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河南汝阳县是属于哪个市管的
洛阳市,
1、周朝时为伊川地。汉为陆浑县地。
2、唐置伊阳县。隶汝州。后伊阳县置撤销。
3、明初为嵩县地。成化十二年,析嵩县东、汝州西又复置伊阳县,隶属汝州直隶州。
4、清朝时至民国初仍隶汝州;因与宜阳县同音,1959年改为汝阳县,因县治位居汝河之北,故名。
5、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汝阳改属洛阳市至今。
(1)汝阳县有多久历史了扩展阅读:
汝阳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北汝河上游,距洛阳市区74公里,是中国历史名酒——杜康酒的发祥地,史称“酒祖之乡”。
汝阳县4A级旅游景区有西泰山、恐龙谷漂流,3A级旅游景区有龙隐、恐龙国家地址公园。全县辖13个乡镇1个工业区、216个行政村,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2012年总人口48万。
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和最佳人居环境奖,全国科技先进县、全省中医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汝阳县(河南省洛阳市下辖县)
② 洛阳汝阳有多久历史
唐置伊阳县。因与宜阳县同音,1959年改为汝阳县,因县治位居汝河之北,故名。
1999年,汝阳县辖3个镇、12个乡:城关镇、上店镇、小店镇、竹园乡、柏树乡、十八盘乡、靳村乡、付店乡、王坪乡、三屯乡、刘店乡、陶营乡、大安乡、内端口乡、蔡店乡。
2000年,汝阳县辖4个镇、11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97833人,各乡镇人口:城关镇55045上店镇35000付店镇14484小店镇44149柏树乡22516竹元乡10645十八盘乡7956勒村乡11818王坪乡12084三屯乡34574刘店乡29738陶营乡30793内端口乡22270蔡店乡45684大安乡21077
2005年,汝阳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大安乡,其行政区域划归内端口乡管辖,内端口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竹园乡,其行政区域划归十八盘乡管辖,十八盘乡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汝阳县辖4个镇、9个乡、一个工业园区:城关镇、上店镇、小店镇、付店镇;柏树乡、靳村乡、王坪乡、三屯乡、刘店乡、陶营乡、内端口乡、蔡店乡、十八盘乡、大安工业园。
③ 汝阳县城多少人口
一
首先,汝阳县隶属于河南省千年古都——洛阳市。在地理位置上,汝阳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市东南部,北汝河上游,县境呈长条形,东邻汝州,西接嵩县,南界鲁山,北连伊川,地处东经112°8′—112 °38′,北纬33°49′—34°21′,距九朝古都洛阳市74公里。汝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远在新石器时代,今汝阳县一带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朝时期,今汝阳县一带属古豫州之地。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后,该地区属伊川地。
二
春秋时期,今汝阳县一带属强大的晋国。到了战国时期,晋国被分为韩国、魏国、赵国这三家,今汝阳县一带成为魏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汝阳县一带属三川郡。汉朝这一历史阶段,该地区为为陆浑县地。唐朝这一历史阶段,正式在该地区设立伊阳县,隶汝州。由此,对于该地区来说,建县历史已经超过1300年了。明朝初期,该地区为嵩县地。成化十二年,析嵩县东、汝州西又设立伊阳县,隶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汝州直隶州。
三
最后,清朝这一历史阶段,伊阳县隶属于河南省汝州。1912年,也即清朝灭亡后,伊阳县隶属于河南省河洛道。1959年,因为和宜阳县读音相近,容易混淆,所以将伊阳县更名为汝阳县。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汝阳这一地名,遵循“山南水北为阳”的命名规律,因为地处汝河以北,所以得名“汝阳”,类似的地名还有洛阳、南阳、安阳等。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汝阳改属洛阳市至今。截至2017年,汝阳县下辖13个乡镇,总面积达1325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52万人。
④ 河南洛阳汝阳县大概情况
汝阳县(河南省洛阳市)
现在位置:首页>>地区概况>>汝阳县
所在省份: 河南省
所在城市: 洛阳市
邮政编码: 471200
电话区号: 0379
面积: 1325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 42万
⑤ 洛阳历史介绍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
夏太康迁都斟 ,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
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
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着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
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着《资治通鉴》,着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汝阳县有多久历史了扩展阅读:
以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动中心。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洛阳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西周时期,周成王时周公营雒邑,此为成周城所在,是西周王朝的东都,直属于周天子。
东周时期,雒邑为首都,其余大体和西周时期相同。 战国时期,雒邑改称雒阳,秦置三川郡,郡治雒阳,辖今三门峡市(除灵宝外)、洛阳市(栾川西部除外)、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原阳县。西汉时期,此地区东部为东都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西部属弘农郡。
从这一时期开始,“河南”正式成为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地理名词,直到清朝。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河南郡”、“河南尹”或者“河南府”一直特指此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此时的河南郡,辖今偃师市、孟津县、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县、新密市、原阳县。
汝阳县、伊川县、汝州市。西部属弘农郡的有天的三门峡市全部、宜阳县、新安县、洛宁县、嵩县、栾川县已经现在南阳市和陕西省的部分地区。 东汉时期,河洛地区的建制与西汉时期基本相同,只是河南郡改为河南尹,辖区不变。三国时期,属曹魏。
雒阳改称洛阳行政建制基本上沿袭东汉。河南尹有所扩大,此时的河南尹包括今天的偃师市、孟津县、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县、新密市、原阳县、汝阳县、伊川县、汝州市、登封市、禹州市、嵩县。跟两汉时期相比,多了登封、禹州、嵩县。
西晋时期,大体仍然沿袭两汉旧制。不同之处在于,河南尹又改回河南郡,同时东部析置荥阳郡,包含今天的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市、新密市、原阳县。同时河南尹向西有所扩展,包含了新安县和宜阳县东部。此时,河南郡包含的地区有偃师、孟津、巩义、登封。
汝州、伊川、汝阳、禹州、嵩县、新安。东晋十六国时期,天下大乱,行政区划已不可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河洛地区仍为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附近的其他各郡基本没有变化。 北魏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又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另置渑池郡,其他各郡无变化。
但新设了很多县。 隋朝统一天下,复改河南尹为河南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辖今偃师、孟津、巩义、登封、伊川、嵩县、宜阳、新安、渑池、陕县等地。汝州、汝阳该属襄城郡,郡治从襄城迁到汝州。 唐朝区划变化很大。河南郡改为都畿道河南府,仍以洛阳为中心。
辖区比隋朝的河南郡有所扩大,加入了今禹州市、新密市、洛宁县、济源市、温县、孟州市。五代十国又是天下大乱,增设陕州、孟州(很可能是唐朝中后期设置的),所以河南府的辖区很可能又回到隋朝河南郡的范围。 北宋时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
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伊川、新安、宜阳、洛宁、嵩县 南宋时期金国河南府辖区有所缩小,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新安、宜阳大部、伊川小部分地区 元朝设河南江北行省,从此以后,“河南”所指代的范围不再限于河洛地区。
不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府一直存在到清朝末年,只是作为河南江北行省或者河南省的次级行政区。此时的河南府路向西扩展,收纳了灵宝、陕县、洛宁。其他方向不变。 明朝河南府进一步扩大,又增加了卢氏、栾川、嵩县、伊川大部 清朝从河南府析置陕州。
包括今天的陕县、灵宝、卢氏,以及栾川一部分地区。 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置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迁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1932,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办公。
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1948年,洛阳解放,析洛阳县城区置市。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1955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
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等县。1956年,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洛阳所辖登封市划归郑州市管辖。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改属洛阳市。
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 洛阳附近的各县中,跟洛阳历史联系最密切的是偃师、孟津、巩义、登封。其中偃师、孟津从周朝以来三千年如一日,从未改变。其次是巩义,从周朝一直到新中国,也有三千多年。
再次是登封,从三国时期到新中国,有1700多年。而其他的各县(市)如新安、宜阳、伊川、渑池、汝州等则与洛阳时分时合,而栾川、卢氏、陕县、禹州等隶属洛阳的时间就更短了。另外,自从西晋置荥阳郡后,今天郑州市大部地区就跟洛阳地区分道扬镳。
⑥ 汝阳县历史名人有哪些
鬼谷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纵横家、军事家鼻祖。据记载,他曾经长期隐居并在仙逝后安葬在汝阳县云梦村,他在此收徒讲学,先后培育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尉僚子等着名历史人物。
⑦ 汝阳县的介绍
汝阳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北汝河上游,距洛阳市区74公里,是中国历史名酒——杜康酒的发祥地,史称“酒祖之乡”。1全县辖13个乡镇1个工业区、216个行政村,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2012年总人口48万。1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和最佳人居环境奖,全国科技先进县、全省中医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
⑧ 汝阳县历史上发过大水吗
汝阳县在淮河流域,历史上多次发生大洪水。
比较厉害的有:
1、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四月初至八月,淮河流域淫雨不止,七、八月间又发生多次强大的暴雨,洪涝灾害异常严重。《明实录》载:汝阳“雨若悬盆,鱼游城关”。
2、清雍正八年(1730年),1730年6~7月长期淫雨,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
3、1921年,淮河流域由于连续两个月以上的长期降水,形成了全流域的大洪水。该年7月份至9月底,淮河干流长期处于高水位、大流量行洪状态,全流域上、中、下游普遍成灾。
4、1931年大洪水。边及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100多个县。据统计,全流域淹没农田7700余万亩,受灾人口2100多万,死亡人数75000多人。灾后瘟疫流行,急性传染病蔓延城乡。
5、1938年黄河花园口扒口。
1938年日军占领徐州继续西侵。国民党政府企图阻止日军前进,于6月2日和6日,先后在黄河赵口和花园口扒开黄河南堤。赵口汛后淤塞,但花园口至11月12日口门冲宽400余米。花园口决口历时9年,至1947年3月堵口才完工。
据1938年当年统计,受灾面积共5.4万平方公里。灾情较重的44县(市),其中河南20县,安徽18县,江苏6县。许多县淹地1米以上。共有391万多人外逃,90万人死亡
6、1954年淮河洪水
当年5月中旬发生一次较大暴雨,暴雨中心地区雨量达300~350毫米,6月暴雨中心雨量400~500毫米,中心位置在淮南、史淠河上游。7月份,流域内有5次降雨过程,流域内面平均雨量513毫米,为多年同期平均雨量的3~5倍。700毫米以上的雨区范围约4万平方公里。
1954年淮河洪水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河南省合计85县市受灾
⑨ 汝阳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汝阳县属于河南省洛阳市。
汝阳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市东南部, 北汝河上游,县境呈长条形,东邻汝州,西接嵩县,南界鲁山,北连伊川,地处东经112°8′—112 °38′,北纬33°49′—34°21′,距九朝古都洛阳市74公里,焦(作)枝(城)铁路从县境东北部穿境而过。
汝阳县地形复杂。南部崇山峻岭连绵不断,北部为平原和丘陵。全县山地面积九百余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2%,丘陵占总面积的19.6%,平川仅占10.2%。王坪乡和付店镇之间的鸡冠山海拔1602.4米,是全县最高点杜康河底海拔220米,是全县最低点。
(9)汝阳县有多久历史了扩展阅读
汝阳县的历史沿革:
周朝时为伊川地。汉为陆浑县地。唐置伊阳县。隶汝州。后伊阳县置撤销。明初为嵩县地。成化十二年,析嵩县东、汝州西又复置伊阳县,隶属汝州直隶州。
清朝时至民国初仍隶汝州;因与宜阳县同音,1959年改为汝阳县,因县治位居汝河之北,故名。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汝阳改属洛阳市至今。
截至2019年12月,汝阳县辖8个镇、5个乡、1个区,分别是城关镇、上店镇、付店镇、小店镇、刘店镇、柏树乡、十八盘乡、靳村乡、王坪乡、三屯镇、陶营镇、内端口镇、蔡店乡;工业区。
⑩ 汝阳县的历史沿革
周朝时为伊川地。汉为陆浑县地。
唐置伊阳县。隶汝州。后伊阳县置撤销。
明初为嵩县地。成化十二年,析嵩县东、汝州西又复置伊阳县,隶属汝州直隶州。
清朝时至民国初仍隶汝州;因与宜阳县同音,1959年改为汝阳县,因县治位居汝河之北,故名。
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汝阳改属洛阳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