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倍为何无所顾忌地我行我素,在政治右倾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呢对此,你有何看法
首先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日本投降后,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体系制定者并没有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彻底的清算,致使日本国内极端右翼势力一直存在。而安倍本人就是这种历史思想的继承者,美国也一直在利用这些政治势力操纵日本政坛,并按照美国的战略需要,适时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的政治安全格局。
其二是中国的崛起有改变亚洲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的趋势。这一点在美国看来,会动摇它在西太的区域霸权地位,而美国为了维护既有的霸权格局,采取了加深美日军事同盟的应对战略。这在日本右翼政客看来是有机可乘的。既然现在美国对日本有所求,那么日本就有机会实现国家正常化和军队正常化,恢复历史上的区域和全球政治大国的地位。
日本右翼政治势力挑起中日钓鱼岛纠纷,其目的就是利用美日同盟关系,加深中美的战略分歧和矛盾,并通过钓鱼岛纠纷渲染中国威胁论,与美国一道助推南海事务的矛盾尖锐化趋势,借机搞合纵连横孤立中国,削弱中国在东南亚的政治经济影响力。而日本则可以乘机解脱战后体系锁链束缚,参与区域主导权竞争,这就是安倍个人的英雄梦。
其三是日本的经济影响力成为右翼势力对外拉拢的护身符。一些周边国家见利忘义,无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荼毒,对于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行采取逢迎和无视的态度。为了日本的投资和援助,他们在日本解禁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以及篡改历史的行为上采取了低调容忍的态度,这毫无疑问助长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嚣张气焰,坚定了死不悔改的决心。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为了推销其TPP框架,积极拉拢日本和东南亚主要国家参与,目的是削弱中国在APEC框架内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这与日本与中国争夺亚洲政治、经济主导权的战略一拍即合。同时周边国家也希望通过多变框架平衡中美日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平衡。而尖锐的南海争端正好成为美日打造遏华战略圈的最佳切入点。
美国为了发挥日本在亚洲的特殊作用,不惜抛出亚洲国家应该忘记历史面向未来的呼吁。对于其同盟圈内的韩国,美国在日韩历史问题上则直接表示了批评态度,并在韩国展开院内外交,通过韩国国内媒体评论对在日本历史问题上持强硬态度的朴槿惠总统实施抨击,意图瓦解中韩对日历史问题的共识关系。毫无疑问的是,美国的近利短视战略只会让日本在历史观上偏离得更远,最终重回军国主义思想的极端。
不过安倍政府的激进战略所产生的副作用也相当明显,这是美国必须重视的。一是对中美关系的稳定构成了威胁,二是动摇了美日韩同盟的牢固性。在美国操纵的中美潜对抗磨合过后,美国必然会修正其现有西太整体战略。这个时候,如果日本安倍政府不能够有效改善与中韩两国关系,那么就很可能成为美国奥巴马政府遏华战略失败的替罪羊.(军事评论员高峰)
B. 如何看待日本民众要求安倍政府正视加害历
日本大选都是媒体说的算。跟台湾一样。
C. 日本安倍政府有哪些谬论和行为
被政府他的冲动,他否认侵华美化战争对过去的历史是一种否认的态度,这种做法有伤害中日两国的关系
D. 如何看待安培晋三在任期间的政绩
安倍晋三任首相期间主要的政绩体现在经济、贸易、外交和政治上,
经济上,安倍经济学”,借助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政策,推动日本经济迈向复苏态势。
贸易上,推动日欧经济合作协定(EPA)与不含美国的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11)谈判达成妥协。
外交上,促成美日两国外长和防长2+2安全会议,加强日美同盟关系,推出“俯瞰地球仪外交”。
政治上,寻求修改二战后制定的和平宪法,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
安倍及其领导下的自民党在经济和安全方面的成绩,是其他任何政党不具备的。第二次执政以来,安倍在刺激经济复苏、推进战略外交,尤其是对美外交方面的不俗表现,获得了民众基本认可。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安倍对靖国神社里杀人不眨眼的恶魔顶礼膜拜,无异于对人类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野蛮抗拒。安倍在人事任用上一直只用“三种人”:朋友、想法一致的人和只会说“是”的。人。
E. 日本在"慰安妇"博弈中屡被"打脸"是怎么回事
在“慰安妇”问题上,日本政府最近屡遭国际社会“打脸”。为了切断与韩国新政府重新协商“慰安妇”问题的可能性,日本不惜厚颜无耻地拉拢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不料真相败露,惨遭“打脸”;美国即将设立第二尊“慰安妇”少女像的消息也令日本政府颜面扫地,在对抗“慰安妇”少女像的运动中,日本再输一局。
千方百计否认军国主义罪恶历史,动辄对他国纪念“慰安妇”活动表达不满,这就是安倍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真实态度。不过,日本为掩盖和否认“慰安妇”罪行所作出的扭曲反应只能适得其反,令国际社会对日本二战暴行的认知愈加广泛和深入。奉劝日本还是不要与世界为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F. 如何评价安倍晋三这个政治人物
安培晋三,可能是未来的英雄,也可能是个大反派。总之,他注定被世界铭记- -
不管人家如何厚颜无耻,现在自民党总算又有了比较好的形势,可以推动修宪了,这还不都起源于安倍,或者说那个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不说经济学上的事,单纯地说,就是赌上日本整个未来的国运,来为世界做一次实验。整个欧美发达国家就在等着日本这只小白鼠,看看日本的超级QE巨量注水究竟能不能成功,把日本从经济深渊里拉出来。
大和民族被逼无奈,毕竟战略空间实在太小,只能赌一次。也算是日本人自尊心的最后爆发:我就是不信,中国还真比日本牛逼!赌上整个国运,我也要证明给你看!
很佩服这种态度,但是政治上始终背水一战,哪怕你能一直赢下去,又能如何?
认不清现实,执着于自尊与梦想的具有实干精神的政治家。
虽说理想主义与政治往往不相容,但个人并不看空安倍的未来,很可能是中性,毕竟有些事我觉得他不敢碰。
G. 对比日本和德国对待二战侵略他国的罪行持什么样的历史观不同的历史观对这些国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说实话,难道德国一个纳粹分子就没有了吗(电影《希特勒回来了》的实景拍摄里反应的真实状况可以颠覆你所谓“德国正确对待历史”的认知)?同理,难道日本就没一个政客、民众正确对待历史了吗?恐怕不是这样的,只是舆论引导让很多对不太了解各国国情的人产生了类似于你的这种感受。
举个简单的例子,日本的教科书制度其实是民间出教材,政府只负责审查。一些愚蠢的右翼势力篡改教材,并不代表这些教材为全国所用,可能也就这么几所右翼学校用。反观多数非右翼,其实还是比较正视历史的偏右势力的安倍政府不能代表全国观点,比如田中角荣左右的几届政府提到过战争赔款(不过被拒绝)、明治天皇多次道歉等等。
当然,相比较而言,日本对于战争的反思还是不如德国官方、民间。这其实对于两国的重振有着很大的影响。日本是经济大国不是政治大国,正是出于原受侵略国对日本的顾及因而采取了政治上的限制,比如投票拒绝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提议。而德国的限制就比较少。
H. 如何看待安倍晋三针对二战结束70周年的讲话,从中看出当今日本政府对待当年日本侵华战争是什么态度
日本政府对待战争的态度是模糊不清的,而且没有彻底的道歉,在讲话中透露出不断的刺激被他侵略过的国家,比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审核通过严重歪曲和美化侵略的新编历史科教书,为侵略历史翻案。
右翼分子否定并且美化当年的战争。
I. 如何看待日本的极右势力
7月,日本将迎来参议院选举。每当日本政治选举前夕,日本右翼都会兴风作浪,这次也不例外。
去年底的日本众议院选举前,自民党、日本维新会和大家党等保守政党,在钓鱼岛等领土问题上大肆攻击前政府,发表强硬言论,从而在选举中大获全胜。安倍领导的自民党获得压倒性胜利,大阪市长桥下彻和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领导的日本维新会也成为第二大在野党。
如今,这些极右政客又试图在参议院选举中复制此前的“成功经验”。自4月中旬起,包括首相安倍晋三,大阪市市长、日本维新会共同党首桥下彻等在内的日本右翼政客群蛇乱舞,纷纷就侵略历史问题、随军慰安妇等问题大放厥词。不过,这次,他们似乎遭遇了不小的挫折。
为搏出位拿“慰安妇”说事
5月13日,桥下抛出重磅炸弹——“谁都明白,如果要让战斗在枪林弹雨中的人获得集体的精神放松,就需要‘慰安妇’制度。没有证据显示日本政府或军方采取了绑架、胁迫‘慰安妇’的行为”。他同时透露,他在访问冲绳期间曾向美军普天间基地的海军陆战队指挥官建议,让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更加频繁地光顾当地的色情场所。
自去年底众议院选举赢得大量议席之后,日本舆论几乎将所有焦点对准了安倍,通过迎合大众心理而上台的桥下和石原在内政外交方面发不出声音,几近被舆论忽视和遗忘。如今,参议院选举到来,如何再度吸引舆论目光,争取右翼人士支持,自然是桥下等人首先要考虑的课题。
桥下精心挑选了“慰安妇”这个话题。在第一任安倍政府时期,曾经通过了一份内容为“找不到直接显示旧日军强征慰安妇的文献资料”的内阁决议。关于这个问题,桥下要在表述上比安倍更右、更激进。
桥下“成功”了——连续半个多月,他都是日本媒体的重要话题,中国、韩国、美国、俄罗斯等世界各国以及日本国内纷纷对其进行声讨和谴责。
“玩过头”吃美国“闭门羹”
一开始桥下还有些自鸣得意,拒不道歉和收回言论,后来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5月1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批评桥下的发言“荒谬绝伦且带有侮辱性”。联合国反对虐待委员会22日谴责桥下亵渎慰安妇的言行,称这是否认历史事实的行为,要求日本向慰安妇正式道歉。23日,致力于人权问题的20个国家及地区的68个非政府组织发表联合声明,要求桥下彻收回言论并道歉。
日本国内对桥下的声讨也非常激烈。5月16日,11名女国会议员举行记者会谴责桥下发言。22日,日本235个女性组织在日本参议院议员会馆举行联合抗议集会。
《朝日新闻》5月20日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在参议院选举中支持日本维新会的比率下降一半至7%,75%的人反对桥下关于慰安妇和合法色情业的发言。
一向以言语刻薄为卖点的桥下,原本想重新点燃民众对他事业的热情,结果却玩过了头。5月27日,桥下在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展开公关,对“美军买春”的讲话进行“谢罪”,但在慰安妇问题上,他始终强调是被媒体“误报”了,并且拉上日本政府垫背,称“没有证据显示以国家意志组织绑架、拐卖妇女,不承认这一事实,这是日本的立场”。
面对桥下的死不悔改,美国继续对他说“NO”。桥下原计划6月中旬访问美国,但原计划与之会谈的很多企业和政界人士取消会面安排,桥下被迫取消访美。
大阪市议会几大政党会派也于5月30日联合提交问责桥下的议案,指责他“扰乱了市政、让日本遭受国际舆论压力,丝毫没有向市民道歉的诚意言行”。虽然议案最终因公明党派临时变卦未获通过,但现任市长被问责的情况在日本并不多见。
安倍急与桥下划清界线
与半年多前的众议院选举格局不同,极右政治家在参议院选举前,陷入了集体碰壁的局面。包括从4月下旬起就在侵略历史和修改和平宪法等问题上频频发表右翼言行的首相安倍,也于近日放低了调门,自民党5月底公布的参议院竞选纲领也放弃加入“优先修改宪法第96条”内容。
究其原因,众议院选举时,他们是在关系“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的领土问题上发表强硬言论,容易引发中右翼民众的共鸣。而这次挑起的却是日本国内外反对声音比较强烈的“二战侵略历史”问题,这种投右翼分子所好,但却违背历史真相、不顾受害国家感受的言行,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与桥下相比,安倍就比较识时务。眼见形势不好,立刻转向,并且针对桥下的危险言行,及时与其划清了界线。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5月17日就慰安妇问题表示,“想到她们曾经遭受过难以名状的痛苦,我感到非常心痛。安倍内阁与历届内阁一致,不会将此作为政治问题或外交问题”。
6月1日,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在亚洲安全会议上,出人意料地批评桥下,称“他的发言招致周边国家对日本误解和不信任。日本在二战中,给亚洲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害和痛苦。我们将继承历届内阁的立场”。
安倍政府利用国际场合,主动出击,意图在参议院选举前缓和国际社会对日本历史认识的批评。
安倍的危机公关似乎已经奏效。尽管他之前的右翼言论招致国内外批评,但共同社6月2日民调结果显示,安倍内阁支持率仍高达68%,只是比上次调查微跌2.9%。对安倍政府经济政策表示期待的比率也达到65%。与之相对的是,65.6%的人表示对桥下领导的日本维新会今后的工作不抱期待。
修宪势力联合前景黯淡
此次极右政客的受挫,可能将对参议院选举形势和今后政治格局产生较大影响。由于桥下关于慰安妇的言论,原本打算在参议院选举中与之联合的大家党党首渡边喜美,5月19日宣布解除与日本维新会的合作关系,日本维新会在选举中或面临非常不利的局面。
日本维新会与大家党的决裂对自民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数量众多的在野党各自为战,会进一步凸显出自民党在各选区的优势,坐收“渔翁之利”。与此同时,日本维新会这一保守政党的失势,会让部分右翼选票流入自民党手中,从而加大自民党的胜算。
不过,桥下的言论可能会对安倍修改宪法的“图谋”有所影响。安倍起初打算与大家党和日本维新会这两个保守政党联手,使得保守势力在参议院选举中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议席,进而实现其优先修改宪法第96条的目标。
桥下关于慰安妇问题的言论使得修宪势力联合前景黯淡。根据《产经新闻》和富士新闻网近日进行的联合民调显示,希望自民党和维新会联合的民众从上次调查的20.7%降至10.7%。原先盘算着与日本维新会和大家党联合的安倍,或许不得不因此调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