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什么是历史分析法

什么是历史分析法

发布时间:2022-05-02 01:22:12

⑴ 地质历史分析法

地质历史分析法是根据勘查和其他方法所获得的资料,运用工程地质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潜在崩塌体进行稳定性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变形史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岩体稳定的结构分析法(含图解分析法),以及其他一些分析方法。在分析中应体现相互有机联系原则、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和动态原则。

(一)岩体稳定的结构分析法

岩体稳定的结构分析法主要基于岩体结构及其特性,依据岩体中结构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抓住主要结构面并根据结构面之间、结构面与临空面之间的组合关系,确定可能失稳的结构体的形态、规模与空间分布,同时判定不稳定块体可能移动的方向和破坏方式。

结构分析法主要采用图解分析法。图解分析法主要有边坡稳定摩擦圆法、玫瑰图法、赤平极射投影法、节理统计极点图与等密度图、平面投影法和实体比例投影法等。

(二)工程地质类比分析法

依据相似性原则将已经发生过的崩滑的地质体特征、形成条件、驱动力、崩塌类型和形成机理等先验实例与被勘查对象进行类比,分析其稳定性,其实质是把集成经验(理论)应用到条件相似的工程中去。

类比的相似性原则,包含下列方面:

(1)崩滑体岩体性质、主控结构面、岩土体结构、斜坡结构和崩滑体介质结构条件等的相似性。

(2)崩滑体赋存条件的相似性。

(3)动力因素的相似性。

(4)发育阶段的相似性等。

集成经验具有地域性和实践性,并与实践者的认知水平有关。为提高其水平,可建立崩塌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的专家系统,以供危险性评估使用。

(三)变形史分析法

变形史分析法主要依据崩塌发育规律中的发生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追溯潜在崩塌体的变形发育史,判定其现今所处阶段,进而分析其稳定性。分析内容包括:

(1)崩滑体发育的区域性规律,包括周期性、阶段性、时段性、动力因素及诱发因素的统一性。

(2)根据被勘查崩滑体的变形形迹和变形速率(监测资料),分析崩滑体现今所处的发育阶段。

(3)调查了解其变形历史,包括访问和搜集地方志和有关的资料。

(四)地质综合分析

在上述各项分析的基础上,对被勘查的崩滑体的形体特征、地质构成、成灾条件、成灾动力、成灾因素、成灾机理、变形破坏形式和特征、失稳条件和机制等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归纳,进而评价崩塌体现阶段的稳定性,并预测其发展趋势、评价其失稳的必要条件、相关因素、失稳的可能性和失稳的规模、方式、方向,预测失稳的时间。

⑵ 历史分析方法的概念

历史分析方法和“公式”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内 + 国际)(经济 + 政治 + 文化 + ……)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 + 生产关系 + 经济结构 + 经济格局 + ……

⑵政治背景=政局 + 制度 + 体制 + 政策 + 阶级 + 民族 + 外交 + 军事 + ……

⑶文化背景=文化政策、思想、宗教 + 科技 + 教育 + ……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自然经济 + 资本主义萌芽 + 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 + 军队 + 财政 ②阶级矛盾状况。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

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2、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 + 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3、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 + 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4、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

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二、历史内容=经济 + 政治 + 文化 + ……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1、经济内容:生产力 + 生产关系 + 经济结构、布局 + ……

⑴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 + (农业 + 手工业 + 商业) + 经济结构、布局 + ……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 + 土地 + 租税 + 赋役 + 人身 + ……

②农业经济=人口 + 土地 + 工具 + 水利 + 作物 + 布局 + ……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 + 矿冶 + 陶瓷 + ……)(技术 + 布局 + ……)

④商品经济=城市 + 交通 + 商品 + 市场 + 货币 + 边贸 + 外贸 + ……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 + 经济重心变化 + 经济方式扩展 + ……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

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 + 经济成份 + 国际经济 + ……

①经济发展要素=技术 + 资金 + 市场 + 原料 + 劳力 + 经济结构 + 经营方式 + 政策 + ……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经济成份=自然经济 + 外资 + 合资 + 民资 + 官资 + 国营 + 集体 + 个体 + ……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 + (生产 + 管理 + 资本 + 技术 + 市场 + 关税)(协作 + 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2、政治内容=制度 + 体制 + 政策 + 阶级 + 民族 + 外交 + 军事 + ……

⑴古代政治=政局 + 制度 + 中央 + 地方 + 阶级 + 军事 + 财政 + 民族 + 对外 + ……

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⑵近现代政治=政局 + 制度 + 政体 + 体制 + 政权 + 政治力量 + 权力 + 权利 + ……

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⑶国际政治=体系 + 格局 + 集团 + 合作 + 战争 + 对抗 + 妥协 + ……

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 + 文化交流 + ……

⑴自然科学=(科学理论 + 科技发明)(天文 + 地理 + 数学 + 物理 + 化学 + 生物 + 医学 + 农学 + ……)

⑵社会科学=思想、宗教 + 教育 + 史学 + 文学 + 艺术 + ……

⑶文化交流=(民族 + 对外)(传播 + 吸收) + 文化地位 + ……

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三、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

1、性质分析:任务 + 领导阶级 + 主力 + 手段 + 结果……

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 + 国际)(经济 + 政治 + 文化) + 深远影响(作用)……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 + 生产关系 + 经济结构 + 经济格局 + ……

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 + 制度 + 体制 + 政权 + 政策 + 阶级 + 民族 + ……

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 + 科技 + 教育 + 文学艺术 + ……

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 + 客观)(经济 + 政治 + 军事 + 策略 + ……)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 + 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 + 教训)→启示

⑴政治=国情 + 领导 + 群众 + 武装 + 民主 + 法制 + 思想 + 策略 + ……

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

⑵经济=生产力 + 生产关系 + 客观规律 + 发展战略 + ……

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

⑶文化=批判 + 改造 + 继承 + 发展 + ……

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

5、历史评价=(积极因素 + 消极因素)史实 + 结论

⑴人物评价=属性 + 事迹 + 影响(进步 + 局限) + 结论……

如评价李鸿章:首先是其身份属性即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接着按方面和时间顺序阐述其在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中法、中日战争的具体行为;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⑵事件、事态评价=概况 + 性质特点 + 影响(进步/反动 + 正义/非义) + 结论…

如对凡尔赛体系的评价:先概述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的概况;再分析其性质和特点,对其客观进步因素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评判,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以上各项原理和公式,只是反映历史学科的一般规律。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具体历史问题,灵活调整。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概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进一步调整和充实。

⑶ 什么是历史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是依据上述马克思主义关系发展的观点,动态系列的观点,通过对有关研究对象对历史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说明它在历史上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到现在状况的。换言之,就是分析事物历史和现状的关系,包括历史和现状的一致方面以及由于环境、社会条件的变化而造成的不一致方面。历史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楚事物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来龙去脉”,从中发现问题,启发思考,以便认识现状和推断未来。对于社会学研究人员来讲,离开了对调查对象的历史分析,研究就缺少历史感,而没有历史深度的表述和结论都是不彻底的。

⑷ 什么叫用历史的分析方法分析人物,我怎么觉得我一直学

历史分析法是具体分析方法的一种,即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方法。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分析事物要把它发展的不同阶段加以联系和比较,才能弄清其实质,揭示其发展趋势。有些矛盾或问题的出现,总是有它的历史根源,在分析和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只有追根溯源,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⑸ 历史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历史分析方法和公式
一、 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2、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二、 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1、 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 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三、 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 1、 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2、 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3、判断成败及原因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5、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⑹ 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

1、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无视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过分夸大、美化或拔高古人是不对的;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也是不可取的。

2、在阶级社会中,贯彻历史分析方法与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一致的。在阶级社会中具体地考察社会历史条件与历史人物的关系,必然包含分析一定的阶级条件和历史人物的关系。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一定的阶级总是要推举或产生出自己的代表人物,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愿望,因而历史人物的作用受到阶级的制约;历史人物的沉浮,也往往同他所属的阶级的兴衰息息相关。

3、在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时,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一方面,要高度肯定他们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又应指出他们在认识和行动上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包括不回避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6)什么是历史分析法扩展阅读:

运用案例:

1、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对为什么路易·波拿巴这样“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作了精辟的阶级分析,堪称用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典范。

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人物作了精辟论述。他指出:“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⑺ 历史的分析方法

第十一章 阶级分析方法
第一节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历史的典范
第三节 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容易出现的两种倾向
第十二章 历史分析方法与逻辑分析方法
第一节 历史分析方法与逻辑分析方法的理论根据
第二节 历史分析方法是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逻辑分析方法是揭示历史规律、建立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
第四节 历史分析方法与逻辑分析方法之统一运用
第十三章 历史比较研究方法
第一节 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理论根据与史学意义
第二节 历史比较研究的类型与程序
第三节 历史比较研究的局限性及克服其局限性的主要途径
第十四章 历史系统研究方法
第一节 历史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思想要点与重要范畴
第二节 历史系统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节 历史系统方法的应用与尝试
第十五章 历史计量研究方法
第一节 历史计量方法的形成及其客观基础
第二节 历史计量方法的一般手段及利用电子计算机的一般工作程序
第三节 历史计量方法的研究实例以及对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见着作<历史学概论>
历史学应该是一个丰富的方法论系统,它有一些基本的思想原则,但是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为了解决不同的问题,人们在研究实践中又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学术路径.比如,历史考据的方法。是一种知识方法。实际上,它就是通过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考订和比对,来弄清楚那些不容易弄清楚的问题。比如,版本目录学的方法,也是一种知识方法,其价值就在于使你充分了解有关历史文献的源流。再比如,过去有的学者所提倡的把活材料与死文字结合起来的方法,也是一种知识方法,其核心是社会调查。所谓死文字是指现有的文献资料。所谓活材料是指那些散落在民间的实物、碑刻、契约、文书、乡例、民俗等等东西,要收集这些材料必须亲自深入民间做社会调查才行。今天,这一方法不仅已经被历史学接受,而且许多学科都共同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比如文学史研究中,有的学者提出应当用实地调查的方法,从现存的遗迹以及活在民间的传说、习俗和演出中,寻找文学史的资料。这个想法会使文学研究摆脱纯粹文本解读的局限。在历史学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专门的训练学生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指导学生(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生)学习和研究,可以尽快地引导他们进入角色。有关这种教学活动的思想、理念、价值、手段,当然也是历史学的极其重要的知识方法。和自然科学一样,人文社会科学也是在19世纪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出现边缘学科,不断由边缘学科发展为独立的学科。这些学科形成了不同的知识群,有不同的研究领域,也有不同的知识方法。它的有益的方面是使我们对现实和历史的局部现象的认识更加细致、具体、生动、逼真,问题是使人们的研究领域变得很小,相互独立的各个学科之间缺乏沟通,使人们在各自的研究中缺乏系统分析的背景知识,方法单一化,反而降低了科学性。应该注意加强各个学科的沟通,了解其他学科的学术理念,吸收和有机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比如,有机地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从众行为、心理暗示、阶级心理、团体意识等问题,有机地运用社会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定性统计、定量统计和抽样分析,有机地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分析文化模式、行为方式和双重人格问题,有机地运用政治学的方法分析社会动员问题等等。在课题的选择上,注意尽可能地选择学科交叉型的课题.
<历史学的观念\方法与特色>

⑻ 什么是法学的历史分析方法

就是考虑法学的产生与哪些有关,比如国家机器或者经济基础等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历史分析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