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国历史中司马懿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一、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着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抗拒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二、识拔人才上,司马懿从寒门中提拔了邓艾、王基、州泰等人才,如虞预所说,经略之才可谓远矣。
三、经济上,司马懿在上邽兴屯田,京兆、天水、安南兴冶铁,穿成国渠,筑临晋坡使雍凉足足食,并有余力供给关中不足。后来又大兴屯田于淮北,穿广槽渠,这些作为不但厚植了国力,也为日后统一华夏打定基础。
四、《晋书》评价“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崔琰评价他:“聪亮明允,刚断英特。”毛泽东:“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历来说他坏,我看有几手比曹操高明。” 认为曹操攻下张鲁以后应该听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进攻四川;评其“出身士族,多谋略,善权变,为魏国重臣”。曾在《三国志·陆逊传》中评注“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
‘贰’ 历史上的司马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司马懿算的上真正的末世枭雄,史书有评价说“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意思就是说司马懿的智商谋略要胜过诸葛亮,所以后边诸葛亮在六出祁山的时候败给了他,当然那次失败完全不是因为诸葛亮失策,而是因为蜀国刘备已经不在,主事的是阿斗,军事力量也与曹操的相差悬殊太大,诸葛亮能够凭借自己的计谋跟司马懿周旋很久也是相当厉害了。客观原因的存在导致了那场战役的失败。司马懿虽然这次战胜是靠时机和运气,但是他的才智确实高于常人。
其实英雄有两种,一种是打出来的,还有一种是忍出来的。打出来的英雄生猛,如项羽,但是往往不及忍出来的英雄收益广大,如刘邦就是很好的例子。然而在汉末三国,曹操、诸葛孔明算前一种,刘备和孙权算后一种,而司马懿更是后者中的翘楚,他极其善于忍耐,精于等待。三国里面所有的人物为了江山打得不可开交,到头来却是给他司马家打了天下。三国最后的赢家并不是曹操,而是他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今在曹魏大营担任过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等职位,更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他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为显着的功绩就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73岁去世,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所以说司马懿这个人内心城府深不可测,其实曹操在当初任用他的时候也看出了他不甘于为人臣的想法。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是不甘于为人臣的人,必定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是因为曹丕和司马关系很好,经常维护他,再加上他这个人极其善于隐藏和忍耐,所以曹操放下戒备,对他深信不疑。
讲了司马懿的生平再来看看他的身世背景,这么一位奇才相信身世肯定不同一般,他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代,也就是夏官祝融。远古至商代世袭承接夏官这一职务,到了周朝,夏官改性司马。周宣王时,先祖程伯休父子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司马这个姓氏就是这样的一个来历,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少年时期便是胸怀谋略,剧中的司马懿也是很好表现出了这一点,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着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经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可见历史上很多的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后人虽然对他评价不好,说他阴险毒辣,但是隐忍才是他人生的主旋律。在有限的资料里面我们找不到司马懿意气风发、快意人生的场合,他从未有过自己的青梅煮酒的时刻,始终在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下达成自己的事业。司马懿的一生证明,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由一连串卑微、欺诈组成。一个从里到外、自幼及老不曾体现英雄气概的人,仍可能在一场由顶尖英雄参与的争斗中笑到最后,取得最后的成功。
这样的人在后世可能不会有太多好的评价,他的成功是阴柔奸雄战胜阳刚英雄的代表,有人说司马家的皇帝昏庸无能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和南北朝,其实也不能这么说,谁也不能预见自己就成为一个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好皇帝,只能说历史把司马氏推向历史的舞台,而他们没有扮演好正面的角色,反而成了反面教材。
更加重要的是,从公元189年董卓进京到西晋统一280年,总共中国战乱了91年民生凋敝,而在这91年中北方少数民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西晋本身就面对来自北方巨大的国防压力,又缺乏像样的天然屏障抵抗游牧骑兵,这种局面也不是普通帝王所能应付的,何况还窝里反。司马懿终其一生所奠定的基础最终也维持不了太久,也是历史必然性的。直到三百年后的唐朝,中国才重归盛世景象。
‘叁’ 司马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司马懿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极其精彩的一生。很多人都会想到他和诸葛亮的争斗,的确谈到司马懿,大家都会把他和诸葛亮还有周瑜做对比,但是我觉得要说三国之中谁是最聪明的人,那还是要数诸葛亮和司马懿。
三国的历史上猛将数不胜数,关羽,张飞,赵云,吕布等等,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像司马懿一样用一生去下一盘棋,顺利地把这些最厉害的人都熬死了,包括他的老对头诸葛亮。
同时,司马懿也是一个军事奇才,有人说司马懿和诸葛亮交战不是屡败屡战吗,根本没有军事能力可言,但是要知道他当时面临的敌人不是别人,正式堂堂的诸葛武侯啊。
两军僵持的时候,司马懿非常能沉得住气,即便诸葛亮送给他女人穿得衣服,又反复羞辱他,司马懿还是不为所动,即便诸葛亮每次都斩杀了曹魏的一员大将,司马懿也坚持到底,最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总的来说,司马懿是一个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的人,虽然他的后代司马炎最后谋权篡位,为司马家族抹了黑,但是这并不能怪到司马懿的头上。
‘肆’ 历史上对司马懿评价
史书评价:
《晋书·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译文:从小就有奇特的节操,聪明多谋略,学识广博,倾心儒教。
《三国志》: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又以齐王聪明,无有秽德,乃心勤尽忠以辅上,天下赖之
译文:所以相国司马懿,辅助魏室,实习忠贞,所以烈祖明皇帝授给他寄托的责任。司马懿努力尽心竭力,保全节操,以华夏安宁为重任。又因为齐王聪明,没有秽恶之行,于是殷勤努力尽忠来辅佐他,而使天下人有所依靠。
(4)司马懿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扩展阅读
司马懿的政治影响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着名政治家,军事家。对魏国建立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名臣大将。是曹操子孙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对魏国政治稳定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人物,是不可多得的英雄。他善谋奇策,多次征伐。
对兴修水利,官家屯田,发展魏国经济,对增强国力献智献策 ,做出具大贡献。发动高平陵政变,对曹氏腐败势力是沉重打击,说他要毁灭亲手建立魏国是点过分的,不论是勤于职守,废寝忘食的工作,还是率军打仗取得胜利,还是得曹操祖孙三代的重用。
‘伍’ 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起三国,我想每个人都会记得司马懿。一步一步忍让,一步一步贪吃曹操的天下。最后,他的子孙建立了晋朝。今天,我来解释司马懿是英雄还是英雄。
虽然对小编的描述很简单,但网友们都知道小编说了什么。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他前半生为别人而活。为了活出他想要的样子,他不得不一步步登上权力的顶峰。小编说他不是英雄,因为他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没有选择实现自己目标的道路。
‘陆’ 历史上的司马懿,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上的司马懿他的过人之处就是有心机,懂得隐忍,会演戏。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懿成了三国时期最后的赢家,熬过了曹操,刘备等人。在三国时期,有很多非常厉害的人物。就比如说三国的领头人,曹操、刘备、还有孙权,他们一个个称帝称王,建功立业,留名于世。然而这些人和司马懿比起来,最终还是逊色了一些,而司马懿也成为了最后的赢家,笑到了最后,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一下,司马懿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第三,司马懿的心机。
从司马懿与曹爽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司马懿是一个多么有心机的人,曹爽仗着自己的权力在朝廷里为非作歹,扰乱朝纲,欺负皇室,司马懿最后再出场,打着是拯救皇室的口号,更加显得名正言顺,而且有心机的司马懿在控制了朝政以后没有登基为帝,为的就是怕给自己冠上谋朝篡位的名声。
‘柒’ 历史上的司马懿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吗
古人写史,叙人时重言行,较少剖析一个人的性格。我们能看到一个人的文治武功、赫赫战绩,却较难看透一个人的内心。其实“非常之人”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有辉煌的一面,也有情所不堪的时候。
具体到司马懿,关于他的丰功伟绩已皇皇在册,不必再多陈说,而对于他的性格方面,留给人的印象却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总体来说,司马懿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深沉而内向的人,《晋书》说他“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说明他平时把自己藏得很深,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
司马懿的政治对手曹植也作过这方面评价,他评论司马懿:“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允惮,风行草靡。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司马骠骑也。”意思是,此人不怒而威,令人敬畏,重要关头果断冷静,什么事到了司马懿这里,那都不叫个事。
生活中的好妻子,事业上的贤内助,张春华有理由得到司马懿的信任和尊敬,但司马懿似乎无视这些。司马懿后来爱上了柏夫人,在那个时代,这倒也无法苛求,曹操很敬重卞夫人,但曹操经常“见一个爱一个”,这都是事实,似乎并不能因此就说曹操是“三国渣男”。
司马懿的问题在于,可以不爱,但不能不给予尊重,更不能张口就对帮助过自己、自己也爱过的女人进行羞辱,一句“老物可憎,何烦出也”说得如此决绝和冷酷,充分暴露了司马懿的内心,难怪张春华要以死相抗。
司马懿是一个有本事的人,是对历史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但不能因此“一好百好”,“渣男”就是“渣男”,再洗也洗不白。
‘捌’ 历史上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
城府极深、手段老辣、能屈能伸、思维缜密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着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玖’ 司马懿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搜狗网络上的介绍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着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司马懿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即夏官祝融。远古至商朝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称司马。周宣王时,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内。汉朝时成为河内郡,司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马儁[jùn]为颍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晋武帝司马炎诏书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拾’ 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提到司马懿,很多人会将其与阴险、狡诈、腹黑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然而,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军师联盟》却将司马懿塑造成了一个品性纯良、道德高尚、仁义忠孝的大军师。
其实,这部剧的编剧将司马懿赤裸裸地洗白了,历史上的司马懿和电视剧中的形象相差甚远。那么真实的司马懿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何后世对他的评价都不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下司马懿这个人物。
图片:司马懿卧病在床剧照
作为丈夫,他无法规劝妻子向善,反而在妻子为他做尽坏事后落井下石;作为父亲,他没有做好儿子的榜样,反而让他们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司马懿是一个自私自利、狠毒狡诈的人,他不是一个好人、好臣子,同样不是一位好丈夫和好父亲,就连他的后人司马昭都觉得他很可耻。
据史料记载,晋明帝曾向王导询问司马家得天下的整个过程,听完后竟羞愧难当,将脸直接埋在床上,不愿再抬起。由此可见,司马懿实在是不得人心,说他阴狠,一点都不算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