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1990年至2007年中国都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
1、1990年9月22日,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开幕。 ·
2、1992年7月30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版权公约》。...
3、1992年十四大召开。1997年十五大召开。2002,十六大召开。2007,十七大召开。
http://..com/question/45012840.html?si=1
4、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爆发。
http://www.zaobao.com/zaobao/special/pages/money1808.html
5、1999年 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1999年3月2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持久的推动力量;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6、2001年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世贸组织成员在乌拉圭回合作出的所有承诺都是中方的权利,中国将享受多边贸易体系多年来促进贸易自由化的成果,享受多边的、稳定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中国享受的权利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但入世也给中国政府和企业带来挑战,对政府加快转换职能,依法行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7、2004年 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颁布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对我国实现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8、2005年 农业税条例废止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一个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税种宣告终结。自2004年开始,国务院就实行了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2005年岁末,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法废止农业税条例,使免除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九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废止农业税条例,使解决“三农”问题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9、2005年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2005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10、2006年 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定
2006年10月8日-11日举行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11、2007年 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
12、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21点56分,国际奥委会委员开始投票
同时我国加入WTO
❷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详细历史事件
·1990年9月22日,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开幕。 ·1992年7月30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版.权.公约》。 ·1992年10月12—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举行,大会选.出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1993年2月20日,京.九铁路建设全面展开。京.九铁路全长2500公里,总投资200多亿元,是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的铁路干线。 ·1993年3月27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国.家.主.席。 ·1994年12月14日,经过.四十多年勘测设计和研究论证,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2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病逝。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结.束150年殖..民.统.治的历史,正式.回.归.祖国。
❸ 1990年1月8日都有哪些重大事件
1990年海洋灾害情况
一九九○年我国福建、浙江南部地区连续遭到数次风暴潮灾害,损失惨重。山东省胶东半岛沿海遭到突发性海浪的袭击;沿海共发生一些起赤潮灾害;渤、黄海连续发生两次船舶溢油事故。
(一)风暴潮灾害
1.福建省连续遭受四次风暴潮灾,损失严重
1990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福建省闽江口到厦门市一带沿海连续四次遭受风暴潮灾,起因都是因天文大潮时台风登陆这一地区所致。
6月24日05时(农历五月初二),第5号台风登陆福鼎县,后沿岸北上,影响我国浙江、上海、江苏等地。6月份台风登陆福建为百年罕见,又与天文大潮相逢,沿海潮位普遍高涨,风暴潮增水从0.78米到1.44米不等,闽江口两岸均出现1米以上的增水,受第5号台风风暴潮影响,从闽江口到连云港,沿岸有15个验潮站超过当地警戒水位,其中龙湾、瑞安、敖江站出现历史极值高潮位。据悉,福州地区水利工程损失约为1000多万元,毁坏船只500艘,沉没l艘。宁德地区死亡5人。福安县6000亩围垦田被淹,损失100多万元。
8月20日11时(农历七月初一),第12号台风三次登陆福建后又三次入海。形成极为奇特的路径,台风在闽江口盘旋的5天内正值这一海域的天文大潮期,从8月19日到21日的三天里,闽江口附近各验潮站的当日高潮几乎都超过当地警戒水位,受其影响各站增水都在1米以上,严重的增水1.5米以上(见表一)。由于潮峰、洪峰在闽江相遇顶托,造成闽江口附近洪水泛滥,淹没城镇、村庄,全省有福清、长乐、福安、福鼎、龙溪等五个县城和30多个乡镇受淹,福清县城关水淹近二层楼,时间近两天。福州市仓山区低洼地区受淹严重。据全省70多个地区(市)的统计,受灾人口414.45万人,死亡121人,受淹农田257.07万亩,倒塌房屋44510间,牲畜死亡5352头,冲坏桥梁447座,漂走船只157只,毁坏通讯线路杆2826根,直接经济损失16.262亿元。
9月4日20时(农历七月十六),第17号强热带风暴登陆福鼎县,该热带风暴从生成到登陆仅17个小时,蓝度之快使沿海防范措手不及,加之发生在大潮期,福鼎沿岸普遍超过警戒水位,由于暴雨和潮位上涨,店下、沙理等乡镇被淹,水深达1.8~2.0米左右,店下乡有8000多人被洪水围困达两天之久。据受灾严重的福鼎县统计,全县有10个乡镇,184个村的42万人受灾,受淹农田6.5l万亩,死亡33人,重伤26人,倒塌房屋1210间,损失粮食1.6万斤,死亡牲畜84头,冲跨桥梁,倒断电线杆,破坏水利设施等,直接经济损失4880万元。
继第17号强热带风暴登陆福鼎县三天后,笫18号台风于9月8日17时在晋江县登陆,此时沿海潮位由于受到第17号强热带风暴和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普遍很高,在第18号台风的作用下,从福建省南部的东山到浙江省杭州湾,沿岸有15个验潮站超过当地警戒水位,其中闽江口,梅花站最大增水1.43米,最高潮位9.15米,超过当地警戒水位0.95米,浙江温州站最大增水2.41米,最高潮位6.33米,超过当地警戒水位0.83米,上述两站的最高潮位均达到本站历史第二大极值高潮位(见表二)。
福州市受第18号台风和风暴潮的共同影响,9月7日到9日,几乎所有工厂停产,30%的工厂被淹,市区内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平房、旧房在水中纷纷倒塌,学校、机关、商店、宾馆、民宅被水包围,造成停电、停水、停工、停课、交通中断,这是建国以来福州市少有的灾害现象。与此同时连江县防洪大堤决口150米,受淹群众2万人,莆田县低洼的6个乡镇受淹,水深0.8~1.5米,有近10万人被水围困。据9个地、市的54个县统计有619.43万人受灾,重灾62.3l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的有24.9万人,受淹农田301.98万亩,其中成灾173.58万亩,死亡110人,倒塌房屋45498间,冲坏桥梁526座,漂走1072只船,倒断电线杆6319根,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
1990年是福建省历史上罕见的多风暴潮灾年,仅登陆的5个台风中就有4个发生在天文大潮期,给福建省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国家海洋预报台于本年度加强了海洋灾害的预报,对上述的四次风暴潮灾均及时及早地发出了预报,同时为了加强当地政府对海洋灾害预报的重视,重大风暴潮灾预报除使用以往的电报、电话、电视预报外,还从中央机要局以明码传真的形式发往当地省、市政府办公厅,及时通报情况协助当地政府做好防潮抗灾的工作。此项工作不但得到了当地人民政府和防汛部门的好评,同时也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表扬。
2.浙江省温州等地局部遭受潮灾
第18号台风登陆福建省以后,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直接影响温州地区,由于台风强,范围大,又遇当地大潮期,温州外海潮位猛涨,潮水沿江上溯,上游洪水下泄不及造成温州地区洪水泛滥,平阳县街心水深3米,周围有几个乡镇,11.2万人遭洪水包围,农田被淹65万亩,交通全部中断。永加县欧北镇沿江长达10多公里的堤塘全部被潮水吞没,平原变成一片汪洋,江堤有50多处被冲垮,全县1万多亩良田受淹。乐清县有1600米堤塘被冲毁,全县2.5万亩水稻受淹,瑞安市有1.2万亩水稻被淹。据温州潮位站记录,此次台风最大风暴潮增水2.41米,1米以上增水持续十几个小时,温州站9月8日12时最高潮位6.33米,超过当地危险水位0.33米,是温州有记录以来的第二高潮极值水位。据温州市防汛指挥部统计,在第18号台风潮灾中受淹农田94.63万亩,受灾人口189.7万人,死亡22人,伤240人,粮食损失521.65万斤,大面积成熟的晚稻被水浸泡后失收,沉损各种船只7l艘,倒塌房屋6283间,损坏25310间,加之水利设施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3.61亿元。
第5号台风于农历五月初二大潮期登陆福建后也给与其相邻的浙江省温州地区带来极为严重的风暴潮灾,温州站出现1.41米的最大增水,1米以上增水达6~7个小时,最高潮位也超过了当地危险水位,在这次潮灾中,温州地区有13万人受灾,死亡7人,伤20人,倒塌房屋163间,损毁船只220只,由于电线杆倒断,温州市停水、停电20多个小时,全市被冲毁堤塘179处,瑞安市梅头镇耗资850万元建成的万亩围垦工程全部被淹,4000米堤坝基本冲平,受淹农田共32.36万亩,对虾塘被毁1.26万亩,全市损失1.42亿元。
(二)海浪灾害
1.福建、浙江沿海台风巨浪破坏严重
本年度我国沿海风浪灾较为严重,主要发生在福建和浙江沿岸。尤其是福建省闽江口和浙江省南部温州一带沿岸,由于激高浪大,台风巨浪影响范围广,危害重。据统计,台风浪与高潮结合,对海岸防护工程和水利工程的破坏以及对岸边船舶的危害等,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另据福建省水产厅统计,有1.06万亩的养虾池被冲毁,12.75万亩的贝类养殖绝收,毁坏渔船2491艘,漂失网具1.25万张,网箱3000多个,损坏避风港60多处,损失累计3.61亿元。
2.山东省胶东半岛沿海遭到突发性海浪灾害
山东半岛4月30日夜间因受入海气旋的影响,使位于渤海南部长岛县、荣成市、文登市等县市沿海遭到了罕见的暴风浪的袭击,5月1日凌晨风力逐渐加大,中午前后达到11级左右。渤海中部波高4~5米,仅石岛海洋站在岸边就测得风速21米/秒,波高3.3米,狂风巨浪使沿海港口被封锁,部分地区海水倒灌,这次过程死亡人数之多,经济损失之重,是历史上少有的。据统计,荣成市死亡渔民22人,沉损船只135艘,破坏海带6万亩,失收3万亩,毁坏扇贝2万亩,绝收1.6万亩,损坏网具58300张,冲毁码头363米,全市损失2.84亿元。长岛县有9000多亩养殖区遭到破坏,占养殖面积的45%,其中有2500亩海带,1500亩扇贝绝产。还有3000亩养殖物资全部被毁,沉损渔船70多艘,其中有8艘被风浪冲上岸边,全部报废。港口码头3处被毁,60多米防波堤冲塌。直接经济损失约6000万元。另外,乳山、文登、威海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3.恶性海难事故仍有发生
据交通部门和保险公司统计,本年度在中国海沉损千吨级以上船舶了4艘,其中外轮15艘,死伤近千人,直接经济损失达上亿元。这种海难事故大多是船舶在巨浪区航行中发生的。例如:1990年1月18日因受冷空气影响,渤海、黄海和东海先后刮起7~8级大风,4~5米的巨浪,两天后在26°25′N,121°00′E附近海面沉没一艘5000吨级的外轮,5天后,又一艘我国的5000吨级“华竹”号货轮沉没于巴士海峡附近,20名船员中有14人获救,6人死亡。又如:11月11日上午,8000吨级的“建昌”号中国货轮在南海中部海域遭遇8级大风和7米狂浪而沉没。上述海难经济损失都是惊人的。我国冬季,因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经常在东海、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等海域维持一个4~5米的巨浪区,有时中心可形成6~9米的狂浪区,应引起交通航运、石油、渔业、海上施工及其它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另据上海海运局、浙江省交通厅和福建省交通厅海监室等单位反映,本年度灾害性巨浪明显比往年偏少,并且各部门因使用了正确的海洋预报做为调度的依据,航行的船只都配备了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因此全年海难及海损事故明显减少。福建省本年度的海上事故经济损失比1989年度下降62.9%,沉船下降33%,死亡人数下降58.3%。上海市海运局没有发生海损事故。特别是接受国家海洋预报台提供专项预报服务的航运、渔业、海上石油勘探、拖航及近海港口建设等单位,均未出现恶性海难事故。
(三)海冰灾害
1989年11月至1990年3月,渤海内辽东湾和黄海北部的冰情均为常年状况,渤海湾和莱州湾较常年状况偏轻。
渤海辽东湾和黄海北部于1989年11月中旬出现初生冰,渤海湾和莱州湾于1989年12月下旬出现初生冰,初冰期略有提前。冰情最严重期出现在1990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在此期间,冰情发展迅速,使船舶航行受阻,石油平台受到威胁。有的船只在流冰的作用下发生走锚现象,1月底有两艘日本5000吨级货轮在辽东湾受流冰障碍,随冰漂移。辽东湾流冰范围在80海里左右,以灰白冰和白冰为主,间有莲叶冰和灰冰,一般冰厚20~30厘米,最大冰厚50厘米;渤海湾和莱州湾流冰范围分别为25和20海里左右,均以灰冰和尼罗冰为主,间有少量的灰白冰,一般冰厚为5~15厘米,最大30厘米;黄海北部流冰范围为25海里,以灰冰和莲叶冰为主,间有灰白冰,沿岸河口一带以白冰为主,一般冰厚为10~20厘米,最大冰厚40厘米。
(四)赤潮灾害
1990年监视、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共发生34起赤潮灾害。其中东海18起,渤海7起,黄海3起,南海6起。本年度赤潮灾害发生时间早,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尤其是东海和渤、黄海连续发生赤潮是近年来罕见的。
1990年3月19日,在南海执行任务的中国海监71号船发现广东省大鹏湾口附近海域发生赤潮,海面出现粉红色漂浮物,这种现象持续了l天之久。4月9日赤湾附近海域发现大面积赤潮,最大宽度为200米,成条状,绵延5~6海里,退潮时已影响到桂山岛附近海域,这次赤潮持续到10日上午才逐渐消失。
1990年5月上旬,中国海监飞机在东海巡航监视中发现浙江省台州列岛至桃花岛附近海域有赤潮发生,水色鲜红,呈条状分布,约有7000多平方公里。其次是5月下旬在长江口至绿华山一带发生赤潮,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受赤潮影响,沿海养殖业和海洋生物资源遭到严重损失。例如:辽宁省长海县仅受一次赤潮影响,就有了7000多亩扇贝死亡,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广东省深圳附近海域发生赤潮使南海水产所试验基地的几十万尾鱼苗死亡。浙江省洞头岛附近海域赤潮区散发着浓烈的鱼腥味,不时漂浮起死亡的鱼。本年度我国沿海发生多起赤潮,对海洋养殖业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赤潮不仅给海洋养殖业造成重大拐失,而且还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对滨海旅游、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破坏更难以估计。
近年来,我国沿海频繁发生赤潮,范围不断扩大,其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对沿岸的海洋养殖业和渔业资源的威胁更令人担忧,赤潮已成为我国沿海的一种海洋灾害,也有的人称其为“下海洋癌症”,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五)溢油灾害
1990年6月8日凌晨2时40分,两艘外籍货轮在距大连老铁山西南约30公里的海域相碰,巴拿马籍“玛亚8”号货轮当即沉没,轮船沉没处造成大面积溢油,形成南北宽约18公里,东西长70公里,面积约1260平方公里的浮油区。由于大面积溢油的漂移、扩散,破坏了表层水体正常的生态环境,使这一海域的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赤潮发生。专家分析认为,这次溢油事故,使这一海域的环境和生态资源受到破坏。初步统计,仅对海洋养殖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900万元,而对底栖生物带来的危害和其潜在影响更难以估计。
6月18日12时55分,山东省海运公司8000吨级的“鲁海65号”集装箱船与天津航道局4000吨级的“津航浚102”船在胶州湾6号灯标附近相撞,“津航浚102”船当即沉没,据国家海洋局海监15号船和监察人员提供的信息,此次事故造成了25000平方米的浮油区,油膜厚度为0.3至0.5毫米。胶州湾海域的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海洋养殖业、盐业受到损失。
另据中国海监飞机在东海巡航监视中共发现大小溢油污染现象79例,东海海区溢油污染主要分布在横沙——长江口——绿华山——嵊山——徐公岛——甬江口——带弧形海域。
二、一九九○年海洋灾害特点
(一)风暴潮灾发生地区、时间集中,灾情严重
正如《一九八九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所预测的“1990年总的风暴潮灾害较上年少而轻,但不排除局部地区出现严重潮灾的可能性”。本年度的风暴潮灾集中发生在福建省,两个多月内发生4次,这在我国潮灾史上颇为罕见。尽管预报部门加强了风暴潮的预报工作,各级领导及防汛指挥部门也出动了大量人力、物力抢险救灾,大大减轻了人员伤亡,但经济损失仍十分严重。
(二)浙江省台州地区出现历史上特大风暴潮增水
继1989年第23号台风潮灾后,1990年第15号台风再次登陆椒江市,海门、健跳两站出现了2米以上的特大增水,均高于1989年第23号台风的最大增水,为本站风暴潮增水极值。尽管如此,由于台风登陆时为小潮期并且最大增水发生在低潮时段,所以上述两站的最高潮位都未超过当地警戒水位。第15号台风若在大潮期登陆,产生的潮灾不亚于1956年第12号台风特大风暴潮灾。
(三)南海海域受风暴潮影响较小
往年受台风影响较多的广东、海南两省,本年度均无明显的台风风暴潮灾发生。
广东省本年中有两个台风登陆,第4号台风登陆海康县,第9号台风登陆海丰县。由于这两个台风影响沿岸时正值天文小潮期,沿海各站的风暴潮增水不大,高潮位也未超过警戒水位。
第16号台风从海南省南端掠过,南部沿海风力较大,受暴雨和台风浪的影响,有些海岸工程被破坏,沿海养殖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四)北方海域遭受两次台风影响,局部出现高潮位
上海、江苏两地受北上的第5、15号台风影响,局部出现较大风暴潮增水,特别是第5号台风早在6月份就影响长江口以北,上海黄埔公园站和江苏省连云港站出现超过警戒水位的高潮位,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受第15号台风影响,上海、江苏沿岸均出现1米以上较大增水,加上暴雨的作用,上海市区部分街道积水严重。
(五)温带风暴潮出现时间提前,次数增多
本年度温带风暴潮未造成灾害,但风暴潮过程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并且次数增多。据统计每年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是无风暴潮灾害发生的平静月份。但本年中与往年有较大的差异,从1月10日开始就出现温带风暴潮过程,特别在大年初一(1月27日)一次明显的增水过程影响渤海的莱州湾,羊角沟站最大增水1.79米,夏营1.47米。入春以后,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几乎每隔4天就有—次过程。4月12日,一次严重的增水过程,羊角沟出现2.61米的特大增水,2米以上的增水时间持续5个小时,由于发生在低潮时段,羊角沟最高潮位仅略超过当地警戒水位。本年度温带风暴潮的发生时段一直延续到7月份。由于我国北方连续出现暖冬,温带风暴潮活动时间提前,因此,“我国一年四季均有风暴潮灾发生”并非是一句空话。
(六)警惕气旋大风造成的突发性暴风浪灾害
5月1日在胶东半岛发生的海浪灾害,使荣成、文登、威海等县、市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并有人员伤亡。春秋季节,渤海多有气旋活动,强度虽不如台风,但风力有时也能达9~10级,并产生3~4米以上的巨浪。巨浪对渤海沿岸的养殖、渔船、码头、港口造成的破坏也是不可低估的。在这次突发的海浪灾害中,仅荣成市就损失2亿多元,死亡22人,灾情相当严重,应引起沿岸有关部门的注意,加强对突发性暴风浪灾害的防范。
(七)本年度灾害性巨浪明显偏少
据统计,1990年4米以上的灾害性巨浪在中国近海出现的天数明显比常年偏少,其原因是气旋入海造成的巨浪天数明显少于往年,渤海12天(比常年少14天),黄海38天(比常年少57天),东海65天(比常年少88天),台湾海峡80天(比常年少80天),南海128天(比常年少41天)。
(八)海冰冰情偏轻,终冰日明显提前
本年度海冰冰情偏轻,各海区终冰日分别较常年提前5~20天,从2月中旬北方海域就开始融冰,海冰融化较快,渤海湾和莱州湾于2月下旬终冰,辽东湾和黄海北部于3月中旬终冰。
(九)赤潮发生次数多,时间长,分布广
本年度是赤潮发生较多的一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沿海从南到北相继发生了大面积赤潮。东海舟山群岛及渤海赤潮发生频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赤潮发生季节也相应延长到冬季;在赤潮发生的海域,多为污染较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水体交换不良的内海和港湾。
(十)人为的海洋灾害——溢油已不可忽视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74~1984的十年间,我国海域发生百吨以上的船舶溢油事故达19起,总溢油量2.4万吨。溢油事故不仅轮船相撞造成,而海上井喷和岸边储油库漏油也不可低估。1989年黄岛油库爆炸,630多吨原油泄入胶州湾,使青岛附近海域的养殖业、旅游业受到严重破坏。本年度又有两起较大的溢油事故。近年来大型海洋溢油案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形势严峻,应引起有关部门对这一人为的海洋灾害的重视。
三、一九九一年中国海洋灾害预测
预计1991年总的风暴潮灾出现次数低于1990年,或与1990年持平。在地理分布上广东、海南、广西等地的风暴潮灾将比1990年多;其次是杭州湾、长江口及其以北海域;浙江南部、福建沿海的风暴潮灾较1990年轻,特别是福建沿海不会再出现频繁遭受风暴潮灾的现象。温带风暴潮近年来发生次数较多,出现时间明显提前,预计山东、天津、河北等北方各沿海省、市遭受温带风暴潮灾的潜在危险增大。
预计1991年4米以上的灾害性巨浪将比1990年增多,接近常年。199l至1992年冬季渤海及黄海北部的冰情将比常年偏轻。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剧,预计1991年赤潮的发生将更加频繁,范围也不断扩大,危害将比较严重。
四、建议与对策
(一)大力推广海洋预报产品的使用,减少海洋灾害损失
目前国家海洋预报台及其下属的四个预报区台(青岛、上海、广州、海口)每天都发布我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的海浪、风暴潮、海冰、海温预报,除正常预报服务外,还开展专项海洋预报服务,传递方式每日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各区台还在当地省市政府电视台、广播电台发布各海域的海洋预报。同时通过无线传真发布每日的海浪实况、海浪预报和十天的海冰预报。每当有风暴潮发生时,则增加了灾害性海洋预报,通过电报、电话、有线传真等手段将预报传递给可能遭受灾害影响的省、市、区。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海洋预报的使用,减少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为做好风暴潮预报,落实全国验潮站联网工作
风暴潮的监测和预报在减轻海洋灾害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验潮站的潮位观测资料则是风暴潮预报不可缺少的。目前我国的验潮站分属几个部门管理,在资料的使用上相互均有交往,为了完善和健全这种交换制度和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监测资料的作用,建议各部门尽快形成联合体系,确立资料交换组织形式和制度,形成全国验潮站联网态势,为海洋灾害预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提高海洋灾害预报能力
风暴潮业务预报用的二维数值模式,其假定岸边为不动的固体边界,它并不能预报强风暴潮侵入陆地的范围,为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快进行已引进的风暴潮漫滩模式(SLOSH)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开展突发性入海气旋产生的短时暴风巨浪灾害发生、发展的监测和研究。另外,对严重威胁冬季渤海石油开发的海冰灾害,必须进行长期预报技术的研究,以便提前预报海冰状况,为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做出贡献。
(四)对重点开发区,加强防止海岸侵蚀的工作
随着风暴潮灾害的频繁发生,某些重点经济开发区海岸受到海水严重侵蚀,并有加剧的趋势,如:山东省羊角沟一带、江苏省北部、上海市、天津市塘沽等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海岸防护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❹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详细历史事件有哪些
20世纪90年代指1990年到1999年。
1.1990年:中国同印度尼西亚恢复中断23年的外交关系;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
2.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南巡讲话。
3.1997年:邓小平去世;香港回归;中共十五大召开,提出了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1999年:神舟飞船成功,澳门回归。
❺ 1990年世界发生的大事件有那些
1、立陶宛独立
立陶宛是一个拥有辉煌文明的历史古国 ,1240年成立立陶宛大公国,1569年与波兰合并成波兰立陶宛联邦, 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并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和东欧争霸,后由于国力衰退,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附庸国并最终遭到吞并。
一战时被德国占领,1918年2月宣布独立,但在二战时又遭苏联吞并,1940年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再次独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才承认其独立。后加入欧盟和北约。
2、也门共和国成立
也门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يمنية,英语:Yemen Republic),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与沙特、阿曼相邻,濒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1990年5月由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北也门)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南也门)合并组成。
也门拥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摇篮之一。也门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粮食不能自给,约1/2依靠进口。在夏季有着沙漠中常见的沙尘暴,而因过度放牧,沙漠化日渐严重。
该国的棉花质量良好,每年有大量出口,咖啡种植面积也很大,占重要地位。近年,政府致力于减少预算赤字和政府开支,努力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3、1990年北京亚运会在北京举行
第11届亚运会于1990年9月22日-10月7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这是中国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6578人参加了这届亚运会。中国派出636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27个项目和2个表演项目的比赛。
中国台北时隔12年后,作为中国一个地区的代表队重返亚运大家庭。 亚运会开幕前不久,为中国申办本届亚运会成功做出巨大努力的亚奥理事会主席、科威特的法赫德亲王在8月爆发的海湾战争中不幸去世,成为本届亚运会最大的遗憾。
4、东德与西德合并
1990年8月31日,两德政府签署关于实现政治统一的“统一条约”;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4国和两德外长在莫斯科举行第四轮“二加四”会谈并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
1990年9月21日,两德议会批准两德统一条约;1990年10月1日,英国、法国、美国、苏联和两德外长们在纽约签署一项宣言,宣布停止英、法、美、苏4国在柏林和德国行使权力;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实现统一。
5、汉语大字典出齐
《汉语大字典》是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其首版由四川、湖北两省300多名专家、学者和教师经过10年努力编纂而成,于1990年出齐。
全书约2000万字,共收楷书单字56000多个,凡古今文献、图书资料中出现的汉字,几乎都可以从中查出,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全书采用繁体字编排,必须按繁体字进行查找。
❻ 90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
港澳回归。亚洲金融危机。99年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战机空袭。
“超级大国”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1日。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打了海湾战争,
1993年到1995年欧洲出现了波黑战争,20世纪90年代末期出现了科索沃危机。
❼ 1990-2000中国发生的大事
1、5.5特大黑风暴
1993年5月,一场罕见的沙尘暴袭击了中国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沙尘暴经过时最高风速为34米/秒,最大风力达12级,能见度最低时为零。
这场风暴总共造成85人死亡,31人失踪, 264人受伤;12万头(只)牲畜死亡、丢失,73万头(只)牲畜受伤;3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4330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7.25亿人民币。
2、第一届中央电视台3·15晚会
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的编导们在激情和探索欲的鼓动下推出现场直播"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
首届“3·15晚会”虽然曝光力度还不够大,形式也并不完善,但在中国经济蓄势待发的时期,在中国消费者尝到改革开放甜头,同时也正承受假冒伪劣产品所带来的痛苦时,为消费者正确维护自身权益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
晚会现场10部热线电话此起彼伏,很多打不进电话的人,甚至把那些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带到直播现场的门口请求曝光,消费者们的维权意识被唤醒了。从此,一个消费者高度关注的品牌诞生了,"3·15"晚会成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的主力。
3、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
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4、1998特大洪水
1998年洪水,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5、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场内交接澳门政权。
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澳门主权移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香港回归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1998特大洪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黑风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1991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
❽ 1990年代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大事各五件
90年代中国大事。97年香港回归祖国,7.1日,中国政府向英国收回香港,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 99年澳门回归祖国,中国向葡萄牙政府收回澳门,并设澳门为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 1999年5月8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住南斯拉夫大使馆,3名记者遇难。北约谎称无炸。 1996年台海危机。 国外的 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 1990年东德和西德合并,建立德国联邦。 1991年12月25日,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的事件作为标志,为立国六十九年的苏联划上句号。苏联解体。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狂炸了南联盟2个月。这是带有侵略性质的战争。
❾ 1990年发生了什么事件
1990年发生的事件:
1、1990年3月21日——纳米比亚宣布脱离南非独立。成为非洲大陆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次日,中国与纳米比亚建交。
2、1990年4月24日——哈渤太空望远镜由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进入地球轨道。
3、1990年6月9日~7月8日——意大利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
4、1990年10月3日——东德与西德合并,德国自二战后再次统一。
5、1990年10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新加坡建交。
6、1990年11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678号公报,要求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前撤出科威特。
7、1990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丰镇县设立丰镇市。
8、1990年11月22日——撒切尔夫人辞去英国首相职务。
9、1990年11月26日——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
❿ 1990年以来发生的中国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和内容,越详细越好
1991苏联解体
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1993欧洲联盟建立
1990年 上 海证 交所成立
·1991年 秦 山 核电 站并网发电
·1992年 邓 小 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
·1993年 “汪 辜会谈”
·1994年 全 国足 球 甲级(A组)联赛开始
·1995年 双休日改变生活
·1996年 中国人民 解 放军在 台湾海 峡进行陆 海空 联合演习
·1997年 中国政 府对香 港恢复 行使主权
·1998年 长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 大洪水 全国 抗洪 救灾
·1999年 全国高校 开始扩大 招生
·2000年 成 克 杰、胡 长 清、厦 门 远 华贪 腐事件被处理
·2001年 中国 加入 世界 贸 易 组织
·2002年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2003年 众志 成 城 抗击 非 典
·2004年 全国人大通过宪 法修正案 保护私产入宪
·2005年 神舟 六 号载人飞行圆 满成功
·2006年 农业 税退 出历史 舞台
·2007年 十届人大五 次会议 表 决通过《物 权 法》
·2008年 北京成 功举 办奥 运 会和残 奥会 .汶 川大 地震
·2009年 新中国 成立6 0周年大 阅兵
·2010年 上海世 博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