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历史不提桂军
谁说历史没说?
难道要专门为桂军独树历史?
所谓的 桂军 只是 时代特定环境中的称谓而已,与 淮军、湘军 的称谓 不是一个级别的,所以,名气没那么响了。
历史沿革
武昌起义爆发不久,新军大部分赴武昌、南京支援革命军作战。广西副都督陆荣廷被推举为都督后,大肆扩充军队。至1913年,将广西陆军扩编为第1、第2师和混成旅及国民军,开始形成桂系军阀集团。1916~1
李宗仁在台儿庄
1919年,陆先后以广东督军、两广巡阅使等名义,将桂军扩编为7个军,其中在广西的第1军至第3军,由陆裕光、林俊廷、韦荣昌分任军长;在广东的第1军至第4军,改称粤军(后一部投陈炯明,大部仍称桂军),分由马济、林虎、沈鸿英、刘志陆任军长。其间,桂军曾在桂、湘、粤等地同北洋军及依附北洋集团的龙济光等部作战。1920~1923年的两次粤桂战争中,桂军被支持孙中山的粤军、滇军等击败,内部分化,各自为政。1924~1925年,李宗仁的定桂军和黄绍竑的广西讨贼军联合组成定桂讨贼联军,先后击败陆荣廷和沈鸿英部,结束了旧桂系军阀的统治。桂军整编为广西陆军第1、第2军。李任广西绥靖公署督办兼第1军军长,黄任会办兼第2军军长,白崇禧任公署参谋长。共辖12个纵队、1个独立旅和1个支队,约3万人。1926年3月绥靖公署与广州国民政府商定,第1、第 2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李、黄、白分任军长、党代表、参谋长,辖第1步兵旅至第9步兵旅和部分特种兵。北伐战争期间,第7军主力转战湘、鄂等地,战绩显着,自身实力亦得到扩充。至1928年第二期北伐前,陆续发展成为第7、第13、第15、第18,第19军,夏威、白崇禧(兼)、黄绍竑、陶钧、胡宗铎依次任各军长,加上收编唐生智的湘军,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6月桂军战败,第4集团军瓦解,李宗仁逃往香港。 11月,李等回南宁正式组成护党救国军。李、黄分任总司令、副总司令,白任前敌总指挥。桂军共6个师和1个独立旅。12月,救国军向拥蒋(介石)的粤反攻,被击败。1930年蒋冯阎战争爆发,李与阎锡山、冯玉祥组织讨蒋联军。桂军与张发奎部合编为第1方面军(桂张联军),李、黄、白分任总司令、副总司令、参谋长,辖第1路军至第3路
B. 广西桂军的实力到底怎么样呢
桂军是中国史上战斗力最强的地方军队,这几乎已经是人们的共识。西北军、川军、湘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但是谈到桂军,却无人可望其项背。
桂军经常实行战史教育,如明朝之狼兵,太平天国之将士,刘永福之抗击法军日军等等战史,以此来鞭策将士之自信心、自豪感。更重要的是,钢七军的荣誉地位。广西人打仗名声在外,将士以此为荣并保持军人之荣誉,故此凝聚力异常团结,常能以少胜多。而蒋军的基本没有,北伐时期战力最弱,至抗战时期,多是武器装出来的。
C. 广西桂军历史,慢慢被忘掉了,电影,电视剧,都没有提过桂军,哎!,我们广西历史就这样没人知
不会阿,广西狼兵吗嘛,说实话以前因为广西多山又是边境,经济环境跟教育环境跟很多地方有差异,所以当地人勇敢或者说野蛮无畏是肯定比多数省份要强的,所以桂军的历史很多人都会知道的。
D. 民国时期桂系军阀为什么那么有名,而粤系军阀却黑默默无闻
粤系军阀也曾经很有名,陈炯明、陈济棠,但广东地区作为进步势力发祥地,地方势力很快就不吃香了。
E. 广西桂军的实力究竟怎么样有何历史记载呢
众所周知,国民党内派系林立,由李宗仁、白崇禧所创立的桂军,就是最典型的一支部队,通常来讲,桂军士兵比较勇敢,善于打持久战。就装备而言,他们缺乏步枪,火炮数量更是少到了极致,为此,桂军在实际作战中吃了大亏。
不过,桂军也有很多优点,以大别山为例,他们在该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并将山地作战和民团建设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整体来说,抗战时期的桂军,战斗力应该与湘军以及滇军大致相同,稍弱于西北军。
F. 广西桂军是不是很差,就没就过提及桂军的
不是。
北伐时期,桂系的7军可是响当当的主力,尤其是二次北伐的时候,龙潭、徐州等战役,都是他们出手,打垮了孙传芳的部队,战斗力那是响当当的。
只不过我们的历史书上只介绍叶挺独立团,把他们给省略了。
后来,桂军的问题是扩充太快,而且内部不和,被老蒋轻易打散,只能灰溜溜地退回老家。
可再次出手是湘江之战,桂军可谓大发神威,当时桂军的兵力和彭德怀的3军团兵力杀不多,但桂军战法得当,3军团损失惨重,连带后面的部队一样遭殃,三军团基本被打残,战斗力可见一斑。
抗战时期,先是在淞沪血战,然后再安徽和日军对峙,也是战功赫赫。
解放战争,同样表现不俗,泗县之战,让陈诗人损兵折将,自发检讨,山东野战军上下要求换掉陈诗人。
之后在大别山也是弄得瞎帅头疼不已。
直到渡江战役,面对白崇禧的桂军,瞎帅还是不敢轻易渡江,直到兵强马壮的四野先遣兵团到来才过江。
桂系的战斗力可见一斑,到了后面还能反咬一口,战斗力可见一斑。
桂系最大的问题就是干部队伍过于乡土化,不容外部人,扩充有限。
G. 为什么抹杀桂军历史,为什么历史不提桂军,历史为什么
太多了,提不完
H. 广西狼兵那么厉害,为什么历史书从未提起过
日本侵华后,历史史料这样被人评价过:
“广西的兵,川湘的将。”
这句话的背后就是指广西出好兵,但将更多出自川湘,而这样的记载源于历史只论功绩而载,对于小人物的列传稍显不足,但又不能不提及,只是少而已,那么,这的广西狼兵又是什么呢?
当然,记载甚少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扰民”,《思文大纪》卷8曾记载:“用狼兵必选狼将,否则扰民。”
狼兵英勇是英勇,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狼将,反而狼兵是一种祸,据《漕泾之战》记载:“狼兵至漕泾时,偶遇倭寇数百,因战事不利,导致丧人众多,连狼兵头目皆死,遂狼兵无法控制,在东南沿海 地区肆意杀掠,形同倭寇。”
当然,这是早期明、清两朝时的史载。
I. 广西桂军的实力到底怎么样
当时最出名的一句话,桂军开战就逃跑,川军上阵两杆枪,抗战时期最垃圾的两个省!当然这都是派系之争中的恶意抹黑,川军不说别的,在抗战时期绝对起了大作用,不然的话四川根本没有受到日本侵略,人家跑出来抗日干嘛?一幅死字旗让多少人落泪?
但桂军有些地方做的确实比较那啥。
抗日战争中,桂军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桂南会战、桂柳会战和桂柳反攻作战。 据国民政府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统计,在八年抗战期间,广西征募士兵及劳工450万,占全省1200万人口当中的近40%,是全国之最,而广西抗日出兵100万,人数排第二,按人口比例排第一。
J. 为什么广西兵不写入历史
历史没有记载,你是怎么知道的?
狼兵是起源于明朝中期,是当时壮族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又叫“俍兵”。但其通常与湘西土家族的土兵合谓狼土兵。狼土兵,来自湖广、广西两省。在湖广的是湘西永顺、保靖两土司的红苗;在广西的是瑶壮,分别征自江水、右江一带的南丹、东阑、那地、田州,以及归顺、恩恩两府。此外还有广东莞蛮蜑杂的一支土兵,善用长牌砍刀,亦经飞檄征调。
狼兵制度肇始于明代,是明代军制的重要组成环节。狼兵,专指广西出身之战斗人员,此类人不隶军籍,彪悍武勇,于明代“剿贼”、“御倭”多有使用,且战绩不俗。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束手段,军纪混乱,烧杀害民之举亦所在多多,以至百姓有惧狼兵甚于贼之说,亦称广西猴兵、猿兵等。姑就过眼史料,粗略考证如下──
狼兵之始
狼兵之始,至清嘉庆年间已浑不可考,《东溟文后集》(姚莹)《武陵赵公(慎畛)文恪行状》:“嘉庆……十九年,迁广西按察使……上谕查广西狼兵之制,公覆曰:‘狼兵初制无考,惟《明史·兵志》有“广西东兰、那地、南丹、归顺诸狼兵,宣力最多”之语。其来已久。检司案:自干隆八年清查二十一年诸府州报兵田,自狼兵外,又有土兵、土勇、隘卒、堡卒、耕兵、抚兵诸名。其承耕田亩,多寡不同,而分防调遣与狼兵无异。”
考《明英宗实录》正统二年冬十月戊午:“广西总兵官、都督山云奏:‘浔州府平南等县耆民赴臣处言,浔州切近大藤峡等山,猺寇不时出没劫掠居民,阻截行旅,近山多荒田为贼占耕。而左、右两江土官地方,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为贼所惮。若选委头目,起领前来屯种一带近山荒田,断贼出没之路,不过数年,贼徒坐困,地方宁靖矣。臣已会巡按御史三司等官计议,诚为长便,乞如所言,量拨田州等府族目土兵分界耕守,就委土官。”
这是《明实录》首次出现狼兵的记载。据此,狼兵显然是广西少数民族的自卫武装,而其为广西地方政府用于“剿贼”始于正统二年。
13年后,至景泰元年,征用狼兵已经成为惯例,而且狼兵开始出省作战。《明英宗实录附景泰实录》景泰元年三月乙卯:“广东左布政使揭稽奏:高要县贼首吴长能等,纠众劫杀乡村,欲连友贼黄箫养攻肇庆,署都指挥彭英等率官军、狼兵攻其巢寨,破之,斩长能及其党一千七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