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什么原

历史什么原

发布时间:2022-05-05 09:15:31

① 历史根源和根本原因的区别

历史根源比根本原因更有深度吧,字面意思理解,根源就是追根溯源,更深层次其失败的历史根源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这是根源性的问题,一开始就存在的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根本原因是客观因素,比根源浅,可能是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
个人观点哈,如果是有课本,课本里面应该有答案。

② 历史的本原是什么

真实的历史的本原是存在。所有曾存在、正存在或将存在的都会是历史。
我们学习的追寻的历史本原是文学。我们所能知道所能考证的历史都是被记录于史书之中。而这些史书的编注都是由史学家按照一定的史实及资料进行过文学加工过来。而且史书的编纂者不可避免的会加入自已的感情于其中。毕竟史官也是人,也有各种情感体现。而把感情加诸于其中的历史就成为和文学一样的存在。 我们所学的历史即是史官编述的文学史。

③ “历史根源”指的是什么

历史角度上的导致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④ 什么叫做历史原因

原因:社会性质 (封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经济状况(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弊端)
如: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原因
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历史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遏制资本主义萌芽,使经济落后于西方

⑤ 历史渊原及其内涵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⑥ 历史什么是主要原因 什么是根本原因 什么是直接原因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⑦ 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各指什么

历史原因就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客观环境造成的原因,
包括内因和外因,
(1)内因是历史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两者相互结合。如苏联解体的内因主要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经济滑坡、政治动荡以及苏联长期以来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等;外因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内因外因共同作用导致苏联解体。

(2)内因和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东欧剧变的内因是东欧各国经济落后、政治民主化程度不高;外因包括苏联解体的内因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在这里,苏联解体的内因演变为东欧剧变的外因。

(3)内外因分析法是培养历史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内外因的地位一定要符合哲学原理,否则,就不能应用这一方法正确分析问题。

⑧ 历史原则是什么

我历史原则应该是指正视历史吧: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目前众说纷纭.我试着提出五项原则.供大家一哂.何谓历史人物?我想.简单地理解.已经故去的过往的人物就是历史人物.这里包括两点.一是肉体上已经不在人世了,二是时间上已经是过去时了.当然.过去的时间有长有短.涉及的人物有大有小.这就有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各色人等.都是我们所说的历史人物.
怎样评价他们.应该有五项原则:

第一.阶级原则.简言之.也就是阶级分析的原则.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的原则.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应该是毫无疑义的.即使是现在.也应该运用这个有效的原则. 当前.不是运用不运用的问题.而是如何运用的问题. 阶级社会中.我们当然要站在被剥削阶级一方.讴歌他们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英雄行为.但是.这种讴歌.不应该是教条的.僵化的.而应该是辩正的.唯物的.不能无原则地美化.无限制地拔高.如对农民起义的研究就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常常不自觉地美化或拔高农民起义.在太平天国起义的研究中就存在这种现象.太平天国是完全应该肯定的.但是.对它的研究存在过分美化的倾向.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现在.就应该恢复太平天国的本来面目.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把丰富多彩的历史简化为农民起义斗争史或儒法斗争史.就是阶级分析原则的教条僵化运用的极端典型.

第二.历史原则.这是一个不可或缺而又经常被乱用的原则.历史原则.就是要用彼时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我们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这里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历史人物现代化.赋予他们很多现代色彩.农民起义领袖.则被美化为[高.大.全"式的无甚瑕疵的英雄.现在.银幕上的帝王.则被过度美化了.另一种是把历史人物妖魔化.文革中间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律视为历史垃圾.统统加以摈弃.这两种倾向都是要不得的.

第三.大节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上的伟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伟人往往不是圣人.伟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因此.伟人也必然有失误.也必然有错误.这些.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总之.我们历史学者看待历史人物.应该看他们的大节.看他们对历史的贡献.如秦始皇.我们看他.主要是看他对统一中国所做出的贡献.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但是.他的焚书坑儒.无论如何是不能肯定的.我们既不能因为他大搞焚书坑儒.而否定他的历史贡献,也不能因为他的历史贡献.而美化焚书坑儒. 此外.我提出一个个人见解.就是对历史伟人不能进行道德评判.亦即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在常人看来的十分重要的如男女生活作风问题.或者真诚虚伪问题.对于历史伟人来说.都不成其为问题.因为有很多问题.不能证实.即或证实.我看也毫无意义.因为.这些都是小节.历史学者评价历史人物.是看他的大节.而不是小节.搜索细节.小节.那是小说家的事.

第四.双赢原则.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国.在她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在现在疆域的版图内.曾经多次出现过国中有国的历史现象.这就是历史上常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辽金史专家张博泉教授说:[国中有国.族中有族.这是历史上常见的."他在分析金与宋之间的关系时说:应当承认在中国境内的各兄弟民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女真族是中国民族的一个成员.女真族所建立的金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权.而且构成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朝代.这是分析金.宋战和史所必须肯定的一个前提.这就是说.不能用中国民族的主体汉族来代替整个中国民族这个概念.

第五.两点原则.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两点论.不能一点论.如评价曾国藩.就存在这个问题.曾国藩曾经严酷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此.他数十年来一直被定为刽子手.卖国贼.卫道士等.成了历史上反面的典型.但是自90年代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公诸于世.使世人受到很大的震动.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是1917年毛泽东24岁时在一封信里写的. 马东玉教授说:[毛泽东是对曾国藩评价极高者.他在探索`本源`.自我锤炼.治学态度.生活习惯.文章气质.锻炼身体.军事原则等方面.都曾把曾国藩作为楷模去学习.这虽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前的事情.但曾国藩对他诸多方面的影响却是深刻而长久的.这是个很大的题目.这里不过是举例而已."他又说:[本世纪中期到80年代.大陆是全盘否定曾国藩的.原因是他镇压起义.他捍卫封建传统.而当时是全盘否定封建意识形态的.如今政治思想解放.人们又在文化上.精神上.人格学问上肯定曾国藩.并形成热潮.这充分说明.曾国藩是一个影响历史的人物."我们过去评价曾国藩是一点论.只看到他镇压农民起义的一面.而全盘否定他.现在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两点论来评价他.就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好东西.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应该丢弃的.

⑨ 历史原因是什么原因

你说的“历史原因”可能就是过去的遗留的,却又不好解释的、或者无法明说的隐黯的原因吧。我的研究,中国语言原来是没有这个词汇的,诞生年代大概在共产党成立后,最多使用的场合是在建国后,一般用于官场,后来也有民间借用,~~~本人也似乎用过一次,觉得很能掩盖当时的紧张和没法表达的难言之隐,觉得还是不错的!
建议仔细观察,方能体会起深远的意义和妙处

阅读全文

与历史什么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