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什么是历史结论

什么是历史结论

发布时间:2022-05-01 08:05:03

㈠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不断奋斗不断发展的结果。这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共同选择,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之路,必然抉择。
19世纪的清朝已经进入了这个帝国的最后时刻,经济凋敝,民生凋零。内有战乱,外有敌国,昔日伟大的中华大地,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不断奋斗,书写历史,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然而,中国并没有因此得到安宁,战乱接踵而至,军阀混战,日本入侵,制造了骇人惊闻的屠杀,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伤害,八年的艰苦抗战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国内战争,国共大战,三大战役死伤无数。1949年之前的中国是黑暗的。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完成 “一化三改”。“一化”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为国家建设积累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物质基础。在这期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营经济逐步完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虽然在这段时间,中国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并不能阻碍中国逐步走向稳定与自强的道路,国防力量,基础工业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1956年之后的中国,可以说是经历了大风大浪。阶级斗争不断,党的一些决策和路线并不能有成效的带领人民继续向前迈进。这并不能说这是某些领导人的个人错误,而是整个大的环境下的政策失衡。不能否认的是,国家经济在这一段时间损伤极大,停滞不前,发生了一系列的悲剧,三年自然灾害,反右斗争,文化大革命。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更是加剧了新中国在发展进程上的阻力。1956年到1979年,虽然说在经济外交方面取得了一些
成就,但是就整体而言,国家是遭受了重创的。
凡事不破不立。1979年之后,在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人的带领下,扫清文革时期的一系列弊端,否定了两个凡是,坚持了真理。展开了市场经济到底姓“社”还是姓“资”的大辩论,中国最终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这个伟大的帝国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与蓬勃的生机。市场经济在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呈现了不一样的风采,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比1980年,GDP平
均每年增长10%;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五年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1%左右,比“七五”时期的平均增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10145亿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2010),GDP持续保持10%左右的增速,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愈来愈重,一系列大型会议的成功举办,更是让这个东方强国成为全世界的焦点。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中国的文化、科技、医疗、教育、体育等方面的发展,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都在诉说着这个国家的进步。这个阶段的中国,走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在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理论及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引入资本主义在市场经济上的部份概念,使中国在发展经济之余,仍然能
够保有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特色,坚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执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这一伟大构想,并由各任领导人不断完善。八十年代,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
基本结论”;九十年代,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到“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在十六大作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胡锦涛在十八大作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包括道路、理论、制度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曾经在一本书总看到过,谁也不能阻碍历史的发展,皇帝不能,大臣不能,历史的车轮会碾压一切阻碍者,因为历史的规律把握在人民手中,人民群众是无敌的。虽然有时候单个的老百姓看起来柔弱可欺,但是十三亿的中华人民确实一股谁也不能轻视的力量。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道路也是如此,并不是领导人所能决断,并不是财团巨鳄所能决断,而是人民自己选择的,这就是历史。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历史则往往由多数人来书写。
细数中国历朝历代,朝代更迭,历史变迁,但是颠扑不破的道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因为历史就是人民来书写的,李世民的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点破了这一道理。中国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性格。中国人民习惯了忍耐,不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反抗的。陈胜吴广也许只想当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民,朱元璋或者只想本本分分的子承父业,继续卖豆腐种地;近代史中的无数仁人志士,说不定也只愿过好当下的日子罢了。但是当这一切都成为不可能的幻想的时候,历史就此改写。暴秦被推翻,大元被瓦解,新中国成立。人民,中国人民从来不缺乏改变的勇气。历史,中国历史向来都不是某个谁谁就能够左右的。
文革之后的中国百废待兴,积弊已久。伟
大的国家急需改变,历史需要重新焕发希望的光芒。人民选择了该如何走,世界应该走上本应该走的道路。于是,小岗村的农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驱之行;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试点城市;“皇粮”被一直文书彻底废除;上海开启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征程。人民选择着一切有利于符合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的道路,历史选择着一切有利于符合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名字听起来确实很高大上,不接地气。但是这条路能让中国进步,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弱国无外交,李鸿章背负着整个民族的期待,周旋已久,还是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蒋介石纵然能与各国领导人一起签署《开罗条约》,却还是不能不接受一切不利于国家的条约。因为国家是战乱穷困的。而如今,中国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子。中东、乌克兰局势、朝核问题,都少不了中国的身影。G20峰会,APEC会议,中国逐渐增大着自己的话语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看到的是国家的强大,民族的进步,人民的富裕。
当然并不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让整个国家的发展已经完全走上正轨。我们还是要看到国家发展的不足之处,我们依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进。比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共同富裕问题、社会和谐问题。在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人民带来的幸福的同时,我们也同时面临着一系列如上的问题。北方雾霾问题,淡水资源不断减少,贫富差距不断增大,低智商的官员和高智商的老百姓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街头百姓、朝堂门客茶余饭后的话题,也成为国家亟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转型,更是成为关键,不能纯粹依靠房地产行业的带动,更多新型创新产业应该更多的去承担经济增长的份额。国内教育问题也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国家投资在教育行业的资金比例应该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不是一直低于世界水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并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已经做的很好,我们应该能够做得更好。
爱一个人就应该去爱她的一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既然是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我们就要勇敢的面对路上的艰难险阻,勇敢克服困难。我们享受着中国强盛带来的幸福,也要去帮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因为这也是人民必须要选择的,这也是历史的结论。
中国人,如果自己不折腾自己,会让整个世界都震惊的。如今的中国人民处于世界发展的浪潮之中,我们经历了无数的战争,无数的历练,无数的痛苦,我们相信自己会过好自己的日子,会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我们勤奋,我们努力,我们追求着幸福,我们不在乎谁才是世界的霸主,我们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就是中国人民的选择,这就是历史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一个美丽的中国梦,这就是人民的选择,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㈡ 中国近代史材料体现了什么历史结论

中国近代史所遭受的屈辱,归根结底在于闭关锁国造成的,闭关锁国使得人们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和实力,盲目自大,渐渐偏离了世界的发展趋势,渐渐的落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以,近代史材料体现的结论就是 我们再不能盲目自大,闭关锁国,自诩为天朝上国,更应该跟进世界上其他国家,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候曾经说够“落后就要挨打,科技才能兴国”,所以我们更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振兴我中华。。。

㈢ 中国70年巨变说明了什么样的历史结论

中国70年巨变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㈣ 五四运动前主要有哪些探索这些探索结果如何历史结论是什么

推荐的答案是中共诞生的思想背景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主要探索:1、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其失败。结论:地主阶级挽救不了中华民族的危亡。2、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戊戌六君子被杀,最后失败。资产阶级改良派挽救不了中华民族的危亡。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和之路,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国走向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而失败。结论:资产阶级革命派挽救不了中华民族的危亡.4五四运动后中共成立,1949新中国成立,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呵呵 我是历史老师。

㈤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

㈥ 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有什么区别

历史现象:是指对客观存在的一段时期或者几个具有共性的历史事件的简单总结,属于一种经验上的陈述,比如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现象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时期的历史现象是天下三分、战乱频繁。

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探索,具有人的主观性,可以是对历史产生原因的探索、可以是对历史发生过程中的探索,也可以是一个历史对另外一段历史影响的探索等等,比如中国封建时期出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根本的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出现三国历史的主要原因有土地兼并、宦官专政、外戚专权、天灾人祸等。

㈦ 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黄巾起义的描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在秦二世荒淫无道,横征暴敛的背景下。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得到了戌卒们的响应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目的是:讨伐无道的昏君,诛灭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楚国政权!陈胜就自立为王,国号“张楚”取张大楚国之意。
称王后的陈胜听不进忠言,亲近小人。陈王任命朱芳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专门监督考察群臣。各位将领们攻占了领地回到陈县来,只要对他的明令不服从就抓起来治罪,以苛刻地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凡是他不喜欢的人,一旦有过错不交给司法部门处理就擅自予以惩治。很多的将领慢慢的就疏远他了。这就是陈胜失败的原因。
陈胜虽然死了,但是他所封立派遣的王侯将相最终还是灭掉了秦王朝。这就是陈胜起义的结果和意义!
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道,朝政混乱不堪,农民苦不堪言。公元前184年张角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巾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历时9个月在朝廷雄兵压境的情况下惨遭失败。其原因是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人物。起以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集结起来,而是分散的孤立行动以至于首尾不能相互的支援和配合。最后被镇压的官兵各个击破。
黄巾军起义虽然只有短短的9个月就宣告失败,但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拉开了序幕,更为三国分立奠定了基础。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最终走向灭亡。
历史结论是:二者的共同点都是以农民为主导的反抗压迫的起义。基于农民本身知识能力的局限性,起义迅速兴起又快速地走向灭亡,犹如昙花一现。但是起义本身颠覆了腐朽的政权,加快了朝代的更迭,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因此,起义的意义功不可没!

㈧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得出什么历史结论+并分析说明800字

摘要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不仅让我更加细致的了解到中国在近现代所发生的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这些历史所表达的历史意义,以及通过这些历史事实对今天的我们将有怎样的启示。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不仅让我更加细致的了解到中国在近现代所发生的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这些历史所表达的历史意义,以及通过这些历史事实对今天的我们将有怎样的启示。

㈨ 什么是历史结论该怎么答怎么理解

从对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科技的方面的影响来答或者是有什么特殊的历史意义方面考虑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历史结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