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什么叫历史耐心

什么叫历史耐心

发布时间:2022-05-04 02:50:32

⑴ 学历史靠什么_

首先你要对历史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想去更深一步的了解历史,其次还要依靠理解,如果不去理解,死记硬背是没有什么用的,记忆时间时要贯穿出一条完整的时间线,然后加以引申,望采纳

⑵ 看历史要细心,看现实要耐心。“看历史”是指什么“看现实”�

就是指的过往的细节,如果没有耐心,很容易将过往搞混。而现实是很残酷的,若着急了,那就只能变成过往。

⑶ 历史上最有耐心的人物

刘备三顾茅庐请不到卧龙不罢休,诸葛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老是重复貌似徒劳无功的事,可以说耐心非同寻常了;还有程门立雪的杨时,站在程颐门外一夜,外面还下着雪。。。。但是耐不耐心都是相对的 :和美女在一起你肯定有耐心,要是听一节无聊老师的课,一分钟的耐心都没有。。。。

⑷ 有耐心和爱心的历史学家和历史学者及历史爱好者进!

西方封建制度一个很典型的特点就是分封建国,这跟中国西周有点像,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而中国的封建制度却是一种地主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法律上的等级主要表现在贵族和平民之间,实际的等级在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西欧封建社会这主要表现为神权至高无上。所以欧洲称之为“中世纪”
政治制度上,中国皇上自称天子,集神权、人权于一身,欧洲的皇帝从教皇那里接过神权,而一般的国王king不享有神权. 人文上,中国先民的直接统治者和精神领袖是同一个人,而在欧洲,统治者有时借教会的精神统治而维护实际权利
西方分封建国,等级制度森严,官员世袭,以教会为中心,教皇是最高统治者。中国中央集权,施行科举选拔官员制度,皇帝为国家“元首”。
大致说来,东西方企业管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东方宣扬集体主义,西方崇尚个性张扬;东方讲究人际关系,西方推崇科学思想;东方重伦理,西方尚法制;东方管理意在引导,西方管理旨在防范;东方企业鼓励以厂为家,西方企业则主张工厂只是工作的场所;等等。东西方企业管理中的种种差异,导致其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但是,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各自的历史传统,应当说是其管理差异形成的主要文化根源。 企业管理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源于文化基础的不同,而“东西方文化基础的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季羡林语。总的来说,东方思维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综合,而西方思维方式的显着特征是分析,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东方是合二为一,西方是一分为二。 在对世界的认识上,东方思维方式从综合出发,认为万物归一。正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也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元气,它是一个混沌的整体,充塞宇宙,推优惟愧,视之不可见,搏之不可得。然而它的作用却是实在的,与天地万物相融合。同中国传统哲学所讲的元气论不同,西方古代哲学讲的则是原子论,认为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其根本属性就是“实在性”。如果说西方思维容易导致的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那么东方思维则是“见林不见木”。也就是说,东方文化倾向于从整体看问题,而西方文化则倾向于关注个体和局部。就拿“国家”这个名词来说,中国原来就这么一个词,其含义笼统而丰富。而西方则分得比较具体,有几种说法:一是state,对应的是国家机关;一是country,对应的是疆域;一是nation,对应的是民族。再拿医学来说,中医治病是望、闻、问、切,全面考虑,一付汤药,多方照顾。而西医则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东西方综合与分析的思维特点,由此可见一斑。 在思维方式上,东西方都讲辩证法,东方的老子和西方的赫拉克利特都是辩证法的大家,但东西方的辩证思维又是有所不同的。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比较注重对立的统一,认为和谐,对立双方的统一是最重要的;而西方则强调对立面的斗争。老子特别强调和谐,孔子亦讲“叩其两端”,讲和谐与统一的“中庸之道”。而赫拉克利特则特别强调斗争,强调双方的对立。这说明虽然东西方古代都有辩证思维,但其思维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东方重合,西方重分。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体现在对天人关系�或者说主客关系的认识上。东方文化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是“天人相分”。 在东方漫长的文化传统中,“天人合一”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天人合一”的观念源于原始氏族时代,成熟于先秦。它强调人与自然、个体与群体的顺从、一致、和睦、协调的关系。此后,汉代的董仲舒讲“天人感应”,讲“人副天数”。建立起了“阴阳五行”的宇宙论图式,并以此来规范人们的政治、经济活动。如果说汉代的“天人合一”观念主要建立了制约人们外在行为的规范的话,那么,宋代的“天人合一”则已经浸透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用来规范人们的伦理道德、情感、心性。被朱高尊为“宋德之首”的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的理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及道德伦理规范统统融合在一起,认为从天地万物的“立太极”到善恶五性的“立人极”,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后来的未赢对周的学说极尽发挥之能事,从而使自然、社会、人生一体化的整体观念成为东方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模式。从这种思维模式出发,无论在认识客观世界上还是在社会组织管理及人际关系上,东方文化体现出来的都是天人合一、整体和谐与中庸平和的特征。 与东方不同,西方文化倾向于天人相分、主客相分。长期以来,西方哲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二元论,亦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两个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构成的。早在古希腊时代,先哲们就将人与自然分割开来。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们,关注的对象主要是自然,而人本身则在哲人们的视野之外。传说当时的哲学家泰勒斯因一边走路一边仰头观看星象,不慎跌落井中,引得一位姑娘嘲笑他,只急于知道天上的东西,却忘了自己的存在。只是从智者派领袖普罗泰戈拉起,才出现了以“人事”为主要对象的哲学,到苏格拉底时,他已经认为“心灵是惟一值得研究的对象”。也正是由此开始,西方文化中就出现了关心人与关心自然的分野,这也正是天人相分思维方式的体现。在中世纪,整个世界又被一分为二,出现了“上帝之城”�天国与“世人之城”(人世)的长期对立,人学成为神学的“奴婢”,人性受到神性的压制。中世纪神学家安瑟伦曾告诫人们说:“轻视自己的人,在上帝那里就会受到尊重,你若把自己看得很微小,在上帝眼中,你就是大的。”在这一时期,人不但与天相分,而且成了天�亦即神的奴婢和臣民。近代以来,随着人性的解放和科学的发展,人们不仅把无形的天�亦即神踩在了自己的脚下�如尼采“上帝死了”的宣言,同时,还开始向有形的天�即自然开战。伴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的节节胜利,科学精神与理性分析亦得以发扬光大,在近现代的西方文化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影响到了包括企业管理在内的诸多人类行为。 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同各自的历史传统亦紧密相联,而正是不同的历史传统,对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形成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 稍具管理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任何一个组织,其功能的真正发挥都有赖于管理。因此,自从有了组织,便也就产生管理。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现代企业,远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重要组织,因此,最早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原则来发挥组织功能的并不是企业,而是其他比企业出现得更早的组织,早期组织中形成的管理思想和原则自然会影响到后来的企业管理。可以说,历史传统是决定企业管理面貌的基本因素之一。 在西方,最早出现的重要组织是政府、教会、和军事机构,西方关于领导、指挥、协调、控制和职能等管理学方面的专业化概念,都是在这些组织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在西方的历史传统中,国家和教会是两个各自具有不同势力范围的独立机构,它们分别发挥着不同的社会管理功能。在漫长的中世纪,教会是西方文化和“人与上帝关系”的主要管理者,它垄断了人们的全部精神生活,政府无权过问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政教分离的二元化社会组织传统,对西方管理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教会垄断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管理就被看作是与思想信仰无关的活动,16世纪的马基雅维利,就明确提出了管理与道德互不相干的观点。工业革命以后,随着机器大生产和现代企业的出现,人越来越被只当作劳动力来使用,从而逐渐形成了将人作为社会精神存在物和生产者分割开来的观点,即认为企业只是工作的场所,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只应该在工作场所之外。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直到今天也还是西方企业管理中仍然存在问题的根源之一。 与西方不同,传统中国是一种一元化的社会组织结构。先秦之时,诸侯林立,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灿烂繁荣。然而,并未出现西方早期文明中那种重自然与重人事的分野,亦即科学探究与人文追寻的对立。中国早期的哲人们,其思维的翅膀主要在人文王国的天地翱翔,这使得中国文化一开始就缺少科学精神支配下的对自然的理性探寻。如果说先秦之际的文化可以不受国家的控制而自由绽放的话,那么,秦朝之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由之花就开始萎缩和凋零了。秦统一中国后,把军、政、财、文大权全部集中到朝廷或皇帝手中,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随着封建统治的日益完善,不但人们的经济、文化活动被统进了政治之中,最后就连人们的伦理道德,情感心性也被同政治统治紧密结合在一起。至宋代时,经过儒学家们的努力,终于构起了自然、社会、人生一体化的系统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不但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主导,而且也直接强化了政治—经济—文化一元化的社会组织结构。中国社会长达2000年的这种一元化的社会组织形式,也使得传统的管理思想和行为不单同经济和政治,而且同文化活动与道德伦理都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对中国现代的企业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企业管理普遍带有浓厚的政治性和强烈的伦理色彩,企业不但是工作的场所,而且也是政治宣传和道德教育的场所。与西方企业中严格的法制、冰冷的理性不同,中国企业中发挥作用的是无章的人治、温和的人情。因此,“以厂为家”的观念对西方企业是格格不入,而在东方企业看来则是顺理成章。诸如此类的东西方企业管理中的差异,正是由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历史传统所致。 总之,文化与管理的关系,已经成为当前管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正是文化差异,带来了管理基因的特性差异,使不同的文化特质,成为不同管理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探究东西方文化的特质,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东西方企业管理的差异,进而主动迎接日益到来的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东西文明的差异,可以说,地理因素是基本原因之一。不过,起源主要是古希腊诸城邦的地理因素和商朝地理因素的不同。当初,阿力山大建立的庞大国家--马其顿帝国(其实是封建国家)。马其顿帝国和秦帝国的存在正是东西文明差异的起源。马其顿帝国把希腊的城邦文明传播整个欧洲,而后来的欧洲文明,其实正是继承了希腊的城邦文明。可以说,直到今天在西方强国身上,都能看到希腊城邦议会文明的影子。古希腊的地理导致产生古希腊的城邦议会文明,而阿力山大通过征服战争把文明种子种在西方。马其顿帝国本身就是封建国家,和秦帝国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制度,和秦之前的封建国家商周倒是相似的。不过,商朝已经不是城邦议会封建国家了,而是家长制度的封建国家。秦帝国对于东方文明的影响就在于创立了真正的中央集权帝制,真正废除了封建制度。加上汉帝国继承秦帝制后用了宗法思想--儒家捆绑法家来统治,彻底固定了家长式的的中央集权帝国制度。可以说,法家和儒家本质都是家长式的统治学术--正是它们缔造了东方帝国(专指中国和)之后的东方文明。而希腊的议会封建制度本质是契约式的统治制度,正是它们缔造了西方的马其顿帝国和之后的西方文明。并且这种分歧一直延续到现在。 2、东方帝国文明的循环和西方封建文明的发展。当初,大家同样是封建文明,不同的是家长制和议会制。而东方封建文明发展得更快,比西方早了接近1500年升级到新阶段--中央集权帝国(家长式)。要知道,东方封建文明和其延续影响(到汉武帝尊儒术后约200年)表现出的文明是比西方封建文明先进约1000年的。所以,东方封建文明就远远先于西方封建文明进入新阶段。西方封建文明要到工业革命,才开始进入新阶段:议会式的中央集权国家。比东方抛弃封建文明迟了1500年。 但是呢,东方帝国文明虽然发生得早,但是,其不幸捆绑的统治学说是鄙视劳动和科技的儒家学说,而不是重视发明的墨家。儒家的宗法性(三纲五常)是迎合帝国的需要的,但是其鄙视劳动科技发明,结合上法家的重农抑商,简直就是绝配--奠定了东方帝国文明的结局--在循环中生生不息,坚持不进步约1600年,直到清朝末年。正所谓祸福相依难以预料啊。提早了1500年,却循环了1600年。可以说,法家和儒家是家长制度在封建时代,血缘继承统治权社会的顶级家长制度学问,东方在交通通讯极其落后的时代能建立持久的帝国原因在于此。如果没有它们,中国断然无法提早离开封建时代进入中央集权帝国时代--原因就在于疆域过大。中国古代皇朝许多都是由于地方割据势力壮大而灭亡的,这本身就说明了法家制度儒家思想一直要和疆域过大而交通通讯慢导致的地方割据倾向作斗争。这个问题,只有交通和通讯提升速度才能真正解决--否则只能依靠法儒--法儒却敌视商业和科技,导致交通和通讯无法速度提升够多。看,就是这个死循环。如果当初的法家思想,是重农重商的,儒家思想是重劳动重科技的,嘿嘿,就算是家长式的帝国,中国也早进入家长式的工业帝国领域,而不用在农业帝国中循环不休。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的,开始许多的偶然性造就了后来的必然性。 西方封建文明没有法家和儒家,所以没法在科技足够发达之前抛弃封建形式进入中央集权形式。但是也没有法家和儒家的禁锢,经历了中世纪黑暗的宗教封建社会,终于在文艺复兴中重启古希腊理性、注重实践的哲学,打开科技发展的道路。在继承了东西文明的科技基础上,进行了科技革命,引发工业革命,进入商业社会,最终建立出工业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国家。很快就超越了东方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国家。同时,西方是议会制度的。东方是家长制度。 结果:西方的,议会制度的,工业中央集权文明,打败了东方的,家长制度的,农业中央集权文明。 3、 东方文明的进化。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碰撞中彻底败下阵来。科技是最直接的因素。为洗刷屈辱,东方文明进行迅速变革。先花了几十年,学习科技。然后是抛弃统治权的血缘继承制度,跟着抛弃了儒家思想。但是,家长式的统治本质没有抛弃(苏联的家长式统治思想马列主义使然),为了继续给家长式统治合法性,于是就选择了某些强调家长式统治合法性的手段。直到今天。其中的祸福在这里就不说了。而西方文明,则从议会式进化出鲜明的契约式中央集权文明,大步前进。 综述整个东西方文明发展差异,我们可以看到,至今还存在的较大差异就是家长式统治和契约式统治方式。这就是今天东西文明本质性的差异。
当然,在现代社会之中,民主法制成为现代政治文明的最基本诉求,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一个现代公民的最基本的政治理念。它如此的深入人心,很容易使我们一旦发现古代社会中民主法制特征十分突出的地区,令我们则羡慕不已。而对专制独裁所造成历史灾难的痛恨,也使我们对古代政治制度上专制和权力集中心存芥蒂,倍加警惕。这当然应该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倘若因为现在对专制的否定,进而将历史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否定,实际上抹煞了历史上古代中央集权的合理性。同样倘若因为现在对民主制度的热爱进而拔高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而忽视古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这两种看法都是不科学的。 我们热爱民主,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民主由一种理念变成现实,实际上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既有经济的作用,还有政治和文化的保证,既有现实的渴求,也有历史传统的制约,并不是将西方的理念拿来就可以在中国变成现实的。中国古代制度中的许多因素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多的遗存,传统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有时还起着一些消极作用。实际上西方现代政治也不仅仅是将西方古代政治制度完全照搬,其间经济的发展,制度的更新都对民主制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了解了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更应该明确,民主的实现,并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多和商品经济发展、市场的成熟以及民主法制建设有关。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中国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任重而道远。这也许是古代政治制度学习给我们的一点启示吧。

⑸ 中国人非常能忍耐的原因是什么

忍耐是一种品格,更是中国人身上的一种特色。都说中国人是非常能够忍耐的,那到底是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01、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

思想是很容易影响一个人的。在我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对人有了一种禁锢。虽然后来自由的思想开始出现,但是没过多久就又被儒家思想压下去了。思想的影响是很难改变的,在不断的思想传输过程中,人就无形之中受到感染,因此也就形成了忍耐的品格,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忍下来。

中国人的忍耐是一种优秀品格,是从历史就留下来的。遇事冷静下来,能忍就忍,毕竟“退一步海阔天空”嘛。要说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能忍耐,那原因大概就是以上三个了吧。这种优秀的品格值得我们一直传承下去。但也要注意一点:忍耐并不等于懦弱,只是我们肚量大,装的东西多。

⑹ 有耐心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坚忍,长久忍耐
(Long-suffering)
耐心忍受别人的亏待或挑衅,虽然跟别人关系紧张,仍不放弃改善关系的希望。换句话说,坚忍的人是为了某个目标而坚忍的,特别是为了顾及造成不愉快局面的人的利益。可是,坚忍并不等于纵容过犯。一旦坚忍的目标达到了,或者再坚忍下去也没什么意义的时候,就不必再忍了。挑衅的人要就从坚忍得益,要就终于受到制裁。无论结果如何,坚忍的人都不会灰心丧气。
译做“不轻易发怒”的希伯来语,字面意思是“鼻孔的长度[因为怒气仿佛从鼻孔里迸发出来]”。(出34:6;民14:18;见怒气)希腊语ma·kro·thy·miʹa(马克罗蒂米阿,常常译做“坚忍”),字面意思是“灵的长久”。(罗2:4,Int)不管是希伯来语还是希腊语,都表达了耐心、忍耐、不轻易发怒的意思。“坚忍”不仅是忍受痛苦困难而已,还包括特意克制自己。
圣经一方面透露上帝对坚忍有什么看法,一方面指出缺乏坚忍的人多么愚昧,以及这样做有什么恶果。也许在别人眼中,坚忍的人似乎很软弱,但实际上坚忍的人才明辨事理。“不轻易发怒的,十分明辨事理;没有耐性的人,其实显扬愚昧。”(箴14:29)坚忍比孔武有力更胜一筹,所能成就的事也更多。“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控制自己的心,强似夺城。”(箴16:32)
人如果不能坚忍,反而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就很容易受各种不当的思想入侵,甚至铸成大错。“人不能约束自己的心,就好像城破无墙一样。”(箴25:28)“愚昧人生气,全都发泄出来;有智慧的人,平心静气到底。”(箴29:11)有鉴于此,智者劝人不要心里急躁:“你不要心里急躁,轻易动怒,因为怒气留在愚昧人的怀里。”(传7:9)
耶和华的坚忍 耶和华带摩西上何烈山,向他显露荣耀,在他面前宣布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慈悲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大有忠贞之爱,信守真理,为千代的人存留忠贞之爱,赦免罪过、过犯、罪恶,却一定执行刑罚”。(出34:5-7)摩西、大卫、那鸿和其他人都曾复述这个真理,强调耶和华不轻易发怒。(民14:18;尼9:17;诗86:15;103:8;珥2:13;拿4:2;鸿1:3)
坚忍是耶和华的特质之一,而且总是跟爱心、公正、智慧、力量这四大特质相辅而行。(约一4:8;申32:4;箴2:6;诗62:11;赛40:26,29)上帝的圣名首先应该得到公正的对待。他的圣名必须受尊崇,超越宇宙中其他所有名字。惟有这样,他所创造的众生才能得到幸福。上帝一直坚忍,一个主要理由就是要显扬自己的圣名。使徒保罗说:“虽然上帝有意表明他的愤怒,显示他的力量,他还是万般忍耐,宽容那些可怒当灭的器皿,由此在那些蒙慈悲的器皿上,显示他丰富的荣耀,这又有什么不可呢?上帝早已预备让这些器皿得荣耀。这些器皿就是我们。上帝不但从犹太人中,也从外邦人中呼召了我们”。(罗9:22-24)上帝万般忍耐,就从人类当中选出一群归他名下的子民。借着这群人,上帝正在全地显扬自己。(徒15:14;林前3:9,16,17;林后6:16)
从人类历史的起头,上帝已经显出坚忍。人类始祖反叛上帝,违犯了他的律法。虽然上帝本可以立刻秉公处决他们,他却怀着爱心一直坚忍。上帝这样做,是为了亚当、夏娃还没有出生的后代。对亚当、夏娃的后代来说,上帝的坚忍非常重要,能让许多人因此得救。(彼后3:15)更重要的是,上帝打算借着他所应许的苗裔,显扬他的荣耀。(创3:15;约3:16;加3:16)上帝不但要在当时坚忍,他还知道自己得忍受不完美的人类长达几千年的时间,对这个与他为敌的世界暂缓执行刑罚。(雅4:4)上帝一直坚忍,宽容人类。有些人却误解上帝,辜负了他的耐心,以为他处事迟缓,看不出上帝是出于爱心才坚忍至今。(罗2:4;彼后3:9)
上帝对待古代以色列民族的方式,把他的坚忍表露无遗。(罗10:21)以色列人屡次犯罪,受到惩罚,但只要他们悔改,上帝仍一次又一次地接纳他们。但他们竟然杀死上帝的先知,害死上帝的儿子,反对耶稣和使徒传讲好消息。可是,上帝的坚忍并没有白费。有一群剩余的人仍然忠于上帝。(赛6:8-13;罗9:27-29;11:5)上帝启示其中一些忠心的人写下他的话语圣经。(罗3:1,2)上帝所赐的律法显示全人类都是罪人,都需要一位救主,让人期待这位救主牺牲生命作为赎价,期待他受提升登上王位。(加3:19,24)圣经让人知道上帝的王国和基督祭司职务的特点。(西2:16,17;来10:1)圣经也记下让人效法的榜样和令人警惕的鉴戒。(林前10:11;来6:12;雅5:10)人类要得到永生,就必须认识这一切真理。(罗15:4;提后3:16,17)
耶和华不会永远忍下去 只有在不违反公正、正义、智慧的情况下,上帝才会坚忍。由于在恶劣或受挑衅的情况下才需要坚忍,因此坚忍的目的就是要让有关的人有机会改过迁善。如果情况已经恶化到改变无望,就不该再忍下去,不然就有违公正和正义了。到了这个地步,上帝就不必再忍。他会凭智慧行事,消除恶劣的情况。
关于上帝的忍耐和他忍耐的限度,一个例子是他在挪亚时代降下洪水之前怎样对待人类。当时世上的情况令人叹息,于是上帝说:“人毕竟是属肉体的,所以我的灵不能永不对人采取行动。人的日子还有一百二十年。”(创6:3)后来,以赛亚谈到以色列人辜负了耶和华的坚忍,说:“可是,他们竟然反叛,使他的圣灵伤心。他就反过来与他们为敌,亲自攻击他们。”(赛63:10;另见徒7:51)
有鉴于此,圣经劝基督徒,既然“接受了上帝的分外恩典,就不要辜负这个美意”。(林后6:1)又说:“不要令上帝的圣灵忧愁。”(弗4:30)“不要熄灭圣灵的火。”(帖前5:19)假如他们不听劝告,就可能泥足深陷,以致亵渎、亵慢上帝的圣灵,结果无法悔改、无可宽恕,只落得灭亡的下场。(太12:31,32;来6:4-6;10:26-31)
耶稣基督 在人类当中,耶稣基督是坚忍的典范。论到他,以赛亚先知说:“他被人苛待,一直甘愿受苦,并不开口。他像绵羊被人牵去宰杀;母羊怎样在剪毛人面前无声,他也怎样不开口。”(赛53:7)耶稣包容使徒的弱点,忍受敌人恶毒、无礼的侮辱。无论言语上、行动上,他都没有以牙还牙。(罗15:3)当使徒彼得鲁莽地砍掉马勒古的耳朵时,耶稣责备彼得,说:“把剑收回原处!……难道你以为我不能求我的父亲,立刻给我派十二个军团以上的天使来吗?要是这样,圣经说事情必然这样发生,又怎能实现呢?”(太26:51-54;约18:10,11)
为什么基督徒培养坚忍的特质十分重要?
综观上文,坚忍的特质显然是源于耶和华上帝的,是圣灵的果实。(加5:22)人既然是按照上帝的形像和样式造的,自然或多或少有这种特质,并能借着听从圣经和圣灵的指引而培养坚忍。(创1:26,27)因此,圣经吩咐基督徒要培养坚忍,显出坚忍的精神。(西3:12)坚忍是上帝仆人的特点之一。(林后6:4-6)使徒保罗劝基督徒要“以坚忍待所有人”。(帖前5:14)保罗指出,人要赢得上帝的喜悦,就必须显出坚忍的特质。可是,一面忍耐,一面埋怨,就不算是真的坚忍了。保罗说,“怀着喜乐而坚忍”才是值得称赞的。(西1:9-12)
坚忍除了带来喜乐,还带来极大的好处。由于坚忍,耶和华使自己的名得到荣耀。撒但质疑上帝的至高统治权是否正义和正当,由于上帝坚忍,结果证明撒但的指控大错特错,上帝才是对的。(创3:1-5;伯1:7-11;2:3-5)假如亚当、夏娃、撒但一反叛,上帝就处死他们,结果会怎样呢?众生中有的可能以为撒但的质疑不无道理。可是,耶和华显出坚忍,让人有机会在考验下支持他的至高统治权,让人表明自己由于受上帝的美德感动而自愿事奉他,让人表明自己选择顺服耶和华的至高统治权,而不选择自行其是,深知上帝的统治好得多。(诗84:10)
耶稣基督坚忍不拔地顺服上帝,结果得到极大的奖赏。耶稣的天父把他提升到更高的地位,让他作王,赐给他“凌驾其他一切名字的名字”。(腓2:5-11)耶稣还得到一位“新娘”。这位“新娘”由他的属灵弟兄组成,又称新耶路撒冷。圣经把新耶路撒冷形容为一座城,城的基石上有绵羊羔十二使徒的名字。(林后11:2;启21:2,9,10,14)
所有按照上帝的旨意培养坚忍,并继续坚忍的人,也都享有丰盛的奖赏。(来6:11-15)他们效法上帝的特质,遵行上帝的旨意,蒙上帝悦纳,因此深感满足。他们坚忍的态度也能帮助人认识上帝,赢得永生。(提前4:16)

⑺ 如何解读推进城镇化要有历史耐心

城镇化是一个长期而自然的过程 ,需要不断的探索和修正,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可能充分考虑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的,也来不及修正错误,最终受害的是民众。

⑻ 我国历史上有什么很会忍耐的文人

历史上最会忍耐的文人应该是司马迁,在任大史令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他发奋图强,用时13年撰写纪传体史书《史记》,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学家。

⑼ 耐心是什么作文

耐心的守候,化作那千年圣洁的雪莲;一支画笔,耐心的勾勒,绘画出千古流传的佳作;一只小船,耐心的漂泊,划出那流芳百世的传奇。尽管人生不如意着十之八九,但无论如何,耐下心来,稳扎稳打,人生的列车永远留有属于自己的座位。尽管日子一天天逝去,但历史仍然矗立在灯火阑珊处,等候我们去回首。苏武,耐心地守望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瀚海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镌出对大汉最深的眷恋。茫茫大漠,埋葬了你的浮躁,用耐心奔走于大漠,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拥着耐心,寒沙裹草,告别了长安的歌舞升平,你用淡然的心,挺直脊梁,架起沟通中原的飞虹。哀叹,汉使谋反失败;惊讶,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正气,你用耐心化作巍巍雪山圣洁而执着的守望。梵高,耐心的守望。是你,让向日葵长开不败,生前穷困潦倒的岁月里,你不为人所欣赏,但你仍旧这么坚持,耐心的勾勒着自己心中的太阳。耐心的浇灌中,那些花儿。静静的为你开放,一直到几个世纪后的今天;那些花儿,终绽放成最耀眼的奇葩。那大朵大朵的金黄,是你耐心期望的成果。梵高,用耐心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终于有一天,太阳照进心底,那梦想的花儿,怒放。范蠡,耐心的仰望面对位高权重,面对雕龙画栋,你,只携手西施,乘一叶扁舟,归隐。去开辟一个崭新的世界,耐心开始自己的新生活。这耐心包含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睿智;包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清醒;包含着功高震主,难得善终的冷静。你淡定的目光,仰望远方的目标,从头开。范蠡,用耐心从头开始,换得陶朱之富,福同海阔,寿与天齐。人生路上,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成长,就多一份收获成功的力量。以耐心为题的作文一生中有许多品质伴随着我们成长,如耐心;细心;专心,它们在成长的路上和你手拉手,一起去迎接成长;它们在成长的路上,为你铺阶而上;,渐渐成长;它们在成长的路上,为你照亮光明,不断成长;它们在成长的路上,为你照亮前方,驱除黑暗;他们消灭恐惧,给你光明,在成长的路上,他们也帮助我克服了不少的困难,它们在天上注视着我们,时刻帮助你。一天休息,爸爸问我去不去钓鱼,不会钓鱼的我听到后一蹦三尺高,高兴的说:“去啊,快去。”我按捺不住的心情早已飞到了小鱼那里,我拿起鱼竿,拎起鱼桶就跑向鱼池,我一瞟到那些鱼就立刻串上了鱼饵扔进了鱼池,可是鱼没上来,我的心里像十五个吊桶大水——七上八下,鱼呢?难道那些鱼全死了,快上钩啊!我的心里过了一会儿又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可爸爸却在那儿悠闲的钓着,丝毫不为钓不到鱼而苦恼,我暗暗的想:会不会是鱼食错了,我连忙换了一份,然后扔下去,结果,成了!沉了!我的心里像有头小鹿在乱撞,结果钓上来的是一只臭鞋子,我怒火中烧:“你个死鱼怎么还不上钩,自己去拿十块钱买去吧!”说完,我把十块钱扔进了水中

⑽ 历史上有耐心的名人事例

惜时如金
徐特立于1929年赴法勤式俭学时,已经43岁了,然而他却信心十足,惜时如金 ,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初通了法语,可以到工厂去做工,实行勤工俭学了。

准确的时间表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也每天晚上八点钟睡觉,清晨5点钟起床,他在30年中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活动,准确无误,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门的时刻为标准来校对时间。

达尔文惜时
据达尔文的妻子埃玛回忆,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一书时,经常昼夜不眠,没有一夜超过五个小时,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时,仍然坚持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直到临终前两天都未间断。

阅读全文

与什么叫历史耐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