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发布时间:2022-04-29 08:02:26

‘壹’ 历史是什么,我们怎样看待历史

历史就是过去某一时间段的缩影。
我们看待历史得用辩证的观点,
既不能一味的否认,也不能盲目的吸收。

‘贰’ 如何正确看待历史

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除了熟读自身历史学家的着作外,还需多阅读国外人对本国的编写历史教材. 两者的相同点在于,对事件是承认和纪录的. 不同点在于站在那个立场上看问题.比如说有一个统治阶级屠杀了很多平民的事例. 有的历史学家倾向与统治者,那么便会将统治者的对立面描写的邪恶,无知或先错在先, 有的历史学家是立场则在平民阶层, 那么他就会将统治阶层描写的很糟糕.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屠杀{没有任何褒贬,就是大规模杀人事件,是行为意识范畴}是存在的, 但是原因可能不竟相同. 你要是想找到真正的原因,没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政治背景, 恐怕很难.

另外,国家在日本问题上,是有政治意识的. 民族情绪是个双刃刀,当国内需要转移群众注意力时,就会把日本问题扯出来, 当群众快失去控制时,便会努力安抚,倡导和平.
这次法国事件, 民族情绪可以说是中国的软实力重要力量. 这当然也牢牢的控制在政府手里, 他的新闻媒介充当着帮手.

所以,你不必太担心. 努力的生活吧...

‘叁’ 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历史

通常人们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只能说明过去,所以没有必要纠缠于历史,把历史问题看得太严重了。这十分不妥。
历史所载都是旧东西,但怎样记载、怎样看待旧问题,却反映着当代人们的思想与立场。不同的人,将运用不同的手段,选取不同的题材去述说历史、编写历史。历史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活动,也影响着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同时,必须正视,正如那位影响深远的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所言:“只有现实生活中的兴趣才能使人类研究过去的事实”(转引自《人心中的历史》第143页)。所以,他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一、研究历史总是现实现刻的思想活动;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三、历史是按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见《人心中的历史》第144页)。既然如此,就不难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了。

‘肆’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现实和未来。急急急!!!

客观看待历史,正确面对现实,奋力赢取未来
历史就是历史,夸大(缩小)功劳,放大(缩小)污点都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自然就会危害到后来的历史和现实,即是对自己和后人的不负责任。那么如何具体的看待历史,简单的说,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过去的历史,放在此篇文章里,就是客观的看待建国以来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交给我们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正确面对现实也就是要找到我们的中国现实的出路。中国的现实是什么,我想这个不管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大家都能说一大堆,尤其是前面所说的,资源破坏,生态危机,粮食危机,经济危机,外交危机,两极分化、社会矛盾、技术(尖端)缺乏等等,已经是血淋淋的现实。
我们客观看待历史,正确面对现实的目的就是要分析清楚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么(或者说社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而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奋力赢取未来过程。我们只有解决了这个矛盾,我们的社会才会继续向前发展和进步,负责就要挨打,因为落后就要挨打。

‘伍’ 对于历史,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我们要培养正确的历史观”!“以史为鉴”!这是常听到的关于今人对前人的看法。

做历史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看到了很多让我意想不到的愤青,“恨国主义者”,拉帮结派者。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明粉,清粉等。

其实,历史是需要讨论的,因为即使是专家学者,他也没有亲身经历任何一段历史。理论上,对于历史事件,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之所以我们看到的书本都是一样的,是因为基于一个大多数人的共识!

不过网络时代,请善用网络,不要让网络用了你,不管是内部来的还是外部来的。

而且我坚信一点,绝对中立的,沉默的人,永远是大多数。

所有事物都需要反对意见。但是只是为了反对去反对,为了赞成去赞成,以此拉帮结派,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陆’ 应该怎样对待历史

通常人们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只能说明过去,所以没有必要纠缠于历史,把历史问题看得太严重了。这十分不妥。
历史所载都是旧东西,但怎样记载、怎样看待旧问题,却反映着当代人们的思想与立场。不同的人,将运用不同的手段,选取不同的题材去述说历史、编写历史。历史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活动,也影响着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同时,必须正视,正如那位影响深远的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所言:“只有现实生活中的兴趣才能使人类研究过去的事实”(转引自《人心中的历史》第143页)。所以,他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一、研究历史总是现实现刻的思想活动;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三、历史是按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见《人心中的历史》第144页)。既然如此,就不难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了。
我们是从历史中走来。历史影响着我们,也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我们。当前,为什么日本国内会从上至下刮起一股历史的“翻案风”呢?为什么政府同意修改历史教科书、公然同意篡改历史呢?为什么极右势力疯狂叫嚣,要为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鸣不平呢?为什么不少人热衷于参拜,热衷于“战败日”的祭鬼活动呢?说穿了,他们不只想改写历史,立足点是要改变现实。怎样对待历史,将决定其未来的走向。弄得不好,历史将在现实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历史的老路。这并非危言耸听。
应当承认:很多日本人参与以上活动是出于无知,出于凑热闹,出于认识不清,甚至是怀有善良的意愿,或是仅仅出于对亲人的缅怀。这次日本政府为了体现善意,花费巨资邀请千名中国学生去日参观,从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关系,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须指出:若没有正确的历史观,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仍将误导国民,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改变日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对历史认识的不一致,只能导致人们现实活动的不一致,并很可能促使矛盾向对立和冲突的方向发展。
作为国家政府,应当想方设法凝聚人心、保护积极因素、振奋民族精神、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历史观上去做,才站得住脚,才是对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许多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值得他国人民、当然包括中国人民去学习和借鉴。一个弹丸之地的岛国,为什么能在二战中发挥出那么巨大的威力与能量?为什么在历史上能外拒强敌入侵,并在近代多次打败中国甚至打败俄国等大国?为什么二战之后不长时间,就能在一座废墟之上创造出经济奇迹?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日本人的优点与长处。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处是:讲团结而忽视理智,顽强奋斗有余但容易走上极端。从而使得日本人成于斯亦困于斯,命乖运蹇。
其实,不管对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别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无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聪明与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谓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变应变。笔者看过不少日本小说和电视剧,发现一个问题,不少日本人就显得不够懂事。只要是上级说的,就盲目服从、不折不扣地照办;只要对集体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确、是否合乎情理,去坚决维护;只要自己认定了目标,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奋斗;甚至于只听亲友等“圈内人”的意见,对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无理……这怎么行呢?即使有时应该这样,但效果值得怀疑。中国人为人处事的特点是注重讲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强调,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即使是上级的指示,若有不当之处,也应善意指出;当时应该服从,但事后应该提出。这样的话,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促使人人具有理智,按理智行事,防止犯大的错误,避免走向错误的深渊。
联想到日方的那些做法,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那是在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吗?那是理智的做法还是在一意孤行?对历史都敢肆意捏造,那怎能培育正确的民族意识?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想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其结果怎能防止再次形成一种令人生畏的邪恶力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历史是一门展示当代人们所想、所做、所求的心理活动的学问,也是一门揭示人们将会做什么、怎样做的行为科学的学问。
日本人必须明白:理智比什么都重要,唯有理智地对待历史,才能理智地对待现实;唯有推崇理智,才能完善国民的个性,避免由顽强转向顽固,再转向野蛮;唯有弘扬理智,正视历史,才能宽慰周边国家,并使世界人民放心。
各人都有各人心中的历史。但谁的认识正确,这不能由各人自己去决定。真理只有一个,事实胜于雄辩。大家都接受真理,直面事实,才能统一认识,避免矛盾的对立与冲突,营造出宽松和谐的现实。所以,强调要正确地认识历史、对待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对待现实,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未来、把握未来。
人类已进入一个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一切都在改变。经济利益只应也只能用经济办法去获取,争夺世界霸权或区域霸权将被世界人民反对。是坚决跳出“老一套”的时候了,是改变传统思维、实行政策转型的时候了!
有人说,历史是一门科学,有些牵强。然而,不能不说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历史不是陈年旧事的简单堆砌,时间相连的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甚至是因果关系。历史规律不像自然规律那样清晰而反复地出现,但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性不断完善与提升的历史。事实上,历史过程充满了辩证法,受到对立统一规律的支配。因为已有两次世界大战的恶性事件,不少人据此认为人性的发展是个变数,难以预测。然而,那是辩证法在起作用:有了两次大战的沉痛教训,物极必反,矛盾转化,才为人性的完善与提升打造起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充要条件。人性的完善与提升,最终将促使人类脱离野蛮,促使人民的意志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人民创造了历史,最终将是历史的主人。历史的进程充满了偶然性,由此为各种各样的精英人物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是,历史的进程最终要受必然性的支配,这种必然性,就是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当然要注意,这里的人民,非指某团体或某民族,而是指全人类。唯有重视世界人心的走向,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唯有崇尚理智,才能深刻而清晰地洞察此点,从而在国际舞台上演出有声有色的话剧。

‘柒’ 我们该怎样理性地看待历史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对于历史上的是非对错我们要以一个,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观始终都是成者王侯败者寇。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无论胜利之前做过什么只要它他最后获得了胜利那么他所做过的一切都对的,都是正确的他所代表的永远是正义的一方。而失败者无论之前他做过什么好事或是有益的事情。在胜利者看来那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所做的,失败者永远代表者非正义的一方。正是由于这种狭隘和偏激的历史观点使我们不能正确的看待历史上许多人物和事件的真实一面。无论任何人或是事只有在他结束或死亡若干年后人们对于他盖棺论那才是真实的也是可信的。一个人或是一件事物的好坏要以实践来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绝对不是用嘴巴或是书能够真实评价的。

‘捌’ 如何看待我们的历史

哲学有两大基本的问题:世界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应当说一个是外在的,物质领域的本质和起源命题,一个是内在的,意识领域的自我和起源命题。初看上去似乎犹如两个同心之圆,分属两个不同的维度上探讨本源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不论我们向后看世界的起源还是人类的起源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或者已经经历过的过去,它被称为——民族的历史。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我们的过去?历史不是帐房先生笔下的流水帐,尽管它最终会化为一个日期加上一串事件的符号表述,但是作为曾经存在过的确定的事物,其必定会有其自身的“万有引力”,这种“力”或多或少的会变动社会发展的轨迹,哪怕即使绵薄也是合力中的一支,不可忽略。如同《圣经》中所语: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历史使现在变成了旧事,使教训变成了经验,使偶然变成了惯例,使先验变成了知识。
我们民族的历史,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又兼济了法家的术与势的统治思想,道家使民无为的经济思想,佛家苦渡众生的教化思想,因此其民族精神的复杂性、矛盾性以及对外所表现出的中庸性都是这些历史的产物。以上的众多思想,大多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每个社会阶层的形成,尤其是处于优势地位拥有一定统治权力的阶层,依照韦伯的话来说,乃是拥有共同卡里斯玛的集合体,这种卡里斯玛不仅是先天的,也是能够通过后天习得的,这种后天习得的卡里斯玛的手段就是教育。通常情况下,人类群体所接受的教育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赢得社会荣誉机会的正负,往往是通过一定群体的生活方式种类的区别来规定的。当通过对某类知识的教育形成垄断的情况出现时,特有的处于知识优越的统治等级或者阶层也就出现了。但是相反的,当个体通过血缘出生于该等级内部时,其自然的会拥有对该种知识的垄断性的教育资源以及运用该知识的社会职能,这种职能的取得则进一步加固了垄断。因此,对于一种社会地位而言,其所处之等级地位可以是它的起因,也可以是它的结果。只是,这种起因和结果都不是必然,只能说其在知识资源和教育资源及其稀缺时才是等级壁垒的加固剂,而在前者的问题解决之后,如同唐以后的那样,教育反而变成了人们跨越等级的主要手段。
这种通过血缘和教育取得等级特权的阶层同普通民众区别开来成为中华文化特有的一个阶层——士,进一步可以将其范围缩小到“官员”。我国的官员不仅为社会治理者同时也是税款征收人,尽管税款的征收都是以国家或者皇帝的名义来进行的但实际上是其自身财富积累的手段。等到这些官员卸甲归田后,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得上是合法的资产便被用来购买土地。其子孙则作为共同的继承人,以此形成一个继承团体来保有资产。同时这些资产也会被用来提供教育以使其子孙获得官员的地位,再次为该团体谋求财富以惠及其子孙和族人获得官员之地位。
上面的例子就是在中国历史上重复了上千年的财富积累方式,其以世袭制和政治手段为基础,依照儒家宗族门第的伦理思想,根植于中华民族民族性之中,以至于即使在今天,名义上的世袭制度早已崩溃瓦解百年之后,儒家宗族观念却依然能够代替其地位结合政治手段使官员及官员家族通过内政掠夺社会财富。历史虽是过去,却又常常何其相似,那些已有之事、已行之事总会通过某种面貌上的改观重面于世。
近代以来,民族的屈辱使中华民族从体到用接受了西方的思想,上到宪政民主,下到经济市场,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土崩瓦解,其思想也被“马列主义”全数荡涤,后又历经文化大革命的清洗,可留于世的部分残破不全。如同中华法系曾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一样,列文森认为中国的历史虽也是悠久古老并且哺育了一方文明的历史,却已然死在了现代性的门槛上,只是处于民族自尊心理而拒不承认这种文化的死亡,使得中国人在情感上执着于自家的历史,在理智上却又献身于外来的价值。因此,中国的历史是送进博物馆的历史,是“保存”的历史,而不是“发展”的历史,保护孔庙并非是要复兴儒学,而是把他作为博物馆中的历史收藏物,其目的正是把其从现实的文化中驱赶出去,而在西方性已经或正在成为人类的普遍文化的背景下,非西方社会只有在接受和消化西方现代性的本质和前提下,才能够作为社会而并非文化存在下去,因此中华文化,中国的历史已经死了,至少其作为价值意义上的历史已经死了。对于历史是什么,是否有价值独立于历史本身而存在应当是一个哲学的问题,但是历史中蕴藏着丰富的价值资源是我们不能否认的,历史毕竟不是一本糊涂的流水账,其除了能够荡涤出一种悲天悯人的人文主义情怀之外,其价值内涵应当能够形成一种富含力的“场”,中国固有的儒家礼教思想与西方现代民主自由格斗只能也必须在这个“场”上发生,受到“场”中力的作用。
一如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民族被异族统治与反抗数千年的斗争史来说,儒家思想的“合同”文化从来都不是破坏外来的文化,而是更多的表现出一种兼容并包的姿态来,这也使得只有统治汉族的民族,没有统治汉文化的思想,无论该种思想如何尖锐,如何难以调和,最终在中华文化格斗场中都会变成中华文化内在力量的一部分而存活下去。因此,尽管近代以降,中华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传统主义的各种力在彼此斗争中相互交融,才形成了中国当今社会的现代化文化和现代化思想。我不能够用《春秋》般微言大义的笔法对这种历史性的思想融合做出褒贬的评价,但是如果我们反观我们民族的历史,应当总能够从中得到些启示,获得一些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灵感。
因此,史华慈用了一个更为恰当的比喻来代替列文森的“博物馆”。我们民族的历史是一座“图书馆”,尽管被保存和收藏,但是人们不会认为图书馆所存放的着作中的思想观念也将伴随着作者一同死去,或者只能够成为我们认识历史上某一特定时期的史料。而恰恰相反,人们阅读前辈们的着作乃是为了寻求和理解那些具有恒久价值的智慧。

‘玖’ 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这种“接续奋斗”的历史观首先表明,历史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历程,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前人的事业继续前进,因此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历史责任;这种“接续奋斗”的历史观还表明,“接续奋斗”的历程是一个在自觉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展开的历史过程,前人的成就和不足实际上都是今人继续前进的资源。因此,这种“接续奋斗”的历史观要求我们必须正面对待自己的历史。

要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辩证发展的认识论运用到历史认识当中

正面对待自己的历史,就意味着要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辩证发展的认识论运用到历史认识当中去。正面对待自己的历史,首先就需要我们把中华民族5000年以来的历史过程,整体地看作是内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生命,把个人的生命与中华民族整体的历史相互融合在一起。历史是不能任意选择的,因为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祖先,正是在这种个体与民族、文明历史的整体连带当中,促使每个中国人在自己5000年的文明和历史面前,产生一种具有崇高感情的历史命运感,从而自觉树立一种全中华民族的历史共同体的认同,以一种文明的荣耀感和民族的自豪感,克服个人主义视野下的历史虚无主义。

正面对待自己的历史,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面对民族历史中遭遇的曲折与苦难,能够用一种辩证发展的认识论,合情合理地把这些曲折和苦难理解为发展中的曲折,理解为历史进步中不得已的代价,从而从根本上纠正自近代以来,在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霸权之下,长期弥漫于知识和思想领域中的自暴自弃式的历史观。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祖先和历史充满温情和敬意。因为正是他们一次次突破历史困境的努力,才得以延续中国的文明和历史,因此,我们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像历代祖先一样努力,而不是埋怨古人,否定历史。这正是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阅读全文

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