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近代中国以来的历史主体和历史主线是什么,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主线就是救亡图存
先是鸦片战争时期,满清政府对于外国侵略的抵抗,是为了保持国家的独立
后来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求强求富
戊戌变法是改良的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则是推翻满清政府,也是为了拯救民族
以后也是一样,不管走的什么道路,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②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l)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任何时候,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劳动者都是人民群众的主要成分。他们不仅创造了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资料,而且积累生产经验、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开发劳动对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生产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一方面,人民群众通过为直接创造精神财富的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们提供物质条件和经验材料间接地参与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也直接参与了某些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瓦特发明蒸气机、爱迪生发明电灯、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时期,人民群众通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进步,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时期,人民群众则是打碎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实现社会革命变革的主力军。
(3)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又称群众史观。它同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③ 社会历史主体内容
社会历史的主体
庆安一中:徐雪梅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
(2)识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内容
(二)能力目标
(1)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2)运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析有关时政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能够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2)能够培养学生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难点: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三、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法、问答法、讲授法、探究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老师引导:让学生观看拿破伦过阿尔卑斯山的材料,回答教材中的设问:
(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伦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
1、人民群众的含义:
(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老师总结: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费尔巴哈等人认为“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是极其错误的,因此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被后人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1)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课堂练习:(1)党的群众观点。九、教后反思
④ 什么才是历史的主体
(l)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推动作用
(3)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又称群众史观。它同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⑤ 社会历史主体和客体及其辩证关系
1.主体是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具有社会性的人,是从事改造世界活动的实践着的人.认识的客体即认识的对象,不是指全部的客观实在,而是指进入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同主体发生联系的那一部分客观事物和认识对象.
2.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主体受制于客体,客体制约着主体的活动范围、方式、性质等等,决定了主体的认识内容和范围;主体又能动地改造客体,使客体向主体转化,使之满足人们的目的和要求.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⑥ 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客体求大神帮助
先说历史的主体。从总体上说,历史的主体就是人,而不是之神(如宗教)或绝对精神(黑格尔)或理念(柏拉图)。进一步具体地说,历史的主体或者说历史的创造者不是所有的人,也不是个人,而是群体,更确切地说,是人民群众。 历史的客体,就是历史主体活动的创造物和改造对象,主要是各种社会关系、制度、思想体系等等,当然也应该包括人自身,换言之,历史主体在一定条件下也成为客体。
⑦ 历史主体的哲学含义
“哲学”最早在希腊文中写作“philosophy”,本义是“爱智慧”或“对智慧的追求”。现代所说的哲学主要是指那些理论上关于世界总体的分析,包含人生,生活,自然和社会各个层面。因此哲学的内涵也相应的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和智慧;是对于客观世界和人生道路的系统反思;是爱智慧以及对智慧的不懈追求;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学。
2.哲学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教人们“怎么样”做才能取得成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给人真诚的人格,教人成为人。哲学教化启蒙人用最美好的思想智慧去完善人性,以获得成为人的内在文化要素和精神气质,由此以本真的方式去规定自身生存与生活。
4.哲学给人真诚的思考,教人以境界;哲学给人以真诚的信仰,教人以超越。
5.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的生活和行动将变得盲目,对未来将失去预见性,心灵也将失去寄托。
⑧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怎么解释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从属于以人为主要客观主体的角度来解释的。
1,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是第一要素。
社会历史的主体,在不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是指人的社会历史,而不是以其他事务为主体的社会历史。
因为只有人,才是最关注、最了解自己与世界社会历史的发展状况、也是最有影响价值意义的历史资料和素材。
2,人的存在构成了社会的历史。
无论是任何事物的社会历史,无不是在人的行为下所展现出来的,是通过人类的探索和发现,不断地认识和了解世界上各种事物的社会存在,同时也构成了人类社会历史演变与发展中的内容,人便成为了世界社会历史的主体。
通过人类对世界社会历史发展轨迹的掌握,才能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价值意义的选择。
3,人的意志决定了社会历史。
所谓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描述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也是人类社会历史文明的演化和发展的核心内容,展现了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社会形态,是在人的意志主导下发生并完成的。
人的意志,也可以或决定世界其他社会历史的演变。
⑨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9)历史主体是什么扩展阅读:
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看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看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