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近代中国以来的历史主体和历史主线是什么,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主线就是救亡图存
先是鸦片战争时期,满清政府对于外国侵略的抵抗,是为了保持国家的独立
后来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求强求富
戊戌变法是改良的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则是推翻满清政府,也是为了拯救民族
以后也是一样,不管走的什么道路,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②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 结合阅读过的史论着作,谈谈如何理解历史主体性问题
近代社会的两大主题反侵略 是中华民族(包括共产党、国民党、农民、封建统治者等)和外来侵略者(包括帝国主义、部分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等)的民族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社会”。 反封建求民主 是中国人民(包括农民、工人、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的革命阶级)和封建主义或势力(包括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等)的阶级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封建社会”。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通过斗争,将民族矛盾化为民族独立,将阶级矛盾化为人民当家做主。由此形成了新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中国人名在谋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不断深入的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推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过程.现代史的主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④ 什么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客体又是什么呢
从总体上说,历史的主体就是人,而不是之神(如宗教)或绝对精神(黑格尔)或理念(柏拉图).进一步具体地说,历史的主体或者说历史的创造者不是所有的人,也不是个人,而是群体,更确切地说,是人民群众.
历史的客体,就是历史主体活动的创造物和改造对象,主要是各种社会关系、制度、思想体系等等,当然也应该包括人自身,换言之,历史主体在一定条件下也成为客体.
⑤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5)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扩展阅读:
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看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看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⑥ 什么才是历史的主体
(l)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推动作用
(3)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又称群众史观。它同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⑦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什么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
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从总体上说,历史的主体就是人,而不是之神或绝对精神或理念。进一步具体地说,历史的主体或者说历史的创造者不是所有的人,也不是个人,而是群体,更确切地说,是人民群众。历史的客体,就是历史主体活动的创造物和改造对象,主要是各种社会关系、制度、思想体系等等,当然也应该包括人自身,换言之,历史主体在一定条件下也成为客体。
(7)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扩展阅读:
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直线的前进过程,而是一个曲折的前进过程,有时还会伴随着局部的倒退。由于动物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不同、各种具体的社会条件不同,各个民族、部落、部族和国家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也必然存在着差异,以至在同一时期内不同的民族、部落、部族和国家分别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
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则是朝着同一的根本方向前进着的(见社会进步),不管地球上不同民族、不同部落、不同部族、不同国家处于怎样不同的历史阶段,将来都会进入社会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蜜蜂和蚂蚁已经进入共产主义阶段。
⑧ 为什么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
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
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⑨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l)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任何时候,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劳动者都是人民群众的主要成分。他们不仅创造了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资料,而且积累生产经验、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开发劳动对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生产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一方面,人民群众通过为直接创造精神财富的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们提供物质条件和经验材料间接地参与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也直接参与了某些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瓦特发明蒸气机、爱迪生发明电灯、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时期,人民群众通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进步,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时期,人民群众则是打碎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实现社会革命变革的主力军。
(3)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又称群众史观。它同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⑩ 社会历史主体和客体及其辩证关系
1.主体是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具有社会性的人,是从事改造世界活动的实践着的人.认识的客体即认识的对象,不是指全部的客观实在,而是指进入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同主体发生联系的那一部分客观事物和认识对象.
2.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主体受制于客体,客体制约着主体的活动范围、方式、性质等等,决定了主体的认识内容和范围;主体又能动地改造客体,使客体向主体转化,使之满足人们的目的和要求.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