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秦与隋、汉与唐、晋与宋的历史都十分相似
世界其它地区,实际意义上说(可以把欧洲、中东地区看作一个整体),统一的时间过短,大多数时间都是分裂,各国林立,互有攻失并未长时间拥有从战争到和平的转换期。所以很难有这种周期性的往复。
实际意义上来看,秦朝传二世,隋朝也传二世。
首先谈一下秦朝的兴盛与灭亡,秦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在函谷关外养精蓄锐几百年以后,拥有了染指中原的实力。如果把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算的话,统治全国15年的时间。秦朝是商鞅变法,实行法家学派,对东方六国而言,这种制度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对百姓实行苛政,从而造成官逼民反,这种制度在战争年代可以磨练血性和意志,但是和平年代是万万不可取的。并且东方六国对于原国的情感还很重,他们都有各自的文化归属感。
而隋朝则是由杨坚代周而建立,传至杨广而亡。隋朝的灭亡主要还是因为杨广操之过急的缘故,其实杨广未必是暴君,他想短时间内来改变朝廷以及外交形势存在的矛盾,他的理想其实是要经历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开通大运河,营造东都,在他继位的几年之间便完成,都是对百姓来说,则是很重的负担。三征高句丽,无功而返,民不聊生 。并且他想削弱关陇集团在朝廷上的影响,实行科举制,已经得罪了关陇集团的大多势力。以致后来天下大乱,各地分分为王。
秦朝和隋朝皆为建立之初就相对繁盛,灭亡的原因也是由于百姓的起义而致。
汉朝与唐朝在建立之时,很为相似。汉朝之前为秦末纷争,唐朝之前为隋末风云。并且在建立之初,北方的游牧民族十分强大,自己只能养精蓄锐,避其锋芒。汉朝建立之初,汉高祖刘邦遇白登之围。唐朝初年,突厥也进犯京郊之地。两个朝代都是在休养生息以后,开始反击游牧民族。汉武帝大破匈奴,唐太宗灭东西突厥。而由于西汉后期的皇帝大多无所作为且寿命很短,最终皇帝大权旁落,唐高宗李治懦弱,造成了王莽篡位和武周代唐。两朝代各自复国以后,又经历了繁华与昌盛。
东汉中后期,外戚梁冀把持朝政,皇帝大权再次旁落,汉桓帝利用宦官除去外戚,宦官把持朝政,买官成为常态,士大夫贵族势力对其不满,与之抗衡,造成党锢之祸。东汉末年天灾不断,百姓民不聊生,以致黄巾起义。东汉为镇压起义推行的政策是各地方可以自行招兵买马,这位日后的军阀混战埋下祸根。黄巾起义被镇压以后,外戚何进引各路军队入京诛杀宦官,反为宦官所害。董卓最终把持朝政,废掉汉少帝,引起各地不满,纷纷讨伐董卓。董卓西迁以后,各路军阀纷纷混战,朝廷也被李傕郭汜、曹操所控制,东汉名存实亡。后曹丕逼汉献帝退位,东汉彻底灭亡。
而唐朝在经历开元盛世以后,安史之乱爆发,从此唐朝由盛转衰。唐朝为面对外部威胁将招兵制度改为募兵制以后,藩镇割据极为严重,唐朝也无法完全控制藩镇势力,双方各自妥协。唐朝中后期,科举腐败,造成无德无才之人封官加爵,而落榜之人心生怨气,加之连年天灾,黄巢起义爆发,唐朝名存实亡。
晋朝是司马炎代魏建立,宋朝则是由赵匡胤代周建立。其掌权原因,都是因为前朝皇室衰落,皇帝年龄小,无法把持朝政。
司马炎继位以后,他认为曹魏灭亡是因为皇权过弱,分封多位同姓王,并且让自己的白痴儿子当皇帝,这为日后的八王之乱埋下祸根。八王之乱以后,北方游牧民族攻入中原,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多次北伐无果。最终为刘裕所代。
赵匡胤即位以后,吸取了唐朝藩镇割据,后周取代后汉,包括自己取代后周的经验教训,决定削弱武将的势力,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而此时所面对的契丹(辽)的实力达到顶峰,赵光义北伐失败以后直到澶渊之盟之前,宋朝在边境战役都是很劣势的。对于边境敌人,宋朝则采取给予岁币换来和平,通过贸易顺差,宋朝甚至是占利的。后来金人南下,掳走徽钦二帝,康王赵构建立南宋。期间也多次北伐,但并未取得成效,最终为元朝所灭。
晋与宋都可以在江南偏居一隅,其实是因为前朝地方割据(三国•东吴、五代•南唐)已经建立了很大的基础,江南地区各种配备设施近皆完备。并且随着晋朝时期的衣冠南渡,大量中原人迁往南方,南方得到强有力的开发,这也为之继续延续提供有力的基础。
⑵ 为什么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有人问我为什么觉得雷同熟悉,悠悠历史,时代的车轮重蹈前人覆辙,泱泱大地,人与人之间也有着人生历程的共鸣,作为一个生灵,既有个体的整体感知,也只是天地寰宇之间沧海一粟,世间各个角落发生着类似的事情,重复着同样的对白,演绎着同一种桥段。历史仿佛已经为我们写下了剧本,何须惊异似曾相识,何慨冥冥中自有定数,不过在因果的轮回中走一遭而已。您可以理解为人类的本质没有变,所以他们一直在重复做过的事,并且干不出什么新鲜事来。话说我一直认为这就是各种预言算命的原理:既然干不出新鲜事来,那么把握住事物的特点与过程就可以预测出下一步了。人多少年都是一个操性,也没咋进过化,爱干的事、能干的事、不得不干的事也都差不多,所以历史上自然发生过很多相似的事情,这个并不难理解。就像弹簧一样,总能找到相似的时期,但不同的地方就变成了进步(或退步),不会像圆那样,还能回到起点。接着再大胆猜想一下,是不是像DNA那样,是双螺旋发展,可能还有一个时空也和我们这个时空一样,两个螺旋缠绕在一起发展的,互相又有联系。纯属虚构,如有雷霆,纯属瞎掰。不同时期的人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了一些共同的法则,事物依照这些法则表现出来的时候就体现为共性,所以相似。
⑶ 为什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个现象是怎么回事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这一点让熟读历史的人很气馁。很多读历史的人都禁不住要问:“为什么以前发生的事情,后来还会发生?”而逻辑学的创立者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他们说的都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读历史的人毕竟是很少一部分,而大多数人根本不读历史,不信你可以问一百个你周围的人,有没有一两个知道历史的。
1)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强大的隋朝在隋炀帝杨广的领导下,变得战乱四起,民不聊生。最后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尘烟。把强大的隋朝一举推翻。而杨广也被亲信大臣宇文成都杀死在江都。
唐太宗李世民亲自经历了这段历史,时时以杨广为戒。杨广大兴土木盖宫殿,修运河。李世民就与民休息,勤俭节约。杨广为人残酷,杨玄感谋反案,杨广株连几万人,一次就杀3万多人。而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只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其余的盖不追究。
唯一的一次例外就是,杨广三征高丽。李世民后来也领兵亲征高丽。结果一样是无功而返。后来李世民检讨了自己错误,立即罢兵回程。
从这里看出,李世民是处处以历史为鉴。检讨自己的错误,从而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从而没有发生“历史有惊人的相似”,避免了杨广的老路,创造出一个大唐盛世。
学历史不是没有用,而是非常有用!
⑷ 为什么历史不会简单重复 却会惊人相似
重复意味着循环不前
但是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所以不是简单重复
你说的历史是指人类的历史,主体是人
因为人性没有明显的进化,所以人类的历史总会惊人相似
⑸ 为什么历史总是有很多惊人的相似后人都不看史书的吗
看,有的人可能不看,但是并不会有太大不同。
杜牧的阿房宫赋里,那句话写的非常有水平: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能像唐太宗一样,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并且为之付出努力的,终究是少数,就是唐玄宗这种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皇帝,都难免最后昏庸无道,闹出安史之乱,让唐朝一下子由盛转衰。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而欲望是无限的。贪官都知道贪污犯法,甚至有的贪官,前任就是因为腐败进去了的,可是最后自己不也都没忍住么。
历史的相似,大概来自于人性的相似吧。
⑹ 为什么历史总是惊人得相似
历史从来不会重复但确实常常惊人相似,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但因为人是理性的,所以面对共通的选择会做出共通的决断,也因为人的本能自私贪婪利己主义从而衍生的为本阶级统治的行为,不得不承认,过去的封建史全是上层社会的事,于是一切除了保守,革新也是为了保守,所以历史成了这个样子.
值得注意的是文献记录常常是读书人的事,他们的是非观尤其是中国古代受儒家伦常左右,于是你看到所有的开国皇帝都是一个样子的,而所有的亡国之君也是一个样子的.
至于这句话的出处,百家之言了,没有谁第一个说,因为谁也不可能跳到历史外面去.
⑺ 为什么古往今来,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呢
对历史感兴趣或者历史课上有认真听讲的小伙伴的一定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历史是惊人地相似。
数千年前,人心中有善良,邪恶,智慧,勇敢,乐观,自私等。
数千年后,人心中还是有这些东西。
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和我们的父辈,祖辈,甚至刚迈入文明门槛的祖先,在人心之中并无太大不同,所做的事自然也无太大区别。
⑻ 【请教】什么是“历史都是相似的”为什么经常会有人说“历史都是相似的”这句话的
只要是人在统治这个世界,而人又没有什么进化,历史就是重复上演。
正如我们看蚂蚁,看蜜蜂,是不是都一样?
如有人说,红颜误国,历史相似。其实就是后人写历史时推卸责任,一边说女人没有地位,一边说女人亡国,这就是矛盾,所以历史总是相似的。
再就是由于没有制度的制约,总是开国后六十余年出现腐败,然后出现一个中兴之人,出台新的制度,再发展几十年,于是又出现一个轮回,这也是历史总是相似的一个方面。
只要人不进化,人就是人,那么历史将永远是相似的。
有网友回答说:“红颜祸水,倾国倾城”的故事,历朝数不胜数:如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这只不过是世界的一半是女人。女人有作用,但不至于有那么大的能量亡国。
⑼ 为什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几千年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下,你几乎找不出什么事算是“新鲜事”---基本规律就那么几条,只不过套上不同的具体事件,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了。中国的历史,一直到现在都存在这样一种规律,在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我们今天不谈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也不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成立,更不谈经济基础决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宽泛的东西;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中国五千年来看似关系不大,但实际煽动“蝴蝶的翅膀”能引起巨大变化规律。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回顾中国五千年历史,历朝开国莫不是强君领队。但是朝代之中,帝王之家的环境和社会环境几乎是完全隔离的,而帝王之家的优越物质环境必然导致王公贵族向生存能力和战斗能力弱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朝代之中的君强臣弱的力量过渡,朝代之末的君弱臣强的王朝末日都是必然出现的现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⑽ 为什么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希特勒就剩下一个莫斯科了,本来他认为苏军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他的装甲铁蹄稍向前驱,克里姆林宫就会握于已手,斯大林就会向他低头。但是,随着苏军愈来愈强的抵抗和天气的变冷,慢慢地在希特勒的心头开始蒙上了一层阴影,很快他就意识到“斯大林是他真正的对手”。
历史总会出现某种惊人的相似之处。1812年,拿破仑统帅着浩浩荡荡的法兰西大军横扫欧洲,但在莫斯科城下却大败而归。据说,那是上帝拯救了俄罗斯,因为就在拿破仑胜利在望时,严寒突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