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 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
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证据,是1963年在陕西鸡贾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为古代的洒器,用青铜制成)上的铭文。
铭文写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后,就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铭文的前面还提到“惟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可见是周成王时的纪录。
在《尚书》的《梓材》一篇中,也记载了周成王追述往事的话:“皇天既会中国民越厥疆于先王”。
(1)历史上中国二字最早什么时候出现扩展阅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
‘贰’ “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周代)《诗经》
‘叁’ “中国”两个字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与现在的中国意思最接近的,是清朝康熙年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首次使用中国,代表其治下民族与领土完整不可侵犯。
‘肆’ “中国”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从那个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中国河南河洛地区出土的“何尊”铭文之中。“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其次,在《诗经》当中,也有较早的记载。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河南、山西、山东、河北一带。
解释
1.中国二字有京都、京师之意。最早这么用中国一词的便是《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经绥四国”。据说这几句诗是规劝暴君周厉王的,让他先从爱护京都的人民开始,然后推而广之,安定天下。汉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毛苌,特意为“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作注:“中国,京师也。”《孟子》中记载了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照现在的意思,不过是想在京城中给孟夫子盖间房子而已。汉末学者刘熙也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2.中国一词指古时华夏民族聚居的区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或称中夏、中华。当然也被称为中国。这些称呼,实际是指黄河流域一带。如《史记·楚世家》载:“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的楚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所讲的中国实际上就是对黄河流域的几个国家的统称。
范围
在中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到清代,处于清政府管辖下的全部领土,都以中国为:它的代名称。在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才专指国家的全部领土,不做他用。
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民国,当时合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五个大族为一家,定名为中华,全称为“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其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政治名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
“中国”一词已经有着3000年的使用历史,但一直只是作为一种:代指性名词来使用,没有一个王朝曾经将“中国”两字明确作为-其政体的直接名称。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
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一名,在外交文献上出现,始于1842年的《南京条约》。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中国”一词依然具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味,但在国际媒体上一般是指中国大陆。
‘伍’ 在古代我国也被称呼为中国吗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古代并没有直接称呼我国为中国,而是以两种方式来称呼中国。
比如汉朝时称呼自己为大汉,唐朝时称呼自己为大唐,其他朝代时就直接以朝代称呼。
只不过因为汉朝和唐朝这两个朝代太能打了,所以后来很多其他朝代的文人墨客在写文章、写诗词称呼自己的时候,也用大汉、大唐来指代自己。
比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长恨歌》时,第一句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直接用“汉皇”来形如唐玄宗李隆基。
到了后来,唐朝强大起来后,唐人就成了中国人的代称,现在遍布全球的唐人街这一称呼就是来自于大唐。
里面的“中国”两个字就是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
这件青铜器也因此被命名为“何尊”,成为我国首批一级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