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评价希罗多德历史

如何评价希罗多德历史

发布时间:2022-04-29 23:15:46

1. 希罗多德的《历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述了公元前6至前5世纪波斯帝国和希腊诸城邦之间的战争,被认为是西希罗多德像方最早的一部真正的历史着作,古罗马作家西塞罗称他为“历史之父”。《历史》的传世抄本有10多种,一般都把全书分9卷,每卷以一位缪斯的名字命名,故又称“缪斯书”。除希波战争外,还记载了很多传说、地理、人种志等方面的内容。他的文字风格与荷马有很多相似之处,语言生动流畅,富于文采,文学性强。我国在1959年出版了《历史》的全译本。

2. 希罗多德《历史》表现了什么

《历史》构思深邃,场面宏大,鉴于希罗多德意在表现整个东西方之间的这场巨大规模的战争,因而牵涉到了当时的整个世界,表达了当时整个人类的精神面貌。因此,全书9卷虽以希波战争为主题,但却组合了许多独立的传说故事。

3. 希罗多德的《历史》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在这部着作中,希罗多德文笔流畅,叙事生动,他以丰富的词汇和散文形式,记叙了古代西亚、北非以及埃及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生活、政治制度、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情况,其视野之开阔、材料之丰富和文笔之生动都是古代史学中前所未见的。他的《历史》标志着历史学在西方的诞生,为西方历史学建立了伟大的功业。

4. 希罗多德《历史》有哪些文学性特点

希罗多德在史学史上的地位首先取决于他再现历史的可信程度.而判断其所述真实与否又取决于他使用的史料性质和对史料的处理方法.《历史》运用的史料有三类:口头传说、直接印象、文字记录,其中口头传说用量最多,可以说俯拾皆是.
收集口碑材料是散文记事家创立的传统,因为当其时人们刚从口头记忆上升到文字记忆,文字史料极为有限,只有少量史诗、长诗、抒情诗、城邦名年官和体育赛会胜者名录、一些重大事件的编年记录,如地震、日蚀之类.初期的历史家欲恢复各地、各民族的历史便不得不象蜜蜂采蜜般四处收集民间传说,致力于将口碑转化为文字记录.希罗多德实际也是散文记事家,在收集史料上自然也承继了早期史家们确立的这一方法.
然而,口头传说是质量最差的史料,极易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无,特别是世代口传,反反复复生有、生无,即使有一颗真实的内核,也难于同世代积淀的附加之物分离开来.这是原始记忆的最大缺陷.所以《历史》中许多间接的口头传说,尤其是有关非希腊人的传说难以置信,比较突出的例子如雅典改革家梭伦与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会见及有关人生哲学的交谈,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与合作者在夺取政权后关于取何种政体的讨论,居鲁士神话般的出身等等.一个细心的读者在阅读《历史》中那大段大段栩栩如生的关于波斯国王、埃及法老、小国君主、部落领袖们言谈行止的描述时,尤其是那些关于最高军事会议、宫廷秘谋、枕边对话之类生动描述时,必定会提出疑问:希罗多德的这些信息是从谁手里收集的?作为一个不懂近东语言的普通旅行者,他难道成了波斯波里王宫或巴比伦王宫里的客人?显贵大臣们的秘书?在《历史》中他有时指出消息提供者的名字,都是当地社会一般成员.但在大多数场合,他只泛称消息的供给者为“埃及人”、“吕底亚人”、“波斯人”、“科林斯人”、“雅典人”、“马其顿人”、“西西里人”等,显然多半是中下层的小人物.因此类似的口头传说实际如同民间的小道消息,有些纯属向壁虚构,如埃及法老胡夫的大金字塔在修建时竟需其女儿卖淫来筹金,某地鸽子会说话,某民族每年要变成一次狼等民间奇闻.有些虽可能有些风影,甚至确有其人其事,但也掺杂着或多或少的演义成分.在希罗多德的口头传说史料中,最有价值的是一些事件目击者和参与者的回忆,如关于希波战争的几次大战役的记述可信度相对较高.
对于希罗多德所用史料的局限不应苛责希罗多德本人,因为他自己对此有清醒的头脑和明确的原则.他在《历史》中两次指出他并不完全相信自己收集到的口头传说.如在卷2第123节中,他说:“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按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在卷7第152节他更明白地表示:“我的职责是记录人们讲的一切.但我决无义务相信它们,这适用于整个这部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希罗多德报道失实,那不是他的过错,而是他听到的传说内容的缺陷,传说本身是实实在在的.在不少地方,希罗多德还列举两种以上不同的说法,并不时做出自己的判断,“我是不相信这种说法的”是他在《历史》中使用率颇高的一句话.这是一种朴素、客观的处理方法,它不在于误导读者,夺走读者的判断权力,而在于真心实意地介绍和说明真理,并客观上存储了大量的民间传说,为后人了解前人的所思所想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5. 希罗多德的《历史》在体裁上有什么特点

希罗多德的《历史》在西方史学史上开创了历史记述的先河。古代的史书,大体有三种类型:即以年代为中心的编年体;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以事件为中心的记事体。在古希腊,如前所述,编年体出现较早,其次是记事体,最晚是纪传体。在希罗多德之前,希腊人中已出现了史诗、史话、编年,但无记述体。希罗多德博采诸家之长,在史话的基础上,以一事为主线,将搜求到的有关资料纳入一个完整的事件系统之中,这种以事件发展为经纬的编纂体例,被后来的希腊另一大历史学家所接受、完善。此后,这种历史记述体成为西方编纂的一种通用体裁。

修昔底德

6. 希罗多德式的史书为什么可以称为文化史

希罗多德式的史书可以称为文化史,是与中国传统学问中的地理志相仿。

对于罗马所代表的古典文明的热切向往,彼得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可以说是一个代表。他曾感叹:"所有的历史不就是为了赞美罗马吗?"他在获得了李维的《罗马建城以来史》之后,废寝忘食,对其做注解,并纠正其各种流传版本的错误。他用给李维、西塞罗写信的方式表达他的敬意。他甚至在信中写道,希望自己能生活在李维的年代,或者李维能生活在他的时代。这些做法似乎有点奇异,但如果从历史观念的角度来考量,可以看出几层意义。

第一点自然是彼得拉克崇古的心态,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在当时是人文主义的代表,还被称为是一位博古学家(antiquarian),即热衷收集、整理和研究古物、古书的人。可是彼得拉克并不崇拜所有的过去,特别是对欧洲中世纪评价很低,称之为"黑暗时代"。他所崇拜的是古典时代的希腊和罗马,所以就有第二点,即他超越了"古今不分"(anachronism)的意识。他希望自己生活在李维时代的罗马就是一个典型表现。

对"古今不分"观念的超越,以后成为近代历史学的理论基点。在传统文化中,史学的生存意义就是能鉴往知来,我们上面提到的"君主之鉴"的写作就是一个例子。而跳出"古今不分"的观念,便让人质疑这种时代一样、人心不变的传统观念,而看出历史是变化的,有新、旧时代之分。第三点与此相连,因为走出了"古今不分"观念的窠臼,于是就产生了历史不断演变的观念。

这一学术研究风气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慢慢形成。洛伦佐·瓦拉(Lorenzo Valla,1407—1457)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像彼得拉克一样,瓦拉是一位出色的人文主义者,对罗马时代的拉丁文学特别偏好,甚至因此攻击希腊文和希腊文献,这与其他人文主义者有所不同。但也正因为他独好拉丁文,因此造诣很深,能区别拉丁文语法的历史演变。大约在1439年,瓦拉所在地区阿拉贡的主公与梵蒂冈教会在领土归属上产生了纠纷,瓦拉应邀考察《君士坦丁赠与》这本教会文献,因为教皇要据此来论证梵蒂冈的领土权。

经过大约一年多的仔细研究,瓦拉发现,这部号称出于公元4世纪的拉丁文献所用的语言和文法都与同时期的文献颇为不同。他在发表的《〈君士坦丁赠与〉辨伪》一文中,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部传世多年的文献从行文和语法来看,至多是8世纪的产物,不可能产自4世纪,即君士坦丁在位的年代,因此所谓教会持有世俗领土权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瓦拉的这项研究明显带有政治含义,他的研究成果有利他的主公而不利于教会。

但瓦拉本人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并没有特别的反教会的意思。他公布的研究成果应该说主要忠实于他的研究发现。成果公布以后,学者也大都承认他的结论。因此,人文主义运动和以后更为发展的博古学运动在方法上有助于史学的近代化。由于这些学者的研究,史学写作逐渐成为了一门近代意义上的学问。不过,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下章还要继续讨论。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于古典文化的兴趣,促使他们钻研、探究有关过去的知识,为的是让古典文化重生。这一兴趣也同样使得他们对古典时期的史学着作,充满兴趣,刻意模仿。彼得拉克着力模仿古罗马的诗人,而他的弟子布鲁尼则希求重振古希腊罗马的史学。古希腊的史学自然是西方史学的源头之一,但作为一种传统,它并不是简单划一的,而是以两种类型的写作为代表。

一种是希罗多德式的,其特点是视野广阔、包罗万象、叙述生动。另一种是修昔底德式的,其特点是主题专一鲜明,以政治、军事事件为考察对象,在方法上更注意事实的考证,在叙述上则注重因果分析。

简单而言,希罗多德式的史书可以称为文化史,甚至与中国传统学问中的地理志相仿;修昔底德式的史书则是政治军事史,结构相对完整,以解释历史动因为重。罗马时代的史学对这两类史书,都有继承。比如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虽然规模要小得多,但却是希罗多德式的着述,而李维的《罗马建城以来史》,则大致继承发扬了修昔底德的风格。

7. 希罗多德的《历史》有什么贡献

其一,希罗多德的《历史》在西方史学史上开创了历史记述希罗多德在朗育《历史》的先河。其二,《历史》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历史》虽以希波战争为主题,但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战争本身。作者把目光远67世界历史纵横谈远投射到战争场景之外,东到伊朗高原、中亚,北到黑海,南到埃及,西到利比亚、非洲西海岸,他都不厌其详地介绍了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变革、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理人种、经济生活。给后世留下了有关这些地区、民族,惟一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其史料价值不言而喻。其三,《历史》为后世树立了客观求实治史的榜样。其四,《历史》崇尚民主、歌颂正义,显示了历史学家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8. 大家有看了希罗多德的《历史》的吗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

希罗多德历史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史上最早的一部历史着作,故事的精彩和丰富性可以和《史记》相比较的。这本书开篇就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采”,而《史记》则只在最后的太史公自序才很谦虚也很骄傲的说“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俟后世圣人君子”。

这里有这样的比较,《历史》关注人类,为人类的功业赞叹不已,认为应该使这些功业为人传诵。《史记》则要传达“一家之言”,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已经有孔子的《春秋》臧否人物,“修旧起废”,使“学者则之”的气概。这是不是可以说是一种“主题先行”呢?

因此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有一些有趣的论题,可却没有被《史记》涉及。例如《历史》中说,埃及人相信自己是全人类当中最古老的民族,普撒美提科斯成为国王的时候(公元前664年),埃及人曾经想知道这一点,于是普撒美提科斯找了两个婴儿,一生下来就交给一个牧羊人,叫他把他们放在羊群当中哺育,但不许任何人在这两个婴儿面前说一句话,为的是知道他们一生下来第一次说出的话是什么。两年过后,牧羊人把孩子领到国王面前,结果听到这两个孩子说着一个“倍科斯”的音,国王于是调查这是哪个民族的话,结果发现这是普里吉亚人的“面包”这个词,于是埃及人就放弃先前的说法,转而认为普里吉亚人是最古老的民族。这种关于人类的好奇心的记载,在中国相类似的可能是关于纣王的传说。传说中纣王为了知道怀胎的是男或女,而下令将妇女剖腹,为了知道老人和年轻人的骨质区别而将两个人的腿骨砍开。而且普撒美提科斯的这场实验也带有无视这两个婴儿的权益的成分,还有更为冷酷的版本说,他是叫一些被割去舌头的妇女来哺育婴儿的。这是希罗多德记录的埃及人自己的故事了,而希罗多德本人为了证实埃及人是最古老的民族,还来到埃及的邻居,了解到埃及的纪年,月份的划分等等都是“最先的”。而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很少看到类似希罗多德那样的对于人类的好奇心的记载。是中国历史上缺乏好奇心这种东西吗?也许是两个地方的历史学家兴趣不同而已。

在对埃及的地理和历史的考察中,还提到了希腊人对尼罗河每年泛滥一次从而给埃及带来灌溉水和肥沃土地的现象所做的解释,这一记载有这些可以注意的特点,第一,这些观点并不是希罗多德的,第二,他记载了不同的说法,尽管他认为有的不值得相信,第三,这纯粹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并不是任何“究天人之际”,“可以知得失”的努力。第四,在提到这些观点之后,他自己也忍不住着手来解释这个现象。这使得这场解释进行得就象一个学术论文一样:收集关于这个事物的观点并加以评判,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形多次出现。但在埃及的记叙中,希罗多德并没有罗列和追究埃及历史上国王的谱系,而《史记》在开篇的黄帝本纪则不然。尽管希罗多德曾经造访祭司并听说了埃及王国的起源。我想这并不是希罗多德不相信这个谱系,只能说是希罗多德对这个谱系不感兴趣,也许是因为他不是一个埃及人的缘故?而对于太史公,我想是因为其家世可以追溯到“昔在颛臾”的被黄帝族系任命为司天或司地的“南正重”“北正黎”,则很难克制对旧日主子--黄帝家族的兴趣。

《历史》中还有一个精彩故事,说的是冈比西斯死在远征埃及的征途中之后,大流士等波斯贵族行刺纂位的玛哥斯僧,夺回波斯的统治权。故事的精彩部分在当七个起义的贵族平定局势之后,讨论波斯的统治权的时候,一个名叫欧塔涅斯的贵族说,“我认为应该停止使一个人进行独裁的统治,因为这既不是一件快活事,也不是一件好事当一个人愿意怎样做便怎样做而自己对所做的事又可以毫不负责的时候,那么这种独裁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把这种权力给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他也会脱离他的正常心情的...相反的,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那美好的名声,那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次,那样也不会产生一个国王所易犯的错误...,任职的人对他们任上所做的一切负责,而一切意见均交给人民大众加以裁决。因此我的意见是,我们废掉独裁政治并增加人民的权力,因为一切事情是必须取决于公众的”。美伽比佐斯则反对民主制,主张实行寡头统治,他说,“没有比不好对付的群众更愚蠢和横暴无礼的了,把我们自己从一个暴君的横暴无礼的统治下拯救出来,却又用它来换取那肆无忌惮的人民大众的专擅,那是不能容忍的事情...民众既然不知道,自己也不能看到什么是最好的和最妥当的,而是象一条泛滥的河流那样盲目向前奔流,那他们怎么能懂得他们所做的是什么呢?还是让我们选一批最优秀的人物,把政权交给他们罢,我们自己也可以加入这一批人物”,大流士则主张独裁,他说,“没有什么能够比一个最优秀的人物的统治更好的,他能够完美无缺的统治人民,为对付敌人而制定的计划又可以隐藏得最严密”,他在论证民主或者寡头制由于互相争斗都会最终导致独裁之后,说“总而言之,请告诉我,我们的自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谁赐予的--是民众,是寡头,还是一个单独的统治者?...再说,我们也不应该废弃我们父祖的优良法制”,结果,大流士的意见以4:3被通过,在决定这个独裁者应该是谁的时候,七个贵族还约法三章:一,首义者欧塔涅斯,他明确表示他及他的后代不能被未来的国王支配,每年将得到奖赏,二,七个人可以不经通报就进入皇宫,除非国王正在和一个女人睡觉;三,国王必须在同谋者的家族里选择妻子。

他们进行了一次比试,他们在一个清晨来到市郊,结果大流士的马首先嘶鸣起来,据说是因为马夫在那个时候把摩擦过母马阴部的手放到了大流士的马的鼻子上。按照约定大流士当上了国王。

这个故事看了之后,让人很想知道波斯人自己是怎么记载自己英明神武的君王登基的。我想他们的记载应该象《史记》那样庄严华丽,“大流士者,苏撒人也。其母梦与神遇,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宙斯于其上焉。已而有身,遂产大流士”。“大流士生而神灵,弱而能言,成而聪明”等等。

关于人类适合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人类能有选择权的时刻非常的少,波斯人的经历是一次。那一次争辩激烈,却都很有君子之风。还有一次是华盛顿在建立美国时的“为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我们中国可以相比较的时刻也不多,可能是1911年,当清朝皇室表示“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时,国内势力一致赞同共和民主,却纷争不止,充满暴力,龌龊之处远胜大流士马夫的手,这也是深可诧异的。

转引自:http://www.wsjk.com.cn/gb/paper19/37/class001900005/hwz193421.htm

还可参看:http://liptontea.bokee.com/2045183.html

9. 希罗多德的历史体现了怎么样的历史观

希罗多德在搜集史料和考证史料方面是一位严肃认真、态度严谨的学者,而在叙事抒情方面又表现出诗人的风范,兼有学者和诗人两者之长。他用爱奥尼亚方言、采取散文的形式进行写作,词汇丰富、文笔华美;叙事简明扼要,文章晓畅可颂且有韵致;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故事插叙的描写手法,堪称语文大匠。特别是他对温泉关战役和萨拉密战役的描写,真是气势恢宏、有声有色,是古典历史名篇中的上乘佳作。因此,《希波战争史》一书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开创了西方历史写作中的叙述体体裁,成为西方历史着作的正宗

10. 希罗多德《历史》这部着作有什么特点

在《历史》这部着作中,希罗多德文笔流畅,叙事生动,他以丰富的词汇和散文形式,记叙了古代西亚、北非以及埃及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生活、政治制度、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情况,其视野之开阔、材料之丰富和文笔之生动都是古代史学中前所未见的。他的《历史》标志着历史学在西方的诞生,为西方历史学建立了伟大的功业。

阅读全文

与如何评价希罗多德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