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坚持历史主义分析方法

如何坚持历史主义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29 09:02:48

① 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同时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因为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1)如何坚持历史主义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阶级社会有几个发展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一切思想、言论、行动,一切社会制度,一切学说,都贯串着阶级性。

贯串着各种不同阶级的特殊利益与要求。统治的阶级根据他们的利益要求和观点来制订各种法律与制度,如是,社会上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成为统治阶级的东西,都充满着阶级性。国家是统治阶级政治秩序的维护者。

② 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

1、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无视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过分夸大、美化或拔高古人是不对的;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也是不可取的。

2、在阶级社会中,贯彻历史分析方法与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一致的。在阶级社会中具体地考察社会历史条件与历史人物的关系,必然包含分析一定的阶级条件和历史人物的关系。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一定的阶级总是要推举或产生出自己的代表人物,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愿望,因而历史人物的作用受到阶级的制约;历史人物的沉浮,也往往同他所属的阶级的兴衰息息相关。

3、在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时,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一方面,要高度肯定他们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又应指出他们在认识和行动上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包括不回避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2)如何坚持历史主义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运用案例:

1、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对为什么路易·波拿巴这样“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作了精辟的阶级分析,堪称用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典范。

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人物作了精辟论述。他指出:“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③ 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的方法

评论历史人物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的去分析,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去做全面的分析。

④ 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同时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请举

因为生活在中国,中国的社会科学都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很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但单从一个侧面分析人物又犯了片面看待问题的错误,要坚持辩证的看待问题,所以既要阶级分析,又要历史分析。


(4)如何坚持历史主义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历史人物:

1、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私营企业主;

2、应聘于外企、三资企业的各级、各类白领(主要指类似办公室文秘、技术工人等)

3、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师及各类市场稀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4、国营大企业及垄断行业的老板;

5、传媒、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大腕儿。

⑤ 如何树立正确历史观

树立正确历史观,关键是坚持唯物史观。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我们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中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理性客观,才是坚持唯物史观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5)如何坚持历史主义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坚持唯物史观,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昧于表象不明大势,或囿于一隅不顾全局,这些都是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表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产生全球性影响,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中国方案。事实证明,历史并未终结。

⑥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什么样的科学方法

全面、历史、辩证的科学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现象都要放在它的历史形态中去观察,一切都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对待历史事件和领袖人物必须全面、历史、辩证地研究和评价。人的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去评价一个人,而应把领袖人物的活动联系起来进行考察;领袖人物不是神,

应以发展的观点如实地做出评价;人不可能孤立于时代与社会之外,领袖人物也只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自己的思想,当然也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要把领袖人物放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来考察;研究领袖人物不应概念化、贴标签,要对领袖人物的思想和活动进行具体的、全面的分析。

(6)如何坚持历史主义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做到“六个不能”,即:

1、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

2、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

3、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

4、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

5、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

6、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⑦ 历史主义方法基本要求和意义

在历史研究与史学批评中,历史主义应当与唯物辩证法相结合,令思维方式具备深刻、准确的逻辑性,唯物辩证法还具有从客观实际出发,主张事物发展的前进性、阶段性,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法则等等思想原则,从而使历史主义具备完整的历史观、方法论和鲜明的立场。在史学领域,历史主义是研究方法的主线,作为最高逻辑思维方式的唯物辩证法,则补充、强化了历史主义,被纳入历史主义的框架内。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史学界,曾经强调历史主义必须与阶级观点相结合,这是不允当的。阶级观点不过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法则在一些具体历史问题上的观念,不具备方法论上的普遍性,将之作为普遍的历史学原则会导致谬误,滥用于史学批评更是祸患无穷。例如戚本禹《必须把史学革命进行到底》(《红旗》杂志1966年第3期)一文,论述自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时期史学阵地的所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未点名地“批判”翦伯赞等人在解放前为“左翼史学家”,学术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解放后没有接受脱胎换骨的思想改造,成为资产阶级右翼和“史学革命”的绊脚石。这种史学批评具有极“左”的阶级观点并且结合了强烈的历史主义形式,足够我们永远引为警戒。

一般而言,具体的史学批评大多仅涉及学术认识的问题,很少需要提到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的角度。在史学批评中贯彻历史主义方法,就是要在遵从历史主义基本观念的前提下,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实事求是、兼指得失,是史学批评的基本出发点,历史主义要求尊重历史的实际情况,而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原则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的无根据议论。对于一部历史着述、一种史学思想、一类史学观点的批评,并非绝对排除基本否定或基本肯定的评价,那些炒作、抄纂甚至剽窃之作,完全应当予以严肃的批评,但批评者在未细致研究批评对象之前,不应预设基本否定或基本肯定的意图,而只能从实事求是、兼指得失的宗旨出发。

第二,史学批评联系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相关的客观条件予以分析,是历史主义方法的主要特征之一,即将事件置于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考察,可以加强认识的准确性与深刻性。例如对于《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恢宏气度,批评其夸张、渲染的内容和文字,都应该联系西汉武帝时期强盛的政治背景,好大务博的事功追求,哲学、文学上弘博视野与虚构、夸饰风格来分析,而不是止于赞扬司马迁的创新精神和批评其史学的局限性;批评王夫之绝对排斥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思想,应该联系明清之际的政治大变动与民族矛盾的历史环境,而不是过度地谴责其认识的偏激;对于当代史学界浮躁风气及某些学术腐败现象的批评,应该联系历史研究整体结构的缺陷、学术管理及评价机制的不完善来予以分析,而不是仅仅限于学术道德方面的褒贬。

将事件置于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考察,必须避免脱离实际的穿凿附会,结论要谨慎,评价重实据,否则最容易出现似是而非的偏差。如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战国策派”史学观点,存在学术认识的谬误和政治见解的幼稚,应当予以批判,但被判定为“法西斯主义史学流派”,则缺乏有力的实据,乃是不恰当地联系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历史背景所造成的偏激性论点。近来一些史学批评,对某些老一辈的史学家的部分见解和议论横加指责,而实际上,当时乃是因为史料不足才造成学术的疏误,是社会的大环境促成的议论失当,这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谅解的,不顾那些史学家的总体成就而肆意贬斥,不是历史主义的正确态度。而又有一些史学批评,将过去受到过火批判与遭受政治打击的史家,描述为完美的学术大师,千方百计为其学术认识中的谬误加以辩护,这也是非历史主义的态度,远离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第三,评论一部史学着述、一种史学思想、一类史学观点,要将之置于思想、文化、学 术及一般历史进程中分析和定位,看其究竟比前人提出哪些新的见解?新的启示?价值如何?影响多大?产生了什么问题?出现了什么失误?这是史学批评所面临的比较复杂的任务 ,往往需要多层次发掘、反复研究和广泛讨论,以努力避免发掘研究不足与轻下虚美 赞誉的两种倾向。例如“古史辨派”在史学上的疑古考证,对旧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强 力 冲击作用,史学思想与方法上皆开新立异,应予以充分肯定,对其中的讹误和偏颇, 虽然应当批评,但不占主要地位。而史学界时下流行的“栽花”、捧场式的书评,虽未 必 全然空洞无物,但其虚美、浮夸之风是应当受到抵制的。

正确地贯彻历史主义方法,有助于保证史学批评的学术宗旨,史学批评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史学界的学术认识问题,这就需要从事史学批评的学者扎扎实实地进行史学研究,培养自己的学术底蕴。史学批评者应当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丰富的历史知识,还应当有较深的史学史造诣,否则难以将评论对象在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给与恰当的定位。说到史学批评的学术宗旨,涉及学术与政治的关系。笔者认为:政治与学术之间也是辩证的、历史性的关系。带有政治宗旨的史学批评也可以取得重大的学术突破,但这主要表现于重大的宏观性问题,如梁启超《新史学》对封建旧史学的批判。即使如此,太强的政治目的仍不免导致某种偏激的议论,梁启超把“二十四史”都说成帝王的家谱就是一例。

历史学对社会的审视具有综合性、总结性,但同时也有滞后性,即总要在现实事物过去一段时间后再予以总结,史学批评就更滞后一步。但所有社会活动的最后的审判,将是历史学的学术性研究,不同史学观点的审判,将取决于史学批评,因此,轻视史学和史学批评的思想,无疑是文化视野的狭窄与短视。

⑧ 如何坚持历史主义方法论

历史的看问题,可以说是坚持这种方法的要义。但也要看其现实态,把辩证的眼光看待,国情的眼光,历史的眼光等充分结合起来,考虑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因素和影响。

⑨ 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要以什么为依据准确把握什么科学评议什么

摘要 科学评议是采取全面、历史、辩证的科学分析方法,客观、公允地看待党的历史与领袖人物。

阅读全文

与如何坚持历史主义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