治。明洪武三年(1370)废入定州,民国时期废州变县为定县,1986年撤县设定州市。
平州安喜县成为今迁安市:辽初置安喜县,治所在今河北迁安县杨各庄镇万军村。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为迁安县,其寓意是,“迁自安喜”,名字沿用至今。
2、定州望都县为今保定望都县:西汉时叫望都县,属中山国,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定州,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定州。初治在安险故城(在今定州市东),贞观八年(634)移治今河北望都县。金改名庆都县。清干隆十一年(1746)复名望都县,属保定府。
平州望都县今已不存:辽以定州望都县俘户置望都县,属平州。治所在今河北卢龙县南。金大定七年(1167)改为海山县,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海山县入昌黎县。次年复置,属平滦路。四年(1267)又废。
3、定州义丰县今称安国市:西汉时称安国县,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年)置义丰县,治今河北省安国市,属定州。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改名立节县。唐神龙元年(705年)复为义丰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蒲阴县,属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蒲阴县省入祁州,1913年祁州降为祁县,次年复名安国县。
滦州义丰县今为唐山滦县:耶律阿保机攻占平州后,在平州设军镇辽兴军,分平州地置滦州永安军,公元922年,辽太祖掳定州义丰县(今安国)民,安置于滦州地区,置滦州(州治义丰县,今河北滦县)。滦州辖义丰、马城(今滦南马城)、石城(今东矿区开平)三县。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撤义丰县入滦州,三年复置。明洪武二年(1369年)又撤入滦州,1913年降滦州为滦县。
I. 唐山迁安附近有哪些好玩的旅游景点
迁安历史悠久。秦王政26年设离枝县,更名迁安县,199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迁安县设立迁安市。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迁安经济跃居河北省二十强之首,财政收入居河北省第一,一座规划科学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兴城市正在崛起。
山叶口景区:山叶口景区座落于迁安市西部大五里乡山叶口村,它以优美的峡谷溪流、山石林地、山顶湖泊为自然景观,融地质文化、民俗特色于一体,这里有景色奇特的砾石风光、丰富完整的太古地貌,这里被地质学家誉为全息太古时代地质地貌档案馆。
红峪山庄风景区位于迁安市五重安乡红峪口村,为国家3A级旅游区,是一处以大理石长城为靠,以黄金溶洞为轴,辅以山川、森林、瀑布、戚剑峰、庙宇、远古代植物化石等自然景观形成完整的长城溶洞系列旅游产品。
九龙泉风景区位于迁安市杨各庄镇徐流口村。2009年7月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风景区北倚长城,建设有森林公园、古槐树、垂钓池、温泉水库、科技先导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景点,景色秀美、气候宜人。九龙泉水域面积大,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拥有我市最好的温泉资源。
迁安灵山旅游区 :灵山地处迁安市蔡园镇境内,因其有五座相连的山峰,五座山峰犹如人手五指,故又称五峰山、五指山;又因山中有井,人饮其水,可祛多种疾病,灵验无比,故又称灵山。灵山山势陡峭,奇景甚多:山中有五彩巨石,形态各异。
建昌营清真寺位于回民村内,始建于明代宣德六年,嘉靖二十一年重修,至今已有570余年历史。古寺采用明、清两朝皇家园林式建筑风格,造型奇特,庄重古朴,被誉为“京东第一寺”。
J. 迁安市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灵山,又名五峰山,位于迁安市蔡园镇境内,以山美水灵石怪闻名冀东。相传为女娲娘娘补天化石处, 共化石36501块以补青天。补天之后,将若干废石和补天用之水井弃于灵山脚下,天然造就了景区千姿百态各赋情趣的景观。旅游区内怪石林立,“五彩石”、“飞来石”、“迎客石”、“长寿石”鬼斧神工千姿百态;白塔下古井“严冬不冻,酷旱不干”,常饮此水治病强身,延年益寿;附近生长一棵千年白果树,枝叶繁茂,华北极为罕见。1995年蔡园镇投资1000多万元,恢复古建筑,建成大雄宝殿、八角亭、白塔寺、观音殿等建筑物,吸引大量的客人来此游玩。
龙山,因酷似一条卧龙亦称伏龙山,距迁安市区7.5公里,镇峙滦河两岸,扼守龙山渡口。山屏耸秀,松林苍翠,滦水绕带,古刹居中,山脊隆起,四爪抓地,形若巨龙,蜿蜒起伏,呈北行之势,横卧于滦河南岸。龙头伸入滦河,恰似龙吸百川,又如蛟龙入海,蔚为壮观,堪为迁安景中之冠。龙山古迹、传说甚多,山巅有石城系唐王征东时所建;山东南有夷齐庙,系为纪念孤竹国君二子伯夷、叔齐而建,山东侧有曾出土青铜器、陶器的商周古墓群,山西有出土纳马象等多种哺乳动物化石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老马识途的千古美谈就发生在这里。景区内建有龙冠亭、致远亭、屈原祠、雅集亭、水月松风、杏询薰风、动物园、植物园及现代历史馆等景观,实为游人揽胜、觅古、领略自然风光之胜地。
白羊峪位于迁安市区北20公里。白羊峪口山雄关险,乃通往塞北之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四周山高峰险,山巅之上长城蜿蜒;建筑奇特雄伟的神威楼历尽沧桑400余载,烽火台、谎城(马圈)、水关、督察院等古代边关防御体系完整地汇集此地;新建的嬉水池、莲花池、延年桥、望佛亭等现代景点与古代建筑融为一体,别具一格;白羊河水自北向南穿过关口,四季长流,清澈见底,鱼虾游戏。白羊峪青山绿水,风景雄浑秀丽,素有“北国江南”之美誉。
红峪山庄长城溶洞风景区位于迁安市西北30公里,燕山南麓,总面积60平方公里。景区内有独特的明代大理石长城,鲜为人知、绝无仅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北方罕见的溶洞,石笋、石柱、石幔、石花形状各异。自然景观天池、瀑布、庙宇、像形石别具一格,整个景区绿色葱茏、植被茂密、群山逶迤、风光秀丽,怪石千姿百态,素有“红峪山庄有仙境,洞天厅堂列峥嵘,忘情不忍去,不觉夜露凉”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